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6题。 是仪字子羽,北海营陵人也。本姓氏,初为县吏,后仕郡,郡相孔融嘲仪,言“氏”字“民”无上,可改为“是”,乃遂改焉。孙权承摄大业,优文征仪。到见亲任,专典机密,拜骑都尉。吕蒙图袭关羽,权以问仪,仪善其计,劝权听从之。从讨羽,拜忠义校尉。仪陈谢。权令曰:“孤虽非赵简子,卿安得不自屈为周舍邪?。[注] 既定荆州,都武昌,拜裨将军,后封都亭侯,守侍中。欲复授兵,仪自以非材,固辞不受。黄武中,遣仪之皖就将军刘邵,欲诱致曹休。休到,大破之,迁偏将军,入阙省尚书事。大驾东迁,太子登留镇武昌,使仪辅太子。太子敬之,事先咨询,然后施行。进封都乡侯。后从太子还建业,复拜侍中、中执法。典校郎吕壹诬白故江夏太守刁嘉谤讪国政,权怒,收嘉 60 系狱:悉验问。时同坐人皆怖畏壹,并言闻之,仪独云无闻。于是见穷诘累曰,诏旨转厉,群臣为之屏息。仪据实答问,辞不倾移。权遂舍之,嘉亦得免。 南、鲁二宫初立,仪以本职领鲁王傅。为傅尽忠,动辄规谏;事上勤,与人恭。 不治产业,不受施惠,为屋舍才足自容。邻家有起大宅者,权出望见,问起大室者谁,左右对曰:“似是仪家也。”权曰:“仪俭,必非也。”问果他家。其见知信如此。服不精细,食不重膳,拯赡贫困,家无储蓄。权闻之,幸仪舍,求视蔬饭,亲尝之,对之叹息,即增奉赐,益田宅。仪累辞让,以恩为戚。 时时有所进达,未尝言人之短。权尝责仪以不言事,无所是非,仪对曰:“圣主在上,臣下守职,惧于不称,实不敢以愚管之见,上干天听。” 事国数十年,未尝有过。吕壹历白将相大臣,或一人以罪闻者数四,独无以白仪。权叹曰:“使人尽如是仪,当安用科法为?” (选自《三国志·是仪胡综传》,有删节) [注] 赵筒子,即赵鞅,周舍乃其臣僚,曾于筒子门前立三昼夜,筒子怪而问之,答以愿为其臣僚以效力。 1.下列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从讨羽,拜忠义校尉。仪陈谢 固辞不受。 B.仪累辞让,以恩为戚 于我心有戚戚焉。 C.到见亲任,专典机密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D.时同坐人皆怖畏壹 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十五)1.A(A.均为“推辞”。B.第一个为“忧愁”;第二个是“内心有所触动的样子”。C.第一个意为“被”;第二个意为“我”。D.第一个意为“犯错误”或“犯罪”;第二个同现代的“坐”) 2.加点词古今意义差别最小的一项是( ) A.本姓氏,初为县吏,后仕郡 到见亲任,专典机密 B.太子敬之,事先咨询,然后施行 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C.拯赡贫困,家无储蓄 潦倒新停浊酒杯 D.权尝责仪以不言事,无所是非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 2.c(A.“姓氏”意为“其姓为氏”;B.“多谢”意为“多多劝诫”;D.“是非”,动词,“肯定和非议”;“行为”意为“品行是”) 3.下列加点字的意义最接近的一项是( ) A.实不敢以愚管之见,上干天听 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B.遣仪之皖就将军刘邵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C.邻家有起大宅者 后秦击赵者再 D.臣下守职,惧于不称 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3.B(B.均为动词“往…‘到”。A.用,拿;目的连词“来”。C.定语后置标志词;……的情况。D.在……方面;比) 4.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是仪为人谨慎的一组是( ) ①吕蒙图袭关羽,权以问仪,仪善其计 ②权尝责仪以不言事,无所是非 ③即增奉赐,益田宅。仪累辞让,以恩为戚 ④服不精细,食不重膳,拯赡贫困,家无储蓄 ⑤在刁嘉案件中,“仪据实答问,辞不倾移” ⑥吕壹历白将相大臣,或一人以罪闻者数四,独无以白仪 A.①②⑥ B.②③⑤ C.②③⑥ D.②③④ 4.c(①指肯定吕蒙计策,④言清廉朴素,⑤言刚直、正直。可排除①④⑤。③“以恩为戚”意为把恩惠当作忧虑,可看出其谨慎) 5.下列对文意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是仪因为郡相孔融嘲讽他目无尊上,便改变了自己的姓氏。 B.是仪因其清廉、谨慎、正直,而受到孙权的赏识和高度信任。 C.在叙述江夏太守刁嘉事件时,作者主要采用对比的手法以突出是仪的忠勇公正。 D.