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项训练(三十一) [语文基础知识+文学类文本阅读] 一、语文基础知识(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震撼       恪(kè)守 知书达理 锲(qì)而不舍 B.翘楚 狙(jū)击 锐不可挡 乐善好(hào)施 C.坐落 福祉(zhǐ) 和盘托出 光风霁(jì)月 D.斐然 惊蛰(zhé) 堤坝合龙 风姿绰(zhuó)约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淋漓尽至 叠床架屋 响彻云霄 仗义直言 庆父不死,鲁难未已 B.自力更生 寅吃卯粮 画地为牢 过目成诵 可望而不可即 C.加官进爵 流连忘返 独当一面 各行其事 一年之计在于春 D.信口开河 要言不繁 振振有词 黔驴计穷 事实胜于雄辩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尼科·罗斯伯格站在领奖台最高处,尽情______香槟,随后与车队主管罗斯·布朗、梅赛德斯赛车运动部副总裁罗伯特·豪格热情拥抱。 ②尽管就业形势非常严峻,但我国近年来________就业的力度空前加大,一个有助于再就业的社会网络正在形成。 ③如果雨下得太久,就会使地里的种子烂掉,但这对高地上的草是有好处的;________对高地上的草很好,对我这个牧羊人______就很好了。 A.喷洒   扶植   即使/也 B.喷洒   扶持   既然/也 C.喷撒   扶植   既然/也 D.喷撒   扶持   即使/也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郭德纲体现了北方性格的“混不吝、爱谁谁”,周立波体现了南方性格的“油光光、歪卿卿”。他们两人一时间分立北南两地,聚集人气并迅速飞黄腾达。 B.专家指出:肥胖症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控制饮食,加强锻炼,科学瘦身;乱服减肥药,虽然也能减轻体重,但副作用很大,会使身材苗而不秀,有害身体健康。 C.国务院派出的楼市督查组已结束督查,各地楼市成交陷入低迷,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房价迟迟未现松动,新一轮调控政策呼之欲出。 D.最近,叙利亚反对派正积极筹建武装组织,并对叙军警发动袭击,武装冲突流血事件频发,叙利亚局势不绝如缕,战争一触即发。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事实告诉我们,生态危机和环境灾难是没有国界的,是不受时空局限的。在生态环境问题上,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 B.腐败现象不是市场经济取向的改革造成的,不是市场经济的产物,而恰恰是由于尚未真正建立起平等竞争的市场经济。 C.我们学校的学生在深入开展人生意义在于奉献的讨论后,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学校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 D.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要靠政府力量,同时也不能不发挥民间力量在舆论动员、监督检查等方面起到无可替代的作用。 二、名句名篇默写(8分) 6.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 (1)诚既勇兮又以武,__________________。(屈原《国殇》) (2)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______________,去以六月息者也。(《庄子·逍遥游》) (3)__________________,鸟倦飞而知还。(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4)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5)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__________________,用之如泥沙!(杜牧《阿房宫赋》) (6)__________________,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__________________。(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问题。 戈壁听沙 ①六十年代末,一小群中学生曾想瞒着父母去新疆参加军垦——其中便有我这个初中生。