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1.3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 ) A.翘楚/憔悴不堪 应允/应运而生 稽首/无稽之谈 B.叱咤/姹紫嫣红 标识/远见卓识 纤维/纤尘不染 C.信笺/明修栈道?? 慰藉/含蓄蕴藉 暴雨/一暴十寒 D.方便/大腹便便 数落/数见不鲜 拮据/开花结果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 ) A.经过了这几个月的集训,国家足球队的技术战术水平是否能有较大提高,精神面貌是否能有明显改变,广大球迷正拭目以待。 B.某大学副教授认为朱自清《背影》中父亲的行为有违交通法规,应将《背影》“请”出中学教材,一时间人们议论纷纷,闪烁其词。 C.章子怡、徐静蕾、赵薇、周迅几位青年女演员现在是影视圈炙手可热的人物。 D.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已经成为过去。十年,从历史的角度看,不过是吉光片羽,然而对亲历21世纪的我们而言,已经是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了。 3.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关键词??? 穿流不息??? 暴殄(tiǎn)?? 蓦(mù)然回首 B.口头禅??? 通货膨胀??? 不啻(chì)??? 弱不禁(jīn)风 C.雷震雨??? 见风使舵??? 内讧(hònɡ)?? 不着(zháo)边际 D.肇事者??? 相形见拙??? 栖(xī)息???? 否(pǐ)极泰来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新赛季马刺以16胜3负开局,其中包括一个12连胜,湖人、热火等强队都无法望其项背,让各路专家跌破眼镜。 B.博客方兴未艾,微博又来了,新媒体技术日新月异,未来简直无法预料,职业媒体人必须努力追赶新技术的浪潮。 C.近日,1932年版《开明国语课本》受到众多家长的追捧,他们觉得此书中丰子恺先生的画和字看着很赏心悦目。 D.虽然中国队小组赛初战告捷,但比赛中球队在战术意识、进攻手段和体能上的表现很不理想,简直就是差强人意。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最近两年来,蔬菜、肉类、服装、鸡蛋、食用油等农副产品普遍涨价,与之相关的消费品价格也开始提价。 B.1989年上海率先进行了夜景照明建设,此后,城市光环境建设经历了逐步从大城市及东南沿海向内地推移。 C.中国铁路史上修建难度最大、历时最长、单公里造价最高的山区铁路宜万铁路已于12月22日全线通车了。 D.据中国社科院相关部门预测,今年中国网络购物总额将达接近5000多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3%。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杨王孙者,孝武时人也。学黄、老之术,家业千金,厚自奉养生,亡所不致。及病且终,先令其子,曰:“吾欲裸葬,以反吾真,必亡易吾意。死则为布囊盛尸,入地七尺,既下,从足引脱其囊,以身亲土。”其子欲默而不从,重废父命;欲从之,心又不忍,乃往见王孙友人祁侯。 祁侯与王孙书曰:“王孙苦疾,仆迫从上祠雍,未得诣前。愿存精神,省思虑,进医药,厚自持。窃闻王孙先令裸葬,令死者亡知则已,若其有知,是戮尸地下,将裸见先人,窃为王孙不取也。且《孝经》曰‘为之棺椁衣衾’,是亦圣人之遗制,何必区区独守所闻?愿王孙察焉。” 王孙报曰:“盖闻古之圣王,缘人情不忍其亲,故为制礼,今则越之,吾是以裸葬,将以矫世也。夫厚葬诚亡益于死者,而俗人竞以相高,靡财单币,腐之地下。或乃今日入而明日发,此真与暴骸于中野何异!且夫死者,终生之化,而物之归者也。归者得至,化者得变,是物各反其真也。反真冥冥,亡形亡声,乃合道情。夫饰外以华众,厚葬以隔真,使归者不得至,化者不得变,是使物各失其所也。且吾闻之,精神者天之有也,形骸者地之有也。精神离形,各归其真,故谓之鬼,鬼之为言归也。其尸块然独处,岂有知哉?裹以币帛,隔以棺椁,支体络束,口含玉石,欲化不得,郁为枯腊,千载之后,棺椁朽腐,乃得归土,就其真宅。由是言之,焉用久客!昔帝尧之葬也,窾木为匵,葛藟为缄,其穿下不乱泉,上不泄殠【注】。故圣王生易尚,死易葬也。不加功于亡用,不损财于亡谓。今费财厚葬,留归隔至,死者不知,生者不得,是谓重惑。于戏!吾不为也。” 祁侯曰:“善。”遂裸葬。 《汉书·杨胡硃梅云传》 【注】窾(kuǎn),当中挖空的木头。匵(dú):小棺材。藟(lěi),藤。殠(chòu),腐臭的气味。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 A.必亡易吾意??????????? ??易: 改变 ? B.重废父命???????? ?? ?废: 废除 C.窃闻王孙先令裸葬???????