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训练·文言实词
(一)《课时作业》P95·基础练习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11、下列各句中,全有通假字的一组是( )
①三餐而反,腹犹果然 ②偃仰啸歌,冥然兀坐 ③网罗天下放失旧闻
④太尉判状,辞甚巽 ⑤过蒙拔擢,宠命优渥 ⑥拜送书于庭
⑦孝子不匮,永锡尔类 ⑧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⑨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
A.①③⑥⑦ B.②④⑥⑨ C.①②⑧⑨ D.③④⑤⑦
1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含义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B. 不然,籍何以至此
C. 所以遣将守关者 D. 再拜献大王足下
13、下列对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余嘉其能行古道????????? ?行:施行 B. 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 幸:幸运
C.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遗:赠送 D.作《师说》以贻之????? ????贻:送给
14、下列对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无乃尔是过与?????????? ??过:责备 B.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 ? 绝:断绝??
C.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致:达到 D.黑质而白章??? ???? ?? 质:质地
15、下列对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举:占领 B.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见:出现
C.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乘:趁着 D.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走:奔向
16、下列对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君安与项伯有故 故:交情 B.秦时与臣游 游:交往
C.正襟危坐 危:端正 D.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爱:喜欢
17、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洵:确实 简能而任之 简:检查
B.稽其成败兴坏之幻 稽:考订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 ??乘:趁着
C.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 意:意图 但以刘日薄西山 薄:迫近
D.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族:灭族 一日,大母过余曰 过:过错
(二)郗超与谢玄不善。苻坚将问晋鼎,既已狼唾梁岐,又虎视淮阴矣。于是朝议,遣玄北讨,人间颇有异同之论。唯超曰:“是必济事。吾昔尝与共在桓宣武府,见使才皆尽,虽履屐之间,亦得其任。以此推之,容必能立勋。”元功既举,时人咸叹超之先觉,以重其不以爱憎匿善。 (《世说新语·识鉴》)
18、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A. 郗超与谢玄不善 善:善良 B. 又虎视淮阴矣 阴:北面
C. 容必能立勋 容:或许,表推测语气 D. 元功既举 举:提拔
19、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A.既已狼唾梁岐 唾:唾液 B.是必济事 济:成功
C.以重其不以爱憎匿善 匿:消失 D.虽履屐之间 虽:虽然
(三)何子平世居会稽,少有志行,见称于乡里。事母至孝。扬州辟从事史,月俸得白米,辄货市粟麦。人或问曰:“所利无几,何足为烦?”子平曰:“尊老在东,不办常得生米,何心独飨白粲①。”每有赠鲜肴者,若不可寄至其家,则不肯受。母本侧庶,籍注失实,年未及养,而籍年已满,便去职归家。时镇军将军顾觊之为州上纲,谓曰:“尊上年实未八十,亲故所知。州中差有微禄,当启相留。”子平曰:“公家正取信黄籍②,籍年既至,便应扶侍私庭,何容以实年未满,苟冒荣利。且归养之愿,又切微情。”觊之又劝令以母老求县,子平曰:“实未及养,何假以希禄?”觊之益重之。既归家,竭身运力,以给供养。末除吴郡海虞令,县禄唯以养母一身,而妻子不犯一毫。人或疑其俭薄,子平曰:“希禄本在养亲,不在为己。”问者惭而退。母丧去官,哀毁逾礼,每至哭踊,顿绝方苏。(《宋书·孝义传》)
[注] ①白粲:白米。②籍:户口册,即下文的“黄籍”,当时规定,官员父母年满八十,应解职归家奉养。
2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公家正取信黄籍 信:凭证 B.所利无几 利:获利
C.又切微情 切:关切 D.而妻子不犯一毫 妻子:妻子和儿女
2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见称于乡里 见:被 B.母丧去官,哀毁逾礼 逾:超过
C.觊之益重之 重:看重 D.当启相留 相:互相
2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当启相留 启:陈述,禀告 B.辄货市粟麦 市:卖
C.亲故所知 故:故意 D. 苟冒荣利 冒:假冒
2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何假以希禄 假:拜托 B.所利无几,何足为烦 烦:麻烦事
C.末除吴郡海虞令 除:授职 D.竭身运力,以给供养 给:使……充足
2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事母至孝 事:侍奉 B.籍注失实 实:真实
C.尊上年实未八十 实:实际上 D.何心独飨白粲 飨:同“享”,吃
高三语文训练·文言实词(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11、A(②⑤⑧句没有通假字。①中“反”通“返”,③中“失”通“佚”,④中“巽”通“逊”,⑥中“庭”通“廷”,⑦中“锡”通“赐”,⑨中“趣”通“取”)
12、B[解析:A婚姻:古义,儿女亲家;今义,结婚的事,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C所以:古义,……的原因;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D再拜:古义,拜两拜,表示敬重;今义,再拜一次]
13.B(幸亏,幸而)
14.B(横渡)
15、C(动词,登上)
16.D(动词,吝惜)
17、B(A中“简”应为“选拔”;C中“意”应为“料想”;D中“过”应为“来访,拜访”)
18、C(A项可以运用“成语印证法”,联系成语“来者不善,善者不来”来理解,其中“善”是“友好”之意。B项“阴”涉及古代文化知识,古代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淮是淮河,故“阴”指“南面”。D项可以联系语境,运用“语境推断法”进行推断,“举”用在“元功”(大功)之后,应为“告成”。)19、B(A应为动词“吞噬”;C应为“抹杀”;D应为“即使”)
【参考译文】
郗超与谢玄不友好,苻坚将要侵犯晋国,在像狼一样吞噬了梁岐之后,又像虎一样盯住了淮阴,当朝中讨论派谢玄向北讨伐的事时,大臣中间很有不同的看法,只有郗超说:“这个人北伐一定成功,曾经我和他同在桓温府做事时,见他使用人才各尽其能,即使是平民也得到适合他们的工作,由此推论,任用他一定能使他立功。”北伐大功告成,当时人们都感叹郗超有先见之明,又推重他不因为个人爱憎而抹杀别人的优点
20、C 应为“符合”。
21、D 应为“你”。
22、A(B市:买。C故:原来。D冒:冒取,冒求。)
23、A 应为“借”。
24、B 应为名词,实际情况。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www.ks5u.com)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