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项训练(三十五) [语言基础知识+文学类文本阅读] 一、语言基础知识(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粘连(zhān)        兴奋(xīng) 不着边际(zháo) 风尘仆仆(pǔ) B.煞尾(shā) 恫吓(hè) 徇私舞弊(xùn) 触目惊心(chù) C.骁勇(xiāo) 磕绊(pàn) 四处走穴(xuè) 扪心自问(mén) D.夹克(jiá) 痉挛(jìng) 亲密无间(jiàn) 踽踽独行(yǔ)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泄密  白皙  披沙拣金  开源节流 B.惦量 膨胀 集腋成裘 义愤填膺 C.瞭望 凭添 趾高气扬 斐然成章 D.影碟 精简 轻歌曼舞 指手划脚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许多地方出台经济措施采用“稳增长”的办法,根本原因是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周边环境发生了变化,______既有的经济循环链条运转失灵。 ②世界经济整体下滑,中国出口遭遇了______的困难,以出口为主的制造业面临生存困境。 ③人力成本、土地成本、资源成本快速上升,中国的比较优势项目______压缩,企业利润大幅下滑。在上述因素联合挤压下,企业自主投资动力严重不足,产业升级和工业化进程速度明显减弱。 A.导致   闻所未闻   逐步 B.导至 前所未有 逐步 C.导致 前所未有 逐渐 D.导至 闻所未闻 逐渐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今天我们学习千古不衰的美文——《赤壁赋》,你们一定要洗耳恭听,可不要开小差,否则,愧对我们大家都喜爱的大文豪——苏轼。 B.“书山有路勤为径”,在知识爆炸的今天,我们更要努力攀登书山,而不能高山仰止。 C.他的音质很好,可惜师出无名,如果能有名师指点,他在音乐上肯定会有光明的前途。 D.抗战开始不久,土匪司令王老虎就向日寇暗送秋波,后来干脆卖身投靠,成了日寇的忠实走狗。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说实话,当时对自己的稿子能否被刊用,没抱太大的希望,因为那时经常在该报发表文章的都是一些大家。 B.种种迹象表明,购房者的观望非但没有像往日那样,坚持几日就选择放弃,重新加入到购房大军中去,而且政策的从严,让购房者对房价下降充满信心。 C.那些以繁体字作为生活、工作、创作必需品的书法家,与生活、工作中不需要繁体字也使不上毛笔的人比较,其作品的味道是不同的。 D.扶起老人反被讹诈,一个历来以“助人为乐”为传统美德的民族遭遇了严峻考验。我们应该如何防止此类事件不再发生呢? 6.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有误的一项是(   ) A.黛玉应贾母之召来到了荣国府,与宝玉初见,两人竟然都有似曾相识的感觉,为此后两个人之间的感情奠定了基础。 B.赤壁之战前夕,曹操对明月,奠长江,横槊赋诗,高唱“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让我们看到一位慷慨豪壮、壮志凌云的历史英雄。 C.孔子赞扬自己的弟子子路具有安贫乐道的精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也”。 D.巴金的《家》中,觉新是一个能认识到自己的悲剧命运又怯于行动的多余人形象,他的二弟觉民、三弟觉慧接受西方文化知识的熏陶,有着先进的思想、昂扬的斗志,是新时代的新青年。 二、默写(8分) 7. 古诗文填空。(5题限选4题)(8分) (1)帝子降兮北渚,______________。袅袅兮秋风,________________。(屈原《湘夫人》)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3)月明星稀,______________。绕树三匝,__________?(曹操《短歌行》) (4)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________________;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________________?