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训练:文言文阅读9 一.【题文】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 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念父母,顾妻子,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今仆不幸,早失父母,无兄弟之亲,独身孤立,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仆虽怯懦,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且夫臧获婢妾,犹能引决,况若仆之不得已乎?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 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仆诚已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且负下未易居,下流多谤议。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以污辱先人,亦何面目复上父母之丘墓乎?虽累百世,垢弥甚耳!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所如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身直为闺阁之臣,宁得自引深藏于岩穴邪?故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以通其狂惑。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之私心剌谬乎?今虽欲自雕琢,曼辞以自饰,无益,于俗不信,适足取辱耳。要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 书不能悉意,故 陈固陋。 (司马迁《报任安书》)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且勇者不必死节 死:死亡 B.虽万被戮 被:遭受 C.则仆偿前辱之责 责:职责 D.恨私心有所不尽 恨:痛恨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考之行事 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B.惜其不成 其可怪也欤 C.然后是非乃定 乃欲引节,斯不亦远乎 D.仆以口语遇遭此祸 垣墙周庭,以当南日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以古代仁人志士受辱著书的例子自比,是为了说明痛苦的环境更能磨砺人的意志,逆境比顺境更能造就人。 B.司马迁认为真正勇敢的人是不用守节而死的,自己之所以忍辱负重是因为“私心有所不尽”,这从一个侧面体现出了作者的生死观和荣辱观。 C.司马迁认为自己希望通过著书立说来抵偿所受的侮辱的这一想法并不是人人都能理解的,其中隐晦地表达了希望任安能了解自己苦衷之意。 D.作者运用对比的手法、骈散结合的句式、丰富的例子,展现了自己内心的呐喊、愤怒的抗争,虽愁思欲绝,却激昂劲健。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②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③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之私心剌谬乎? 