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高考语文高频考点热身试题:考点9 图文转换 一、选择题 根据所给材料,按要求作答。 (1)下面是一幅讽刺性漫画,作为标题,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坐而论道  B. 座无虚席 C.一劳永逸 D.脚踏实地 【解题指南】解答漫画题,可以遵循“一读,二析,三联,四解”的步骤: 审读画面, 找出问题?分析问题,合理想象?类比联想,探究画面寓意?得出结论, 准确解题 【解析】选D。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要求在读懂图意的基础上,抓住漫画的本质。漫画中,凳子上面坐着一个人,双腿盘坐着,只是把鞋子穿在板凳腿上,游手好闲,精神萎靡。他并未说话,所以,不是坐而论道;只是一个人,不能说明座无虚席;也并未看到他劳动的场面,也不是一劳永逸。这幅画讽刺了只是高高在上,不愿意付诸实施、脚踏实地的人。 二、非选择题 1.阅读漫画,在横线上写出合适的一句话。 这幅漫画形象地提醒人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题指南】 解答漫画题要做到“四读” 一读:读设问 漫画给人以艺术的享受,但考生不能仅仅欣赏漫画的艺术性,而要透过漫画的艺术手法把握主旨,完成正确答题任务。所以做题时,先读设问,明确指向,然后带着问题读漫画,可以做到有的放矢。 二读:读标题 一部分漫画有标题。有人把标题称为“题眼”“画眼”。抓住标题有助于迅速洞察漫画的主旨。 三读:读主旨 在审题时,要仔细观察画面,注意画面上每一“要素”所提供的信息,不能疏漏。本题要紧紧抓住画面上的人物语言,和人物脚下的大字“是”与“非”。 尤其是漫画中某些夸张的部位,往往就是作者的寓意所在。 四读:读教材、读社会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正确解答漫画题要有相关的知识储备。漫画所蕴含的道理,往往是教材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因此要联系教材读漫画,看漫画的寓意与教材的哪些知识切合。 漫画一般是针砭时弊,反映时代内容的。了解社会的热点问题对正确解答漫画题起着重要作用。 【解析】这是一道图文题,漫画的意图很明显,并不隐晦。父亲在听从孩子时,从“是”走向了“非”,这就提醒人们,在满足孩子的要求时,一定要守好是非的底线。 答案:家长在满足孩子的要求时,不能越过是非的底线。 2.阅读方式在数字时代已发生变化,请按要求回答相关问题。 (1)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最近完成了“第九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请根据以下两个统计表简要说明调查结果。  (数字媒介阅读包括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请结合自己的阅读经验,选取传统纸质媒介阅读和数字媒介阅读两种方式中的一种,概括其特点并略作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图文转换及语言表达的能力。第(1)题,读图时要细致,注意两条线的发展趋势,简要说明时要对两条曲线的变化情况作分别归纳。第(2)题,无论选取哪种媒介阅读方式(最好选取自己熟悉、认识较深的媒介阅读方式),都要概括出其特点,并作相关说明。 参考答案:(1)近年来各媒介综合阅读率逐年上升,其中数字媒介阅读率近三年上升迅速。 (2)数字媒介阅读方式的特点是便捷。用电脑、手机上网,可搜索到无数的文章或书籍进行阅读,超大容量的电脑、手机储存功能尽可包罗无数电子文档或书籍,一部电脑可装下一座图书馆毫不夸张。方便快捷,随时可以轻松阅读。 3.欣赏右边这幅漫画,请为其题诗或配文。 要求:①符合画面情景; ②表达鲜明生动; ③字数不超过40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题指南】解答此题,首先要对漫画知识有所了解。漫画是用简单而夸张的手法来描绘生活或时事的图画。一般运用变形、比拟、象征的方法,构成幽默诙谐的画面,以取得讽刺或歌颂的效果。本漫画极富生活情趣,表现了作者对生活的观察能力和热爱之情。根据题目要求,是让考生描述画面,具体说就是用描述性的语言写出画面内容。要注意以下三点:①画面描述的对象;②语言的生动活泼;③融合作者的思想感情。 【解析】本题考查图文转换及语言表达的鲜明生动的能力。首先要认真审读题干,题干明确要求“题诗或配文”,其意在于突出情趣;然后认真观察漫画,准确捕捉漫画信息“一只猫儿和衣服上画的鱼儿图案”;最后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揣摩猫儿和鱼儿的心理活动作答,注意不要超出字数限制。 答案:示例一:鱼儿扑扑跳,猫儿哈哈笑。 水快没有了,看你哪里跑。 莫把假当真,请君仔细瞧。 示例二:虽说这鱼儿不在水中,那猫儿也算是饱了眼福,正所谓“望梅止渴”,“画鱼”充饥。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www.ks5u.com)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