八 小说阅读(二) (时间:45分钟 分值:5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垫底的人 陈大超 终于调到一个局机关,吃上朝思暮想的“财政饭”,徐芳高兴得一天到晚都是笑盈盈的,可是等她醒过神来,她就发现在这个既讲级别也讲资历同时也讲能力的机关里,她原来是个垫底的人,谁都可以指派她,谁都可以指责她,谁都可以对她垮下脸来。人到中年,在原来的单位里大小是个头儿的徐芳,心里的高兴劲立刻就烟消云散了。 好在没过多久,局里又来了一个脑子不好使的人——基本上就是个只能拖拖地夹夹报纸冲冲厕所的傻瓜。虽然傻瓜来头不小,但徐芳仍然可以把他当作垫底的人,只要她受了谁的窝囊气,她立刻就找到傻瓜,或者说“把地再拖一遍!”或者说“把报纸都好好夹起来!”或者说“帮我捶捶背!”傻瓜简直像个一摁按钮就立刻动作起来的机器人,不论你的脸色多难看,不论你对他的指使多么不合情理,他都是一点反抗一点想法也没有。 这个名叫闵天飞的傻瓜,考大学时离读清华的分数仅仅只差一分,一阵狂笑就变成了一个痴不痴呆不呆的傻瓜了。徐芳也挺同情他的,但她一旦受了谁的气,仍然要把他当作出气筒,恶言恶语地把他使唤一通,让自己产生某种虚幻的优越感。她甚至觉得在这个机关里,对她真正重要的,不是那些局长科长们,而是这个傻瓜——没有这个傻瓜给她垫底,她真不知道自己会怎么过下去。 这天上班,她居然没见到天飞,楼上楼下各个科室都找遍了,也没见着他的身影。一问,原来是他家里人领着他到上海治病去了。她听了心里猛然一惊,接下来一整天都恍恍惚惚、心神不宁的。她就总是下意识地跟人家讨论:“你说天飞的这种病真的能治好吗?”“你说天飞的病治好的把握到底有多大?”还假惺惺地说:“要是真能治好那就太好了啊!”其实她潜意识中非常害怕他真的给治好了。 一个星期后天飞出现在局里的时候,仍然是那副呆不呆傻不傻的样子。徐芳见了差点笑出声来。她也仍然常常在背后整他、吼他,拿他垫底、出气。后来她竟然发展到敢用鸡毛掸子打他了。也就有一次,她一失手,竟然将鸡毛掸子重重地打在他的后脑勺上。打得他当时猛地一激灵,全身仿佛触了电似的一抽搐。谁也没想到,这一击,竟然使天飞的智力因此而恢复了。 天飞在家里休息了几天,再到局里上班的时候,脸上就再无半点呆气傻气了,局长也不让他再做那些杂事了,而是要他在秘书科“适应适应”。仅仅过了两三个月,天飞就给人一种英气勃勃年轻有为的感觉了。自然,在这个局里,徐芳又成了一个垫底的人了。她是多么后悔啊!后悔自己竟然用鸡毛掸子去打他——这一打,又把自己打入了度日如年的冰窟里。 她常常幻想在天飞独自在办公室里值班的时候,悄悄地出现在他的后面,用一个暗中准备好的小木棒,对着他的后脑勺乒乒乓乓地从各个角度猛敲一气——再把他脑子里的那个开关敲关上…… (原载《金山》)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徐芳能够调到局机关,很是高兴,只是后来她发现自己的身份、级别、资 历和能力在局里都比不过别人,就高兴不起来了。 B.闵天飞是个脑子不好使的傻瓜,痴痴呆呆,只能干些杂活,这使徐芳很高 兴,因为局里终于有了个不如自己的垫底人了。 C.徐芳虽然很同情闵天飞,因为高考时离清华的分数线只差一分而变傻,但 她仍然拿闵天飞做出气筒,这说明她心理严重扭曲。 D.家人带着闵天飞去上海治病,徐芳心神不宁;闵天飞的病没有治好,徐芳 竟然有点幸灾乐祸,说明她没有一点仁爱之心。 E.徐芳偶然的一打,竟使闵天飞恢复了智力,因此,徐芳懊悔不已,常常幻 想再把他打回傻瓜去,使自己不是垫底的人。 2.小说中的徐芳有着怎样的心理特征?请简要分析。(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说中安排闵天飞去上海看病这一情节,对于故事发展有哪些作用?(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说题目命名为“垫底的人”,是出于人物、结构、主旨等多方面的考虑,请选择一个方面,结合全文,陈述你的观点并作分析。