先令:指示 D.将以矫世也???????????矫: 欺骗? 7.下列各句,都能表现杨王孙“吾欲裸葬”一组的是(3分) (?? ) ①从足引脱其囊,以身亲土???? ②重废父命 ③王孙苦疾?????????????????? ④将以矫世也 ⑤靡财单币,腐之地下???????? ⑥不加功于亡用,不损财于亡谓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②⑤⑥???? D.①④⑥??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 A.杨王孙在病重将要临终时,叮嘱他的儿子说:“我想死后裸身入葬,以还我真身,你一定不要违背我的心意。 B.杨王孙的儿子认为父亲的想法难以理解,如果按父亲的意思办,自己不好做人。于是就去找杨王孙的朋友祁侯请教。 C.祁侯希望王孙仔细考虑圣人留下来的规矩——死者是要装内外棺材,穿衣服,盖被子的。 D.杨王孙裸葬是想以此来改变世俗之人越礼厚葬、互相攀比抬高、向别人炫耀、浪费钱财的世风。 9.翻译下面的句子。(10分) ⑴且夫死者,终生之化,而物之归者也。(5分) ⑵今费财厚葬,留归隔至,死者不知,生者不得,是谓重惑。(5分)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10.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① 孟浩然 山暝听猿愁, 沧江急夜流。风鸣两岸叶, 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 维扬忆旧游。还将两行泪, 遥寄海西头。 ①【注释】本诗是作者长安求仕不第后漫游吴越时所作。桐庐江即桐江,在今浙江省桐庐县境内,诗中的建德也指桐庐江。广陵即扬州,诗中的维扬、海西头均指扬州。 ⑴颔联写景有何特色?请简要赏析。(5分) 答: ▲ ▲ 。 ⑵结合全诗,简要概括诗歌表达的情感内涵。(5分) 答: ▲ ▲ 。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⑴定乎内外之分, ,斯已矣。(《庄子·逍遥游》) ⑵风急天高猿啸哀, 。(杜甫《登高》) ⑶ ,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 ⑷庄生晓梦迷蝴蝶,__________ ____。 (李商隐《锦瑟》) ⑸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则不复也。”(《论语》) ⑹后值颠覆, ,奉命于危难之间。(诸葛亮《出师表》) ⑺ ,并怡然自乐。(陶渊明《桃花源记》) ⑻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苏轼《定风波》)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回答11—14题。 哦,香雪(节选) 铁凝 台儿沟上了列车时刻表。每晚七点钟,由首都方向开往山西的这列火车在这里停留一分钟。   这短暂的一分钟,搅乱了台儿沟以往的宁静。从前,台儿沟人历来是吃过晚饭就钻被窝,他们仿佛是在同一时刻听到大山无声的命令。于是,台儿沟那一小片石头房子在同一时刻忽然完全静止了,静的那样深沉、真切,好像在默默地向大山诉说着自己的虔诚。如今,台儿沟的姑娘们刚把晚饭端上桌就慌了神,她们心不在焉地胡乱吃几口,扔下碗就开始梳妆打扮。她们洗净蒙受了一天的黄土、风尘,露出粗糙、红润的面色,把头发梳的乌亮,然后就比赛着穿出最好的衣裳。有人换上过年时才穿的新鞋,有人还悄悄往脸上涂点胭脂。尽管火车到站时已经天黑,她们还是按照自己的心思,刻意斟酌着服饰和容貌。然后,她们就朝村口,朝火车经过的地方跑去。香雪总是第一个出门,隔壁的凤娇第二个就跟了出来。   七点钟,火车喘息着向台儿沟滑过来,接着一阵空哐乱响,车身震颤一下,才停住不动了。姑娘们心跳着涌上前去,像看电影一样,挨着窗口观望。只有香雪躲在后面,双手紧紧捂着耳朵。看火车,她跑在最前边,火车来了,她却缩到最后去了。她有点害怕它那巨大的车头,车头那么雄壮地吐着白雾,仿佛一口气就能把台儿沟吸进肚里。它那撼天动地的轰鸣也叫她感到恐惧。在它跟前,她简直像一叶没根的小草。 “香雪,过来呀,看!”凤娇拉过香雪向一个妇女头上指,她指的是那个妇女头上别着的那一排金圈圈。 “怎么我看不见?”香雪微微眯着眼睛。 “就是靠里边那个,那个大圆脸。看,还有手表哪,比指甲盖还小哩!”凤娇又有了新发现。 香雪不言不语地点着头,她终于看见了妇女头上的金圈圈和她腕上比指甲盖还要小的手表。但她也很快就发现了别的。“皮书包!”她指着行李架上一只普通的棕色人造革学生书包,就是那种连小城市都随处可见的学生书包。   尽管姑娘们对香雪的发现总是不感兴趣,但她们还是围了上来。[:]   “呦,我的妈呀!你踩着我的脚啦!”凤娇一声尖叫,埋怨着挤上来的一位姑娘。她老是爱一惊一咋的。   “你咋呼什么呀,是想叫那个小白脸和你答话了吧?”被埋怨的姑娘也不示弱。   “我撕了你的嘴!”凤娇骂着,眼睛却不由自主地朝第三节车厢的车门望去。   