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训练:文言文阅读5
一.【题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邹阳者,齐人也。游于梁,与故吴人庄忌夫子、淮阴枚生之徒交。上书而介于羊胜、公孙诡之间。胜等嫉邹阳,恶之梁孝王。孝王怒,下之吏,将欲杀之。邹阳客游,以谗见禽,恐死而负累,乃从狱中上书曰:
臣闻忠无不报,信不见疑,臣常以为然,徒虚语耳。昔者荆轲慕燕丹之义,白虹贯日,太子畏之;卫先生为秦画长平之事,太白蚀昴,而昭王疑之。夫精变天地而信不喻两主,岂不哀哉!今臣尽忠竭诚,毕议愿知,左右不明,卒从吏讯,为世所疑,是使荆轲、卫先生复起,而燕、秦不悟也。愿大王孰察之。
昔卞和献宝,楚王刖之;李斯竭忠,胡亥极刑。是以箕子佯狂,接舆辟世,恐遭此患也。愿大王孰察卞和、李斯之意,而后楚王、胡亥之听,无使臣为箕子、接舆所笑。臣闻比干剖心,子胥鸱夷,臣始不信,乃今知之。愿大王孰察,少加怜焉。
谚曰:“有白头如新,倾盖如故。”何则?知与不知也。故昔樊於期逃秦之燕,藉荆轲首
以奉丹之事;王奢去齐之魏,临城自刭以却齐而存魏。夫王奢、樊於期非新于齐、秦而故于燕、魏也,所以去二国死两君者,行合于志而慕义无穷也。是以苏秦不信于天下,而为燕尾生;白圭战亡六城,为魏取中山。何则?诚有以相知也。苏秦相燕,燕人恶之于王,王按剑而怒,食以駃騠;白圭显于中山,中山人恶之魏文侯,文侯投之以夜光之璧。何则?两主二臣,剖心折肝相信,岂移于浮辞哉!
故女无美恶,入宫见妒;士无贤不肖,入朝见嫉。昔者司马喜髌脚于宋,卒相中山;范
睢摺肋折齿于魏,卒为应候。此二人者,皆信必然之画,捐朋党之私,挟孤独之位,故不能自免于嫉妒之人也。是以申徒狄自沉于河,徐衍负石入海。不容于世,义不苟取,比周于朝,以移主上之心。故百里奚乞食于路,缪公委之以政;宁戚饭牛车下,而桓公任之以国。此二人者,岂借宦于朝,假誉于左右,然后二主用之哉?感于心,合于行,亲于胶漆,昆弟不能离,岂惑于众口哉?故偏听生奸,独任成乱。
(节选自《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
1.对下列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胜等嫉邹阳,恶之梁孝王 恶:厌恶
B.邹阳客游,以谗见禽 禽:逮捕
C.夫精变天地而信不喻两主 喻:让……明白
D.愿大王孰察之 孰:仔细
2.下列分别属于君对臣“知(遇)”和“不知(遇)”的一项是( )
A.①荆轲慕燕丹之义,白虹贯日,太子畏之②白圭战亡六城,为魏取中山
B.①燕人恶之于王,王按剑而怒,食以駃騠②卫先生为秦画长平之事,太白蚀昴,而昭王疑之
C.①樊於期逃秦之燕,藉荆轲首以奉丹之事②苏秦不信于天下,而为燕尾生
D.①王奢去齐之魏,临城自刭以却齐而存魏②白圭显于中山,中山人恶之魏文侯,文侯投之以夜光之璧
4.下列对文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齐国人邹阳在梁国客游,和原吴国人庄忌、淮阴人枚乘等人往来,地位介于羊胜、公孙诡之间,后因羊胜等人诽谤而被囚禁。