5.请用斜线(/)给下文画线的部分断句。 古之君子其处己也厚其取名也廉是以实浮于名而世诵其美不厌以孔子之圣而自比于老彭自同于丘明自以为不如颜渊。(苏轼 《醉白堂记》)   答案: 【答案】1.B2.C3.A 4. ①《诗经》三百篇,也大多是圣贤们为抒发郁愤而写出来的。 ②也是想以此探究天道与人事之间的关系,弄通古今变化的规律,成为一家之说。 ③如今少卿竟教我推贤进士,恐怕和我个人的想法相违背吧? 5. 古之君子/其处己也厚/其取名也廉/是以实浮于名/而世诵其美不厌/以孔子之圣/而自比老彭/自同于丘明/自以为不如颜渊。  2.乃:副词,才 A代词,它/音节助词,无义;B代词,它/语气词,表强调;D介词,因为/表目的,用来   二.【题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杜乔字叔荣,河内林虑人也。少为诸生,举孝廉。汉安元年,以乔守光禄大夫,使徇察兖州。表奏太山太守李固政为天下第一;陈留太守梁让、济阴太守汜宫、济北相崔瑗等赃罪千万以上。让即大将军梁冀季父,还,拜太子太傅,迁大司农。时梁冀子弟五人及中常侍等以无功并封,乔上书谏曰:“臣闻古之明君褒罚必以功过末世暗主诛赏各缘其私今梁氏一门宦者微孽并带无功之绂裂劳臣之土其为乖滥胡可胜言!夫有功不赏,为善失其望;奸回不诘,为恶肆其凶。”书奏不省。 益州刺史种嵩举劾永昌太守刘君世以金蛇遗梁冀,事发觉,以蛇输司农。冀从乔借观之,乔不肯与,冀始为恨。累迁大鸿胪。时冀小女死,令公卿会丧,乔独不往,冀又衔之。建和元年,代胡广为太尉。桓帝将纳梁冀妹,冀欲令以厚礼迎之,乔据执旧典,不听。又冀属乔举汜宫为尚书,乔以宫赃罪明著,遂不肯用,因此日忤于冀。先是李固见废,内外丧气,群臣侧足而立,唯乔正色无所回桡。由是海内叹息,朝野瞻望焉。在位数月,以地震免。宦者唐衡、左悺等因共谮于帝曰:“陛下前当即位,乔与李固抗议言上不堪奉汉宗祀。”帝亦怨之。及清河王蒜事起,梁冀遂讽有司劾乔及李固与刘鲔等交通,请逮案罪。而梁太后素知乔忠,但策免而已。冀愈怒,使人胁乔曰:“早从宜,妻子可得全。”乔不肯。明日冀遣骑至其门,不闻哭者,遂白执系之,死狱中。妻、子归故郡。与李固俱暴尸于城北,家属故人莫敢视者。 论曰:夫称仁人者,其道弘矣!立言践行,岂徒徇名安己而已哉!若义重于生,舍生可也。生重于义,全生可也。(节选自《后汉书?李杜列传》)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桓帝将纳梁冀妹 纳:娶 B.又冀属乔举汜宫为尚书 属:嘱托 C.冀又衔之 衔:恨 D.岂徒徇名安己而已哉! 安:安定 2.以下四句话,省 的成分补充不正确的是( ) A.让即大将军梁冀季父,(梁让)还,拜太子太傅,迁大司农。 B.冀欲令以厚礼迎之,乔据执旧典,(桓帝)不听。 C.(你)早从宜,妻子可得全。 D.(杜乔)与李固俱暴尸于城北,家属故人莫敢视者。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杜乔做光禄大夫巡察兖州,处事公正,上表称赞太山太守李固政绩突出,且不惧陈留太守梁让与大将军梁冀有亲属关系,而勇于揭发其收受贿赂的行为。 B.梁冀子弟五人及中常侍等没有功绩而被封官,杜乔上书顺帝要赏罚分明,并揭发梁氏一门的罪行,得到上级的支持。 C.宦官唐衡等人共同诬陷杜乔,请求逮捕并治他的罪,但梁太后一向知道杜乔忠诚,没有治他的罪,这使梁冀非常愤怒。 D.作者以史家的眼光评价杜乔能够舍身取义,启示后人要将仁义看得比生命还重要。 4.