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语段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4题。
虽然伐木人已经把湖岸这一段和那一段的树木先后砍光了,爱尔兰人也已经在那儿建造了他们的陋室,铁路线已经侵入了它的边境,冰藏商人已经豪取过它的冰,然而,它仍然顽强地生存着,还是我在青春时代所见的湖水——它虽然有那么多的涟漪,却并没有一条永久性的皱纹。它永远年轻,我还可以站在那儿,看到一只飞燕坦然掠下,从水面衔走一条小虫,正和从前一样。今天晚上,这感情又来袭击我了,仿佛二十多年来我并没有每天都和它在一起厮守一样,——啊,这是瓦尔登湖,还是我许多年之前发现的那个充满着神秘和活力的林中湖泊。这儿,去年冬天被砍伐了一片森林,而另一片林子已经拔地而起,在湖边蓬勃华丽地生长着。还是同样水漉漉的欢乐,内在的喜悦,创造者的喜悦,是的,这可能就是我的喜悦。
这湖当然是一个大勇者的作品,没有一丝一毫的虚伪!他用他的手围起了这一泓湖水,在他的思想中愈来愈深化,愈来愈清澈,并把它传给了康科德河,我从康科德河的水面上又看到了同样的倒影,我几乎要惊呼:瓦尔登湖,是你吗?!
这不是我的梦,
用于装饰一行诗;
我不能更接近上帝和天堂
甚于我之生活在瓦尔登。
我是它的圆石岸,
飘拂而过的风;
在我掌中的一握,
是它的水,它的沙,
而它的最深邃僻隐处
高高躺在我的思想中。
火车从来不停下来欣赏湖光山色,然而我想,那些司机和那些买了月票的旅客,常看到它,他们多少是会留心这些风景的。每天他们至少有一次机会与庄严、纯洁的瓦尔登湖相遇。对它,就算只有一瞥,也已经可以洗净现代繁华大街上的污浊和引擎上的油腻了。有人建议过,这湖可以称为“神的一滴”。
1.“今天晚上,这感情又来袭击我了”中的“这感情”指的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分析画线句的前后文即可得出答案。
答案: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瓦尔登湖的爱恋。
2.文中第二段有什么含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联系上下文作答。
答案:瓦尔登湖是大自然的作品,大自然以其自然、朴素、纯真创造了瓦尔登湖,故“没有一丝一毫的虚伪”。而历史又把瓦尔登湖留给了康科德城,并且成为生长于康科德城的作者的思想观念、理想信念和创作激情产生的源泉。
3.作者在文中写了一首短诗,这首诗能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分析。
答案:从结构形式上看,短诗的引用能使文章呈现出一种变化的美、参差的美,避免了行文的单调呆板;从内容上看,写出了作者生活在瓦尔登湖的幸福感,崇尚自然是作者最高尚的思想,从而表现出作者对大自然的爱,有助于突出、深化文章的主题。
4.下列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神的一滴”是对“海是神的一滴泪”的化用,用于本文之中,形象地写出瓦尔登湖的澄澈、明净,瓦尔登湖是“神”的杰作。由衷地表现出了作者对瓦尔登湖的喜爱。
B.为了表现瓦尔登湖“本身没有变化”“永远年轻”,作者以自己的年老与之作了比较。
C.现代工业的兴起,现代文明的进步和发展,严重破坏了瓦尔登湖周围的环境,所以作者对此深恶痛绝,他坚决拒绝现代文明,憩息于原生态的大自然之中。
D.这段文字的总体意思是:尽管瓦尔登湖周围的环境受到破坏,但湖本身却依然美丽、年轻、庄严、纯洁,作者由此心中充满喜悦之情。
解析:选C。文中没有“坚决拒绝现代文明”之意。
二、语言运用
5.请按照《神的一滴》中的句子,仿写两个句子,要求修辞一致,句式相同。
梭罗说,瓦尔登湖是大地的眼睛。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张洁说,自然是生命的四季;柯灵说,乡土是精神的家园。
6.在美丽的瓦尔登湖畔,有一个梭罗纪念馆,每天来这里参观的人络绎不绝。假如你来到这个向往已久的地方,你会有怎样的感想?请你在纪念馆的留言簿上写下100字左右的留言。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随着近代工业文明的发展,人类意识中的工具理性日益膨胀,对自然的侵害变得越来越肆意放纵,对物质生活的追求也变得越来越贪婪,人成了物欲的奴隶。而梭罗在瓦尔登湖畔那段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简朴的隐居生活,对于沉溺于欲望生存之中而不可自拔的人们来说,无疑是当头棒喝。梭罗以他的亲身实践告诉世人,人完全可以通过一种最最俭朴的生活方式来获取精神的最大快乐与满足。
一、基础考查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蓊郁(wěnɡ) 跳跃(yào)
湖泊(pō) 敷衍塞责(sè)
B.漂浮(piāo) 引擎(qínɡ)
蓓蕾(bèi) 亘古不变(ɡèn)