B.荆轲许诺燕丹行刺秦王,卫先生为秦谋划长平之事,二人之诚心虽然已经感动了天地,却仍然遭遇不信任,令人心伤。
C.卞和、李斯、比干、伍子胥等都是忠信之人,但都因此遭遇惨烈的命运,而箕子、接舆正是汲取了这些人的血的教训,装疯避祸。
D.秦穆公重用百里奚,齐桓公重用宁戚,从而都建立丰功伟绩,但百里奚、宁戚个人却不是借助官宦保举、亲信吹捧才得以重用的。
5.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臣闻忠无不报,信不见疑,臣常以为然,徒虚语耳。
译文:
⑵所以去二国死两君者,行合于志而慕义无穷也。
译文:
答案:
【答案】1.A
2.B
3.C
4.⑴我听说忠诚的人无不得到回报,信实的人不被怀疑,过去我总认为是对的,今天看来不过是一句空话罢了。
⑵他们离开齐国和秦国,为燕、魏二君去死,是行为和志向相合而对正义无限仰慕的原因啊。
1.恶:诽谤,诋毁
3.“箕子、接舆正是汲取了这些人的血的教训”是胡乱联系
4.[参考译文]
邹阳,是齐国人。在梁国客游,和原吴国人庄忌、淮阴人枚乘等人往来。上书自达在羊胜、公孙诡之间同为梁孝王门客。羊胜等人妒嫉邹阳,在梁孝王面前说他的坏话。孝王很生气,把邹阳交给下属官吏办罪,想要杀死他。邹阳在梁国客游,因为遭到诽谤被抓起来,担心死后承担莫须有的罪名,就从牢狱里写信给梁孝王,信中写道:
我听说忠诚的人无不得到回报,信实的人不被怀疑,过去我总认为是对的,今天看来不过是一句空话罢了。从前荆轲仰慕燕丹的高义前去行刺秦王,尽管天空出现白虹贯日的征兆,可是燕太子丹仍然担心荆轲害怕不能成行;卫先生替秦王谋划长平之事,也出现了金星遮掩昴星的预兆,而秦昭王仍然疑虑重重。他们的精诚所至感天动地显示出征兆,却不被燕丹、昭王两主所理解,这难道不是可悲的吗?如今我竭尽忠诚,尽其计议,希望大王采纳。您周围的人不了解情况,终于把我交给官吏审讯,被世人误解,即使让荆轲、卫先生复活,而燕丹、秦昭王也不会醒悟。希望大王仔细地审察这种情况。
从前卞和进献宝玉,楚王确掉他的脚;李斯竭尽忠诚,胡亥却把他处以极刑。因此箕子装疯,接舆避世,他们都怕遭到这种灾祸啊。希望大王仔细地审察卞和、李斯的诚意,不用楚王、胡亥偏听偏信的错误,不要让我被箕子、接舆耻笑。我听说比干被剖心,伍子胥的尸体被装进皮袋子沉入江里,当初我并不相信,现在我才了解了真情。希望大王仔细地审察,略微给我一点怜悯吧!
俗话说:“有的人相处到老,如同新识;有的人偶然相遇,却一见如故。”这是为什么呢?这是知遇与不知遇的问题。所以,从前樊於期从秦国逃往燕国,把首级借给荆轲用来奉行燕丹的使命;王奢离开齐国前往魏国,在城上自刎用来退去齐军保全魏国。王奢、樊於期不是因为齐、秦是新交,燕、魏是老相识,他们离开齐国和秦国,为燕、魏二君去死,是行为和志向相合而对正义无限仰慕的原因啊。所以苏秦不被天下人信任却对燕国像尾生一样地诚实;白圭战败丢掉六国城池,却为魏国夺取了中山。这是为什么呢?实在是遇到知遇的原因啊。苏秦出任燕国的宰相,燕国有人在国君面前诽谤他,燕王手按宝剑发怒,还是杀了一匹骏马给他吃;白圭在中山声名显扬,中山有人到魏文侯面前毁谤他,文侯却拿出夜光璧赠给他。这是为什么呢?两主二臣之间,剖心披胆,深信不疑,怎么能听到流言蜚语就变心呢!