那个白白净净的年轻乘务员真下车来了。他身材高大,头发乌黑,说一口漂亮的北京话。也许因为这点,姑娘们私下里都叫他“北京话”。“北京话”双手抱住胳膊肘,和她们站得不远不近地说:“喂,我说小姑娘们,别扒窗户,危险!” “呦,我们小,你就老了吗?”大胆的凤娇回敬了一句。 姑娘们一阵大笑,不知谁还把凤娇往前一搡,弄的她差点撞在他身上。这一来反倒更壮了凤娇的胆:“喂,你们老呆在车上不头晕?”她又问。   “房顶子上那个大刀片似的,那是干什么用的?”又一个姑娘问。她指的是车厢里的电扇。   “烧水在哪儿?”   “开到没路的地方怎么办?”   “你们城里人一天吃几顿饭?”香雪也紧跟在姑娘们后面小声问了一句。   “真没治!”“北京话”陷在姑娘们的包围圈里,不知所措地嘟囔着。   快开车了,她们才让出一条路,放他走。他一边看表,一边朝车门跑去,跑到门口,又扭头对她们说:“下次吧,下次一定告诉你们!”他的两条长腿灵巧地向上一跨就上了车,接着一阵叽哩哐啷,绿色的车门就在姑娘门面前沉重地合上了。列车一头扎进黑暗,把她们撇在冰冷的铁轨旁边。很久,她们还能感觉到它那越来越轻的震颤。   一切又恢复了寂静,静得叫人惆怅。姑娘们走回家去,路上还要为一点小事争论不休:   “谁知道别在头上的金圈圈是几个?”   “八个。”   “九个。”   “不是!”   “就是!”   “凤娇你说哪?”   “她呀,还在想‘北京话’哪!”   “去你的,谁说谁就想。”凤娇说着捏了一下香雪的手,意思是叫香雪帮腔。   香雪没说话,慌得脸都红了。她才十七岁,还没学会怎样在这种事上给人家帮腔。   “他的脸多白呀!”那个姑娘还在逗凤娇。   “白?还不是在那大绿屋里捂的。叫他到咱台儿沟住几天试试。”有人在黑影里说。   “可不,城里人就靠捂。要论白,叫他们和咱们香雪比比。咱们香雪,天生一副好皮子,再照火车上那些闺女的样儿,把头发烫成弯弯绕,啧啧!‘真没治’!凤娇姐,你说是不是?”   凤娇不接茬儿,松开了香雪的手。好像姑娘们真的在贬低她的什么人一样,她心里真有点替他抱不平呢。不知怎么的,她认定他的脸绝不是捂白的,那是天生。   香雪又悄悄把手送到凤娇手心里,她示意凤娇握住她的手,仿佛请求凤娇的宽恕,仿佛是她使凤娇受了委屈。   “凤娇,你哑巴啦?”还是那个姑娘。   “谁哑巴啦!谁像你们,专看人家脸黑脸白。你们喜欢,你们可跟上人家走啊!”凤娇的嘴巴很硬。   “我们不配!”   “你担保人家没有相好的?”   …………   不管在路上吵得怎样厉害,分手时大家还是十分友好的,因为一个叫人兴奋的念头又在她们心中升起:明天,火车还要经过,她们还会有一个美妙的一分钟。和它相比,闹点小别扭还算回事吗? 哦,五彩缤纷的一分钟,你饱含着台儿沟的姑娘们多少喜怒哀乐! 12.第二段划线的文字描写姑娘们在火车到来之前精心打扮自己,请分析这段文字的作用。(4分) 13.姑娘们问了“北京话”一连串问题,表现出什么?小说里并没有写“北京话”的回答,请说说这样写的好处。(4分) 14.结合小说的节选部分,分析香雪和凤娇两个人物的性格的共性与个性。(6分) 15.“火车”在作品中有什么作用?(6分) 六、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1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15—17题。 刘伟:我的双脚 最初的梦想 刘伟出生于1987年,上小学的时候,正是中国足球职业化的肇始,成为职业球员是他的理想。一切想象在10岁的一天终止,醒过来的时候,他已经躺在了医院的病床上。“不就是截肢吗?好了再接上不就行了。”脱离生命危险之后,刘伟被告知,他永远失去了双臂。“当时我的脑袋一片空白,傻了。” 在医院做康复的那段时间,他遇到了一位同样失去双手的病人。“他能自己吃饭、刷牙、写字,而且事业上也非常成功,他教了我很多。”这个人叫刘京生,北京市残联副主席。面对有着同样遭遇的人,刘伟的感受是:“如果你一出生就有两个脑袋,别人都觉得很奇怪,怎么有两个脑袋呢?无所适从。但当你遇到一个同样有两个脑袋的人,而且你发现他过得很好,那你肯定会想,他过得好,我也可以。”失去双手半年后,他就学会了用脚刷牙、吃饭、写字。 生活被放到了没有双手的断点上。他在12岁时开始学游泳,进入了北京市残疾人游泳队。仅仅两年之后,他就在全国残疾人游泳锦标赛上获得了两金一银。刘伟对母亲许下承诺:在2008年的残奥会上拿一枚金牌回来。 残酷青春 在为奥运会努力做准备时,高强度的体能消耗导致了免疫力的下降,患上了过敏性紫 癜。医生告诉过他母亲,高压电对于刘伟身体细胞有过严重的伤害,不排除以后患上红斑狼疮或白血病的可能,他必须放弃训练,否则将危及生命。“只能放弃,不能为了比赛,命都不要了吧。” 在放弃了足球、游泳之后,他把希望置放在他的另一项爱好上——音乐。家人反对他走音乐这条路,但没有成功。“人最开心的事情就是能从事自己喜欢的职业,所以我最终选择了音乐。”找到一家私立音乐学院,校长给他们的回应是:刘伟进我们学校学音乐只能是影响校容。刘伟对校长的回应是:谢谢你这么歧视我,我会让你看看我是怎么做的。 用脚弹琴是艰难的,这需要勇气和想象力,许多人用手弹都需要很多年才有起色,何况是脚。