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语段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死 水 闻一多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 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 也许铜的要绿成翡翠, 铁罐上锈出几瓣桃花; 再让油腻织一层罗绮,霉菌给他蒸出些云霞。 让死水酵成一沟绿酒,飘满了珍珠似的白沫; 小珠们笑声变成大珠,又被偷酒的花蚊咬破。 那么一沟绝望的死水,也就夸得上几分鲜明。 如果青蛙耐不住寂寞,又算死水叫出了歌声。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 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看他造出个什么世界。 1.诗中那些“破铜烂铁”变成了“翡翠”和“桃花”,“剩菜残羹”泛出“罗绮”和“云霞”,死水变成了“一沟绿酒”……诗人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用美的比喻来反衬绝顶的肮脏,目的是造成让人恶心的反面效果。 2.本诗的首尾呼应,反复强调“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这样写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体现了诗人对黑暗现实的清醒认识以及极度失望之情,确认其已无可救药。唯其彻底坏掉,才能创造出新世界。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4题。 再别康桥 徐志摩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阴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3.下面对诗中词语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第一节中连用三个“轻轻的”,写出了悄悄只身来到和离开康桥时的情景,透露了作者不愿惊扰别人、独来独往的心情。 B.“油油的在水底招摇”,“招摇”二字,生动地写出了康桥对诗人的欢迎。 C.“我甘心做一条水草”,“甘心”写出了诗人对康桥的永久恋情。 D.“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沉默”用拟人手法渲染了一种寂然无声的环境。 解析:选A。A项中“独来独往”的说法错。 4.下面对这首诗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第二节写了岸边柳树倒映在康河里的情景,浸透着诗人无限欢喜和眷恋的感情。 B.第四节写榆树下的清潭,那榆树浓荫覆盖着的清泉倒映着天上的彩虹,可以让人想像那五彩斑斓的景色,充满了多么醇厚的诗意。 C.第五节,诗人似乎忘记了他要离别康桥而去了,他撑着一支长篙,泛舟到青草更深处去寻他“彩虹似的梦”,到晚上归来时,水波与星光交相辉映,诗人不禁要放声高歌。 D.第六节,诗人由幻想回到现实,想到今晚沉默的夏虫,沉默的康桥,作者怎能忍心打破这种宁静,所以他不能放歌。 解析:选D。诗人是因离别、情绪低落而不能放歌,而不是“作者怎能忍心打破这种宁静”。 二、语言运用 5.《再别康桥》中诗人选取了“云彩”“夕阳”“波光”“艳影”“青荇”“彩虹”等词语,给读者以视觉上的色彩想象,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康桥的一片深情。请将下面提供的词语,扩展成一段话,描绘出一个优美的意境。(不少于50字) 小河  夕阳  柳树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村边,一条弯弯曲曲的小河奏着叮叮咚咚的曲子流向远方,夕阳把一片金辉撒在微波上,也给河边的柳树描出金色的轮廓,柔嫩纤细的柳枝在风中摇曳着,青草丛中的青蛙们也伴着流水的曲子唱起了婉转动听的歌儿。 6.下面一组句子,语序已经打乱,请重新排列。(只填序号) ①总之,孙先生所说的民权不同于西方人所说的democracy,也不是人民当家作主,而是涵盖了民有、民监、民享的好几层意义。 ②他不用一般习用的“民主”一词,也不直译为“民治”,而用“民权”一词。 ③在民权主义第二讲中,孙文将democracy译为民权,认为自由、平等、博爱是根据于民权。 ④并且民权不是天赋的,是时势和潮流所造出来的;换言之,是革命争来的。 ⑤他显然意识到“民主”一词会有误导作用,“民治”也不可能。 ⑥他说:“什么是权呢?权就是力量,就是威势……民权就是人民的政治力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③②⑤⑥④①  一、基础考查 1.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爽性 翡翠 漪沦 破铜烂铁 B.黄鹂 展翅 霉菌 剩菜残羹 C.寂寞 开垦 珍珠 妩媚多姿 D.油腻 白沫 雾蔼 翘着尾尖 解析:选D。“雾蔼”应为“雾霭”。 2.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清风_______不起半点漪沦。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 ②也许铜的要_______成翡翠,铁罐上________出几瓣桃花;再让油腻_______一层罗绮,霉菌给他蒸出些云霞。 A.荡 绿 绘  飘     B.吹 绿 锈  织 C.吹 变 绘  织 D.荡 变 锈  飘 解析:选B。熟记课文可知选B。 3.关于诗句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括号内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比喻) B.