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2古代诗词鉴赏[z.zs.tep.com] 一、阅读下面的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8分) 过南旺守闸① 刘 基 客路三千里,? 舟行二月余。 壮颜随日减,? 衰鬓受风疏。 蔓草须句②国, 浮云少昊③墟。 秋心如汶水,? 荡漾绕青徐。 [注]①刘基(1311—1375年),元至顺年间进士,助明太祖朱元璋成就帝业,后弃官还乡。南旺:在今山东省汶上县城西南古运河边。守闸:停船等待河上闸门开启。②须句:春秋诸侯国名,在今山东省东平县境。③少昊:少昊为传说中的古部落首领,曾建都于曲阜。 (1)作者在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2)这首诗运用了什么样的表达技巧?有何效果?(4分) 二、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然后回答8.9两题。 落第长安 常建 家园好在尚留秦,耻作明时失路人。 恐逢故里莺花笑,且向长安过一春。 杂 诗 无名氏 旧山虽在不关身,且向长安过暮春。 一树梨花一溪月,不知今夜属何人? ? 8.这两首诗字句相似,音韵相近,而所抒之情却不尽相同。请你结合具体内容分析这两首诗所抒感情的异同。(5分)[中,国教,育出,版网] 9.请赏析“一树梨花一溪月”中“溪”字的表达效果。(6分) 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江村 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注:本诗为杜甫到成都后草堂初成时所作。 (1)请从写景和传情两方面简要分析首句中“抱”的妙处。(3分) 【试题出处】2012-2013常州一中模拟 【答案】运用了拟人手法(1分),概括了草堂周围的环境,一弯清流绕宅而过(1分);传达出诗人与周围自然山水的融合无间,体现了诗人的自适和惬意。? 【解析】考查对古代诗歌语言的鉴赏能力。这是炼字题,通过关键字把握意境。既然是炼字,一般是词类活用,或者运用了修辞手法,做题时首先应该指出这点,再从景与情两方面说明其效果。 (2)“事事幽”是统摄全诗的核心,请结合二、三两联简要说明诗人是如何来表现“幽”的。 (3分)  (3)最后一联,诗人的感情转为凄婉,请作具体分析。(4分) 【答案】眼前悠游闲适的生活,是建筑在故人供禄米的基础上的,曲折地表达出漂泊异地的窘迫;(2分)一旦俸禄供米发生了问题,一切就都谈不到了,流露出诗人对未来的忧虑。(2分) 【解析】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作者的情感总的来说是安闲的,为什么尾联转为凄清。要探求作者的思想情感,需要扣住文本,还要联系作者身世。“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但有”,只要有。只要有老朋友的接济,就能过上安闲的日子,心愿已足,不复他求,由此可见生活的窘迫凄苦。为何这样?联系诗后注解,可知诗人漂泊他乡,经济窘迫。 【考点定位】古代诗词鉴赏 四、阅读下面一首元曲,回答问题。(8分) 【中吕】 朝天曲[中#国教#育出#版网] 张养浩 柳堤,竹溪,日影筛金翠。杖藜徐步近钓矶。看鸥鹭闲游戏。农父渔翁,贪营活计,不知他在图画里。对这般景致,坐的,便无酒也令人醉。 (1)简析“日影筛金翠”一句中“筛”字的妙处。(4分) 五.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浣溪沙(周邦彦) 水涨鱼天拍柳桥,云鸠拖雨过江皋①。一番春信入东郊。 闲碾凤团②消短梦,静看燕子垒新巢。又移日影上花梢。 【注】①云鸠:形容云色如黑色的鸠。江皋:江岸。②凤团:一种名茶。 (1)请分析本词第二句中“拖”字的妙处。(3分) 答:  (2)请找出下片中能表现词人情思的词语(至少两个),结合词句分析词人的思想情感。(5分) 答: 六、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8分) 秦楼月 向子諲① 芳菲歇,故园目断伤心切。伤心切。无边烟水,无穷山色。 可堪更近乾龙节②,眼中泪尽空啼血。空啼血。子规声外,晓风残月。 【注】①公元1127年“靖康之变”,徽、钦二帝被金兵掳去,中原尽失,向子諲就生活在这个时期。②古人以“乾龙”喻帝王。乾龙节,指宋钦宗生日。 8.“空啼血。子规声外,晓风残月”一句中“晓风残月”是移用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词中的名句,但意象内涵已经发生了变化。试指出两首词中“晓风残月”表现的不同的情感内涵。(4分) 9.试从抒情手法使用的角度赏析词的上片。(4分)[z§zs§tep.com] 七、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8—9题。 溪居 [唐]柳宗元 久为簪组①累,幸此南夷谪。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 [注] ①簪组:古代官吏的服饰。 8.作者在诗中描写了哪些生活情景?有着怎样的特点?(5分) 【试题出处】2012-2013西安一中模拟 【答案】(5分)他闲居无事,便与农田菜圃为邻,种树赏花,自得其乐。虽然有永州的司马官衔,有时就仿佛是个山林隐逸之士。常常在自然的环抱中独来独往,碰不到别人,仰望碧空蓝天,不禁会放声歌唱。(3分)这是一种闲散、自然、安逸、宁静的隐居生活。