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五 古诗文 一、重要实词 1.遣 2.相 3.谢 4.适 5.见 6.幸 7.会 8.为 9.就 10.比 二、重点虚词 解释下列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1.之 2.而 3.以 3.以 4.其 5.乎 三、词类活用 1.名词的活用 (1)名词作动词 ①鸷鸟之不群兮(     ) ②自名秦罗敷(     ) ③谢家事夫婿(     ) ④交广市鲑珍(     ) ⑤何敢助妇语(     ) ⑥而后乃今将图南(     ) ⑦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 ⑧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 ⑨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 ⑩权,然后知轻重(     ) ?然后从而刑之(     ) ?是罔民也(     ) ?仕宦于台阁(     ) (2)名词作状语 ①孔雀东南飞(     ) ②手巾掩口啼(     ) ③卿当日胜贵(     ) ④水击三千里(     ) ⑤西当太白有鸟道(     ) ⑥问君西游何时还(     ) ⑦朝避猛虎,夕避长蛇(     ) ⑧黄泉共为友(     ) ⑨朝成绣夹裙(     ) 2.动词的活用 (1)动词的使动用法 ①步余马于兰皋兮(     ) ②砯崖转石万壑雷(     ) ③朝秦楚(     ) ④屈心而抑志兮(     ) ⑤逆以煎我怀(     ) (2)动词的为动用法 ①伏清白以死直兮(     ) ②猿猱欲度愁攀缘(     ) 3.形容词的活用 (1)形容词作名词 ①哀民生之多艰(     ) ②雄飞雌从绕林间(     ) ③为肥甘不足于口与(     ) ④轻暖不足于体与(     ) (2)形容词作动词 ①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 ②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 ③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 ④千万不复全(     ) (3)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①高余冠之岌岌兮(     ) ②长余佩之陆离(     ) ③足以荣汝身(     ) ④危士臣(     ) (4)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 四、古今异义 1.怨灵修之浩荡兮 古义:______________ 今义:形容广阔或壮大 2.偭规矩而改错 古义:______________ 今义:改正错误 3.宁溘死以流亡兮 古义:______________ 今义:因灾害或政治原因而被迫离开家乡或祖国 4.可怜体无比 古义:______________ 今义:值得怜悯 5.守节情不移 古义:______________ 今义:指妇女不改变节操 6.汝岂得自由 古义:______________ 今义: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随自己意志活动的权利 7.本自无教训 古义:______________ 今义:从错误或失败中取得的知识 8.妾不堪驱使 古义:______________ 今义:强迫别人按照自己的意志行动 9.感君区区怀 古义:______________ 今义:(数量)少,(人或事物)不重要 10.自可断来信 古义:______________ 今义:寄来的书信 11.处分适兄意 古义:______________ 今义:对犯罪或犯错误的人按情节轻重做出处罚决定 12.便利此月内 古义:______________ 今义:使用或行动起来不感觉困难,容易达到目的 13.蹑履相逢迎 古义:______________ 今义:奉承,拍马屁 14.叶叶相交通 古义:______________ 今义:运输事业 15.多谢后世人 古义:______________ 今义:多多感谢 五、特殊句式 1.判断句 ①南冥者,天池也 ②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 2.省略句 ①(汝)便可白公姥 ②翱翔(于)蓬蒿之间 ③御六气之辩,以游(于)无穷者 ④(齐宣王)欲辟土地 3.倒装句 (1)宾语前置 ①不吾知其亦已兮 ②臣未之闻也 ③莫之能御也 ④夫子之谓也 ⑤未之有也 ⑥之二虫又何知 ⑦奚以知其然也 ⑧牛何之 (2)定语后置 ①高余冠之岌岌兮 ②长余佩之陆离 (3)介宾结构后置 ①既替余以蕙兮,又申之以揽茝 ②步余马于兰皋兮 ③吾何快于是 ④亦自缢于庭树 (4)主谓倒装 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5)被动句 ①謇朝谇而夕替 ②为仲卿母所遣 ③民不见保 六、名句撷英 1.鹏之背,________________;怒而飞,________________。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2.且夫水之积也不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芥为之舟;______________,水浅而舟大也。