是仪既不推荐贤才,又从不说人家的短处,于是引起孙权对他的责备,说他“不言事,无所是非”。 5.D(D对原文“时时有所进达”理解有误,应为“经常举荐贤才”) 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孤虽非赵简子,卿安得不自屈为周舍邪?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1)我虽然不是赵简子,(但是)您怎么能够不委屈自己当一下周舍呢? (2)为傅尽忠,动辄规谏。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担任鲁王傅(老师)时竭尽忠诚,(鲁王)举动(有过时)他总要劝谏。 (十六)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6题。 苏则字文师,扶风武功人也。少以学行闻,举孝廉茂才,辟公府,皆不就。起家为酒泉太守,转安定、武都,所在有威名。太祖征张鲁,过其郡,见则悦之,使为军导。鲁破,则绥定下辩诸氏,通河西道,徙为金城太守。是时丧乱之后,吏民流散饥穷,户口损耗,则抚循之甚谨。外招怀羌胡,得其牛羊,以养贫老。与民分粮而食,旬曰之间,流民皆归,得数千家。乃明为禁令,有于犯者辄戮,其从教者必赏。亲自教民耕种,其岁大丰收,由是归附者曰多。 征拜侍中,与董昭同僚。昭常枕则膝卧,推下之,曰:“苏则之膝,非佞人之枕也。”初,则及临淄侯植闻魏氏代汉,皆发 61 服悲哭,文帝闻植如此,而不闻则也。帝在洛阳,尝从容言曰:“吾应天而禅,而闻有哭者,何也?”则谓为见问,须髯悉张,欲正论以对。侍中傅巽掐则曰:“不谓卿也。”于是乃止。文帝问则曰:“前破酒泉、张掖,西域通使,敦煌献径寸大珠,可复求市益得不?”则对曰:“若陛下化洽中国,德流沙漠,即不求自至;求而得之,不足贵也。”帝默然。后则从行猎,槎桎①拔,失鹿,帝大怒,踞胡床拔刀,悉收督吏,将斩之。则稽首曰:“臣闻古之圣王不以禽兽害人,今陛下方隆唐尧之化,而以猎戏多杀群吏,愚臣以为不可。敢以死请!”帝曰:“卿,直臣也。”遂皆赦之。然以此见惮。黄初四年,左迁东平相。未至,道病薨,谥曰刚侯。 (选自《三国志》) [注]①槎桎(chá zhì):拦截野兽的围栏。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十六)1.A(学问操行) A.少以学行闻 学问排行。 B.则绥定下辩诸氏 平定安抚。 C.皆发服悲哭 穿上丧服。 D.德流沙漠 指西域。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2.D(A.以:来;B.而:表转折;C.所:结构助词;D.也:表判断语气/表陈述语气) 3.下列各句括号中所补出的内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使(之)为军导 B.昭常枕则膝卧,(苏则)推下之 C.踞胡床拔刀,悉收(于)督吏 D.后则从(帝)行猎 3.C(“悉收督吏”是动宾关系) 4.文中魏文帝称苏则:“直臣也。”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苏则“直”的一组是( ) ①乃明为禁令,有干犯者辄戮 ②苏则之膝,非佞人之枕也 ③须髯悉张,欲正论以对 ④求而得之,不足贵也 ⑤悉收督吏,将斩之 ⑥然以此见惮 A.①③⑤ B.④⑤⑥ C.①②⑥ D.②③④ 4.D(①言其治理有方,⑤⑥为文帝所为) 5.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则年轻时曾谢绝了朝廷的征召,后来由平民出任酒泉太守,几经调任,所在之处都传诵他的威名。 B.苏则很有管理才能,他体恤百姓,安抚异族,赏罚分明。他还亲自教导百姓耕种,使他们丰衣足食,颇有政绩。 C.苏则反对魏氏废汉自立,面对魏文帝的指责,他无所顾忌,正颜厉色地上前与之辩论,因而被文帝忌惮。 D.苏则为人正直,无论对朝臣还是对帝王,他都表现出鲜明的爱憎。文帝对他也似乎束手无策,因而,他的谥号为刚侯。 5.c(“面对魏文帝的指责”不确切) 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干犯者辄戮,其从教者必赏。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1)有违犯的立即处罚,对听从教化的一定奖赏。 (2)今陛下方隆唐尧之化,而以猎戏多杀群吏,愚臣以为不可。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现在陛下正推崇唐尧的教化,却因为打猎的游戏要杀死这么多吏员,愚臣认为不能这样。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