C.混浊(hūn) 涟漪(lián)
骁勇(xiāo) 生吞活剥(bō)
D.宁愿(nínɡ) 深邃(suì)
讥诮(qiào) 偃旗息鼓(yǎn)
解析:选B。A项,跃应读yuè;C项,混应读hùn;D项,宁应读nìnɡ
2.下列各项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睫毛 炫目 乔妆打扮 同仇敌忾
B.徜徉 决别 入不敷出 两全其美
C.撕混 涵养 墨守成规 涣然冰释
D.油腻 脉搏 计日程功 掎角之势
解析:选D。A项,汝—装;B项,决—诀;C项,撕—厮。
3.下列句子中横线处应填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①我拥有阳光照耀的时辰以及夏令的日月,我______着它们。
②正是它,把瓦尔登湖岸上的树木和风景______了。
③对它,就算只有一瞥,也已经可以______现代繁华大街上的污浊和引擎上的油腻了。
A.挥霍 吞没 洗涤 B.挥霍 吞噬 洗净
C.挥洒 吞噬 洗涤 D.挥洒 吞没 洗净
解析:选B。挥霍:任意花费。挥洒:①洒(泪、水等);②比喻写文章、画画儿运笔不拘束。吞噬:吞食,并吞。吞没:①把公共的或代管的财物据为己有;②淹没。洗净:清洗,使干净、清洁。洗涤:洗。
4.下列各项加点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面对声声严肃的追问,他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只好向人民交代了贪污受贿的罪行。
B.这篇文章对纷繁的社会现象和人类品性作了形象的、鞭辟入里的剖析。
C.这样做虽然捍卫了法律的尊严,但对提拔过自己的老领导却忘恩负义,怎么办呢?
D.不管犯罪分子怎样咬牙切齿地诅咒他,他还是照旧按原则办事。
解析:选C。忘恩负义:忘记别人对自己的恩情,做出对不起别人的事。用在此处感情色彩不当。
5.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我年纪轻一点的时候,就在那儿消磨了好些光阴,像和风一样地在湖上漂浮。
B.从此要有许多年不可能在林间的甬道上徜徉了,不可能在这样的森林中遇见湖水了。
C.虽然它有那么多的涟漪,却并没有一条永久性的皱纹。
D.每天他们至少有一次机会与庄严、纯洁的瓦尔登湖相遇。
解析:选C。前后分句主语应一致,“它”应挪至“虽然”之前。
二、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瓦尔登湖
这(瓦尔登湖)一泓湖水澄澈碧绿,湖身长半英里,面积六十一亩半;湖居一松栎林中,为一长流泉所注成,无明显出入口,故水量的盈虚多系于当地的云雨与蒸发。沿湖多山,其势若自水面陡起,山丘已高拔至四十至八十余英尺,至于东面与东南面,甚至高达百英尺到一百五十英尺不等。而那里概为林地。我们康谷一带河湖的水色至少有两种:一为远观之色,一为近视(尤其是身旁近处)之色。前者似更多取决于光线的明暗,每每因天气而不同。天气晴和的夏日稍远处的水即呈蓝色,尤其当水面激荡的时候,如观看的距离稍远,则一律为蔚蓝,并无区别。遇风雨晦冥的天气,水面则略呈青灰色。瓦尔登湖就是一时一个样子,一会儿是蓝,一会儿又成了绿,即使观看的角度不变。居处于下界与苍穹之间,天光山色都不免要映入湖中。登山俯视,湖面即呈高空的天青色;但自近处观之,近岸泥沙可见处的水面却微近橙黄,渐至湖上,复为嫩绿,如此依次转浓,迨至湖心深处,则又浑然一色,呈暗碧。然而在某种明暗之下,即使山顶处所见的近岸一带也可能是色泽光艳,浅浅新绿。有人认为这乃是林峦翠微的一种反照,但奇怪的是铁路的沙基之侧也是同一颜色,另外初春树叶未密之前也是这样,故我以为这可能是天空缥青与岸沙的橙黄互映交融所致。与此地的一切水流相同,每当有风而晴朗的天气,波面最能以一定角度反映天空的色泽时,自离湖稍远处观之,湖面所呈现的一派湛蓝甚至会较天空本身的颜色更深一层,而这时,由于身在湖上,而且为了研究反光,不得不天空水面两头瞅着,这时我确曾在那里窥见了一种难以名状的浅蓝——水中灯下变幻不定的绢丝或刀锋剑端上的青光或者近之——较之天空还要缥青,这样整个波面也到处是一边淡蓝,一边深青,交相辉映,蔚成奇景。实际上,那淡蓝是一种透着微绿的琉璃翠,把这水盛入杯中,面光而视,却正如一杯空气那样,完全没有任何颜色。我们都知道,一只较大的玻璃盘往往呈现浅绿,而其原因据玻璃匠人说则在它的“个头”,如体积稍小,便又不见颜色。至于瓦尔登湖的水要多到什么程度才出这种色泽,我却不曾做过试验。由于瓦尔登湖的湖水竟像水晶般澄澈,因而在这里洗浴者的身上往往呈现出一种雪花石膏似的苍白,再加上浸泡在水中时人的身体不免有点膨胀与变形,看起来极不自然,不过那效果之微妙奇特,恐怕唯有米凯罗安琪洛之辈的绘画大师才能追摹得来了。
(节选自美国散文作家梭罗的《湖光水色》,见《世界名家散文经典》,沈阳出版社1995年版。“米凯罗安琪洛”又译作“米开朗琪罗”,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画家。)
6.文章中心是写瓦尔登湖的“湖光水色”,为何在此之前还要先写周边环境和整个“康谷一带河湖的水色”?
