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
一、通假字
找一找句中的通假字。
1.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
2.禾生陇亩无东西
“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
3.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
4.张良出,要项伯
“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
5.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
6.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
“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
7.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
8.令将军与臣有卻
“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
9.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
“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
10.置之坐上
“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
11.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
12.其良家子年二十已下
“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
13.良家少年皆富饶子弟,不闲军旅
“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
14.朝廷处分已定,兵甲无阙
“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
15.谢玄遣广陵相刘牢之帅精兵五千趣洛涧
“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
16.梁成阻涧为陈以待之
“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
17.不嗛,辄奋击折人手足
“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
18.太尉判状,辞甚巽
“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
19.遂取之
“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
20.反队,遂弑之
“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
二、重点实词
解释下列实词。
1.拨
2.谢
3.幸
4.兵
5.去
6.却
7.众
8.愿
9.辞
10.间
11.故
三、重点虚词
掌握下列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1.而
2.乎
3.为
4.于
5.焉
6.且
四、词类活用
解释下列加点的活用的词语。
1.____________
君为我呼入,我得兄事之( )
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 )
昼夜不敢息,草行露宿( )
2.____________
沛公军霸上( )
沛公欲王关中( )
时方与客围棋( )
3.____________
素善留侯张良( )
公鞭侍人贾举,而又近之( )
4.____________
君安与项伯有故( )
5.____________
见棠姜而美之( )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
6.____________
项伯杀人,臣活之( )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
7.____________
且人有君而弑之,吾焉得死之,而焉得亡之( )
五、古今异义
辨别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今义。
1.失向来之烟霞
古义: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
2.县官急索租
古义: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
3.明年秋
古义: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
4.暮去朝来颜色故
古义: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
5.又闻此语重唧唧
古义: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
6.男儿本自重横行
古义: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
7.李凭中国弹箜篌
古义: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
8.沛公居山东时
古义: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
9.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古义: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
10.约为婚姻
古义: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
11.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古义: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
12.朝廷处分已定
古义: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
13.吾未晡食,请假设草具
古义: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
14.君之臣杼疾病
古义: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
15.臣君者,岂为其口实
古义: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
六、特殊句式
指出下列各组句子的句式特点。
1.____________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
良家少年皆富饶子弟( )
琰,安之子也( )
2.____________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
马倒,为晋兵所杀( )
3.____________
欲呼张良与俱去( )
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
4.____________
(1)____________
客何为者( )
乱天子边,欲谁归罪( )
汝将何以视天地,尚不愧奴隶耶( )
(2)____________
士卒死者万五千人( )
七、名句诵读
1.____________,使我不得开心颜!
2.____________,万夫莫开。
