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项训练(十) [语文基础知识+文言文阅读]
一、语文基础知识(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户口簿 老骥伏砺,志在千里
挑剔(tì) 解(jiě)甲归田
B.奢侈品 家有敝帚,享之千金
订(dìng)正 挑拨离间(jiàn)
C.堪误表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档(dàng)案 韦(wěi)编三绝
D.顶梁柱 前事不忘,后世之师
瞭(liáo)望 量(liàng)体裁衣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在创业过程中,任何人都会经历艰难坎坷的蹉跎岁月,只不过,有的人选择中途放弃,有的人则坚持到底。
B.业内人士认为,餐饮连锁经营正处于快速发展的时期,投资者纷纷加盟,餐饮企业如过江之鲫,数不胜数。
C.面对堵塞严重的交通状况,靠停车涨价、买车摇号等方式来治理,不过是扬汤止沸,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D.有些引进版图书的翻译质量很差,艰涩难懂,文理不通,甚至连基本的语句通顺都难以做到,令人不忍卒读。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未来五年,我市将通过学校标准化建设,逐步缩小城乡、校际间办学差距,办好每一所学校,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B.北京人艺自6月23日起在首都剧场演出曹禺的经典剧作《家》,该剧由巴金同名小说改编而成,被称为最为成功的改编剧本。
C.PM2.5粒径小,含有大量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停留的时间长、输送的距离远,对人体健康、空气污染和气候变化的影响很大。
D.本市交管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以来,进出京的车辆大幅度增加,日均达到55万辆,各条高速公路的交通压力明显加大。
4.依次在①②③处填入的词语和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中国的山水画从王维以后__①__形成了以水墨为主的特色,把表现诗的意境看做是绘画的最高__②__,到了明清时期,人们根据宋元以来山水画的发展__③__。
A.①逐渐 ②品味 ③把王维尊为这种画风的始祖,并特别推崇“虚、淡、静”的境界
B.①逐步 ②品位 ③把王维尊为这种画风的始祖,并特别推崇“虚、淡、静”的境界
C.①逐渐 ②品位 ③特别推崇“淡、虚、静”的境界,并把王维尊为这种画风的始祖
D.①逐步 ②品味 ③特别推崇“淡、虚、静”的境界,并把王维尊为这种画风的始祖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由东汉班固编撰而成,它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
B.白居易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文学家,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C.老舍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的称号,他的作品京味儿十足,代表作有《四世同堂》《骆驼祥子》《茶馆》《龙须沟》等。
D.《堂吉诃德》是文艺复兴时期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的作品,“行侠仗义”的主人公堂吉诃德在今天仍有现实意义。
二、名句名篇默写(8分)
6.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限选其中4道题)。
(1)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__________,__________。”(《左传·曹刿论战》)
(2)________________,闻道龙标过五溪。________________,随风直到夜郎西。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3)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牧《阿房宫赋》)
(4)莫听穿林打叶声,________________。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________________。
(苏轼《定风波》)
(5)春如旧,人空瘦。________________。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____________。(陆游《钗头凤》)
(6)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三、文言文阅读(27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王适,好读者,怀奇负气,不肯随人后举选。见功业有道路可指取,困于无资地,不能自出,乃以干诸公贵人,借助声势。诸公贵人既志得,皆乐熟软媚耳目者,不喜闻生语,一见,辄戒门以绝。
上初即位,以四科募天下士。君笑曰:“此非吾时邪!”即提所作书,缘道歌吟,趋直言试。既至,对语惊人,不中第,益困。
久之,闻金吾李将军年少喜士,可撼,乃蹐门告曰:“天下奇男子王适,愿见将军白事。”一见语合意,往来门下。卢从史既节度昭义军,张甚,奴视法度士,欲闻无顾忌大语,有以君平生告者,即遣客钩致。君曰:“狂子不足以共事。”立谢客。李将军由是待益厚,奏为其卫胄曹参军,充引驾仗判官,尽用其言。将军迁帅凤翔,君随往,改试大理评事,摄监察御史、观察判官。
居岁余,如有所不乐,一旦载妻子入阌乡南山不顾。明年九月疾病,舆医京师,其月某日卒,年四十四。
其妻上谷侯氏处士高女。高固奇士,自方阿衡、太师,世莫能用吾言,再试吏,再怒去,发狂投江水。初,处士将嫁其女,惩曰:“吾以龃龉穷,一女,怜之,必嫁官人,不以与凡子。”君曰:“吾求妇氏久矣,惟此翁可人意,且闻其女贤,不可以失。”即谩谓媒妪:“吾明经及第,且选,即官人。侯翁女幸嫁,若能令翁许我,请进百金为妪谢。”诺,许白翁。翁曰:“诚官人邪?取文书来!”君计穷吐实。妪曰:“无苦,翁大人,不疑人欺我,得一卷书粗若文书者,我袖以往,翁见,未必取视,幸而听我。”行其谋。翁望见文书衔袖,果信不疑,曰:“足矣。”以女与王氏。遂得女。
(选自韩愈《试大理评事王君墓志铭》,有删改)
7.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怀奇负气 负气:赌气
B.不肯随人后举选 举选:参加科举
C.一旦载妻子入阌乡南山不顾 一旦:忽然有一天
D.幸而听我 幸而:希望
8.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
B.
