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训练·报告阅读 班级 姓名 座号 评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80后毕业生压力大? 多种原因催生“啃老族” 2009年10月13日 人民网 ??? 2008年高校毕业生有16.51万人成为“啃老族”的一员。2009年的就业蓝皮书《中国大学毕业生就业报告(2009)》显示,去年的高校毕业生中,有16.51万“无工作无学业没有求职和求学行为者”,报告中称之为待定族。这里的待定族,就是人们常说的“啃老族”。 ??? 作为一个社会现象,“啃老族”已经不是一个新鲜名词,关于它的话题一直持续不断。被称之为“啃老族”的多是80后一代,采访中记者发现,大多数80后主观上并不想做“啃老族”,他们希望凭借自己的能力,实现经济上的独立。但是种种原因,许多80后被动陷入“啃老”的境地。 小标题一:__________________ ??? 07年毕业的小陈终于如愿考上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研究生。 ??? 毕业那年,面对巨大的就业压力,小陈选择了考研,结果没有考上。不得已他开始找工作,“面试过好多次”。屡次面试没有成功,小陈果断的决定:再次考研。07年7月,毕业生纷纷离校之际,小陈重返学校,“在学校有学习的气氛”。 ??? 小陈在学校和人合租了一间教师公寓,每月500元租金。“其实就是一个睡觉的地方,大部分时间都在自习室、图书馆了”。 ??? 每年毕业生离校的时候,高校周围的房租都会大涨。很多像小陈一样的“校漂”从学校搬到附近的民居,面对越来越大的就业压力,他们希望通过进一步深造提升自己的就业平台。 ??? 因为没有工作,他们不可避免的要伸手向父母寻求帮助。“房租、生活费,只能往家里要。”小陈很无奈地说。“我还算好,有人考两年甚至三年,家里的负担就更大了。” ??? 不仅如此,研究生在读的两年或三年内,相当一部分学生仍然需要父母来支付生活费。经济上迟迟不能独立让这些80后无奈“啃老”。 小标题二:__________________ ??? 那毕业以后顺利就业的大学生情况又如何呢? ??? 在“安家落户”、“结婚购房”等中国传统观念左右下,80后毕业生即使已经工作,也有很多人需要父母“输血”。 ??? 张明07年毕业于扬州某大学,之后在当地一家私企工作。去年张明结婚了,远在吉林农村的父母倾尽所有,为其付首付买了一套房,张明两口则负责还每月贷款。“我毕业一年,月薪才2500,哪里有积蓄买房!” ??? 有报道称,全国有超过85%的青年多少存在“啃老”现象,其中房价高涨是一大主因。买房首付动辄需要数十万元不等,使得刚刚工作的?80后,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 ??? 事实证明,像张明一样买房需要父母支持的,占大部分或绝大部分。采访中还有人认为,靠父母买房不算“啃老”,如果这算是“啃老”的话,“那人人都是啃老族了。” 小标题三:__________________ ??? 据中国老龄科研中心公布的一组调查数据显示,我国65%以上的家庭存在“老养小”的现象。 ??? 一直以来,中国的父母最爱儿女,他们把为儿女做饭、购衣、买房,当成是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当子女大学毕业找不到工作时,父母会自我安慰:没有工作是小事,只要儿女平安健康就行了。于是,父母不仅承担了子女吃、穿、用以及教育、医疗,娱乐、时尚等生活消费需求,还要操心子女的婚姻大事、结婚住房等等。 ??? 家住唐山的小刘07年毕业于燕山大学,之后曾在一家网络公司负责网络安装,但一个月后就辞职了,因为“这不是我想要的”。此后小刘一直没有找到自己“想要的工作”。目前仍然赋闲在家。对儿子的“漫不经心”,小刘父母虽然有点着急,但也无可奈何,依然每月提供生活费,“好在家里情况还不错。” ??? 正是父母的溺爱,助长了“啃老”现象的产生,使得“啃老”之风愈演愈烈。因此有专家称,不仅孩子应该学会独立,父母也应该学会“独立”。