刘伟每天练琴时间超过7小时。“我是三点一线的生活:练琴、学音乐、回家。我家在五道口,练琴的地方在沙河,学音乐的地方在四中,那时真是精神和体力的双重考验。” 在脚趾头一次次被磨破之后,刘伟逐渐摸索出了如何用脚来和琴键相处的办法。奥运会时,只学了一年钢琴的刘伟上了北京电视台的《唱响奥运》节目,当着刘德华的面,弹了一曲《梦中的婚礼》。接着,他弹着钢琴,与刘德华合唱了一首《天意》。 一个“达人”的诞生 《中国达人秀》并不是刘伟第一次参加选秀。今年5月,他参加了《快乐男声》济南赛区预选赛,“我的歌还没唱几句就被打断,当我们把钢琴抬进来表演时,不到一半,评委就很不耐烦地打断了演奏。我觉得这些都不算什么,眼前的天空会出现5个字:多大点事啊。” 8月,在《中国达人秀》的现场,刘伟空着袖管走了上来,坐到钢琴前。那首《梦中的婚礼》响了起来。曲子结束,全场起立鼓掌。当评委高晓松问他这一切是怎么做到的时候,刘伟说了一句:“我觉得我的人生中只有两条路,要么赶紧死,要么精彩地活着。” 当刘伟被命运再一次放到一个耀目的舞台上,他有些像自己写的歌词那样:“我站在这里送给你/送你我最美丽的回忆/送你我的努力/你的鼓励永远都清晰/我站在这里拥抱你/抱你我最真实的身体/抱你我的约定/你的美丽永远都很清晰”。 (节选自《南方人物周刊》,有删改) 16.概括刘伟能够获得成功的原因。(6分) 17.文中多次引用刘伟的原话,作者这样安排的意图是什么?试结合原文作简要分析(6分) 18.“我觉得我的人生中只有两条路,要么赶紧死,要么精彩地活着。”结合本文与生活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 七、作文(70分) 19、请以“难题”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要求:立意自定,角度自选,诗歌除外。 高三语文周练(七) 2012.11.3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 ) A.翘楚/憔悴不堪 应允/应运而生 稽首/无稽之谈 B.叱咤/姹紫嫣红 标识/远见卓识 纤维/纤尘不染 C.信笺/明修栈道?? 慰藉/含蓄蕴藉 暴雨/一暴十寒 D.方便/大腹便便 数落/数见不鲜 拮据/开花结果 1.D(A qiáo/qiáo yīng/yìng qǐ/jī;B zhà/chà zhì/shí xiān/xiān;C jiān/zhàn jiè bào/pù; D biàn /pián shǔ/shuò jié/jiē)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 ) A.经过了这几个月的集训,国家足球队的技术战术水平是否能有较大提高,精神面貌是否能有明显改变,广大球迷正拭目以待。 B.某大学副教授认为朱自清《背影》中父亲的行为有违交通法规,应将《背影》“请”出中学教材,一时间人们议论纷纷,闪烁其词。 C.章子怡、徐静蕾、赵薇、周迅几位青年女演员现在是影视圈炙手可热的人物。 D.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已经成为过去。十年,从历史的角度看,不过是吉光片羽,然而对亲历21世纪的我们而言,已经是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了。 2.A(A.拭目以待:擦亮眼眼看着。形容对事情发展密切关注。B.闪烁其词:形容说法吞吞吐吐,躲躲闪闪,不肯说出真相和要害。与“议论纷纷”并用,自相矛盾。 C.“炙手可热”指手一挨近就感到热,比喻气焰很盛,权势很大。与语境不符。D.吉光片羽,比喻残存的珍贵文物,不可形容时间短暂。) 3.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关键词??? 穿流不息??? 暴殄(tiǎn)?? 蓦(mù)然回首 B.口头禅??? 通货膨胀??? 不啻(chì)??? 弱不禁(jīn)风 C.雷震雨??? 见风使舵??? 内讧(hònɡ)?? 不着(zháo)边际 D.肇事者??? 相形见拙??? 栖(xī)息???? 否(pǐ)极泰来 3. B(A川流不息、蓦mò,C雷阵雨、着zhuó,D相形见绌、栖qī)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新赛季马刺以16胜3负开局,其中包括一个12连胜,湖人、热火等强队都无法望其项背,让各路专家跌破眼镜。 B.博客方兴未艾,微博又来了,新媒体技术日新月异,未来简直无法预料,职业媒体人必须努力追赶新技术的浪潮。 C.近日,1932年版《开明国语课本》受到众多家长的追捧,他们觉得此书中丰子恺先生的画和字看着很赏心悦目。 D.虽然中国队小组赛初战告捷,但比赛中球队在战术意识、进攻手段和体能上的表现很不理想,简直就是差强人意。 4.D(差强人意: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最近两年来,蔬菜、肉类、服装、鸡蛋、食用油等农副产品普遍涨价,与之相关的消费品价格也开始提价。 