(8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25分) 彼 岸 陆颖墨 要说这龙凤岛上的居民,海虎是老资格了。 海虎是一条军犬,纯种的德国黑背。打从海军陆战队驻守龙凤岛以来,海虎就一直住在这里。兵换了一茬又一茬,海虎总是站在码头热泪盈眶地看着它那些身穿海洋迷彩服的伙伴消失在海天相连的地方,又含情脉脉地迎来了新的伙伴。 一晃十年过去了,海虎老了。 驯犬员王海生是七年前上岛的。前任把海虎交给海生时,他还是个新兵,如今已是三期士官。在岛上论资格,海生仅次于海虎。别看现在在礁盘上巡逻,是海生牵着海虎,海生刚上岛头一年,上礁盘都得要海虎带着。这龙凤岛在南中国海的南端,方圆大小不会超过两个足球场,四周都是白花花一片的珊瑚礁。那礁石像花一样绽放在海面,可每个海石花缝隙之间多是几十米深的海沟,谁要是一失足掉进去,出来的可能性几乎没有。特别是涨潮时,不少珊瑚岛礁在水下,巡逻走上去,哪儿能落脚,哪儿要避开,一般士兵不摸个一年半载是不会清楚的。这种情况下,都是要靠海虎来做向导。 海虎退休的命令是一艘地方的水船带上岛的。一同上岛的还有一条军犬训练基地毕业的年轻黑背,名叫金刚。海生虽然心里有准备,但没想到上级的动作这么快。他赶紧找到守备队长,要求请示上级,把海虎再留下来一段时间,就当是超期服役。 队长叹口气:“咱们陆战队巡逻还非得让一条老花眼的军犬领着?” 这回海生心虚了,这狗确实眼睛老花了。海生为海虎戴上老花镜,它像模像样地伸起前右爪上下左右地挥舞,等换到第五副眼镜时,它的视力达到了一点五。 队长又好气又好笑,但是完全被海生这番真情和心血感动,他不声不响去了趟队部,回来后对海生说:“请示了一下,就让海虎在岛上再待一阵吧。我汇报了它的作用,让它带带金刚。” 于是,礁盘上经常看到海虎领着金刚在熟悉地形。 水船走了没两个礼拜就出了事,还真亏得海虎。 三号台风来时,防台风时两边窗户都要打开,风带着雨从这边进去再从那边出来,自然就有一些雨点落到桌子上,值班室的值班日志放在抽屉里让渗进的雨水淋湿了。通信员见台风走了,雨也停了,火辣辣的太阳又出来了,赶紧把值班本放在窗台晒干,没想到,忽然来了一阵怪风,把本子吹跑了。 因为这时涨潮,太危险,没法行走,也没法游,战士们无法下水。就在这时,海虎一下子扑向海面,它优美地扭动着身子,熟练地在水面上跳跃,每一次都准确地踩上水下的礁石,不一会儿,就一口叼住那本日志,在大家的欢呼声中返回。 第二天早上,海生发现海虎走路后边右腿有些瘸,他赶紧从卫生员那里要来碘酒和消炎药,搬来一把椅子,让海虎坐上去,命令它抬起前爪直立起来,而后,用药棉蘸上碘酒。 当碘酒涂上伤口时,海虎一阵惨叫,它是伤口部位被碘酒刺痛。慌乱中,海虎用前爪把海生推开,刚好抓到海生额头,划去了一块皮。 因为岛上没有狂犬疫苗,海生受伤的又是头部三角危险区,因为海岛到大陆有两天两夜的航程,上级很快派直升机把海生接走了。 海生一走,海虎开始不吃不喝了。 从军用长途里得知海虎已饿了三天,海生在医院里急得脸都白了,赶紧找到医生,要求出院。医生训了他一顿:“你没拆线就想着出去,再说还有一针狂犬疫苗没有打,你不要命了!上级批准用直升机救你来医院,你以为是闹着玩的?” 第三天晚上,总算找到一只去金沙岛的水船。海生苦苦哀求终于把船老大打动,同意多绕半天航程,把海生送到龙凤岛。 那两天的航程,对海生来说,是两周,两个月,乃至两年,漫长而又焦虑。等两天后水船靠上龙凤岛码头,没等跳板摆好,海生就飞一样奔向海虎的住处。 犬舍里,队长和几个战士正在摇着一动不动的海虎,队长用手在试它的鼻孔。海生心里一阵激灵,全身都凉了,冲过去扒开他们,大叫:“海虎!海虎!” 忽然,海虎缓缓睁开了眼睛,耳朵也慢慢竖了起来,它看到海生,眼珠子顿时闪亮起来。海虎抬起身,居然,吃力地挣扎着站起来了,它没有停止,继续吃力地把自己的两个前腿抬起来张开,像人一样直立起来,一头扑在了海生的怀里。 海生紧紧地抱住它,眼泪止不住掉下来。他喃喃地说:“好海虎,想死我了,快吃东西吧……”忽然,他停住了,感到海虎全身重量都压过来,两只手没抱住,海虎整个身躯像小山一样塌了下去。 (文章有删改) 5.