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假期语文能力提升训练(七) (共60分,50分钟) 训练时间 自查得分 主要问题 补偿措施  2012年 月 日 时 分- 时 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 A.拮据(jū) 侥幸(jiǎo) 口头禅(chán) 浑身解数(xiè) B.伯仲(zhòng) 讣告(pǔ) 一溜烟(liù) 天遂人愿(suí) C.诰命(hào) 处方(chǔ) 应声虫(yìng) 溘然长逝(hé) D.衍变(yǎn) 茎叶(jīng) 闷葫芦(mēn) 同仇敌忾(kài)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版画 一阕词 坐镇指挥 铁杵磨成针 B.杂糅 定书单 夸夸奇谈 可望不可及 C.修缮 白内瘴 因噎废食 快刀斩乱麻 D.鞑伐 录像机 开源节流 学而优则仕 3.下列各句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无误的一项是 ( ) A.奥运开幕式焰火燃放的传统品种包括:喷泉——红闪;花束——彩色花束、爆裂花束;罗马烛光——红绿金银等各种颜色;礼花弹——牡丹类、菊花类、柳类、冠类等等。 B.名为《美丽的奥林匹克》的开幕式文艺表演,由国际著名电影导演张艺谋担任总导演,张继钢、陈维亚担任副总导演,主创团队吸引了许多中外顶尖的艺术家,以及科技和制作方面的一流专家参盟。 C.如果你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那里有两家饭店,一家是麦当劳,另一家是不知名的当地小店(食物还有本地风味),你会到哪一家去吃饭? D.本届美国大选投票,是从美国东部时间11月2日上午8时开始(北京时间11月2日晚上9时),美国东部时间2日晚上8时截止(北京时间3日上午9时)。 4.下列各句中加线词语使用最恰当的一句是( ) A.德国国家发展银行在雷曼兄弟公司提交破产保护申请那天通过自动付款系统向雷曼兄弟账户汇入3亿欧元。此事招致德国媒体和政府官员的强烈批评和质疑。 B.其实,细究起来,“华夏民族文化”这一概念,本是就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而并非是一个封闭的稳定的范畴。 C.沪指连续七周下跌,很多被套股民备受煎熬,想尽快弥补巨额亏损,因此一度消失的非法“代理理财”又东山再起。 D.好一幅“梅花闹春”图,这妙手回春之作,把人们带到了融融春光之中。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乳制品生产企业对在2008年9月14日以前生产的或未经批次检验三聚氰胺的乳制品,必须全部按照卫生部等六部门联合发布公告中三聚氰胺临时管理限量值,进行清理检查和批次检验。 B.《北京欢迎你》以“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为主题,以北京普通人家的角度,用热情的音符表达北京奥运即将到来时人们的喜悦和对北京奥运客人的欢迎。 C.这篇文章集中分析了形势,辨证地回答了在大开放、大交往、大融合的世界里,我们迫切需要一种全新的观念来协调各种关系。 D.有的同学认为,反正老师要讲,课前预习是多余的,有些则认为,反正有些内容看不懂,预习等于“瞎子点灯白费蜡”……往往这些看法是造成学习成绩下降的原因之一。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建筑成为一个重要的审美对象,首先是因为它凝聚着人类物质生产的巨大劳动,是人类自觉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直接成果。建筑虽然起源于防寒、祛暑、荫蔽、安全等实用的生活要求,但在建筑史上,人类对解决生活实用而付出的创作劳动却远远不如对非实用的方面付出得多。宫殿、庙宇、祭坛、陵墓、教堂、纪念碑、园林等等,这些全部或基本上服务于精神生活的建筑,其成就远远超过了住宅、作坊、堡寨等服务于物质生活的建筑,建筑形式、建筑风格的演变,往往是一代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最敏感的见证,在西方,人们形象地称建筑是“石头写成的历史”。 人对建筑的美感,客观上来源于建筑的形式,舒畅、别扭、恐怖、惊讶、幽静、轻松、肃穆……这是视觉反应的直觉情绪,质朴、刚健、柔和、雍容、华贵、纤秀、端庄……这就进入了初步的审美判断。所有这些主观的感受,无不是建筑的序列组合、空间安排、比例尺度、造型式样、色彩质地、装饰花纹等等外在形式的反映。但是这些感受(美感)又不是抽象的,其中往往包涵着某些特定的内容,因而使得建筑的美感有可能突破单纯形式美的法则而深化发挥。