用“/”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 臣闻古之明君褒罚必以功过末世暗主诛赏各缘其私今梁氏一门宦者微孽并带无功之绂裂劳臣之土其为乖滥胡可胜言 5.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奸回不诘,为恶肆其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梁冀遂讽有司劾乔及李固与刘鲔等交通,请逮案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答案】1. D 2. A 3. B 4. 臣闻古之明君/褒罚必以功过/末世暗主/诛赏各缘其私/今梁氏一门/宦者微孽/并带无功之绂/裂劳臣之土/其为乖滥/胡可胜言。 5.(1) 奸诈者得不到应有的责诘,做坏事的便放纵自己的恶行。 (2) 梁冀于是暗示有关官员弹劾杜乔、李固与刘鲔(wěi)等人勾结,请求逮捕并查究他们的罪过。  1. 使……心安(理得) 2. 杜乔 3.对“书奏不省”理解有误,应是顺帝没有明察采纳. 5. 【附文言文翻译】: 杜乔字叔荣,河内郡林虑县人。年轻时还是一介儒生,就被郡里推荐为孝廉。顺帝汉安元年,起用杜乔为光禄大夫,让他巡察兖州。他上表称赞太山太守李固政绩突出天下第一;陈留太守梁让、济阴太守汜宫等人贪污千万以上银两。梁让是大将军梁冀的小叔父。杜乔回京后,任太子太傅,又调任大司农。当时,梁冀的子弟五人及中常侍等人没有建功,却被一同封官。杜乔上书劝谏顺帝说:“我听说古代的明君,奖罚一定要凭功过;末世的昏君,诛赏各自依照自己的私心。现在梁氏一门,是地位低下的官宦之后,没有任何功勋,却一齐带上立功的绶带,同时分得功臣的土地,他们的行为放纵无度,怎么能够说得尽!有功者得不到奖赏,做善事的失掉了自己美好的期望;奸诈者得不到应有的责诘,做坏事的便放纵自己的恶行。”奏章送上去后,顺帝没有察看。 益州刺史种嵩检举弹劾永昌大守刘世君将金蛇送给梁冀,事情败露后,把金蛇送到了大司农杜乔的手中。梁冀想从杜乔手里借来看看,杜乔不肯,梁冀开始怀恨起杜乔来。这时梁冀的小女儿死了,命令公卿齐去探望,唯独杜乔没去,梁冀更加怨恨杜乔。桓帝建和元年,杜乔取代胡广任太尉。桓帝将要纳梁冀的妹妹为妃,梁冀想要让桓帝用厚礼迎娶,杜乔拿出旧典据理力争,桓帝不听。同时,梁冀嘱咐杜乔推举汜宫为尚书,杜乔以汜宫贪赃罪明显,于是不肯起用,从此一天天抵触了梁冀。开始是李固无故被废,朝廷内外十分丧气,各位大臣侧身而立,不敢正视梁冀,只有杜乔面不改色地直视,没有一点屈服。从此国内一片叹息,朝野上下徘徊观望。(杜乔)在官位(当太尉)没有几个月,因为地震被免职。宦官唐衡、左悺(guàn)(等趁机一齐在桓帝面前说坏话诬陷别人说:“陛下先前即位时,杜乔与李固违抗,散布言论说皇上不能继承汉室。”桓帝便也怨恨杜乔。等到清河王刘蒜与国舅之间发生矛盾,梁冀于是暗示有关官员弹劾杜乔、李固与刘鲔(wěi)等人勾结,请求逮捕并查究他们的罪过。但梁大后一向了解杜乔的忠诚,只下了道文书免去了杜乔的官职罢了。梁冀更加恼怒,派人威胁杜乔说:“听我梁冀的(自杀而死)比较合适,妻子儿女得到保全。”杜乔不肯屈服,第二天梁冀派人到杜乔家,听不到有哭泣者,就用白布缚住杜乔,使杜乔死在大狱中。杜乔的妻子儿女都回了老家。不久,杜乔和李固的尸体一起在城北示众,家属和老朋友没有谁敢看一眼。 评论说:“那些称为仁人的,他们的思想主张宏大。立下诺言就要履行,哪里只是炫耀名声使自己心安理得就罢了呢!如果义比生命重要,他们便可以舍弃生命;如果生命比义重要,他们就可以保全生命。   三.【题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车千秋,本姓田氏,其先齐诸田徙长陵。千秋为高寝郎。会卫太子为江充所谮败,久之,千秋上急变讼太子冤,曰:“子弄父兵,罪当笞;天子之子过误杀人,当何罪哉!