(2分) 【解析】本题考查了诗歌的思想内容,能力层级为D级。柳宗元被贬官永州居处冉溪之畔,并不愿做一个遁世隐居的有志之士,是不得不过着无所事事的山林生活的,解题时要抓住诗中作者的行径。 9.唐代诗人沈德评价这首诗的思想感情时说“不怨而怨”。你认同吗?请结合全诗简作分析。(6分) 八、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送魏十六还苏州?? 皇甫冉① ?秋夜沉沉此送君,阴虫②切切不堪闻。 归舟明日毗陵道,回首姑苏是白云。 [注]①皇甫冉,唐代诗人。作者的朋友魏十六曾从苏州(即“姑苏”)到常州(即“毗陵”,唐时常州为毗陵郡)方向来拜访他;魏十六返回苏州时,作者乘船相送。②阴虫,指蟋蟀。 8. 请简要概括这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5分) 【试题出处】2012-2013长春一中模拟 【答案】表达了送别友人时内心的沉重与感伤,也表达了设想别后而流露出的留恋、孤独和惆怅。(答出一点给2分,语意完整给1分)[zzstep.com]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鉴赏古代诗歌艺术形象的能力。 9. 这首诗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请作简要赏析。(6分) 【答案】诗中的“实”是诗人送别友人时秋夜的环境,“虚”是诗人想象别后的明天,自己在归舟中回望苏州只见悠悠白云而不见友人;诗人借助想象,运用以虚写实的手法拓展了诗歌意境,深化了送别友人时的感情(留恋、孤寂和感伤)。(答出“虚”和“实”各给2分,答出“拓展意境”和“深化感情”各给1分,意思答对即可)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及表达技巧的能力。 【考点定位】古代诗词鉴赏 九、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旅 宿 杜牧 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 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 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 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 ? (1)颈联是怎样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的?(3分)  (2)联系全诗的情感,简析尾联的寓意。(4分) 【答案】用沧江美景、渔人垂钓与诗人长途跋涉、行旅艰辛形成鲜明对比。反衬自己风尘仆仆难与家人团聚的愁绪,表达了诗人对家乡自由自在闲适生活的向往。(4分)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主旨。读标题,“旅宿”提示读者所写的是作者住宿旅馆时的见闻感受。抓情感,首联“无良伴”“自悄然”,显示作者独宿旅馆的孤寂;颔联“思旧事”“愁眠”,表现作者无眠的愁苦;颈联“远梦”“家书”,解释对家乡的思念是愁苦的根源。上述三联,景物暗淡,心情愁苦,表现的是羇旅之愁,故园之思。第四联,“好烟月”“钓鱼船”,故乡景物明朗,生活闲适自在。表现一种愉悦心情。明手法,第四联与前三联的景物描写和表现的心情,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但是意思却一脉贯通,正因为羇旅愁苦,所以才留恋向往家乡自由闲适的生活。至此作者的意图就显豁了:以想象中的故乡美景、闲适生活反衬羇旅的愁苦,表达了对家乡自在闲适生活的向往之情,点明主旨。 【考点定位】古代诗词鉴赏 十、阅读下面的一首词,回答问题。(6分)[zzstep.com] 长相思 李煜 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 菊花开,菊花残,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 (l)这首词的主题是什么?“一重山,两重山”和“菊花开,菊花残”这两句话分别是从什么样的角度来表现主题的?请简要回答。(3分) 答: (2)有人说作者的内心是凄冷的,也有人说作者的内心是温暖的,你认为呢?请结合词中的意象作简要回答。(3分) 答: 【答案】作者的内心是凄冷的。(1分)这首词以远山、烟水、枫叶、菊花、塞雁等共同构建了一个清冷的深秋,在这样的深秋中,相思愈发深重,内心更为凄冷。(2分) 或:作者的内心是温暖的。(1分)“相思枫叶丹”喻示着相思的热烈,正因为内心里装着所思念的人,所以内心是温暖的。(2分) 【解析】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和情感。首先应明确诗歌写到了哪些意象。词中写到的意象主要有山、水、枫叶、菊花、大雁以及月。其次应抓住描写意象的修饰语从不同角度分析,如“烟”“丹”“高飞”等。 【考点定位】古代诗词鉴赏 十一、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溪 亭 林景熙 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 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 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诗人运用了哪些反映时间变化的意象来表现其情感?