这里的独立主要是说必要的时候,父母应该及时割断“脐带”,把孩子推出去,促使子女面对现实、自食其力。 1、请根据80后“啃老”的原因,给这则新闻拟写三个小标题。(4分) 答: 2、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展开调查的,并依据文章内容归结调查结论。(5分) ?答: 3、怎样才能使“啃老”族不再啃老 ,说说你的建议。(6分) 答: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博客使用状况调查报告   朱珊 2007年1月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目前中国网民中18岁~24岁的人群所占比例最大,约为35.2%;其中在校大学生比例约为51.8%。此外,《2006中国博客调查报告》显示,年龄在21岁~25岁的博客作者约占26.5%,其中在校大学生比例约为68.2%;博客读者约为20.1%,其中在校大学生人群比例约占38.3%。可见,在校大学生可以代表主要的网民群体和主要的博客作者、读者。 一、调查:大学生博客使用状况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了天津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天津理工大学、河北工业大学和天津体育学院六所高校,发出调查问卷600份,回收的有效问卷共586份,样本回收率97.7%。 在回收的有效样本中,博客作者291人,约占49.7%,没有写过博客的博客读者232人,约占39.6%,47人既没写过也没浏览过博客,但有尝试的意愿,约占8.0%,此外的16人对博客既全无了解也无了解的意愿,仅占2.7%。也就是说,近90%的调查对象为博客作者或读者。 在博客作者中20岁以下的共60人,约占20.6%,21岁~25岁的共214人,约占73.5%,26岁以上的仅占约5.9%。在博客读者中20岁以下的共48人,约占20.7%,21岁~25岁的共161人,约占69.4%,26岁以上的仅占约9.9%。这与《2006中国博客调查报告》的数据吻合,验证了本次问卷的有效性。 样本的专业构成大致如下:博客作者中,文史哲类占27.1%,理工农医类占56.0%,艺术体育类占16.9%。博客读者中,文史哲类占20.3%,理工农医类占69.8%,艺术体育类占9.9%。 二、分析:大学生博客的主要特征 1.丰富互动的网络社区 问卷统计显示,除了贴文章、日志、图片和音乐外,添加链接、引用、标签等也是博客作者很常用的博客功能。有了这些链接,读者可以顺着这些“信息地图”的线索进入网络社区,进行作者和读者的对话,分享彼此的生活。 2.信息增值的知识管理新手段 博客作者的工作之一就是对信息和知识进行“再加工”。这个过程不仅要求作者熟知获取网络有用资源的渠道,还要有去伪存真,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 问卷统计表明,博客作者中,本科学历219人,占75.3%,硕士学历67人,占23.0%;而博客读者中,本科学历159人,占68.5%,硕士学历66人,占28.4%。可见,无论博客作者还是读者的受教育程度远高于一般网民的平均水平,这使他们在对知识加工整理方面更具优势,从而使博客传播具有了一种全新的知识管理手段。 3.读者、作者、把关人角色转换 博客的出现颠覆了传统媒体中把关人、作者和读者之间的关系,实现了三者的统一。博客作者只是网络日志的初始作者和暂时作者,博客读者随时可以寻找介入这一知识传播、共享过程的机会,将信息或知识进行聚合、梳理,从而转换身份成为暂时的作者。 博客正是以这种通过交流实现分享的精神及互动性强的特点吸引了思维活跃的大学生人群。 三、思考:大学生博客的正确引导 1.防止网络资源浪费 博客作者中,通常申请开通的博客数量为1~2个,一般不超过5个,但最多者达6个甚至10个,而他们经常更新的博客数量最多者也不超过3个。 可见,不少博客是处于闲置状态或已被放弃,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网络资源浪费,这些现象的存在与倡导节约网络资源、呼吁共享的博客精神背道而驰。