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5)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___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羞涩是灵魂的镜子 李 琬 ①入夏的夜晚,空气闷热起来,天空同样沉郁。爱散步的人本来想寻一点闲谈的兴致,可街市的灯火已把天空映得发红,不见星辰。我胸中气闷,只想:就像城市夜晚的星星一样,如今真正的羞涩已不多见。 ②学校要搞话剧表演。那天我们几个在讨论剧本的事。有个情节是少女说出自己爱人的名字,我原本想要让少女羞涩些,结果是这一设想获得了一致的揶揄与批驳。只是一件小事,她们大概是混淆了羞涩与做作。 ③但这小事,不能不提醒我认识到一个巨大的现实:在这个被利益和欲望裹挟着、在大量信息里高速运行的现代社会里,羞涩没有地位;甚至不再有容身之地。现代社会是反浪漫的,而羞涩正是罗曼蒂克的一个侧脸。它们用冷眼瞥着这张曾经令人感动的面庞。人们不再关心内心曾有的不安与生涩,只是直露着一切。这一切的快乐、痛苦、渴求、怨恨,它们的根系都是欲望,并最终汇入欲望的洪流里。 ④俗世夹杂着几吨烟尘让我看不分明,至少我看不见真正的羞涩。我一次次问道,难道那素白衬衣扎麻花辫的女子,深埋着头拉着旧手风琴默默做梦的羞涩,一去不返了吗? ⑤羞涩是可贵的。我之所以热爱少数民族的原生态音乐,是因为这些音乐才包含了最纯粹的羞涩。听苗歌,歌声轻快飞过山头又在情人的吊脚楼外敛足,盘桓着低回着,诉说内心迟迟未发出的感叹;听维吾尔民歌,那声音的源头是来自大漠的荒凉,唱歌的人用鼓声与歌喉的苍茫、词句与情感的炽烈来抵御荒凉,这是对生命与自然的羞涩;听蒙古歌谣,唱着刚出生的小羊,把不肯喂奶的母羊唱得内心柔软了,唱出了晶莹的泪珠;最让我倾心的还是彝族的海菜腔,飘忽不定,尽是善良灵秀的男女内心的吟咏与欢歌,蒙上了沉静素美的纱……没有丢失羞涩的民族,让我心生敬意与倾慕。 ⑥羞涩是质朴的,而质朴的品质在我们生活里稀缺;虽然我未曾事农桑,却常常渴望像一个温厚纯良的庄稼人那样的质朴和羞涩。对于羞涩的人,外部世界里种种功利的繁芜丛杂、根根盘盘令他不安,他只想着,哦,看这庄稼多高多壮实,都是我的双手耕作的哦,此刻炊烟正在唤我应当回家。羞涩让人回归生命的本质,静好,朴实,真切自然。 ⑦羞涩是灵魂的镜子。面对着心爱的人,羞涩的女子低垂下头,此刻内心奔涌着大海而嘴唇缄默;此时她的羞涩让她清楚地看见自己的热恋的矜持与纯真,她读到自己内心的诗句。是的,羞涩就在你的体内,只耐着你的灵魂,觑见你灵魂的真相。有了这镜子,人才得以自知,才明了这人间的真情意,才坚定对艰辛生活的信念,恪守那易碎的脆弱的纯洁理想。没有羞涩或故作羞涩的人就没有这面镜子,他看见的只能是自己生命虚无空洞的幻影。 ⑧作为灵魂的一面镜子,真正的羞涩绝非扭捏的做作、矫情的粉饰。如同一个远古的女子艰难跋涉途中,在清晨醒来坐在山头,望见前方葱郁的水草,脸颊被圆满火红的太阳映热,有了微醉般的羞涩。羞涩是我们生命里的大气象,我祈望着它不再衰败也不会死灭,执拗地坚韧地活在这越来越拥挤的世界上。 8.文中第①段对夏夜的描写有什么作用?(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文章,回答下面的问题。(7分) (1)理解第③段画线句子的含意。(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第⑤段为什么说“少数民族的原生态音乐”包含了“最纯粹的羞涩”?(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本文认为羞涩丧失的原因是现代社会利益与欲望的驱使。除此以外,你认为还有其他什么原因?请任选一点阐述你的看法。(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 A.文章从话剧表演的小事洞察到现代社会羞涩缺失的重大社会现象。 B.文章首尾均提到“羞涩”和“做作”,表明文章主旨是批评那些混淆了羞涩与做作的人。 C.本文的羞涩既指女子的表情,还包含人间真情以及人们对生命本质的回归。 D.第⑥段作者向往庄稼和炊烟,表明羞涩体现了质朴、真切与自然。 E.第⑧段描述远古女子的羞涩,旨在表现火红太阳映照下女子跋涉的艰难。 语文解析下载见:http://www.ks5u.com/down/2013-2/14/1034976.shtml 高考资源网 w。w-w*k&s%5¥u 高考资源网 w。w-w*k&s%5¥u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