所以女子不论美丑,进入宫廷就被妒嫉;士子不论贤还是不肖,入朝作官就被嫉妒。从前司马喜在宋国遭到割去膝盖骨的刑罚终于出任了中山国的宰相,范睢在魏国被折断肋骨,打掉牙齿,终于被秦国封为应侯。这两个人,都信守一定之规,摒去结党营私的勾当,处于孤独的地位,所以不能身免嫉妒小人的迫害。申徒狄所以投河自尽,徐衍抱着石头投海,是因为他们不被当世所容,信守正义不苟且迎合,不在朝廷里结党营私,来动摇国君的心志。所以百里奚在路上行乞,秦穆公把国政托付给他;宁戚在车下喂牛,齐桓公把国事交给他治理。这两个人,难道是在朝中借助官宦的保举、左右亲信的吹捧,才博得穆公、桓公重用他们吗?感召在心,相合在行,亲密如同胶漆,像亲兄弟一样不能分开,难道还能被众多的谗言迷惑吗?所以,只听一面之词就要产生邪恶,只任用个别人就要酿成祸乱。
二.【题文】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2题。
高祖已从豨①军来,至,见信②死,且喜且怜之,问:“信死亦何言?”
吕后曰:“信言恨不用蒯通计。”
高祖曰:“是齐辩士也。”
乃召齐捕蒯通。蒯通至,上曰:“若教淮阴侯反乎?”
对曰:“然,臣固教之。竖子不用臣之策,故今自夷③于此。如彼竖子用臣之计,陛下安得而夷之乎!”
上怒曰:“亨④之!”
通曰:“嗟乎,冤哉亨也!”
上曰:“若教韩信反,何冤?”
对曰:“秦之纲绝而维弛,山东大扰,异姓并起,英俊乌集。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于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蹠之狗吠尧,尧非不仁,狗因吠其非主。当是时,臣唯独知韩信,非知陛下也。且天下锐精持锋欲为陛下所为者甚众,顾力不能耳,又可尽亨之邪?”
高帝曰:“置之。”
乃释通之罪。
(《史记·淮阴侯列传》)
【注】 ①豨:陈豨,刘邦建国功臣,后反汉,刘邦亲自去征讨。②信:韩信,刘邦建国功臣,被封淮阴侯。后被吕后诱杀。③夷:诛杀。④亨:通“烹”,酷刑,把人煮死。
1.下列句子中“之”字全都指代的是韩信的一项是( )
①且喜且怜之 ②臣固教之 ③高帝曰:“置之。” ④陛下安得而夷之乎 ⑤亨之 ⑥天下共逐之 ⑦又可尽亨之邪
A.②④⑥ B.③⑤⑦
C.①②④ D.①③④
2.对下列句子中虚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然,臣固教之”中的“然”是指示代词,这样。
B.“如彼竖子用臣之计”中的“彼”是指示代词,那;与“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中的“彼”意义用法不同。
C.“于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中的“于是”是两个词,在这样形势下;与“于是入朝见威王”中的“于是”用法不同。
D.“且天下锐精持锋欲为陛下所为者甚众”中的“所”“者”都是特殊指示代词,在句中指代意义相同,“……的事情。”
答案:
【答案】1.C
2. A
1. ③⑤代蒯通;⑥代“鹿”,即帝位,政权;⑦代“天下精锐”。
2. “然”是形容词,对,正确。
三.【题文】阅读下面文言短文,完成1~3题。
司马文王与禅宴,为之作故蜀技①,旁人皆为之感怆,而禅喜笑自若。王谓贾充曰:“人之无情,乃可至于是乎!虽使诸葛亮在,不能辅之久全,而况姜维邪?”
充曰:“不如是,殿下何由并之。”
他日,王问禅曰:“颇思蜀否?”