答:(1)写周边环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康谷一带河湖的水色”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答这类题要明确主要内容是什么,次要内容一定是为主要内容服务的,在此基础上,再判断具体手法,分析其作用。
答案:(1)写周边环境是为写瓦尔登湖的“澄澈碧绿”作铺垫。水量“系于当地的云雨与蒸发”,这是水质“澄澈”之源,山色倒映,这是湖水“碧绿”之因。
(2)写“康谷一带河湖的水色”是由面到点的过渡,目的是让读者在整体了解的基础上,更好地感知瓦尔登湖的湖光水色,不至于感到突兀。
7.根据上下文,推断“在某种明暗之下”中“某种”指代的基本内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由“有人认为”与“我以为”的表意联系可推断出。
答案:“某种”指天空缥青与岸沙的橙黄互相交融。
8.画线句“到什么程度才出这种色泽”,“色泽”具体指代什么?这种色泽视感是如何产生的?
(1)“色泽”指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种色泽视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这个语段的陈述重点即“淡蓝”,产生原因需从前半部分提取概括。
答案:(1)“难以名状的浅蓝”或“淡蓝”。
(2)(这种色泽视感是)由天光山色倒映湖中形成的近距离视觉感受。远处看,湖面呈较深的天青色;近处看,因为水面反光之故,深青变为淡蓝。
9.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确切的两项是( )
A.“绿”和“蓝”是瓦尔登湖的本色,“天青”“新绿”“暗碧”“深青”“淡蓝”等多种色彩,是由天光山色倒映湖中形成的不同视角的色泽变化。
B.作者善用定点观察法,把湖光水色有机结合起来,多角度写出了瓦尔登湖的光艳色美,其中一边“淡蓝”,一边“深青”的交相辉映最为奇观。
C.本文巧于类比,如水在“杯中”与水在“玻璃盘”中,因“体积”不同,“颜色”视觉不同,以此类比说明瓦尔登湖水“微绿”变“淡蓝”的道理,通俗易懂。
D.米凯罗安琪洛作画善于运用光线和色彩的变化,表现浪漫主义的奇幻之美。文章结尾联想到他的“追摹”,意在突出瓦尔登湖色泽变幻的微妙奇特。
E.本文点面结合,虚实相映,既有优美的景物描写,又有有趣的事理探究,虽整体布排,但层次清晰,有一气呵成之畅感。
解析:选AB。A项,“澄澈碧绿”是瓦尔登湖的本色,“蓝”和“青”等色是由于天光山色倒映等形成的视觉变化。B项,作者用的是移步换景法,忽而远观、忽而近看、忽而俯瞰。
三、语言表达
10.下面的文字摘自某班的班级日志,主要记录了王军同学的成长点滴,请你根据这些内容为该同学写一段评价性的文字。要求:语言得体,语气委婉,并且有利于王军同学的发展。(60字左右)
(1)×年×月×日,挺身而出,制止了校外一起财物抢劫。
(2)×年×月×日上午,上课迟到20分钟,没叫报告就推门而入。
(3)×年×月×日,因座位空间问题与×同学发生争执,辱骂了同学。
(4)×年×月×日,在“元旦杯”诗歌朗诵比赛中获得第一名,为班级争光。
(5)×同学上体育课时意外受伤,主动送该同学去医院.并派人通知该生家长。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鲜明地摆出优点,委婉地说出缺点。原则是有利于激励学生的上进心,促进其发展。
答案: (示例)乐于助人,见义勇为,才思敏捷,多才多艺;如果能够在文明习惯与生活细节上更注意个人修养,你一定会更优秀。
11.把下面几句话按正确的顺序填入横线处。
经过一天的辛苦跋涉,我们到达了一个山村小旅店过夜。__________。“鸡声茅店月”这句话的意境在这里得到了恰切的诠释。
①月色窥窗 ②天将破晓时 ③周围死一般沉静 ④醒来听到鸡叫 ⑤似乎在致以黎明的问候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这段话的逻辑顺序是:在什么时候醒来,感觉到什么,看到什么。
答案:②④③①⑤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www.ks5u.com)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