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语段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正襟危坐而问客曰 危:正,端正
B.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缪:盘绕
C.知不可乎骤得 骤:突然
D.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食:享受
解析:选C。骤:屡次。
2.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苏子愀然 冥然兀坐,万籁有声
B.侣鱼虾而友麋鹿 不敢言而敢怒
C.而卒莫消长也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D.哀吾生之须臾 当时余心之悲,盖不能以寸管形容之
解析:选A。B项,表并列/表转折;C项,表陈述/表判断;D项,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结构助词,的。
3.下面对两个文段的叙述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第一段,借客人之口,运用了联想的手法,抒发了岁月易逝,人生苦短的感慨。
B.第一段“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运用短句,一气贯注,从音韵节奏上反映了曹操领军征战的豪迈气概。
C.第二段用江水、明月作比较,引出哲理论述,起到了画龙点睛,道明主旨的作用。
D.选文两段主客问答,表现了作者内心矛盾终又旷达乐观的复杂心情。
解析:选C。文中第二段用江水、明月作“比喻”,而不是“比较”。
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何况我和你在江中小洲上打鱼砍柴,把鱼虾作为伙伴,把麋鹿当做朋友。
(2)而从事物不变的一面看来,万物与自己的生命同样无穷无尽,又有什么可羡慕的呢!
二、语言运用
5.将下列语句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使上下文语意连贯。只填序号。
因“乌台诗案”,苏东坡被捕进京,长途押解,犹如一路示众。
究竟是什么罪?审起来看!怎么审?打!
我相信一切文化良知都会在这里战栗。__________________。现在苏东坡被他们抓在手里搓捏着,越是可爱、高贵、有魅力,搓捏得越起劲。温和柔雅如林涧青峰、深谷白云的大文豪面对着彻底陌生的语言系统和行为系统,不可能作任何像样的辩驳。
①真正厉害的是邪恶、低贱、粗暴
②但可爱、高贵、魅力这类往往既构不成社会号召力
③它们几乎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所向无敌
④也构不成自我护卫力
⑤中国几千年有几个像苏东坡那样可爱、高贵而有魅力的人呢
答案: ⑤②④①③(文段以犀利之词表达了作者对历史上著名的“乌台诗案”中苏轼所蒙冤屈的愤慨。根据前后文语境,作者运用的是对比手法,依据五句话之间的逻辑关系,借助关联词语,我们可以确定⑤②④①③的语序,只要确定了首句,其他问题都迎刃而解。)
6.苏轼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郑板桥说:“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峭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生活中处处可见竹子,请运用比喻、排比两种修辞手法描绘你心目中的竹子,100字左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小溪畔,那一丛丛的尾竹,像绿色的彩笔,把天涂得瓦蓝瓦蓝的,把水染得碧绿碧绿的;院宅旁,那楚楚动人、身上泪痕斑斑的斑竹,结出一片片浓荫,掩映着座座竹舍;路径上,一簇簇的青竹,细长的竹枝,舞动的竹梢,像母亲慈祥的手,把青青的幼苗搂在怀里;山坡上,青碧如玉的翠竹,向荒山播撒出春意。可以说,行在故乡,亮在眼前的是竹,闪在身旁的是竹,竹乡的人们,祖祖辈辈与翠竹生活在一起。
一、基础考查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凌万顷之茫然 茫然:旷远的样子
浩浩乎如凭虚御风 凭:乘
B.渺渺兮予怀 渺渺:悠远的样子
正襟危坐 危坐:身体斜着坐
C.击空明兮溯流光 空明:月光下清澈的江水
扣舷而歌之 扣:敲击
D.倚歌而和之 倚:循,随
而卒莫消长也 卒:到底
解析:选B。危坐:端坐。