臣尝梦见一白头翁教臣言。”是时,上颇知太子惶恐无他意,乃大感寤,召见千秋。谓曰:“父子之间,人所难言也,公独明其不然。此高庙神灵使公教我,公当遂为吾辅佐。”立拜千秋为大鸿胪。数月,遂代刘屈氂为丞相,封富民侯。千秋无他材能术学,又无伐阅功劳,特以一言寤意,旬月取丞相封侯,世未尝有也。 千秋为人敦厚有智,居位自称,逾于前后数公。初,千秋始视事,见上连年治太子狱,诛罚尤多,群下恐惧,思欲宽广上意,尉安众庶。乃与御史、中二千石共上寿颂德美,劝上施恩惠,缓刑罚,玩听音乐,养志和神,为天下自虞乐。上报曰:“朕之不德,自左丞相与贰师阴谋逆乱,巫蛊之祸流及士大夫。朕日一食者累月,乃何乐之听?痛士大夫常在心,既事不咎。虽然,巫蛊始发,诏丞相、御史督二千石求捕,廷尉治,未闻九卿、廷尉有所鞫也。曩者,江充先治甘泉宫人,转至未央椒房,以及敬声之畴、李禹之属谋人匈奴,有司无所发,令丞相亲掘兰台蛊验,所明知也。至今余巫颇脱不止,阴贼侵身,远近为蛊,朕愧之甚,何寿之有?敬不举君之觞!谨谢丞相、二千石各就馆。书曰:‘毋偏毋党,王道荡荡。’毋有复言。” 后岁余,武帝疾,立皇子钩弋夫人男为太子,拜大将军霍光、车骑将军金日磾、御史大夫桑弘羊及丞相千秋,并受遗诏,辅道少主。武帝崩,昭帝初即位,未任听政,政事一决大将军光。千秋居丞相位,谨厚有重德。每公卿朝会,光谓千秋曰:“始与君侯俱受先帝遗诏,今光治内,君侯治外,宜有以教督,使光毋负天下。”千秋曰:“唯将军留意,即天下幸甚。”终不肯有所言。光以此重之。每有吉祥嘉应,数褒赏丞相。讫昭帝世,国家少事,百姓稍益充实。 千秋为相十二年,薨,谥曰定侯。 (节选自《汉书?车千秋传》,有删改)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特以一言寤意??? 特:只 B. 见上连年治太子狱???狱:案件 C. 朕之不德,自左丞相与贰师阴谋逆乱?德:恩德 D. 巫蛊之祸流及士大夫? ???????????????流:殃及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明车千秋“敦厚有智”的一组是( ) ①千秋上急变讼太子冤 ??????????????②公独明其不然 ③思欲宽广上意,尉安众庶 ???? ????④劝上施恩惠,缓刑罚 ⑤居位自称,逾于前后数公??????? ???⑥千秋居丞相位,谨厚有重德 A.①③④??? B.①⑤⑥??? C.②④⑤??? D.②③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车千秋为人敦厚,敢于直言。他在担任护卫汉高祖陵寝郎官期间,恰遇卫太子受江充谗害而败亡,事情过了很久,仍没有放弃上呈奏书为太子申诉冤情。 B.车千秋“特以一言寤意”而取相封侯。皇上看了车千秋的上书,认为是高庙的神灵让他来开导自己,于是立即封车千秋为大鸿胪,不久又任命他为丞相。 C.车千秋处事智谋,居位尽责。看到武帝对太子一案无法释怀,就借祝寿机会宽解皇上;还经常赞颂皇上的美德,劝皇上广施恩惠,减缓刑罚,怡养精神。 D.车千秋位居丞相,顾全大局。武帝驾崩,他与霍光一起接受遗诏辅佐幼主,朝政全部由大将军霍光决断,他对此始终没有发表异议,因此很受霍光敬重。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朕日一食者累月,乃何乐之听?痛士大夫常在心,既事不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始与君侯俱受先帝遗诏,今光治内,君侯治外,宜有以教督,使光毋负天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答案】1.C 2. A 3.C 4.