B.1989年上海率先进行了夜景照明建设,此后,城市光环境建设经历了逐步从大城市及东南沿海向内地推移。 C.中国铁路史上修建难度最大、历时最长、单公里造价最高的山区铁路宜万铁路已于12月22日全线通车了。 D.据中国社科院相关部门预测,今年中国网络购物总额将达接近5000多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3%。 5.C(A逻辑混乱,概念并列不当,“服装”不属于“农副产品”;搭配不当,“价格”与“提价”搭配不当。B成分残缺,“推移”后应加“的过程”。D逻辑混乱,“近5000多”矛盾)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8题。 杨王孙者,孝武时人也。学黄、老之术,家业千金,厚自奉养生,亡所不致。及病且终,先令其子,曰:“吾欲裸葬,以反吾真,必亡易吾意。死则为布囊盛尸,入地七尺,既下,从足引脱其囊,以身亲土。”其子欲默而不从,重废父命;欲从之,心又不忍,乃往见王孙友人祁侯。 祁侯与王孙书曰:“王孙苦疾,仆迫从上祠雍,未得诣前。愿存精神,省思虑,进医药,厚自持。窃闻王孙先令裸葬,令死者亡知则已,若其有知,是戮尸地下,将裸见先人,窃为王孙不取也。且《孝经》曰‘为之棺椁衣衾’,是亦圣人之遗制,何必区区独守所闻?愿王孙察焉。” 王孙报曰:“盖闻古之圣王,缘人情不忍其亲,故为制礼,今则越之,吾是以裸葬,将以矫世也。夫厚葬诚亡益于死者,而俗人竞以相高,靡财单币,腐之地下。或乃今日入而明日发,此真与暴骸于中野何异!且夫死者,终生之化,而物之归者也。归者得至,化者得变,是物各反其真也。反真冥冥,亡形亡声,乃合道情。夫饰外以华众,厚葬以隔真,使归者不得至,化者不得变,是使物各失其所也。且吾闻之,精神者天之有也,形骸者地之有也。精神离形,各归其真,故谓之鬼,鬼之为言归也。其尸块然独处,岂有知哉?裹以币帛,隔以棺椁,支体络束,口含玉石,欲化不得,郁为枯腊,千载之后,棺椁朽腐,乃得归土,就其真宅。由是言之,焉用久客!昔帝尧之葬也,窾木为匵,葛藟为缄,其穿下不乱泉,上不泄殠【注】。故圣王生易尚,死易葬也。不加功于亡用,不损财于亡谓。今费财厚葬,留归隔至,死者不知,生者不得,是谓重惑。于戏!吾不为也。” 祁侯曰:“善。”遂裸葬。 《汉书·杨胡硃梅云传》 【注】窾(kuǎn),当中挖空的木头。匵(dú):小棺材。藟(lěi),藤。殠(chòu),腐臭的气味。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 A.必亡易吾意??????????? ??易: 改变 ? B.重废父命???????? ?? ?废: 废除 C.窃闻王孙先令裸葬???????先令:指示 D.将以矫世也???????????矫: 欺骗? 6.A(B.废:违背;C.先令:事先立言;D.矫:矫正、改变。) 7.下列各句,都能表现杨王孙“吾欲裸葬”一组的是(3分) (?? ) ①从足引脱其囊,以身亲土???? ②重废父命 ③王孙苦疾?????????????????? ④将以矫世也 ⑤靡财单币,腐之地下???????? ⑥不加功于亡用,不损财于亡谓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②⑤⑥???? D.①④⑥?? 7.D(“②重废父命”和“③王孙苦疾”,两项与王孙“吾欲裸葬”无关。)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 A.杨王孙在病重将要临终时,叮嘱他的儿子说:“我想死后裸身入葬,以还我真身,你一定不要违背我的心意。 B.杨王孙的儿子认为父亲的想法难以理解,如果按父亲的意思办,自己不好做人。于是就去找杨王孙的朋友祁侯请教。 C.祁侯希望王孙仔细考虑圣人留下来的规矩——死者是要装内外棺材,穿衣服,盖被子的。 D.杨王孙裸葬是想以此来改变世俗之人越礼厚葬、互相攀比抬高、向别人炫耀、浪费钱财的世风。 8.B(B项正确意思应该是父命难违,又不忍心给父亲裸葬。) 9.翻译下面的句子。(10分) ⑴且夫死者,终生之化,而物之归者也。(5分) (1)况且人的死,是生命结束时的转化,像物体的回归自然一样。 ⑵今费财厚葬,留归隔至,死者不知,生者不得,是谓重惑。(5分) (2)如今浪费钱财实施厚葬,阻留死者不得“归”,设置障碍不得“至”,死去的人什么也不知道,活着的人什么也得不到,这叫做双重的糊涂。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10.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① 孟浩然 山暝听猿愁, 沧江急夜流。风鸣两岸叶, 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 维扬忆旧游。还将两行泪, 遥寄海西头。 ①【注释】本诗是作者长安求仕不第后漫游吴越时所作。桐庐江即桐江,在今浙江省桐庐县境内,诗中的建德也指桐庐江。广陵即扬州,诗中的维扬、海西头均指扬州。 ⑴颔联写景有何特色?请简要赏析。