C.
D.
9.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
A.一见,辄戒门以绝
见过他一次,就告诫守门人不让他再进门
B.此非吾时邪
这不是一个适合我的时代啊
C.张甚,奴视法度士
嚣张得很,鄙视那些遵守法度的士人
D.无苦,翁大人,不疑人欺我
不要苦恼,侯翁不会怀疑别人欺骗他
10.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
A.王适参加招募士人的考试,在考试的时候出语惊人,最终没有考上,此后更加困窘。
B.昭义军节度卢从史听说了王适的经历,立即派人设法招致他,遭到王适的断然拒绝。
C.王适为人狂傲,没有世人采用他的意见,两次做官都发怒离职,以致发狂投江而死。
D.侯高只肯把女儿嫁给有官职的人,王适在媒妪帮助下,骗过侯高,娶到了他的女儿。
11.文章中的王适非常自信,行事张扬高调,请从文中举一例加以说明。对这种为人处世的态度,你是怎么看的?请结合现实生活谈谈自己的认识。(不少于200字)(10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用斜线(/)给下面短文断句。(5分)
公 输 子 削 竹 木 以 为 鹊 成 而 飞 之 三 日 不 下 公 输 子 自 以 为 至 巧 子 墨 子 谓 公 输 子 曰 子 之 为 鹊 也 不 若 匠 之 为 车 辖 须 臾 斫 三 寸 之 木 而 任 五 十 石 之 重 故 所 为 巧 利 于 人 谓 之 巧 不 利 于 人 谓 之 拙。
(取材于《墨子·鲁问》)
专项训练(十)
1.B [解析] A项,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挑剔(tī)。C项,勘误表;韦(wéi)编三绝。D项,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瞭(liào)望。
2.C [解析] A项,蹉跎岁月:指虚度光阴。动词误用为名词,与语境不合。B项,过江之鲫:形容赶时髦的人很多,但多含有盲目跟风之意。修饰对象不对,感情色彩不当。C项,扬汤止沸:比喻办法不彻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此句恰当。D项,不忍卒读:不忍心读完,多形容文章悲惨动人。与语意不符。
3.D [解析] A项成分赘余,去掉“校际间”的“间”;B项搭配不当,把“改编剧本”中的“本”去掉;C项不合逻辑,把“空气污染”改为“空气质量”。
4.C [解析] “逐步”指一步一步地发展,有明显的阶段性,多用于人有计划的努力;“逐渐”指慢慢地变化,没有明显的阶段性,多用于事物的变化。根据语境,选择“逐渐”。“品位”指物品质量以及文艺作品达到的水平等,名词;“品味”指仔细体会,玩味,是动词。这里选择“品位”。从内容看,应是因推崇这种境界,才把王维尊为始祖。所以选择C。
5.B [解析] 白居易倡导的是新乐府运动。
6.(1)小惠未徧 民弗从也
(2)杨花落尽子规啼 我寄愁心与明月
(3)奈何取之尽锱铢 用之如泥沙
(4)何妨吟啸且徐行 一蓑烟雨任平生
(5)泪痕红浥鲛绡透 锦书难托
(6)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7.A [解析] 负气:凭恃意气,不肯屈居人下。
8.A [解析] A项,副词,于是,就。B项,助词,补充音节;代词,她。C项,介词,把;介词,因为。D项,连词,况且;副词,将要。
9.B [解析] 应理解为“这不正是我的好机会吗”。
10.C [解析] “没有世人采用他的意见,两次做官都发怒离职,以致发狂投江而死”的不是王适,而是侯高。