(1)我已经好几个月一天只吃一顿饭了,还听什么音乐呢?经常在心里为那些(死去的)士大夫哀痛,已经过去的事情,也不再追究了。 (2)当初和您一起接受先帝遗诏,现在我处理内政,您处理外事,应该有什么来教导、督促我,使我不要辜负了天下人民(的重托)。  1.C德:施恩德。 2.②是皇上对他的称赞;⑤⑥都是对他的评价。 3.不是经常宽解皇上,他是和别人一起给武帝祝寿的。 【参考译文】 ?? ?车千秋,本来姓田,他的祖先齐国的田氏各族迁居长陵县。车千秋担任护卫汉高祖陵寝的郎官。碰上卫太子受江充谗害而败亡,过了很久,车千秋上呈事关重大的紧急情况的奏书,为太子辩冤,说:“儿子不正当使用父亲的军队,按罪应判受鞭刑;皇上的儿子因过失而误杀了人,该判什么罪呢?我曾经在梦中看见一位白发老人,告诉我该怎样定罪。”这时,武帝已经清楚地知道太子发兵是出于惶恐,并没有反叛的意图,看了车千秋的上书,就深有感触而醒悟过来,于是召见了车千秋。对他说:“父子之间的事情,别人是很难说话的,只有您明白其实不是这样。这是高庙的神灵让您来开导我,您就应当成为我的辅佐。”立即下令封车千秋为大鸿胪。过了几个月,就接替刘屈氂担任了丞相,封为富民侯。车千秋没有别的才能经术学问,也没有什么功绩和资历,只不过凭一句话使武帝醒悟到太子死得冤枉,旬月之间就做丞相封侯,世上未曾有过。 车千秋为人敦厚,富有智谋,在丞相的位子很称职,超过他前后的几位。当初,车千秋刚开始主持丞相工作,看到武帝连年追究太子冤死一案,被杀和受罚的人非常多,群臣百姓都提心吊胆,车千秋想使皇上宽心,安慰广大吏民。于是就和御史、中二千石一起给武帝祝寿,赞颂皇上的美德,劝皇上广施恩惠,减缓刑罚,欣赏音乐,怡养精神,为了天下人民而自寻欢乐。武帝答复说:“我不施恩德,开始于左丞相刘屈氂和贰师将军李广利暗中谋逆作乱,后来巫蛊之祸殃及士大夫。我已经好几个月一天只吃一顿饭了,还听什么音乐呢?经常在心里为那些死去的士大夫哀痛,已经过去的事情,也不再追究了。虽然这样,巫蛊之祸刚发生时,诏令丞相、御史督责郡守寻找收捕,廷尉审理,但也没听到九卿、廷尉查问出来什么。从前,江充先审讯甘泉宫的人,又转到未央宫皇后住的椒房殿,以及后来公孙敬声之辈、李禹之流阴谋勾引匈奴,有关官员也没有发现什么罪证,让丞相亲自挖掘兰台查验巫蛊,清楚地知道有巫蛊存在。直到现在还有巫师施行巫蛊妖术不止,邪贼侵身,远近都有巫师暗施巫蛊,我感到很惭愧,还有什么值得祝贺的呢?敬谢你们的好意,我不端你们献的祝寿酒!请告知丞相、二千石官各回各的官舍。《尚书》上说:‘不要偏执,不要袒护,圣王之道,坦荡无阻。’不要因为这件事再上奏了。” 一年多以后,武帝病重,立钩弋夫人生的皇子为太子,命大将军霍光、车骑将军金日磾、御史大夫桑弘羊和丞相车千秋,一起接受遗诏,辅助教导幼主。汉武帝驾崩。昭帝刚即位时,不能处理政事,朝政全部由大将军霍光决断。车千秋位居丞相,忠谨敦厚而有德。每逢公卿大臣朝会,霍光就对车千秋说:“当初和您一起接受先帝遗诏,现在我处理内政,您处理外事,应该有什么来教导、督促我,使我不要辜负了天下人民(的重托)。”车千秋说:“请将军多留心,就是天下极大的幸事了。”始终不肯对霍光专权发表异议。霍光因此很敬重车千秋。每次遇上吉祥嘉应出现,都褒奖赏赐丞相车千秋。直到昭帝去世,国家少事,百姓逐渐富裕充实。 车千秋做了十二年丞相,死后,谥号称为定侯。   四.(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赵安仁,字乐道,河南洛阳人。安仁生而颖悟,幼时执笔能大字,十三通经传大旨,早以文艺称。赵普、沈伦、李防、石熙栽成推奖之。雍熙二年,登进士第,补梓州榷盐院判官,以亲老弗果往。会国子监刻《五经正义》板本,以安仁善楷隶,遂奏留书之。 景德初,翰林学士梁颢召对,询及当世台阁人物,上称安仁文行。寻颢卒,即以安仁为工部员外郎,充翰林学士。 