像秩序井然的北京城,宏阔显赫的故宫,圣洁高傲的天坛,诗情画意的苏州园林,清幽别致的峨嵋山寺,安宁雅静的四合院住宅,端庄高雅的希腊神庙,威慑压抑的歌特式教堂,豪华眩目的凡尔赛宫,冷峻刻板的摩天大楼……所有这些具体感觉形式,无不包涵着深刻的历史因素,以及整个时代的民族的审美倾向,无不包涵着悬念、感触、素养、格调等等主观因素。建筑的美感是朦胧的,但又可以是明确的;是抽象的,但又可以是具体的;是无声的空间凝聚,但又可以是有声有色的时间的延伸。 目前对建筑美学研究的对象和方法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甚至给建筑美学下一个定义也是困难的。但是,把建筑作为一项艺术门类,从它的艺术特征,它的艺术风格和它的形式美法则入手加以研究,无疑将有助于探索更为深入广阔的课题,例如,建筑美感的组成因素,特别是它的心理构成因素,建筑创作的形象思维特征,自然美与环境美的美学内容,形式美的形式与发展等等。 6.在西方,人们形象地称建筑是“石头写成的历史”,其原因是 ( ) A.建筑凝聚着人类物质生产的巨大劳动,是人类自觉改造客观世界的直接成果。 B.建筑服务于精神生活成就突出,其形式、风格的演变,常是一代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见证。 C.建筑是一个重要的审美对象,而对其具体观照会获得更多的美学感受。 D.建筑服务于精神的生活,也服务于物质生活,两者都包涵了历史审美因素。 7.第二段中画有横线的句子“某些特定的具体内容”,主要指的是 ( ) A.客观上来源于建筑形式的美感,既是直觉情绪,又是初步的审美判断。 B.所有的主观感受,都是建筑组合、尺度、式样、花纹等外在形式的反映。 C.建筑美感的深化和发挥大大地突破了单纯的形式美法则,从而获得更多内容。 D.建筑包涵着深刻的历史因素,整个时代的民族审美倾向,以及悬念、感触、素养等主观因素。 8.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文中加点词语,在内容表达上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说明人们对建筑感受是具体的。 B.文章的第一段是从建筑美感的来源、具体内容、流变性等三个方面阐述作者观点的。 C.本文结尾提出了作者的主张,要从建筑艺术特征、艺术风格和形式美法则入手加以研究建筑美学。 D.全文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写作思路布局谋篇、叙议结合,有的放矢,充分阐述了当今建筑美学研究的课题缺陷。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 张祜,字承吉,南阳人,来寓姑苏。乐高尚,称处士。骚情雅思,凡知己者悉当时英杰。然不业程文。元和、长庆间,深为令狐文公器许,镇天平日,自草表荐,以诗三百首献于朝,辞略曰:“凡制五言,苞含六义,近多放诞,靡有宗师。祜久在江湖,早工篇什,研几甚苦,搜象颇深,辈流所推,风格罕及。谨令缮录,诣光顺门进献,望宣付中书门下。”祜至京师,属元稹号有城府,偃仰内庭,上因召问祜之词藻上下,稹曰:“张祜雕虫小巧,壮夫不为,若奖激大过,恐变陛下风教。”上颔之。由是寂寞而归。遂客淮南。杜牧时为度支使,极相善待,有赠云:“何人得似张公子,千首诗轻万户侯。”祜苦吟,妻孥每唤之皆不应,曰:“吾方口吻生花,岂恤汝辈乎。”性爱山水,多游名寺,如杭之灵隐、天竺,苏之灵岩、楞伽,常之惠山、善权,润之甘露、招隐,往往题咏绝唱。尝谒淮南李相,祜称“钓鳌客”,李怪之曰:“钓鳌以何为竿?”曰:“以虹。”“以何为钩?”曰:“新月。”“以何为饵?”曰:“以‘短李’相也。”绅壮之,厚赠而去。初过广陵曰:“十里长街市井连,月明桥上看神仙。人生只合扬州死,禅智山光好墓田。”大中中,果卒于丹阳隐居,人以为谶云。诗一卷,今传。卫蘧伯玉①耻独为君子,令狐公其庶几,元稹则不然矣。十誉不足,一毁有余,其事业浅深,于此可以观人也。尔所不知,人其舍诸稹谓祜雕虫琐琐,而稹所为,有不若是耶?忌贤嫉能,迎户而噬,略己而过人者,穿窬之行也。祜能以处士自终其身,声华不借钟鼎,而高视当代,至今称之。不遇者天也,不泯者亦天也,岂若彼取容阿附,遗臭之不已者哉。 (选自《唐才子传》,有删节) 注:①卫蘧伯玉;卫国蘧(qú)伯玉,人名。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遂客淮南 客:客居 B.尝谒淮南李向 谒:拜见,请见 C.李怪之曰 怪:对……感到奇怪 D.十誉不足,一毁有余 毁:破坏,毁坏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 A.