禅曰:“此间乐,不思蜀。”
郤正闻之,求见禅曰:“若王后问,宜泣而答曰:‘先人坟墓远在陇、蜀,乃心西悲,无日不思。’因闭其目。”
会王复问,对如前,王曰:“何乃似郤正语邪!”
禅惊视曰:“诚如尊命。”
左右皆笑。
(《三国志·蜀书·后主传》)
【注】 ①技:同“妓”,表演歌舞。
1.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虽使诸葛亮在 虽:即使。
B.颇思蜀否 颇:很。
C.因闭其目 其:他的。
D.会王复问 会:正巧,适逢。
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B.
C.
D.
3.下列句子中画横线的词语,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一致的一句是( )
A.乃可至于是乎
B.而况姜维邪
C.不如是,殿下何由并之
D.若王后问,宜泣而答曰
答案:
【答案】1.C
2.A
3.B
1.“其”在这里应译为“你”或“自己”,因为这是郤正对刘禅所说的话中的一句。
2.介词,替,给,第二句;“为”后省略了代词“之”,我;B项“乃”:语气副词,竟然;代词,此,这;C项“因”:于是,然后;趁机;D项“而”:表转折关系,但;表修饰关系,着。
3.何况。其余各项均为两个单音词。于是:到这地步;不如:不像;王后:大王以后。)
四.【题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阴兴字君陵 ,光烈皇后母弟也,为人有膂力。建武二年,为黄门侍郎,守期门仆射,典将武骑,从征伐,平定郡国。兴每从出入,常操持小盖,障翳风雨,躬履涂泥,率先期门。光武所幸之处,辄先入清宫,甚见亲信。虽好施接宾,然门无侠客。与同郡张宗、上谷鲜于不相好,知其有用,犹称所长而达之;友人张汜、杜禽与兴厚善,以为华而少实,但私之以财,终不为言:是以世称其忠乎。第宅苟完,裁蔽风雨。
九年,迁侍中,赐爵关内侯。帝后召兴,欲封之,置印绶于前,兴固让曰:“臣未有先登陷阵之功,而一家数人并蒙爵士,令天下觖望,诚为盈溢。臣蒙陛下、贵人恩泽至厚,富贵已极,不可复加,至诚不愿。”帝嘉兴之让,不夺其志。贵人问其故,兴曰:“贵人不读书心邪?‘亢龙有悔。’夫外戚家苦不知廉退,嫁女欲配侯王,取妇眄睨公主,愚心实不安也。富贵有极,人当知足,夸奢益为观听所讥。”贵人感其言,深自降挹,卒不为宗亲求位。十九年,拜卫尉,亦辅导皇太子。明年夏,帝风眩疾甚,后以兴领侍中,受顾命于云台广室。会疾廖,召见兴,欲以代吴汉为大司马。兴叩头流涕,固让曰:“臣不敢惜身,诚亏损圣德,不可苟冒。”至诚发中,感动左右,帝遂听之。
二十三年,卒,时年三十九。兴素与从兄嵩不相能,然敬其威重。兴疾病,帝亲临,问以政事以群臣能不。兴顿首曰:“臣愚不足以知之。然伏见议郎席广、谒者阴嵩,并经行明深,逾于公卿。”兴没后,帝思其言,遂擢广为光禄勋;嵩为中郎将,监羽林十余年,以谨敕见幸。显宗即位,拜长乐卫尉,迁执金吾。
永平元年诏曰:“故侍中卫尉关内侯兴,典领禁兵,从平天下,当以军功显受封爵,又诸舅比例,应蒙恩泽,兴皆固让,安乎里巷。辅导朕躬,有周昌之直,在家仁孝,有曾、闵之行,不幸早卒,朕甚伤之。贤者子孙,宜加优异。其以汝南之鲖鲖阳封兴子庆为鲷阳侯,庆弟博为氵隐强侯。”博弟员、丹并为郎,庆推田宅财物悉与员、丹。帝以庆义让,擢为黄门侍郎。庆卒,子琴嗣。建初五年,兴夫人卒,肃宗使五官中郎将持节即墓赐策,追谥兴曰翼侯。琴卒,子万全嗣。万全卒,子桂嗣。