2.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托遗响于悲风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B.而今安在哉 侣鱼虾而友麋鹿
C.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固一世之雄也
D.寄蜉蝣于天地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解析:选C。A项,介词,被;介词,给。B项,转折连词,可是;并列连词,可不译。C项,两个“之”都是结构助词,可译为“的”。D项,介词,在;连词,和。
3.下列各句加点词活用情况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②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③侣鱼虾而友麋鹿 ④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A.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C.①和③相同,②和④相同
D.①和④不同,②和③相同
解析:选B。①和②均为名词用作动词,③是名词意动用法,④是名词作状语。
4.下列各句句式特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客有吹洞箫者(宾语前置句)
B.何为其然也(宾语前置句)
C.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判断句)
D.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状语后置句)
解析:选A。A项,应为定语后置句。
二、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放鹤亭记
苏 轼
熙宁十年秋,彭城大水,云龙山人张君之草堂,水及其半扉。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升高而望,得异境焉,作亭于其上。彭城之山,冈岭四合,隐然如大环,独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适当其缺。春夏之交,草木际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风雨晦明之间,俯仰百变。
山人有二鹤,甚驯而善飞。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纵其所如;或立于陂田,或翔于云表;暮则傃东山而归,故名之曰“放鹤亭”。
郡守苏轼,时从宾佐僚吏,往见山人,饮酒于斯亭而乐之。挹山人而告之曰:“ 子知隐居之乐乎?虽南面之君,未可与易也。《易》曰:‘鸣鹤在阴,其子和之。’《诗》曰:‘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盖其为物,清远闲放,超然于尘垢之外,故《易》、《诗》人以比贤人君子。隐德之士,狎而玩之,宜若有益而无损者,然卫懿公好鹤则亡其国。周公作《酒诰》,卫武公作《抑》戒,以为荒惑败乱,无若酒者;而刘伶、阮籍之徒,以此全其真而名后世。嗟夫!南面之君,虽清远闲放如鹤者,犹不得好,好之则亡其国;而山林遁世之士,虽荒惑败乱如酒者,犹不能为害,而况于鹤乎?由此观之,其为乐未可以同日而语也。”山人欣然而笑曰:“有是哉!”乃作放鹤、招鹤之歌曰:
鹤飞去兮西山之缺,高翔而下览兮择所适。翻然敛翼,宛将集兮,忽何所见,矫然而复击。独终日于涧谷之间兮,啄苍苔而履白石。
鹤归来兮,东山之阴。其下有人兮,黄冠草履,葛衣而鼓琴。躬耕而食兮,其馀以汝饱。归来归来兮,西山不可以久留。
5.下列句子中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升高而望,得异境焉 升:登上
B.鸣鹤在阴,其子和之 和:和睦
C.隐德之士,狎而玩之 狎:亲近
D.鹤归来兮,东山之阴 阴:北边
解析:选B。和:应和,跟着唱。
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
B.独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适当其缺
C.由此观之,其为乐未可以同日而语也
D.子知隐居之乐乎?虽南面之君,未可与易也
解析:选C。A项,“明年”,文中意指(那一年的)第二年,今义指今年的下一年,古今异义。B项,“适当”,文中意指刚好挡住,今义是形容词合适恰当的意思,古今异义。D项,“南面”,文中义指面朝南方,今义是方位名词南方之意,古今异义。
7.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记叙了建亭的时间、地点和缘由,描写了放鹤亭四季景色。