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腹犹果然;适百里者,______________;适千里者,三月聚粮。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______________,圣人无名。 5.是故明君制民之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乐岁终身饱,______________;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 6.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____________,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7.__________________,哀民生之多艰。 8.________________,谣诼谓余以善淫。固时俗之工巧兮,________________。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9.但见悲鸟号古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愁空山。 10.连峰去天不盈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砯崖转石万壑雷。 11.风急天高猿啸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尽长江滚滚来。______________,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______________。 12.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______________。 13.碧云天,______________,西风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总是离人泪。 七、课内热点素材 1.【高频素材】 《逍遥游》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素材评析】 庄子生活在战国乱世,诸侯各国征伐不已,暴主佞臣杀人如麻。他的志向抱负不可能实现,他看透了这个社会的一切。于是,他开始追求精神上的自由。他希望自己的精神天马行空,无所羁绊,进而让精神的生命去解放作为形体的生命,从而达到物我两忘、超然物外的境界。 【运用实例】 生有所息是一种超脱一种自然,这不仅仅是休息,更是灵魂的自由与憩息,正如那平原上的大河,是遍历风尘的安详地徜徉。那槁首黄馘的庄周,汉水垂钓的庄周,在夕阳西下中隐去了他的身影。我看见他的心有如秋日的湖水一般的清澈,在那悠悠的岁月深处,远方的大哲用一生换取山林川泽中灵性的解脱。于是我开始懂得,生有所息,不是简单的休整上路,而是一种无上的境界。 ——《生命如大河》 “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持竿垂钓的庄子,有人劝他涉世为官,他漠然视之;他孤傲的心灵走不进浑浊的仕途。他出乎其外,超然尘世,视楚国相位而不顾,跳出浑浊秽气的世俗;他又入乎其内,独善其身,甘做一棵在清风中独立看守月亮的大树,把持着那洁白的美德,“享受”着逍遥的人生。庄子知入知出,一生朝气蓬勃,光霁月明。他面对一池澄清秋水,背对功名利禄,他的心就如同身边流淌的溪水一样清澈、洁净。他超然的心态注定他与仕途无缘,但正是他“出入”和谐的心态,才成就了他逍遥的一生,才使他留下了“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这样汪洋恣肆的篇章。 ——《出乎其外,入乎其内》 读庄子,读到的是空灵的澄净,心如澄澈秋水,行若不系之舟,他甘愿做一棵守护月亮的树,他甘愿“曳尾于涂中”,为的是守护那纯净的心灵之树。 ——《读·感悟》 2.【高频素材】 《蜀道难》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素材评析】 李白生活在唐代极盛时期,具有“济苍生”“安黎元”的远大的政治理想,他毕生为实现这一理想而奋斗。 (1)好任侠,喜纵横。李白少时,好任侠,且喜纵横。常去家乡绵州附近的戴天山寻找道观的道士谈论道经。他与一位号为“东岩子”的隐者隐居于眠山,潜心学习,多年不进城市,一心要建功立业,喜谈王霸之道。 (2)仗剑远游。开元十三年(725),李白出蜀,“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他乘舟沿江出峡,决心去追求“神游八极之表”这样一个永生的、不朽的世界。他寻找机会,以求仕进。他一面求仙学道,一面企图为国建功,对于国家安危,颇多关切。 (3)翰林供奉。天宝元年(742),李白进宫,供奉翰林,在朝廷做了三年的翰林学士,并没能涉身政治,却成了君王的御用文人,再加上他对权贵的傲视,从而招致排斥,愤而离开了长安。 (4)高力士脱靴。唐玄宗李隆基与宠妃杨玉环在沉香亭赏花,召翰林李白吟诗助兴。李白酒醉,命宦官高力士为其磨墨拂纸,即席写就《清平调》三首应景之作,李隆基赐饮,李白借酒,叫高力士为他脱靴,加以奚落。 【运用实例】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意气风发的李白,对前途充满着无限的憧憬,他想通过官场仕途一展才华,报效国家,挥洒人生。