[注]贵人:即光武皇后,明帝生母。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躬履涂泥,率先期门 躬:弯腰
B、犹称所长而达之 称:称赞
C、兴叩头流涕,固让曰 固:坚决
D、兴素与从兄嵩不相能 能和睦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以为华而少实 我腾跃而上
B、卒不为宗亲求位你 为击破沛公军
C、欲以代吴汉为大司马 但以刘日薄西山
D、兴皆固让,安乎里巷 其闻道也固先乎君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体现阴兴美德的一组。( )
1兴每从出入,常操持小盖,障翳风雨 2是以世称其忠平
3富贵已极,不可复加,至诚不愿 4人当知足,夸奢益为观听所讥
5.臣不敢惜身,诚亏损圣德,不可苟冒 6应蒙恩泽,兴皆固让,安乎里巷
A、135 B.146 C. 236 D. 245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阴兴跟随光武帝平定天下,随从护驾恪尽职守,举荐人才不以个人好恶,得到了光武帝的认可和世人的称赞。
B、 阴兴认为自己蒙受皇上、贵人的恩宠已经非常多了,身为皇亲国戚应该知足、谦让、因此谢绝了皇帝的封赏。
C、 光武帝答应了阴兴的请求,在阴兴去世后,提拔席广为光禄勋,阴嵩为中郎将。阴嵩监管羽林军十多年。
D、 明帝认为阴兴军功显著,为人正直,仁义孝顺,于是封他的两个儿子为侯。阴兴后代相继为侯数世。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光武帝所幸之处,辄先入清宫,甚见亲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帝嘉兴之让,不夺其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至诚发中,感动左右,帝遂听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答案】1. A
2.B均为:B项的两个“为”都是“替”的意思。A项“而”,连词,表并列,并且/连词,表修饰C项“以……为”让……担任/连词,因为;D项,介词,在/介词,比
3.②是世人称赞,⑥是明帝说的。
4. C兴没后,帝思其言“然伏见议郎席广、谒者阴嵩,并经行明深,逾于公卿”,遂擢广为光禄勋,嵩为中郎将。并不是答应了阴兴的请求。
5. (1)光武帝到的地方,阴兴总是先进去清理宫殿,非常被亲近信任。
(2)皇帝(汉光武帝)赞赏(嘉奖)阴兴谦让,不改变他(不愿加封关内侯)的志节(要求)。
(3)阴兴最大的诚心从内心发出,使皇帝身边的人都感动了,皇帝于是就听从了他的要求。
1. 亲自2. 文言文翻译