3.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____________。
4.抽刀断水水更流,____________。
5.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____________。
6.吴楚东南坼,____________。
7.无边落木萧萧下,____________。
8.____________,月涌大江流。
9.____________,犹抱琵琶半遮面。
10.____________,此时无声胜有声。
11.今年欢笑复明年,____________。
12.____________,相逢何必曾相识!
13.____________,后不见来者。
14.分野中峰变,____________。
15.____________,单于猎火照狼山。
16.____________,美人帐下犹歌舞。
17.山围故国周遭在,____________。
18.昆山玉碎凤凰叫,____________。
19.女娲炼石补天处,____________。
20.____________,望帝春心托杜鹃。
21.____________,蓝田日暖玉生烟。
八、重点成语
秋毫无犯:形容军队纪律严明,丝毫不侵犯群众的利益。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说话或行动虽然表面上另有名目,其真实意图却在于对某人某事进行威胁或攻击。
劳苦功高:做事勤苦,功劳很大。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做大事不拘小节。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人家掌握生杀大权,自己处于被宰割的地位。
投鞭断流:前秦的苻坚进攻东晋时骄傲地说,我这么多的军队,把每个兵的马鞭子都投到江里,就能截断水流。后用来比喻人马众多,兵力强大。
草木皆兵:前秦皇帝苻坚领兵进攻东晋,进抵淝水流域,登寿春城瞭望,见阵容严整,又远望八公山,把山上的草木都当成晋军,感到惊惧。后用“草木皆兵”形容疑神疑鬼。
风声鹤唳:前秦皇帝苻坚领兵进攻东晋,大败而逃,溃兵听到风声和鹤叫,都疑心是追兵。形容惊慌疑惧。
奋不虑死:奋勇直前,不怕死。
庆父不死,鲁难未已:庆父是鲁国公子,曾一再制造内乱,先后杀死两个国君。后来用“庆父不死,鲁难未已”比喻不除掉制造内乱的罪魁祸首,国家就不得安宁。
九、课内素材挖掘
1.【高频素材】(《鸿门宴》)
学习《鸿门宴》一文,我们可以看到沛公的忍辱屈从,这正是大丈夫的襟怀,也是他后来能成就帝业的性格因素。然而,一生总是刚愎自用、狂妄自大的项羽,对沛公来赴鸿门宴赔罪,不但心里毫无疑惑戒备,反而出卖了为他通情报的曹无伤。不但如此,自己还坐在宴席上的尊位,一副天下非他莫属的傲气,而对范增决意要杀刘邦的示意视而不见,以为刘邦早晚得臣服于他。
【素材评析】
项羽性格上的某些闪光点,如不畏强暴、不耍阴谋诡计、光明磊落应当给以肯定,此性格特点适合话题“心灵的选择”“诚信”“张扬个性”“倾听”“快乐幸福与思维方式”等;而性格上的缺点如刚愎自用、缺乏远见、软弱、优柔寡断等则应该扬弃,此性格特点适合话题“包容”“人与路”“谈意气”等。
【运用实例】
(1)“竖子不足与谋!”范增如是说。当楚强汉弱之时,诛刘邦之机会何止千万。然而你没有。“不可沽名学霸王”,毛泽东说你沽名钓誉,我没有看到,我只看到你的诚信。“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你直言不讳,面对的还是刘邦。于是曹无伤被诛,试问天下谁人再敢助楚?你以为楚河汉界便是界限,殊不知刘邦有心明修栈道,暗度陈仓!韩信谓刘邦不善用兵而善用将,他的心计,他的丢诚弃信便是他的武器。而这居然比你的宝马大刀还要锋利。然而刘邦不足以与你相比;刘邦是君主,而项羽,是英雄!于是你英雄地起事,英雄地南征北战,英雄地失败。当楚歌的韵律从四面八方像魔音一般折磨你的耳鼓,面对嘶鸣的乌骓和似水的虞姬,你的眼泪磨蚀你的伟岸。“虞姬虞姬奈若何”,于是在乌江,你完成了一个没有丢弃诚信的男人的涅槃。
——《题乌江亭》
(2)“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项羽血染乌江,何其悲壮,只因耻于无颜面对江东父老!殊不知,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何况项羽乃一国之砥柱,因个人荣辱而忘却国家的荣辱,留在他身后的只能是一段历史的千古悲叹。“苦心人,天不负,三千越甲可吞吴”越王勾践正是不计个人荣辱,铭记国耻,方最终得以洗刷家国的耻辱!一个人只有把国家荣辱置于个人荣辱之上,才能成就一个永不言败的国家。
——《铭记民族荣辱》
(3)缜密的勇者,尤其要坦荡正义。歌德说,善良的人在追求中即使迷惘,也终将意识到有一条正途。项羽虽勇,终因心胸狭窄自刎乌江;李自成虽勇,终因贪图享乐断送江山;汪精卫虽勇,终因心术不正遭千古骂名。心胸坦荡满怀正义的善勇者才是苍茫尘世间的胜者。王蒙在《逍遥》一文中写道,自己善良才能感知世界的美好,自己坦荡了才能逍遥地生活在尘世间。不论周遭诱惑多大,迷雾多少,内心总要点亮一盏正义的明灯。
2.【高频素材】(《蜀道难》)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素材评析】
李白生活在唐代极盛时期,具有济苍生安黎民的远大政治理想,他毕生为实现这一理想而奋斗。
1.仗剑远游。开元十三年(725),李白出蜀,“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他乘舟沿江出峡,渐行渐远。他决心去追求“神游八极之表”这样一个永生的、不朽的世界。他寻找机会,以求仕进。他一面求仙学道,一面企图为国建功,对于国家安危,颇多关切。
2.翰林供奉。天宝元年(742),李白进宫,供奉翰林,在朝廷做了三年的翰林学士,并没能涉身政治,却成了君王的御用文人,再加上他对权贵的傲视,从而招致排斥,愤而离开了长安。
3.高力士脱靴。唐玄宗李隆基与宠妃杨玉环在沉香亭赏花,召翰林李白吟诗助兴,李白酒醉,命宦官高力士为其磨墨拂纸,即席写就《清平调》三首应景之作,李隆基赐饮,李白借酒,叫高力士为他脱靴,加以奚落。
【运用实例】
(1)“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意气风发的李白,对前途充满着无限的憧憬,他想通过官场仕途一展才华,报效国家,挥洒人生。然而,多年的官场生活,多年的仗剑游历,让李白反思起来有过得意,也有过失意,他终于看清了从仕之路的艰辛与黑暗。高力士为其穿靴实则铐住了他的双脚,朝廷赏赐实际上是主子施舍的乞食。于是“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以美酒清洗心中的抑郁,以山泉清洗世间的污秽,每一次醉后醒来,他又重新开始放眼世界自然,跋涉大江南北。他始终有一种信念,始终有一种火热的诗情冲动,始终有超俗的“出入”的洒脱!因此,他虽不被朝廷重用,但却不被世事摒弃,也不被百姓遗忘。于是他不断地重拾希望,不断地将自己“大隐于市”,也许他的人生哲学便是“宇宙人生,既入乎其内,又出乎其外”吧!李白啊!不愧为“诗仙”,也是个依市而居的仙人。
(2)恰如其分的语言表达,利于友情的沟通。高适的“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与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都用优美的语言送走了友人,达到了友情的沟通。李白《蜀道难》一文中劝说友人归来的语言精辟,达到了友情的沟通。从李白的“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可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友人便从言语中感受到友人的关怀,沟通也便到了心坎。沟通并不像白居易说的“此时无声胜有声”,它需要语言为它传达彼此的关切。友情的沟通,需要语言的钥匙。
(3)李白道“行路难”,却一直在走。
翰林遭贬,他“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流放夜郎,他“凤歌笑孔丘,一生好入名山游”!