然而,多年的官场生活,多年的仗剑游历,让李白终于看清了从仕之路的艰辛与黑暗,高力士为其穿靴实则铐住了他的双脚,朝廷赏赐实际上是主子施舍的乞食。于是“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以美酒清洗心中的抑郁,以山泉清洗世间的污秽,每一次醉后醒来,他又重新开始放眼世界自然,跋涉大江南北。他始终有一种信念,始终有一种火热的诗情冲动,始终有超俗的“出入”的洒脱!因此,他虽不被朝廷重用,却不被世事摒弃,也不被百姓遗忘。于是他不断地重拾希望,不断地将自己“大隐于市”,也许他的人生哲学便是“宇宙人生,既入乎其内,又出乎其外”吧!李白啊!不愧为“诗仙”,却是个依市而居的仙人。 ——《大隐隐于市》 恰如其分的语言表达,利于友情的沟通。高适的“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与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都用优美的语言送走了友人,达到了友情的沟通。李白《蜀道难》一文中劝说友人归来的语言精辟,由“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可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友人便从言语中感受到友人的关怀,沟通也便到了心坎。沟通并不像白居易说的“此时无声胜有声”,它需要语言为它传达彼此的关切。友情的沟通,需要语言的钥匙。 ——《语言是沟通的钥匙》 李白道“行路难”,却一直在走。 翰林遭贬,他“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流放夜郎,他“凤歌笑孔丘,一生好入名山游”! 李白所走的路更让我佩服。这样说虽有失公平,但我仍然觉得,李白人生路上的磨难哪里比陶潜与屈子少呢?但他一直在走,因为他坚信“长风破浪会有时”!一块宝玉,在僵硬的政治舞台上磨来折去,却无半点玷污与磨损! ——《人与路》 答案与解析 古诗文 一、1.①休,指女子被夫家赶回娘家 ②派 ③送 2.①互相 ②观察 ③表示动作偏指一方 ④代婚事 3.①告诫 ②辞别 ③谢绝 ④辞别 4.①女子出嫁 ②刚才 ③依照、适合 5.①放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 ②被 6.①希望 ②幸亏 7.①一定 ②会面 ③适逢,恰巧 ④共同 8.①成为 ②替、给 ③被 ④成为 9.①走向 ②接近,靠近 ③完成 ④遭受 10.①适合 ②等到 ③齐等,同等 ④靠近 ⑤并列,挨着 二、1.①结构助词,“的” ②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③宾语前置的标志词 ④宾语前置的标志词 ⑤指示代词,这,那 2.①连词,表修饰 ②连词,表转折 ③连词,表顺承 ④连词,表转折 3.①介词,用,拿 ②介词,凭借 ③介词,把 ④连词,表示顺承 4.①连词,是……还是 ②代词,指鹏鸟 ③语气词 ④第一人称代词,代自己 ⑤语气词,还是,表商量语气 ⑥语气词,难道,表反问 5.①介词,于,在 ②语气词,用于句中,舒缓语气 ③语气词,表疑问语气 ④语气词,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 三、1.(1)①合群 ②取名,名叫 ③侍奉,服侍 ④买,购买 ⑤说话 ⑥向南飞 ⑦种植 ⑧穿 ⑨称王 ⑩用秤称轻重 ?处罚 ?陷害 ?担任官职 (2)①向东南 ②用手巾 ③一天比一天 ④在水面上 ⑤在西面 ⑥向西 ⑦在早上;在晚上 ⑧在黄泉路上 ⑨在早上 2.(1)①使……行驶 ②使滚动 ③使……朝见 ④使……屈,使……抑 ⑤使……受煎熬 (2)①为……而死 ②为……发愁 3.(1)①艰难的处境 ②雄性的鸟 ③肥美的食品 ④又轻又暖的衣服 (2)①远离 ②尊重 ③爱护 ④保全 (3)①使……加高 ②使……加长 ③使……受荣华 ④使……受到危害 (4)以……为非 四、1.恣情,放纵 2.改变措施 3.随流水而消逝 4.可爱 5.遵守府里的规则 6.自作主张 7.教养 8.使唤 9.情意真挚 10.来做媒的使者(媒人) 11.处理安排 12.吉利 13.迎接 14.连接 15.多多劝告、多多告诫 六、1.不知其几千里也 其翼若垂天之云 2.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置杯焉则胶 3.适莽苍者 三餐而反 宿舂粮 4.若夫乘天地之正 而御六气之辩 神人无功 5.必使仰足以事父母 俯足以畜妻子 凶年免于死亡 6.鸡、豚、狗、彘之畜 无失其时 勿夺其时 申之以孝悌之义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7.长太息以掩涕兮 8.众女嫉余之蛾眉兮 偭规矩而改错 9.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 10.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 11.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万里悲秋常作客 潦倒新停浊酒杯 12.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 只是当时已惘然 13.黄花地 北雁南飞 晓来谁染霜林醉 高考资源网 w。w-w*k&s%5¥u 高考资源网 w。w-w*k&s%5¥u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