也许铜的要绿成悲翠,铁罐上锈出几瓣桃花。(比拟) C.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设问) D.在野草的茫茫中呼啸着干燥的风,在低压的暗云下唱着单调的东流水,在忧郁的森林里有无数埋葬的年代。(排比,拟人) 解析:选B。B项中运用的不是比拟,而是比喻的修辞手法。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A.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科技创新要“以民为本”,这就需要我们的科技工作者改善“公益类科技就是低端技术”的偏见,从制度上着手大力打造“民生科技”。 B.英国康桥的生活固然使徐志摩迷醉,但思乡怀国之情缠绕着他,于是在1922年8月离开欧洲,启程回国。 C.出于对北极地区气候、环境、资源等方面长期考察,中国科学探险协会决定在斯瓦尔巴违德群岛建立中国伊力特?沫林北极科学探险考察站。 D.全球100多个参与上海世博会的城市,在世博会举行期间围绕“一个地球、一个联合国”为主题,就当前城市发展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举办了“全球论坛”。 解析:选B。A项,搭配不当,“改善……偏见”不搭配。C项,成分残缺,“长期考察”后缺少中心词“的需要”。 D项,句式杂糅,将“围绕”改为“以”或将“为”改为“的”。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5~6题。 色 彩 闻一多 生命是张没有价值的白纸, 自从绿给了我发展, 红给了我热情, 黄教我以忠义, 蓝教我以高洁, 粉红赐我以希望, 灰白赠我以悲哀, 再完成这帧彩图, 黑还要加我以死。 从此以后, 我便溺爱于我的生命, 因为我爱他的色彩。 5.诗人在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想像,请以具体诗句加以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前面九句诗体现了诗人丰富的想像力,诗人把生命比喻成一张无价值的白纸,新颖别致,很有创意;而赋予七种颜色不同的含义,更显出诗人的想像力。 6.生命既然有“悲哀”,并且黑要“加我以死”,诗人却为什么说“从此以后,我便溺爱于我的生命,因为我爱他的色彩”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它完整地表达了诗人对于生命意义的辩证看法,体现了生命的可贵,告诉人们要更加珍惜生命,以正常心态看待生命中的悲哀,坦然地面对生命中的死亡。 (二)阅读徐志摩的《黄鹂》,完成7~8题。 一掠颜色飞上了树。 “看,一只黄鹂!”有人说。 翘着尾尖,它不作声, 艳异照亮了浓密—— 象是春光,火焰,象是热情。 等候它唱,我们静着望, 怕惊了它。但它一展翅, 冲破浓密,化一朵彩云; 它飞了,不见了,没了—— 象是春光,火焰,象是热情。 (选自《猛虎集》) 7.下面是对这首诗的分析,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一掠颜色飞上了树”,以“一掠颜色”指代疾飞而来的黄鹂,写出了色彩,更写出了动感。 B.“翘着尾尖,它不作声”,这一句只写黄鹂翘着尾尖,又不作声,这是以瞬间之形画其瞬间之静。 C.“有人说”一句,只用“看,一只黄鹂”,即鲜活地点染出黄鹂来时所激起的惊慌忙乱之情。 D.第一节最后两句,渐由实而虚,倾诉着由眼前黄鹂所激荡起的欢欣、愉悦和希冀。 解析:选C。C项中的“惊慌忙乱之情”不正确,应是“惊喜雀跃之情”。 8.下面是对这首诗的分析,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诗的第一节写黄鹂飞来,极为生动地写出了黄鹂疾飞而来默立于树的神采,并表现了诗人久蛰的性灵瞬间解脱的欢乐。 B.最后复叠的一句“象是春光,火焰,象是热情”,与前一节结句词语相同而情怀迥异。前面一句是写充实感,而这一句却是写幻想。 C.这首诗写的是黄鹂,匆匆飞来又飞走的黄鹂是诗人眼前所见,而希望和失望交织的情怀却是诗人胸中所藏之情。 D.此诗所表现的就是对冲破牢笼、高飞远走,寻找自由轻快生涯的渴求,但诗人流露出来的更为持久的还是痛苦。 解析:选B。B项,“而这一句却是写幻想”中的“幻想”应为“失落感”。 三、语言表达 9.阅读下面的示例,为提供的两组镜头分别设计画外音。要求主旨明确,至少用一种修辞手法。 示例:[镜头]一个正在跑步的中学生,突然停下来,弯腰将同学扔在校园中的废弃物丢进了垃圾桶。 [画外音]拾起的是垃圾,收获的是成长,传播的是文明。 [镜头]一辆吉普车减慢速度,停在信号灯前,耐心等待闯了红灯的孩子们过去。这个时候,一名执勤交警对司机微笑,并且敬礼。 [画外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镜头]晚自习结束后,同学们陆续离开教室,最后,教室里空无一人,日光灯一直亮到天明。 [画外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画外音]礼让三分,显示你对生命的珍爱;文明交通,赢得他人对你的尊重。 [画外音]亮了一夜的日光灯,丢了一时的责任心。 10.(原创)请你依照下面的句子,仿写一句话,使语意得到充分的体现。 在一个名叫地球的星体上,有一种名叫人的生物发明了房子,他们把大自然关在门外,却对着窗户和电视观察世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他们彼此用墙进行隔离,却通过电话联系;他们在门上装了猫眼,却像监守自盗的家贼向外窥视。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www.ks5u.com)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