11.[答案] 文中描述王适是个十分自信、行事张扬高调的人。当他听说李将军“年少喜士”时,便十分高调地登门拜访,(2分)并且十分自信地称自己为“天下奇男子”,(2分)愿意为将军效劳。他这样的处世态度为他求得事业,也为他求得家庭。我很认同王适的这种自信、行事张扬高调的处世态度。(1分)就像毛遂自荐,(1分)认为自己可以完成的事情,就要自信地站出来,高调地推荐自己去完成,给自己一个展示的机会,而不是畏手畏尾地躲开。(2分)当然,对于过度的张扬也是不可取的,张扬与高调也是要有度的。(2分)
[解析] 注意审题,首先,文中的例子既要体现王适的自信,又要体现他的张扬高调;其次,要表明你对这种为人处世态度的看法,还要从现实中找到与王适相近或相反的事例来分析证明自己的看法。
[参考译文]
王适是喜爱读书的人,怀抱奇志,凭恃意气,不肯跟在别人后面去参加科举考试。(他)见到功业有途径可以很容易取得,(但)被没有资格和地位所困,自己的才能不能够显露出来,就去干谒各位公卿贵人,(想)借助(他们的)声势。各位公卿贵人已经志满意得,都喜欢(那些会用)甜言蜜语媚人耳目的人,不喜欢听生硬的话,见过他一次,就告诫守门人不让他再进门。
皇上刚登帝位,用四种科目考试(来)招募天下人才。王君笑着说:“这不正是我的好机会吗?”就提着(自己)写的书,沿路(边走边)歌咏,去参加直言考试。到(考场)后,(他)对答惊人,没有考上,(从此)更加困窘。
过了很久,(王适)听说金吾李将军年轻,喜爱士人,可以打动他,就登门报告说:“天下奇男子王适希望见到将军陈述事情。”一见面,(两人)谈得合意,(于是王适就)出入 (李将军)门下。卢从史担任昭义军节度使后,嚣张得很,鄙视那些遵守法度的士人,想听没有顾忌的大话。有人把王适的生平告诉他,(他)立即派人设法招致王适。王适说:“(卢从史这个)狂妄的人,不值得和他共事。”立刻谢绝了来客。李将军从此对他更加尊重,保奏(他)为自己的卫胄曹参军,充当引驾仗判官,全部采纳他的意见。李将军升迁统帅凤翔,王适随他去了(凤翔),改任试大理评事,担任监察御史、观察判官。
过了一年多,(王适)好像有些不快活,忽然有一天(便)毫不顾惜地(用车)载着妻子儿女到阌乡南山去了。第二年九月,(他)病得很重,用车拉(他)到京城就医,当月某日去世,时年四十四岁。
他的妻子(是)上谷侯高处士的女儿。侯高本来(也)是个奇特的人,自比为阿衡、太师,(认为)世人没有谁能采用自己的意见,两次为吏,两次发怒离去,(最终)发狂跳入江中(淹死了)。当初,处士要嫁自己的女儿,告诫(自己)说:“我因为与人意见不合(才)不得志,(只有)一个女儿(应)怜爱她,一定(让她)嫁给做官的,不把(她)嫁给一般的人。”王君说:“我寻求妻家很久了,只有这个老翁称人心意,而且听说他的女儿贤惠,不可失掉(这个机会)。”就骗媒婆说:“我明经及第,将被选(为官),很快就是当官的人了。希望侯翁的女儿能嫁给我,如果(你)能让侯翁答应我,我就用百金作为给您的谢礼。”(媒婆)同意了,答应对侯翁说。侯翁说:“(那人)确实是做官的人吗?拿文书来!”王君没办法,(只好对媒婆)说了实话。媒婆说:“不要苦恼,侯翁不会怀疑别人欺骗他;(你)弄一卷像文书那样粗的书,我(把它)放在衣袖内去(见侯翁),侯翁看见了,不一定会拿过去细看,希望你听从我的安排。”王适按媒婆的计策行事。侯翁望见文书放在(媒婆)衣袖内,果然相信不疑,说:“够了!”把女儿许给王君。(王君)就得到了侯女。
12.公输子削竹木以为鹊/成而飞之/三日不下/公输子自以为至巧/子墨子谓公输子曰/子之为鹊也/不若匠之为车辖/须臾斫三寸之木//而任五十石之重/故所为巧/利于人//谓之巧/不利于人//谓之拙。(“//”为可断可不断之处,“/”为必断之处;“利于人//谓之巧”与“不利于人//谓之拙”中间如果要断就两处都断,要不断就两处都不断,只断其中一处,算错误)
[断句译文]
公输子削竹木做成鹊,做成了就让它飞起来,(飞了)三天(都)没落下来。公输子自己认为特别精致。子墨子对公输子说:“你做鹊,不如匠人做车辖,一会儿工夫,削一块三寸的木头,可以(使车轮)承载五十石重(的东西)。所以做精巧的东西,对人有利的(才能)叫做巧,对人没有利的(就)叫做拙了。”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