(5分) 答: (1)①视觉和听觉相融合:残月孤舟,这是诗人眼中所见;风打树叶声,这是诗人耳中所闻。②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借秋日夜晚桐庐江上萧索、零落的景象,表达诗人失落飘零、迷惘悲苦、孤寂无依心绪。(每点2分) ⑵结合全诗,简要概括诗歌表达的情感内涵。(5分) 答: 。 (2)独客异乡的悲苦、孤寂;对扬州老朋友的深切怀念;仕途失意、前路迷茫的抑郁苦闷。(答两点2分,三点4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⑴定乎内外之分, ,斯已矣。(《庄子·逍遥游》) ⑵风急天高猿啸哀, 。(杜甫《登高》) ⑶ ,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 ⑷庄生晓梦迷蝴蝶,__________ ____。 (李商隐《锦瑟》) ⑸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则不复也。”(《论语》) ⑹后值颠覆, ,奉命于危难之间。(诸葛亮《出师表》) ⑺ ,并怡然自乐。(陶渊明《桃花源记》) ⑻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苏轼《定风波》) 11.(1)辩乎荣辱之境(2)渚清沙白鸟飞回(3)别有幽愁暗恨生 (4)望帝春心托杜鹃 (5)举一隅不以三隅反(6)受任于败军之际 (7)黄发垂髫 (8)一蓑烟雨任平生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回答11—14题。 哦,香雪(节选) 铁凝 台儿沟上了列车时刻表。每晚七点钟,由首都方向开往山西的这列火车在这里停留一分钟。   这短暂的一分钟,搅乱了台儿沟以往的宁静。从前,台儿沟人历来是吃过晚饭就钻被窝,他们仿佛是在同一时刻听到大山无声的命令。于是,台儿沟那一小片石头房子在同一时刻忽然完全静止了,静的那样深沉、真切,好像在默默地向大山诉说着自己的虔诚。如今,台儿沟的姑娘们刚把晚饭端上桌就慌了神,她们心不在焉地胡乱吃几口,扔下碗就开始梳妆打扮。她们洗净蒙受了一天的黄土、风尘,露出粗糙、红润的面色,把头发梳的乌亮,然后就比赛着穿出最好的衣裳。有人换上过年时才穿的新鞋,有人还悄悄往脸上涂点胭脂。尽管火车到站时已经天黑,她们还是按照自己的心思,刻意斟酌着服饰和容貌。然后,她们就朝村口,朝火车经过的地方跑去。香雪总是第一个出门,隔壁的凤娇第二个就跟了出来。   七点钟,火车喘息着向台儿沟滑过来,接着一阵空哐乱响,车身震颤一下,才停住不动了。姑娘们心跳着涌上前去,像看电影一样,挨着窗口观望。只有香雪躲在后面,双手紧紧捂着耳朵。看火车,她跑在最前边,火车来了,她却缩到最后去了。她有点害怕它那巨大的车头,车头那么雄壮地吐着白雾,仿佛一口气就能把台儿沟吸进肚里。它那撼天动地的轰鸣也叫她感到恐惧。在它跟前,她简直像一叶没根的小草。 “香雪,过来呀,看!”凤娇拉过香雪向一个妇女头上指,她指的是那个妇女头上别着的那一排金圈圈。 “怎么我看不见?”香雪微微眯着眼睛。 “就是靠里边那个,那个大圆脸。看,还有手表哪,比指甲盖还小哩!”凤娇又有了新发现。 香雪不言不语地点着头,她终于看见了妇女头上的金圈圈和她腕上比指甲盖还要小的手表。但她也很快就发现了别的。“皮书包!”她指着行李架上一只普通的棕色人造革学生书包,就是那种连小城市都随处可见的学生书包。   尽管姑娘们对香雪的发现总是不感兴趣,但她们还是围了上来。[:]   “呦,我的妈呀!你踩着我的脚啦!”凤娇一声尖叫,埋怨着挤上来的一位姑娘。她老是爱一惊一咋的。   “你咋呼什么呀,是想叫那个小白脸和你答话了吧?”被埋怨的姑娘也不示弱。   “我撕了你的嘴!”凤娇骂着,眼睛却不由自主地朝第三节车厢的车门望去。   那个白白净净的年轻乘务员真下车来了。他身材高大,头发乌黑,说一口漂亮的北京话。也许因为这点,姑娘们私下里都叫他“北京话”。“北京话”双手抱住胳膊肘,和她们站得不远不近地说:“喂,我说小姑娘们,别扒窗户,危险!” “呦,我们小,你就老了吗?”大胆的凤娇回敬了一句。 姑娘们一阵大笑,不知谁还把凤娇往前一搡,弄的她差点撞在他身上。这一来反倒更壮了凤娇的胆:“喂,你们老呆在车上不头晕?”她又问。   “房顶子上那个大刀片似的,那是干什么用的?”又一个姑娘问。她指的是车厢里的电扇。   “烧水在哪儿?”   “开到没路的地方怎么办?”   “你们城里人一天吃几顿饭?”香雪也紧跟在姑娘们后面小声问了一句。   “真没治!”“北京话”陷在姑娘们的包围圈里,不知所措地嘟囔着。   快开车了,她们才让出一条路,放他走。他一边看表,一边朝车门跑去,跑到门口,又扭头对她们说:“下次吧,下次一定告诉你们!”他的两条长腿灵巧地向上一跨就上了车,接着一阵叽哩哐啷,绿色的车门就在姑娘门面前沉重地合上了。列车一头扎进黑暗,把她们撇在冰冷的铁轨旁边。很久,她们还能感觉到它那越来越轻的震颤。   一切又恢复了寂静,静得叫人惆怅。姑娘们走回家去,路上还要为一点小事争论不休:   “谁知道别在头上的金圈圈是几个?”   “八个。”   “九个。”[:]   “不是!”   “就是!”   “凤娇你说哪?”   “她呀,还在想‘北京话’哪!”   “去你的,谁说谁就想。”凤娇说着捏了一下香雪的手,意思是叫香雪帮腔。   香雪没说话,慌得脸都红了。她才十七岁,还没学会怎样在这种事上给人家帮腔。   “他的脸多白呀!”那个姑娘还在逗凤娇。   “白?还不是在那大绿屋里捂的。叫他到咱台儿沟住几天试试。”有人在黑影里说。   “可不,城里人就靠捂。要论白,叫他们和咱们香雪比比。咱们香雪,天生一副好皮子,再照火车上那些闺女的样儿,把头发烫成弯弯绕,啧啧!‘真没治’!凤娇姐,你说是不是?”   凤娇不接茬儿,松开了香雪的手。好像姑娘们真的在贬低她的什么人一样,她心里真有点替他抱不平呢。不知怎么的,她认定他的脸绝不是捂白的,那是天生。   香雪又悄悄把手送到凤娇手心里,她示意凤娇握住她的手,仿佛请求凤娇的宽恕,仿佛是她使凤娇受了委屈。   “凤娇,你哑巴啦?”还是那个姑娘。   “谁哑巴啦!谁像你们,专看人家脸黑脸白。你们喜欢,你们可跟上人家走啊!”凤娇的嘴巴很硬。   “我们不配!”   “你担保人家没有相好的?”   …………   不管在路上吵得怎样厉害,分手时大家还是十分友好的,因为一个叫人兴奋的念头又在她们心中升起:明天,火车还要经过,她们还会有一个美妙的一分钟。和它相比,闹点小别扭还算回事吗? 哦,五彩缤纷的一分钟,你饱含着台儿沟的姑娘们多少喜怒哀乐![:] 12.第二段划线的文字描写姑娘们在火车到来之前精心打扮自己,请分析这段文字的作用。(4分) 12.(4分)①衬托出姑娘们对现代文明的渴望。②表现了姑娘们爱美的天性。 13.姑娘们问了“北京话”一连串问题,表现出什么?小说里并没有写“北京话”的回答,请说说这样写的好处。(4分) 13.(4分)①刻画了姑娘们天真、活泼、好奇的性格;突出表现了姑娘们对新事物的强烈的兴趣;②使作品结构紧凑,人物突出,主题鲜明。 14.结合小说的节选部分,分析香雪和凤娇两个人物的性格的共性与个性。(6分) 14.(6分)共性:纯真,朴实,友爱,对现代文明充满渴望与追求。 香雪:腼腆,自尊,渴求知识。 凤娇:活泼,大胆,更多地向往物质文明。 15.“火车”在作品中有什么作用?(6分) 15.(6分)①火车是文明的载体;②火车贯穿全文,使内容集中紧凑;③作品通过火车这个窗口展现主题(表现农村姑娘们对现代文明的渴望),视角独特。 六、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1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15—17题。 刘伟:我的双脚 最初的梦想 刘伟出生于1987年,上小学的时候,正是中国足球职业化的肇始,成为职业球员是他的理想。一切想象在10岁的一天终止,醒过来的时候,他已经躺在了医院的病床上。“不就是截肢吗?好了再接上不就行了。”脱离生命危险之后,刘伟被告知,他永远失去了双臂。“当时我的脑袋一片空白,傻了。” 在医院做康复的那段时间,他遇到了一位同样失去双手的病人。“他能自己吃饭、刷牙、写字,而且事业上也非常成功,他教了我很多。”这个人叫刘京生,北京市残联副主席。面对有着同样遭遇的人,刘伟的感受是:“如果你一出生就有两个脑袋,别人都觉得很奇怪,怎么有两个脑袋呢?无所适从。但当你遇到一个同样有两个脑袋的人,而且你发现他过得很好,那你肯定会想,他过得好,我也可以。”失去双手半年后,他就学会了用脚刷牙、吃饭、写字。 生活被放到了没有双手的断点上。他在12岁时开始学游泳,进入了北京市残疾人游泳队。仅仅两年之后,他就在全国残疾人游泳锦标赛上获得了两金一银。刘伟对母亲许下承诺:在2008年的残奥会上拿一枚金牌回来。 残酷青春 在为奥运会努力做准备时,高强度的体能消耗导致了免疫力的下降,患上了过敏性紫 癜。医生告诉过他母亲,高压电对于刘伟身体细胞有过严重的伤害,不排除以后患上红斑狼疮或白血病的可能,他必须放弃训练,否则将危及生命。“只能放弃,不能为了比赛,命都不要了吧。” 在放弃了足球、游泳之后,他把希望置放在他的另一项爱好上——音乐。家人反对他走音乐这条路,但没有成功。“人最开心的事情就是能从事自己喜欢的职业,所以我最终选择了音乐。”找到一家私立音乐学院,校长给他们的回应是:刘伟进我们学校学音乐只能是影响校容。刘伟对校长的回应是:谢谢你这么歧视我,我会让你看看我是怎么做的。 用脚弹琴是艰难的,这需要勇气和想象力,许多人用手弹都需要很多年才有起色,何况是脚。刘伟每天练琴时间超过7小时。“我是三点一线的生活:练琴、学音乐、回家。我家在五道口,练琴的地方在沙河,学音乐的地方在四中,那时真是精神和体力的双重考验。” 在脚趾头一次次被磨破之后,刘伟逐渐摸索出了如何用脚来和琴键相处的办法。奥运会时,只学了一年钢琴的刘伟上了北京电视台的《唱响奥运》节目,当着刘德华的面,弹了一曲《梦中的婚礼》。接着,他弹着钢琴,与刘德华合唱了一首《天意》。 一个“达人”的诞生 《中国达人秀》并不是刘伟第一次参加选秀。今年5月,他参加了《快乐男声》济南赛区预选赛,“我的歌还没唱几句就被打断,当我们把钢琴抬进来表演时,不到一半,评委就很不耐烦地打断了演奏。我觉得这些都不算什么,眼前的天空会出现5个字:多大点事啊。” 8月,在《中国达人秀》的现场,刘伟空着袖管走了上来,坐到钢琴前。