B.第二自然段通过对山人放鹤、收鹤的叙述,说明了放鹤亭得名的原因。
C.第三自然段通过与山人的对话,明确表达了作者对“隐居之乐”的理解。
D.作者最后引用山人所作放鹤、招鹤之歌作结,意境悠远,余韵绵长。
解析:选D。D项,放鹤、招鹤之歌的作者为苏轼。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饮酒于斯亭而乐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此全其真而名后世。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独终日于涧谷之间兮,啄苍苔而履白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在这个亭子里喝酒,并以此为乐。
(2)凭借这保全他们的真性,并闻名后世。
(3)独自整天在山涧峡谷中,啄食青苔踩着白石头。
参考译文:
煕宁十年的秋天,彭城发大水,云龙山人张君的草堂,水已没到他家门的一半。第二年春天,大水落下,(云龙山人)搬到故居的东面,在东山的脚下。登到高处远望,看到一个奇特的境地,于是,他便在那座山上建亭子。彭城山,山冈从四面合拢,隐约的样子像一个大环;只是在西面缺一个口,而云龙山人的亭子,恰好对着那个缺口。春夏两季交替的时候,草木茂盛,似乎接近天空;秋冬的瑞雪和皓月,千里一色。风雨阴晴,瞬息万变。
山人养两只鹤,非常驯服而且善飞。早晨就朝着西山的缺口放飞他们,任它们飞到哪里;有时立在低洼的池塘,有时飞翔在万里云海之外;到了晚上就绕东山飞回,因此给这个亭子取名叫“放鹤亭”。
郡守苏轼,当时带着宾客随从,前往拜见山人,在这个亭子里喝酒并以此为乐。给山人斟酒并告诉他说:“您懂得隐居的快乐吗?即使是面南称尊的国君,也不能和他交换。《易》上说:‘鹤在北边鸣叫,它的小鹤也会应和它。’《诗经》上说:‘鹤在深泽中鸣叫,声音传到天空。’大概那种东西(指鹤)清净深远幽闲旷达,超脱世俗之外,因此《易》、《诗经》中把它比作圣人君子。不显露自己有德行的人,亲近把玩它,应该好像有益无害,但卫懿公喜欢鹤却使他的国家灭亡。周分作《酒诰》,卫武公作《抑》,认为造成荒唐的灾祸没有能比得上酒的;而刘伶、阮籍那类人,凭借这保全他们的真性,并闻名后世。唉,面南的君主,即使清净深远幽闲旷达,像鹤这样,还不能过分享受,过分喜好就会使他的国家灭亡;而超脱世俗隐居山林的贤士,即使荒唐迷惑颓败迷乱像饮酒的人,还不能成为祸害,更何况对鹤的喜爱呢?由此看来,君主之乐和隐士之乐是不可以同日而语的。”山人欣然笑着说:“有这样的道理啊!”于是,写了放鹤、招鹤之歌:
鹤飞翔到西山的缺口,凌空高飞向下看选择它去的地方。突然收起翅膀,好像将要落下,忽然看到了什么,矫健地又空穿翻飞。独自整天在山涧峡谷中,啄食青苔踩着白石头。
鹤飞回吧,到东山的北面。那下面有人,戴着黄色的帽子,穿着草鞋,披着葛麻衣服,弹奏着琴弦。亲自耕种自食其力,剩下的东西就能喂饱你。回来啊,西山不可以久留。
三、语言表达
9.把下列句子组成前后衔接、意思完整的一段话。(只写句子的序号)
①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座美丽的小城
②城中有一条小河流过,河水清澈见底
③到了札二屯,原始森林的气氛就消失了
④白砖绿瓦的屋舍悠然地倒映在水中
⑤走出小城,郊外风景幽美,绿色的丘陵上长满了柞树
⑥丛生的柳树散布在山丘脚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③①②④⑤⑥
10.(创新)概括下面一则消息的主要内容,不超过30字。
本报讯 昨天清华大学迎来了新百年的第一届本科新生,来自全国各地的3349名优秀学生走进了清华园。清华大学招办主任于涵表示,今年清华启动近十年录取的清华学生的生源结构状况调查。
本月初,有媒体报道说,北大清华的农村生源所占比重不大,且连续多年下滑。清华招办数据显示,今年清华所录取的新生来自全国近1200所中学,其中县级中学300余所;县级以下中学学生近500人,只占清华新生的七分之一左右。
清华招办主任于涵表示,清华早就关注到农村生源减少的情况,会对生源分布做一个全面的调研和分析,这跟媒体报道没有关系。他也表示,现在高校没有充分的招生自主权,只能按分数从高往低录取,不可能区分考生是农村生源,还是城市生源。清华能做的,也许只能在重点扩招时增加贫困学生录取的机会。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清华启动近十年生源结构调查,回应农村生源减少报道。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www.ks5u.com)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