阴兴字君陵,光武帝阴皇后的同母兄弟。有膂力。建武二年,为黄门侍郎,代理期门仆射,他率领武骑,随光武征伐,平定许多地方。阴兴每次随从出入,常亲手持伞盖,遮避风雨,脚踩泥涂,率先期门。凡光武亲临之处,他必先进入清宫,很受信赖。他虽然好施舍,爱交结,但门无侠客。他和同郡的张宗、上谷的鲜于裒并不相好,但知其有用,同样称其所长而推荐其任官;友人张汜、杜禽跟他很要好,但他认为二人华而少实,衹给他们钱财,始终不给推荐:因此世人都赞扬他的公忠平允。其住处衹求完好,刚好能遮风避雨就行。??? 建武九年,改任侍中,赐给关内侯的爵位。光武帝后来召请阴兴,准备封赏他,把印绶都摆出来了,阴兴坚决不接受,说:“我并没有冲锋陷阵之功,而一家数人都蒙恩受封,令天下人为之倾慕向往,实在是过于满溢了。我蒙皇上及贵人的深恩,富贵已经到头了,不能再加了,我诚恳地请求您不要加封。”光武帝称许他的推让,遂了他的心愿。阴贵人问他什么原因,他说:“您没有读过书吗?‘亢龙有悔’,越是在高位越易遭灾难,这外戚之家苦于自己不知进退,嫁女就要配侯王,娶妇就盼着得公主,我心下实在不安。富贵总有个头,人应当知足,夸奢更为舆论所反对。”阴贵人对这番话深有感触,自觉地克制自己,始终不替家族亲友求官求爵。十九年,任卫尉,并辅导皇太子。次年夏季,光武风眩病很重,后就以阴兴为侍中,他在云台的广室裹接受光武临终嘱托。很巧的是光武病好了,召见阴兴,想让他代替吴汉任大司马。阴兴叩头流涕,坚决辞让说:“我不敢爱惜生命,衹是实在害怕损伤了圣德,不敢随便冒领高位。”至诚发自肺腑,感动皇帝左右,皇帝就听从了他。??? 建武二十三年去世,时年三十九岁。阴兴和堂兄阴嵩平时不友好,不过敬重阴嵩的严肃有威。他病重了,皇帝亲自看望,问他政治得失及群臣胜任与否,他叩头回答说:“臣下愚笨,不足以知道这一切。不过我看议郎席广、谒者阴嵩二人都有高深的学识修养,超过了公卿。”阴兴死后,光武回想他的话,就提拔席广为光禄勋;阴嵩为中郎将,监领羽林军十多年,以谨慎勤敏受器重。显宗即位,任他为长乐卫尉,后改任执金吾。??? 明帝永平元年韶书说:“已故侍中、卫尉、关内侯阴兴,管领禁军,随先帝平定天下,应以军功光荣地受到封爵奖赏,同时各位舅父也应按成例蒙受恩泽,都被阴兴推让了,安居于里巷之中。他曾辅导于我,体现丫周昌般的正直,在家仁孝,也具备曾、闵等人的品行,不幸早年去世,朕十分伤悼.贤人子孙,应给予优异的待遇。现在决定:以汝南郡的鲷阳封给阴兴之子阴庆为鲷阳侯,阴庆之弟阴博为漏强侯。”阴博之弟阴员、阴丹都为郎,阴庆便把家产田宅财物全部给了弟弟阴员与阴丹。明帝因为阴庆讲义让之风,提拔他为黄门侍郎。阴庆死,子阴琴继承爵位。建初五年,阴兴夫人去世,肃宗派遣五宫中郎将持节去墓地赏赐封策,追谧阴兴为翼侯。阴琴死,子阴万全继承爵位。万全死,子阴桂继承爵位。??? 阴兴的弟弟阴就,继承父亲的封爵宣恩侯,后来改封为新阳侯。阴就善言谈论辩,朝臣都比不上,但性情刚傲,得不到人们的称许。显宗即位,任阴就为少府,位为特进。其子阴丰娶光武女郦邑公主。公主又娇又妒,而阴丰则狂狷急躁。永平二年便杀了公主,被诛,父母按法律应当连坐,都自杀了,封爵撤销。皇帝因阴氏是舅家的缘故,没有动用严刑。??? 阴氏一门封侯的有四人。当初,阴氏世世代代都祭祀先祖管仲,称为“相君”。宣帝时有位叫阴子方的人,至孝有仁心,腊日晨炊,忽见灶神显形,子方便磕头致谢,家中有只黄羊,因此就用来祭灶神。从此之后,突然发财成了巨富,有七百多顷田产,车马奴仆,可与州郡长官相比。阴子方常说“我子孙一定会强大的”,到阴识三世而兴旺强盛,所以后代常在腊日祭宠,而且献上黄羊。??? 赞曰:权势之家容易倾覆,外戚之门多被毁灭。樊姓世世代代敦朴诚敬,阴氏子子孙孙谨慎自谦。恭顺的后代呀,永享荣光受封赏。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