那首《梦中的婚礼》响了起来。曲子结束,全场起立鼓掌。当评委高晓松问他这一切是怎么做到的时候,刘伟说了一句:“我觉得我的人生中只有两条路,要么赶紧死,要么精彩地活着。” 当刘伟被命运再一次放到一个耀目的舞台上,他有些像自己写的歌词那样:“我站在这里送给你/送你我最美丽的回忆/送你我的努力/你的鼓励永远都清晰/我站在这里拥抱你/抱你我最真实的身体/抱你我的约定/你的美丽永远都很清晰”。 (节选自《南方人物周刊》,有删改) 16.概括刘伟能够获得成功的原因。(6分) 16.(6分)①北京市残联副主席刘京生先生在医院对他的引导和影响;②坚韧不拔的毅力与坚持,“坚持练琴”;③对目标、理想执着的追求,“我会让你看看我是怎么做的”;④面对生活的挫折时冷静、成熟的心理素质,“眼前的天空会出现5个字:多大点事啊”;⑤勇敢、乐观、自信地面对生活,“要么赶紧死,要么精彩地活着”(每点1分,答到其中4点即可给满分) 17.文中多次引用刘伟的原话,作者这样安排的意图是什么?试结合原文作简要分析(6分) 17.(6分)①可以直接表现出刘伟的性格,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2分)“那你肯定会 想,他过得好,我也可以。”表现出刘伟遭遇人生最大挫折时的勇敢、自信;(1分)“我是三点一线的生活:练琴、学音乐、回家。……那时真是精神和体力的双重考验。”表现出刘伟对理想执着的追求与坚韧不拔的毅力。(1分)②可以使文章内容更加真实、客观,增强文章的感染力。(2分) 18.“我觉得我的人生中只有两条路,要么赶紧死,要么精彩地活着。”结合本文与生活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 18.(6分)①这句话概括出刘伟个人惨痛的遭遇以及人生艰难的选择、奋斗,的确不是常人可以承受得了的,但他做了后者,身残志不残。(2分)可见刘伟生活的勇气与对人生执着的追求,他身上的突出品质值得我们去学习与借鉴。(1分) ② 现实生活中,我们总是会或多或少地有一些不如意的地方,少一些抱怨,少一些气馁。(1分)那些用消极方式来逃避现实的人,是对自己与家人的不负责任,是对人生、生命的漠视。(1分)(言之成理即可) 七、作文(70分) 19、请以“难题”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要求:立意自定,角度自选,诗歌除外。 【参考译文】 杨王孙是武帝时期的人。学习黄(帝)、老(子)“无为而治”的理论主张。家中产业上千,生活上供养自己非常丰厚,保养身体无所不至。等到生病临终时,先给儿子留下遗言,说:“我想死后裸身入葬,来返回我的本质,一定不要改变我的意思!死了就做一个布袋盛我的身体,葬到离地面七尺深的地方,尸体下葬后,从脚下扯下那布袋,使身体贴近土地。”他的儿子想默不依从,但父命难违;想按照父亲的意思办,又不忍心,就去见杨王孙的友人祁侯。 祁侯给杨王孙写了封信说:“获悉王孙被疾病折磨,我因急着要跟从皇帝到雍地祭祀,不能前去看望你。希望你能振作精神,不要过多地忧虑,好好看病吃药,坚持爱惜自己的生命。我听说王孙提前立言要裸体入葬。假如死人没有知觉也就罢了,如果有知觉,像你说的那样陈尸地下,裸体去见先人,我认为你不应该那么做。况且《孝经》上说:‘死者是要装内外棺材,穿衣服,盖被子的。’这也是圣人留下来的规矩,何必要拘泥于这种做法呢!希望王孙仔细考虑。” 杨王孙回信说:“我听说古代的圣王,由于人之常情不忍心看着他们的亲人死去,所以制定了安葬的礼仪制度,现在却超过了那些礼仪制度的规定,所以我准备裸体埋葬,想要以此矫正世俗的厚葬风气。厚葬实在无益于死者,可是世俗之人却争着相互攀比,费尽财物钱财,使它们烂在地下。有的甚至今天才埋下去而明天就被挖掘出来,这究竟和暴露尸骨在田野中有什么两样?况且人的死,是生命结束时的转化,像物体的回归自然一样。回归的能够得其所,转化的能够顺其变,这是事物各自复归于它的本质。返回本真就是进入一种玄远的境界,无形无声,才合乎道的真理。如果装饰外表来向众人夸耀华贵,用厚葬来阻隔死者返回本真,使该回归的不能得其所归,该转化的不能顺其变。这是使万物失去他们各自的归宿呀。况且我听说,人的精神是天赋予的,形骸是地赋予的。精神离开形骸,各自回到它的本质,所以叫做鬼,‘鬼’的意思说的就是‘归’。死者的尸体孤独地停在那里,怎么会有知觉?用丝织品包裹尸体,装进棺椁与土地隔绝,肢体被捆束,口里含着玉石,尸体不能腐化,千年以后,棺椁腐朽,才能归土,到达它真正的去处。由此而言,一个人死了何必用那么长时间去做土地的客人,而不返回真宅呢!从前帝尧安葬时,用掏空的木料做小棺材,用藤蔓当绳索捆绑棺材。他的墓穴往下不隔绝泉水,往上不排出臭气。所以说圣王在世的时候,对他的奉养容易满足,死了容易安葬。这是不在无用的地方下工夫,不在没道理的地方花钱财。如今浪费钱财实施厚葬,阻留死者不得“归”,设置障碍不得“至”,死去的人什么也不知道,活着的人什么也得不到,这叫做双重的糊涂。唉!我决不这样做。” 祁侯说:“说得好!”于是(按杨王孙的遗愿)裸葬。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