因此应当及时更新现有博客,或适时关闭已经放弃的博客。 2.促进网络生活日常化 博客正日益成为现代个体日常信息沟通的渠道之一。在这个层面上,与网上聊天、网络游戏等容易使主体脱离现实世界、沉迷其中的其他互联网衍生物不同,博客传播更贴近日常生活,强调知识共享,使得主体的网络传播日常化。 统计显示,被调查者的291名博客作者,每天更新至少一次者22人,每周更新至少一次者129人,每月更新至少一次者140人,分别占7.6%,44.3%和48.1%。    3.走出私人空间局限 问卷统计显示,在对博客内容类别进行的排序中,记录感情几乎是每个人的首选,其他内容依次为展示自我、沟通社会、提升自我、其他和商业营销。对于知名学者博客、新闻博客等的关注排名比较靠后。由此可见,大学生博客仍较专注于私人领域的记录和交流,对公共领域的关注尚显不足。 (摘自《今传媒》2008.05. 本文有删节) 4.本调查在“分析”部分,列举了博客作者和读者的学历数据,这样列举的意图是什么?(4分) 答: 5.调查认为大学生博客存在哪些值得注意的问题?应该如何给予引导?(5分) 答: 6.作为对“博客使用状况”的调查,本调查的设计与实施(不包括调查结论)是否科学有效?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答: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中国能源消费急剧增长 弗郎克·泽林(著) 强朝晖(译) 中国正在发展成为一个原材料消费大国。尽管中国人均石油消费量仅为美国人的十分之一,但是在消费总量上,中国早已是一个重量级国家。2004年,中国石油消费量超过了日本,占世界石油总消费的10%,居世界第二位。国际能源署预测,2030年全球石油消费量将增长三分之二,而中国则将在2020年跃升为世界头号石油消费国。摩根斯坦利投资银行亚太区首席经济师谢国忠认为:“如果中国的能源政策不出现根本性变化,10年后,中国石油消费量将达到每天一千四百万桶。” 自 1996 年起,中国先后投资数千亿元,用于在苏丹、委内瑞拉、哈萨克斯坦、尼日利亚、加拿大和印度尼西亚等国的油田开发。同俄罗斯一样,最令中国感兴趣的目标是伊拉克。尽管伊拉克 1997 年受到联合国制裁,但它毕竟是仅次于沙特阿拉伯的世界第二大产油国。中俄两国分别在伊拉克得到油田开发项目。为了长期巩固与伊拉克的关系,中国自 90 年代初第一次海湾战争结束后,便积极参与伊拉克基础设施的建设。 ??? 2003 年和 2004 年,中国开始修建从新疆至上海的长达四千公里,造价 200 亿欧元的输油管道,以此将中亚地区与中国发达的沿海地区连接起来。自 20 世纪 90 年代起,中国政府还致力于发展与其他中亚国家的经济关系,例如帮助乌兹别克斯坦修铁路等。 中国不仅从国外进口石油,同时也着手在海外寻找其他原材料的供应途径,包括天然气、铁矿石、铜以及炼钢必不可少的铝土和用于制造白铁皮、植物养料和染料所需的锡。近年来,由于蓬勃发展的电子业需要大量的锡作为焊锡,中国对锡的需求量已经跃至世界首位。 能源消费的剧增同样令中国政府感到措手不及。按照 2000年制订的第十个五年计划,预计 2004 年钢铁产量只有 1.4 亿吨。然而 2003 年中国钢铁行业投资涨幅达到 96.6%。2004 年第一季度则一路攀升至 106.4%。德国原钢年产量为 4500 万吨,居世界第六位,排在中国、日本、美国、俄罗斯与韩国之后。2007 年中国不锈钢产量超过欧盟。成为全球最大的不锈钢生产国。 能源短缺难道不会遏制中国经济的增长吗?中国终究和其他国家一样,也要在世界市场上高价购买原材料。多年以来,能源紧缺问题一直困扰着中国。中国以燃煤发电为主的电力网络早已达到极限。多年以来,每逢夏季,上海以及南方经济发达地区的工厂经常出现停电情况,有时甚至长达数日。很可能要到 2010 年,当一些新的核电站和现代化火力发电厂建成之后,中国的能源问题才能彻底解决。但是尽管如此,目前的世界能源危机对中国来说仍然利大于弊。中国政府已经学会如何利用发达国家的危机来达到自己的目的。经济危机造成世界各国购买力的普遍下降,因此企业必须想办法降低生产成本,于是中国成为最大受益者。 