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项训练(三十二) [语文基础知识+文学类文本阅读]
一、语文基础知识(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木讷(nà) 粗犷(guǎng)
祛(qū)除 嘉言懿(yì)行
B.绯(fēi)闻 裹挟(xié)
毗(pí)邻 戛(gá)然而止
C.伺(cì)候 信笺(qiān)
锃(zèng)亮 舐(shì)犊情深
D.丰腴(yú) 沟壑(hè)
剽(piāo)悍 曲(qū)突徙薪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3分)( )
A.卷帙 原生态 时乖运蹇
百尺杆头,更进一步
B.跻身 亲合力 唉声叹气
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C.揖让 意向书 克尽职守
人以群分,物以类聚
D.装帧 发刊词 望风披靡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高华治史的特长不在其获取史料的能力,而在其对史料的解读时所显露出来的悟性。他能见微知著,通过细碎的史料洞彻历史的真相。
B.针对每年节节攀高的茅台酒价格,贵州茅台公司高层曾三令五申要求各地经销商保持冷静,不要将现存茅台酒束之高阁,等待高价出售。
C.领导干部学习应始终本着学无常师的态度,多方请教,不断学习,做到“专”与“博”结合,使知识结构更加合理,个人素质全面提高。
D.宋远方以深入浅出的语言,生动用实的事例和鞭辟入里的分析,对大会报告进行了全面而深刻的解读,对贯彻落实会议精神提出了要求。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人民网评选的十大草根微博及草根网事,展示了微博名人之外草根网民的网络生活形态,进一步勾勒了“网民”朴素的生活情态。
B.如果我们不肯在塑造一个孩子健全、正直、充实的精神世界,或者是培养一个合格公民方面,纵然有诸多善拿高分、得享厚禄的“精英”,我们的未来仍然堪忧。
C.住房保障是中央高度重视的一项民生工程,是由政府提供的一项基本公共服务,其对象主要是面向中低收入及住房困难家庭。
D.由于“醉驾入刑”增加了违法者的违法成本,也提高了违法者逃避处罚的侥幸心理,一些醉酒司机为逃避检查,驾车冲闯执勤卡点,伤害正在执行任务的民警。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3分)( )
A.孙犁的《荷花淀》和柳青的《创业史》都是反映土地改革时期的长篇小说。
B.司汤达、列夫·托尔斯泰、塞万提斯、狄更斯的代表作品依次是《红与黑》《复活》《堂·吉诃德》《双城记》。
C.奥地利著名作家卡夫卡,其作品具有浓厚的神秘主义色彩,开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先河,代表作有《变形记》等。
D.笛福是18世纪英国著名小说家,他的主要作品有小说《鲁滨孙漂流记》《辛格顿船长》《杰克上校》等。
二、名篇名句默写(5分)
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限选其中的5个小题作答)
(1)________________,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庄周《逍遥游》)
(2)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3)既无伯叔,终鲜兄弟,____________,晚有儿息。 (李密《陈情表》)
(4)木欣欣以向荣,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5)闾阎扑地,________________。(王勃《滕王阁序》)
(6)________________,环珮空归夜月魂。[杜甫《咏怀古迹(其三)》]
(7)东篱把酒黄昏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清照《醉花阴》)
(8)________________,水随天去秋无际。(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悼朱光潜先生
李泽厚
朱光潜先生逝世了,我应该写点什么,却不知道写什么才好。凌晨四点钟,我坐在屋里发呆,四周是那样的寂静。
我和朱先生是所谓“论敌”,五十年代激烈地相互批评过,直到朱先生暮年,我也不同意他的美学观点。这大概好些人知道。但是,我和朱先生两个人一块喝酒,朱先生私下称赞过我的文章……这些却不一定有许多人知道。那我就从这写起。
我那第一篇美学文章是在当时批朱先生的高潮中写成的。印出油印稿后,我寄了一份给贺麟先生看。贺先生认为不错,便转给了朱先生。朱回信给贺说,他认为这是批评他文章中最好的一篇。贺把这信给我看了。当时我二十几岁,虽已发了几篇文章,但毕竟是言辞凶厉而知识浅薄的“毛孩子”。这篇文章的口气调门便也不低,被批评者却如此豁达大度,这相当触动了我,虽未对人常说,却至今记得。贺先生也许早淡忘了,但不知那封信还在不?当然,朱先生在一些文章中也动过气,也说过重话,但与有些人写文章来罗织罪状,夸大其词,总想一举搞垮别人,相去何止天壤?我想,学术风格与人品、人格以至人生态度,学术的客观性与个体的主观性,大概的确有些关系。朱先生勤勤恳恳,数十年如一日地写了特别是翻译了那么多的东西,造福于中国现代美学……这是我非常敬佩而想努力学习的。朱先生那半弯的腰,盯着你看时那炯炯有神的大眼睛,带着安徽口音的沉重有力的声调,现在异常清楚地呈现在我的眼前。
因为自己懒于走动,我和朱先生来往不多。在“文革”中,去看过他几次。我们只叙友情,不谈美学。聊陈与义的诗词,谈恩斯特·卡西尔……虽绝口不涉及政治,但我当时那股强烈的愤懑之情总有意无意地表露了出来。我把当时填的一首词给朱先生看了,朱先生却以“牢骚太盛防肠断”来安慰、开导我。并告诉我,他虽然七十多岁,每天坚持运动,要散步很长一段路程,并劝我也搞些运动。朱先生还告诉我,他每天必喝白酒一小盅,多年如此。我也是喜欢喝酒的,于是朱先生便用酒招待我,我们边喝边聊。有一两次我带了点好酒到朱先生那里去聊天,我告诉他,以后当妻子再干涉我喝酒时,我将以高龄的他作为挡箭牌,朱先生听了,莞尔一笑。
“文革”后,朱先生更忙了,以耄耋之年,编文集、选集、全集,应各种访问、邀请、讲学、开会,还要翻译维柯……于是我没再去朱先生那里了。最近两年,听说朱先生身体已不如前,但我消息既不灵通,传闻又时好时坏,加上自己一忙,也就没十分注意。
如今,一声惊雷,先生逝去。回想起当年情景,我真后悔这十年没能再去和朱先生喝酒聊天,那一定会痛快、高兴得多。但这已经没有办法了,生命只有一次,人生不能重复。只是记忆和感情将以更丰富的形态活在人的心底。而这也就是死亡所不能吞噬的人类的有活力的生命和生命的活力。
一九八六年三月七日晨五时匆草
7.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
A.作者和朱光潜先生曾有过激烈的论争,学术见解也不甚相同,但在作者心中对朱先生却仍充满了崇敬、爱戴之情。
B.作者年轻时知识浅薄、牢骚满腹,写文章也是言辞凶厉、傲慢自大,他为自己对朱光潜先生造成的伤害懊悔不已。
C.本文采用倒叙手法,抓住典型细节,综合运用多种描写手法表现朱光潜先生崇高的品格,表达了深沉的悼念之情。
D.“文革”中作者与朱光潜先生会面时只叙友情,不谈美学,既有当时政治气候的原因,也有两人观点相悖的原因。
E.作者认为朱光潜先生的人品、人格以及人生态度决定了他的学术风格,并最终使他成为受人尊敬的美学大家。
8.在这篇悼念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到朱光潜先生是个怎样的人?请简要概括。(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作者与朱光潜先生曾经激烈地相互批评过,这一内容在文中有何作用?(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朱光潜先生对“论敌”的态度给你哪些启迪?请你结合文本分条陈述。(8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