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海虎热泪盈眶地送别伙伴,是因为它不愿和他们分别,它也想回到大陆。 B.队长让海虎留在岛上,主要还是考虑海虎熟悉地形,可以超期服役。 C.作者安排金刚上岛,主要是想起到对比的作用,借以突出海虎的形象。 D.通信员在太阳下晒值班日志,不小心让海风刮走,说明他经验不足。 E.小说情节扣人心弦,感人至深,用以小见大手法展现海岛军营生活。 6.请分析小说中海虎的形象特点。(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请概述小说中王海生不愿海虎退休的原因。(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请结合文本,从主题、情节、人物三个角度任选一个,来分析小说的选材特点。(8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BE [A项,徐芳不高兴,还因为“谁都可以指派她,谁都可以指责她,谁都可以对她垮下脸来”。C项,“心理严重扭曲”不太恰当。D项,“没有一点仁爱之心”不对。] 2.①自卑心理,受人指派,被人指责;②自傲心理,傻瓜不如自己,可以随意支使;③卑劣心理或迁怒心理,欺负殴打傻瓜,在精神上找到优胜法、出气法。 3.①看病是整个故事的一个重大转折点,这使此前此后的故事发生了重要的变化;②使情节波澜起伏,避免了故事发展的平铺直叙,能够增强吸引力;③推动故事发展进入高潮,为后面徐芳殴打傻瓜而使傻瓜智力恢复做铺垫。 4.观点一: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真实,特点突出。 ①抓住“垫底人”力图想摆脱自己是垫底人,因而不断欺负更弱者的这一心理特征,真实地刻画了人物鲜明的性格特征;②围绕“垫底人”这个线索,通过故事情节的不断发展变化,人物的心理特征得到了更好的集中刻画;③通过“垫底人”角色的反复变化,更好地体现出了小说的讽刺特点。 观点二:使情节结构更加紧凑严谨,完整新巧。 ①通过“垫底人”又把别人作为自己的“垫底人”这一中心,构思故事,发展情节,使情节集中紧凑;②以“垫底人”的角色发展变化来结构全文,使小说结构精巧新颖;③小说围绕谁是谁的“垫底人”这个问题,形成了两条并行的叙事线索,使结构更加完整有序。 观点三:使主题思想更加鲜明新颖,丰富深刻。 ①通过“垫底人”的故事,揭示出了社会上仍然存在着阿Q式的人物,以求在精神上寻得优胜法;②越是垫底,越是要欺负比自己更弱的人,讽刺“垫底人”这种卑劣的病态心理;③说明大家如果都能够体谅弱者,关怀弱者,就不会出现“垫底人”这种现象,体现了作者对社会现象的深入思考。 5.BE [A项“也想回到大陆”错误;C项,更重要的是情节上的串联作用;D项“经验不足”没有根据。] 6.海虎作为一个老兵,坚守岗位,尽职尽责,在岛上服役十年;台风事件,表现出海虎的敬业精神和高超能力;误伤王海生,心生愧疚,绝食而亡,表现出它重视情义的特点。 7.王海生和海虎相处七年,有一份深厚的感情,不舍得海虎离去;作为一个老兵,他不想海虎这么早结束它的军人生涯;金刚初来,海虎确实还有留下一段时间的必要,这样自己的训犬工作会轻松些。 8.(示例一)从主题来说,选材以小见大。选用一条军犬来表现军人的坚守岗位、尽职尽责,十年如一日;通过海虎来表现军人的过硬本领,保卫边疆;借军犬与人的感情,来反映军人在边疆同患难而结下的深厚友谊。犬如此,人更如此。 (示例二)从情节来说,选材独特,吸引读者。开篇叙说一个服役十年的军犬,给人悬想,让人猜测下面故事内容;中间对待退役问题,也就是如何对待一个老兵的问题,趣味横生,引人发笑;最后人犬情感深厚,以悲剧收场,感人至深。 (示例三)从人物来说,塑造了一个独行的军人形象。一个把自己大好青春岁月献给祖国和平事业的军人形象;一个忠于职守,本领高强,勇于献身的军人形象;一个有情有义、维护生命尊严的军人形象。让人深思。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