(1)钓鳌以何为竿 (2)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B.(1)上因召问祜之词藻上下 (2)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 C.(1)果卒于丹阳隐居 (2)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D.(1)祜能以处士自终其身 (2)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11.以下六句话,全都说明张祜文学上有才能的一组是 ( ) ①骚情雅思,凡知己者悉当时英杰 ②久在江湖,早工篇什,研几甚苦,搜象颇深,辈流所推,风格罕及 ③雕虫小巧,壮夫不为,若奖激大过,恐变陛下风教 ④祜苦吟,妻孥每唤之皆不应 ⑤性爱山水,多游名寺…………往往题咏绝唱 ⑥祜能以处士自终其身,声华不借钟鼎,而高视当代,至今称之 A.①②④ B.①②⑤ C.②⑤⑥ D.③④⑤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当皇帝问张祜的诗时,元稹回答说张祜的诗只是一些花巧的东西,如果皇上奖励过多,恐怕于整个朝廷的文风无益。皇帝采纳了元稹的意见,张祜扫兴而归。 B.杜牧任淮南节度使掌书记,很热情地接待了张祜,做诗送给张祜,诗中写道:“何人得似张公子,千首诗轻万户侯。”对张祜的不平遭遇表示了无限同情。 C.张祜性喜山水,多游名寺,所到之处,必有题诗绝唱。生前非常喜欢丹阳这个地方,曾做过诗:“人生只合扬州死,禅智山光好墓田。”最后也是死在这里。 D.元稹忌贤嫉能,不是君子所为,为人所不齿;张祜虽然终身不仕,但诗名、才气冠绝当代,至今为人们称赞。因此作者评论说是非功过历史自有定论。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元和、长庆间,深为令狐文公器许,镇天平日,自草表荐,以诗三百首献于朝。 (2)吾方口吻生花,岂恤汝辈乎? (3)卫蘧伯玉耻独为君子,令狐公其庶几,元稹则不然矣。 (4)往昔之世,有愚富人,痴无所知。到余富家,见三重楼,高广严丽,轩敞疏朗,心生渴仰,即作是念:“我有钱财,不减于彼,云何顷来而不造作如是之楼?”即唤木匠而问言曰:“解作彼家端正舍不?”木匠答言:“是我所作。”即便言曰:“今可为我造楼如彼。”是时木匠,即便经地垒墼作楼。愚人见其垒墼作舍,犹怀疑惑,不能了知,而问之曰:“欲作何等?”木匠答言:“作三重屋。”愚人复言:“我不欲下二重之屋,先可为我作最上屋。”时人闻之,便生怪笑。 《百喻经》 能力提升训练(七) 一、(15分,每小题3分) 1.A(B讣fù告、天遂suì人愿,C诰gào命、溘kè然长逝,D闷mèn葫芦) 2.A(B应为“夸夸其谈”“可望不可即”,C应为“白内障”,D应为“挞伐”) 3.C(A中分号应改为逗号,B中书名号应为引号,D中括号应在“开始”“截止”前面。) 4.A 5.A(B“以……的角度”不搭配,应是“从……的角度”;C成分残缺,“回答”缺少相搭配的宾语;D语序不当,“往往”应该在“是”的前面。) 二、 6.B(联系本句分析,前后构成因果关系复句。) 7.D(这个句子的后面就是对“特定内容”的具体阐释,而D项正是对后面这几句的概括。) 8.D(本文结论处只是说“目前对建筑美学研究的对象和方法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从全文看,并不是“阐述了当今建筑美学研究的课题缺陷”。) 三、(12分,每小题3分) 9.D 10.D 11.B 12.B 四、(24分) 13.(1)元和、长庆年间,(张祜)很受令狐文公器重赞许,令狐文公镇守天平时,亲自起草奏章推荐,把张祜所作的300首诗进献朝廷。(5分) (2)我正在吟诗得意,哪里顾得上(或体恤)你们呢?(2分) (3)卫国蘧伯玉以独自是君子为耻辱,令狐公大概也差不多这样,元稹却不是这样。(3分) (4)从前的时候,有一个愚蠢的富翁,此人痴痴呆呆,什么也不懂。(有一次),他到另一个富翁的家里,看到人家的一座二层楼房,高大宽敞华丽、光线明亮、空气流通,心里十分羡慕,就想:“我的钱财并不比他家少,为什么不能立即修造一座这样的楼房呢?”于是,便唤来木匠,问他说:“你懂得建造象他家那样宽敞华丽的房子吗?”木匠答道:“那座楼就是我建造的。”愚富人随即对木匠说:“那你现在也给我建一栋那样的楼房吧。”这时木匠便立即施工,量地界,挖地基,垒转头,开始建楼房。愚人见状,大惑不解,不知道木匠这是干什么,就问他:“你想建什么样的房子啊?”木匠告诉他:“修三层的楼房。”愚富人又说:“我不要下面两层,你先给我造最上面的一层吧。”当时人们听了这话,都捧腹大笑了起来。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