[中教网]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塞下曲(其六) 戎 昱 北风凋白草,胡马日爣爣①。 夜后戍楼月,秋来边将心。 铁衣霜露重,战马岁年深。 自有卢龙塞②,烟尘飞至今。 【注】 ①爣爣(qīn qīn):形容马跑得很快的样子。 ②卢龙塞:古地名。 这首诗刻画了怎样的边将形象?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三、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岁暮归南山① 孟浩然 北阙②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中教网]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③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注】 ①该诗写于四十岁的孟浩然来长安考进士落第之后。 ②北阙:指帝宫。 ③青阳:指春天。 结合全诗,简要赏析“松月夜窗虚”的妙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出处】2012-2013宝鸡一中模拟 【解析】此题考查对诗歌语言的赏析。重点考查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答题模式是先写景,后抒情,最后总结:情景交融,韵味悠长。 【答案】窗前松下一片月光增加了空虚(松间明月照着我的窗台,一切是那么空寂!),该句以清冷寂寥之景写绵长不尽之愁,以景结情(或情景交融、借景抒情、语意双关),韵味悠长。 【考点定位】古代诗词鉴赏 十四、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晚 望 [清]郑 珍 向晚古原上,悠然太古春。 碧云收去鸟,翠稻出行人。 水色秋前静,山容雨后新。 独怜溪左右,十室九家贫。 这首诗字面平易,却实有刻炼之功。颔联“收”“出”两字以浅为深,用得很特别。请说说这两个字的妙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z&zs&tep.com]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五、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酒泉子 潘 阆 长忆西湖,尽日凭栏楼上望。三三两两钓鱼舟,岛屿正清秋。  笛声依约芦花里,白鸟成行忽惊起。别来闲整钓鱼竿,思入水云寒。 有人说“长忆西湖”的“忆”字是全词的关键,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六、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楼夕望招客 白居易 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 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 能就江楼消暑否,比君茅舍较清凉。 关于此诗,有人说“夕”字统领全篇,有人说“望”字统领全篇,你的看法呢?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二:全诗以“望”字统领全篇。首联写眺望的远景,壮阔而又高远;颔联写近景,万家灯火,映在水中的星河闪烁,都是俯视之景;颈联由上而下写风吹古木,月照平沙;而尾联则是“东望”所感,向朋友发出邀请。[中国教育出版网zzstep.com] 【考点定位】古代诗词鉴赏 十七、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碧湘门① 陶 弼 城中烟树绿波漫,几万楼台树影间。 天阔鸟行②疑没草,地卑江势欲沉山。 【注】 ①碧湘门,即长沙(今属湖南)城门。 ②行(hánɡ):行列。 (1)这首诗最后一句哪一个字锤炼得最好?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人评价这首诗“句句写远,却又始终未着‘远’字”。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请结合第一句和第三句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沉”字好。城门地势低,放眼望去浩茫的江水仿佛要把远处的山峦淹没似的。“沉”字写出了水势之大,既传达了远水浩茫给诗人的强烈主观感受,又恰当地把握住了描写的分寸。 (2)本诗首句写长沙城内远树如烟,有如碧绿的水波。第三句写辽阔的天空中,成行的鸟儿愈飞愈远,仿佛就要没入天际的草丛。这两句写的都是登楼所见到的远景,却又始终未着“远”字。 【考点定位】古代诗词鉴赏 十八、阅读下面的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菩萨蛮 舒 亶 画船捶鼓催君去,高楼把酒留君住。去住若为情①,西江潮欲平。  [zzstep.com] 江潮容易得,只是人南北。今日此樽空,知君何日同? 【注】 ①若为情:何以为情,难为情。 “催”字在词的前两句中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