李白所走的路更让我佩服。这样说虽有失公平,但我仍然觉得,李白人生路上的磨难哪里比陶潜与屈子少呢?但他却一直在走,因为他坚信“长风破浪会有时”!一块宝玉,在僵硬的政治舞台上磨来折去,却无半点玷污与磨损!
——《人与路》
答案与解析
古诗文
一、1.匪 非 不是 2.陇 垄 田垄 3.内 纳 使进入 4.要 邀 邀请 5.倍 背 背叛 6.采 彩 彩色7.蚤 早 早一点 8.卻 隙 矛盾 9.杓 勺 酒器 10.坐 座 座位 11.不 否 不这样 12.已 以 介词13.闲 娴 熟习 14.阙 缺 缺少 15.趣 趋 奔向 16.陈 阵 军队的行列,军阵 17.嗛 慊 满足 18.巽 逊 谦恭 19.取 娶 娶妻 20.队 坠 坠落
二、1.用手指挑动 弹弦乐用的薄片 2.道歉 告辞 3.宠幸 幸好 4.士兵 兵器,武器 军队 5.距离 离开6.推辞 后退 7.军队 人多 8.希望 愿意 9.致辞,即把事情说明白 辞退 言辞 10.趁机 机会 窥伺 11.缘故 所以
三、1.连词,表修饰,不译 连词,表承接,不译 表并列,不译 表转折,不译 表顺承 2.形容词词尾 音节助词,无实义 3.“为”读“wèi”,给、替 “为”读“wéi”,出、谋划 认为被 对于 4.介词,向 介词,比 介词,在 介词,给 5.代词,代“齐棠公” 代词,代“棠姜” 表反问,怎能 兼词,相当于“于之” 6.表示两个动作连续进行 将要
四、1.名词作状语 像对待兄长那样 像鸟儿张开翅膀那样 在白天晚上;在荒草中;在野外 2.名词活用为动词 驻军 做王,称王 下围棋 3.形容词作动词 善待、交好 亲近 4.形容词作名词 老交情 5.意动用法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美 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王 6.使动用法 使……活下来 使……跟从 7.为动用法 为……而死,为……而逃亡
五、1.往昔 从来 2.官府 县里的行政长官 3.第二年 今年的下一年 4.容貌、脸色 色彩 5.指叹息声 指低声交谈或虫鸣或自语 6.纵横驰骋,勇战疆场 行动蛮横 7.国中,此指京城长安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简称 8.崤山以东地区 山东省 9.黄河以北、黄河以南 河北省、河南省 10.儿女亲家关系 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11.意外的情况 表程度,很、甚 12.处置谋划 多用于对犯罪或犯错误的人作出处罚决定 13.姑且准备 姑且认定 14.病得很重病的总称 15.吃喝、俸禄 可以被人利用的借口、话柄
六、1.判断句 “……者,……也”表判断 省略标志的判断句 “……也”表判断 2.被动句 “为所”表被动 “为……所……”表被动 3.省略句 “与”后省略代词“之” “河北”“河南”前省略介词“于” 4.倒装句 (1)宾语前置句宾语前置,疑问代词“何”作介词“为”的宾语 宾语前置,代词“谁”作“归罪”的宾语 宾语前置,代词“何”作介词“以”的宾语 (2)定语后置句 定语后置,“万五千人”作“死者”的定语
七、1.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2.一夫当关 3.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4.举杯销愁愁更愁 5.千村万落生荆杞 6.乾坤日夜浮 7.不尽长江滚滚来 8.星垂平野阔 9.千呼万唤始出来 10.别有幽愁暗恨生 11.秋月春风等闲度 12.同是天涯沦落人 13.前不见古人 14.阴晴众壑殊 15.校尉羽书飞瀚海 16.战士军前半死生 17.潮打空城寂寞回 18.芙蓉泣露香兰笑 19.石破天惊逗秋雨 20.庄生晓梦迷蝴蝶 21.沧海月明珠有泪
高考资源网
w。w-w*k&s%5¥u
高考资源网
w。w-w*k&s%5¥u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