安仁从幸澶州,会北边请盟,首命安仁撰答书,又独记太祖时聘问书式。辽使韩杞至,道命接伴,凡觐见仪制,多所裁定。馆舍夕饮,杞举橙子曰:“此果尝见高丽贡。”安仁曰:“橙橘产吴、楚,朝廷职方掌天下图经,凡他国所产靡不知也。今给事中吕祜之尝使高丽,未闻有橙柚。”杞失于夸诞,有愧色。杞既受袭衣之赐,且以长为解,将辞复左衽。安仁曰:“君将升殿受还书,天颜咫尺,如不衣所赐之衣,可乎?”杞乃服以入。 及姚东之至,又令安仁接伴。东之谈次,颇矜兵强战胜。安仁日:“老氏云:‘兵者不祥之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也,乐杀人者不得志于天下。”东之自是不敢复言。王继忠将兵陷没,不能死节而反事之,东之屡称其材。安仁曰:“继忠早事藩邸,闻其稍谨,不知其他。”甚敏于酬对,切中事机,类如此。时论翕然,称其得体,上益器之,自是有意柄用。安仁又集和好以来事宜,及采古事,作《戴斗怀柔录》三卷以献。 安仁质直纯悫,无所矫饰,宽恕谦退,与物无竞,虽家人仆使,未尝见其喜愠。女弟适董氏,早寡,取归给养。其甥董灵运尚幼,躬自训导,为毕婚娶。幼少与宋元舆同学,元舆门地贵盛,待安仁甚厚。元舆蚤卒,家绪浸替,安仁屡以金帛济之。尤知典故,凡近世典章人物之盛,悉能记之。喜诲诱后进,成其声名,当世推重之。有集五十卷。 (选自《宋史》,有删节)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东之谈次,颇矜兵强战胜 矜:夸耀 B.凡他国所产靡不知也 靡:没有 C.元舆蚤卒,家绪浸替 替:更替 D.安仁屡以金帛济之 济:救助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杞乃服以入 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B.①不能死节而反事之 ②夜缒而出 C.①以安仁善楷隶,遂奏留书之 ②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 D.①躬自训导,为毕婚娶 ②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赵安仁“敏于酬对”的一组是 ①询及当世台阁人物,上称安仁文行 ②凡觐见仪制,多所裁定 ③朝廷职方掌天下图经,凡他国所产靡不知也④天颜咫尺,如不衣所赐之衣,可乎? ⑤乐杀人者不得志于天下 ⑥闻其稍谨,不知其他 A.①②③ B.②③⑥ C.①④⑤ D.④⑤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安仁幼时就能执笔写大字,十三岁就能通晓经传大意,很早就以文章才艺出名,受到赵普等人的推许奖誉,并因此中了进士。 B.赵安仁受命接待辽使韩杞,在一次接待晚宴上,韩杞拿着橙子说,这种果子曾经在高丽贡品中见过,赵安仁以事实给予了反驳。 C.韩杞在接受了皇帝赏赐的一套衣服后,以衣服太长为借口,要穿回自己原来的衣服,赵安仁以充足的理由说服韩杞穿着赏赐的衣服上朝。 D.赵安仁为人生质朴、宽厚,与物无争,无私帮助自己的亲人和同学,积极教诲引导年轻人,成就他们的声名,被当世所推重。 (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也。(4分) (2)其敏于酬对,切中事机,类如此。(3分) (3)女弟适董氏,早寡,取归给养。(3分) 答案:9C10D11D12A13 (1)战胜了不去赞美它,赞美它的人,这是以杀人为乐啊 (2)他对于接待应酬熟练机敏,能切中事情的关键,大多像这样。(3)妹妹嫁给了董氏,很早就成了寡妇,赵安仁把她接回家中照顾抚养。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