高盛投资银行分析家认为,我们目前尚处于新一轮经济周期的开始阶段,这一周期有可能持续五至十年。这是建设基础设施以及开采新的资源所需要的时间。不过中国可以运用外汇储备杠杆,在意外情况发生时起到减震的作用。中国的外汇储备成为一种有效的保险,中国可以通过改变外汇储备中欧元、日元和美元的比例对其主要贸易伙伴国的经济施加影响。此外,人民币与美元挂钩相当于一个安全阀门,如果必要的话,中国可以在数分钟之内使美元所受压力得到缓解。 (节选自《中国密码:中国崛起对西方的影响》,2009 年 1 月版) 7.根据文本,请简要概括中国目前的能源状况。(4分) 答: 8.结合全文请简要分析能源短缺对中国的影响及对策。(5分) 答: 9.最后一段对中国外汇储备政策的表述与文章的能源主题有什么关系?(6分) 答: 高三语文训练·报告阅读(答案) 一、?《80后毕业生压力大? 多种原因催生“啃老族”》答案:? 1、小标题一:就业难 继续读书无奈“啃老”。小标题二:工作后?买房结婚仍需要父母的支援。 小标题三:家长的“无私”助长“啃老”之风。(每点1分,全对4分) 2、文章是从学生、家长两个方面调查“啃老”的原因。(2分)主观与客观的(自我、社会、家庭)原因滋生“啃老”之风。(3分) 3、① 就业者要调整心态,摆正位置,认识到就业的严峻形势。其实,工作本无高低贵贱之分,不管什么岗位都可以做出突出的成绩。 ②社会也要高度重视“啃老”现象,对技能单一的人员加大培训的力度,帮助他们掌握适应社会的技能,并且做好就业观念更新的宣传工作。 ③父母们也不能无休止地满足子女要钱的欲望,可以尝试采用善意的“经济断奶”,作为年轻人更要体谅父母的难处,早日投入社会的大熔炉中锻炼自己。长期的失业,将离社会就业群体越来越远。(每点2分) 二. 《博客使用状况调查报告》答案 4.考查对文本基本特征(数据与结论的关系)的分析,能力层级为C。 ①说明大学生博客的作者和读者的受教育程度高于一般网民的平均水平,(2分)从而得出“大学生博客具有知识管理新手段”的结论。(2分) ②说明大学生博客的作者和读者的受教育程度远高于一般网民的平均水平,(2分)因而大学生博客在知识管理手段方面较一般网民博客更具优势。(2分)[4分。答案符合①②其中一个即可得4分。] 5.考查对文中信息的筛选与整合,能力层级为C。 [存在问题]①不少博客处于闲置或放弃状态,造成网络资源的浪费。②网络生活日常化程度不高。③过多专注于私人领域的记录和交流,对公共领域的关注不足。 [引导]应倡导节约和共享网络资源的精神,关闭闲置的博客;及时更新博客,使博客内容日常化;走出私人空间的局限,以整个互联网为视野。 [5分。“存在问题”3分,“引导”2分。] 6.考查对文本的社会价值的评价,能力层级为D。 答案:科学有效。理由是: ①本调查以大学生为主要的调查对象,他们可以代表主要的网民群体和主要的博客作者、读者。 ②有效问卷的回收率为97.7%,调查的抽样有效。 ③调查对象近90%为博客的作者或读者,能够客观反映博客的使用状况。 ④调查样本的年龄分布数据与《2006年中国博客调查报告》的数据相吻合。 ⑤调查对象的专业结构(文史哲、理工农医、艺术体育)比例基本合理。 [6分。“科学有效”1分;“理由”每点1分,答对其中四点即可得5分。如果认为“不科学有效”,只要言之成理,也可酌情得分。] 三、《应对全球能源危机:中国在行动》答案 7、①能源紧缺问题一直困扰着中国;②中国正在发展成为一个能源消费大国;③积极从海外寻找新的能源供应途径;④目前的世界能源危机对中国来说仍然利大于弊。 8、(1)影响:①要在世界市场上高价购买能源;②可能会遏制中国的工业生产和经济的增长。 (2)对策:①积极从海外寻找新的能源供应途径;②运用外汇储备杠杆调节;③建设新的核电站和现代化火力发电厂。 9、中国可以运用外汇储备杠杆的调节功能,来对主要贸易伙伴国的经济施加影响,获得更多的海外能源途径或者调节世界能源市场,从而间接减轻能源短缺对中国的压力。 解析:要联系文章的主题以及经济对能源市场与政策的影响来解答。注意最后一段的前三句话。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www.ks5u.com)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