那次逃窜未遂的记忆被悠悠岁月洗刷模糊之后,直到去年,我才寻得一机会西出边关。 ②据说我去的不是时候,草原已枯萎,河流已干涸,葡萄园已凋零,肃杀寒风把梦境中的缤纷五彩淘洗一尽,只留下一片沙海。沙丘,沙河,沙地,沙窟,举目茫茫,大地干净。不管什么时候在车上醒来,疲乏地探头远眺,看见的很可能仍是一片单调的灰黄,无边无际又无声无息,让人觉得车子跑了几天却仍留在原地。 ③人们不喜欢沙。其实细想一下,葡萄和哈密瓜适宜在沙土里生长,坎儿井这种特异的水利工程也是沙漠特产。因为多沙缺水,人们洗手靠铜壶吝惜地浇淋,脏水也被铜盏承接留备它用,这才有了精湛的铜品工艺。因为尘沙扑面,妇女们都习惯戴轻柔的头巾和面纱——而且很可能基于同一原因,她们多有长长的睫毛,这才给戈壁添上了神秘的妩媚。沙的严酷,使人们更为勤勉和勇敢,于是市场上有了丰富的羊奶、羊皮以及寒光闪闪的英吉沙匕首。沙的单调,使人们向往热烈,于是荒原上有了更多的彩裙、冬不拉和月下奔放的歌舞。那林立的清真寺,那显目的油绿色彩和新月图案,也许是对黄沙烈日的补充;而充满着对自然和命运敬畏感的孤零零的祈祷呼号,也许更易于出现在风暴里和荒凉的沙海之中吧。 ④我想,壮丽的西部文化是不是从我手中这一捧沙砾中流出来的? ⑤西部汉人不少,他们与西部各民族一道,真正开始了对沙的征服。据说当年解放军为投资军垦,节省军费,每人每年少发一套军服,而且军服都没有衣领和口袋,省下一寸算一寸。白日汗淋全身,夜晚围炉取暖。中央知道官兵太苦,曾给他们一人补发了几百块钱。但他们手里的光洋叮当响,就是买不到什么东西。 ⑥一位医院护士还向我说起她以前的一些知青伙伴。她们初入疆时,怕野兽,怕鬼,晚上不敢上厕所。于是她们只能紧闭着门,一个人哭起来,女伴们就陪着哭一夜。有位女子想妈妈,实在忍不住了,带着一个提包独身而去,结果迷路在大沙漠中。找到她时,发现她双腿已经冻坏,只得将大哭大闹的她送往医院,锯掉双腿…… ⑦在乌鲁木齐,在喀什和石河子,我在陌生的人影中默默地寻找,想知道谁是当年那位锯去双腿的城市姑娘。我甚至想,要是十六年前我来到这里,我会是这人海中的谁呢?是那位蹲在墙角咬着羊肉串,不时用油光光的袖口抹嘴的大胡子吗? ⑧戈壁滩收纳了太多的血汗和眼泪,但这一切流入疏松沙土,很快就渗漏了,无影无踪了。一捧捧沙粒,竟全是同样的灰黄色,没有任何痕迹。 ⑨远古时期的戈壁似乎是较为繁荣的,西域早就是中国版图中重要的一部分,考古工作者还证明,这里存在过石器时代,而东亚很多民族与这石器有着奇妙的关系。一些土家族史学家认为土家族为伏羲之后,源于甘肃,并以龙山县彭何两姓均自称“陇西堂”为证。研究古代服装的沈从文先生,认为今天的苗装,可能保留了西部原始氏族的服饰特征。王国维的《读史》诗则开篇就是:“回首西陲势渺茫,东迁种族几星霜?何当踏破双芒屐,却向昆仑望故乡。”又说:“自是当年游牧地,有人曾号伏羲来。” ⑩如果这些古代民族曾一度被西部的山川所养育,那戈壁滩真是一个孕生中华民族的巨大子宫。上下几千年,它输送了一个又一个的种族远去,自己却枯缩了,干瘪了,只剩下一片静静的黄沙,还有几声似乎沙化了的鸦噪。 ?我静静地听着屋外呜呜咽咽的风沙声。那是戈壁在哭泣吧,是思念它孕育的东亚亿万子孙而哭泣吧——戈壁滩如此干枯,以致没有泪水,只有这呜呜咽咽的干泣。 ?我突然想起,十六年前我鬼使神差地要远赴西域,一定是在睡梦中听到了这哭泣,有一种孩子对母胎下意识的眷恋和向往。 ?我离开新疆时没有坐飞机,目的之一是想更多地看沙和听沙。火车昏昏沉沉地摇晃着,因为路基多沙,不宜高速。坐在对面的是一位维吾尔族青年,他告诉我,政府正在考虑运用日本专家在中东治理大沙漠的经验,来绿化戈壁。当然,这需要很多很多的钱。但我们会有钱的——他笑着说,抽了口莫合烟。 ?我点点头。这时,车头长啸了一声,拉着列车掠过张掖,向河西走廊的出口奔去,我感到我正在从母腹中第二次诞生下来。 (节选自韩少功的同名散文) 7.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4分)(  ) A.第④段用一个问句,独立成段,强调了沙与壮丽的西部文化之间的密切关系。 B.作者之所以用很多笔墨描述军垦战士和援疆知青,主要是因为童年未实现的军垦梦。 C.文章追述戈壁源远流长、繁荣灿烂的文化,是为了反衬肃杀、孤寂、单调的戈壁现状。 D.文末对维吾尔族青年的描述,展现了西部人治沙的信心,表达作者对西部人民精神的赞美。 E.文章以“沙”为线索,围绕着看沙、听沙、治沙,展开对戈壁文化消亡的审视思考。 8.文章第⑨段引用王国维的《读史》诗的开篇之作有何作用?(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文章题目是“戈壁听沙”,作者从沙中听到了什么?请简要概括。(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请解释画线句“有一种孩子对母胎下意识的眷恋和向往”的含义;并结合你的阅读体验或生活经历,谈谈你的感悟。(不少于200字)(10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