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力测评 一、基础知识 1.对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不敢与忤视 忤:逆 B.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被:表被动关系 C.诚能得樊将军首 诚:果真 D.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微:假如没有 答案:B 2.选出下列活用与其他三项不同的项( ) A.沛公欲王关中 B.范增数目项王 C.刑人如恐不胜 D.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答案:D 3.下面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吾属今为之虏矣 B.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C.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D.欲呼张良与俱去 答案:A 4.找出没有通假字的一句( ) A.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B.秦伯说,与郑人盟 C.河曲智叟,无以应 D.失其所与,不知 答案:A 5.对下列两词语解释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①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③且为之奈何 谢 且 ②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④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答案:B 6.对下面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唯大王命之。翻译:只有大王掌握着命运。 B.焉用亡郑以陪邻。翻译: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国增加土地呢? C.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翻译:军队中没有什么娱乐,让我来舞剑吧。 D.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翻译:秦王用一千金和一万户人口的封地做赏格,悬赏他的头。 答案:A 二、阅读题 (一)阅读下文,完成7~9题。 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选自《晏子春秋·内篇杂下》)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 (1)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 (2)为其来也 (3)所以然者何 (4)今民生长于齐不盗 答案:(1)用、拿 (2)于、在 (3)这样 (4)在 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楚王闻之,谓左右曰 (2)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3)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4)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 答案:(1)侍从 (2)它的果实 (3)……的原因 (4)出生,生长 9.翻译下面的句子。 (1)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 (2)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答案:(1)喝酒喝得正高兴的时候,两个小官吏绑着一个人到楚王面前来。 (2)莫非楚国的水土使人善于偷东西吗? (二)阅读下文,完成10~14题。 膑生阿鄄之间,膑亦孙武之后世子孙也。孙膑尝与庞涓俱学兵法。庞涓既事魏,得为惠王将军,而自以为能不及孙膑,乃阴使召孙膑。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则以法刑断其两足而黥之,欲隐勿见。齐使者如梁,孙膑以刑徒阴见,说齐使。齐使以为奇,窃载与之齐。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 后十三岁,魏与赵攻韩,韩告急于齐。齐使田忌将而往,直走大梁。魏将庞涓闻之,去韩而归,齐军既已过而西矣。孙子谓田忌曰:“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齐号为怯,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兵法,百里而趣①利者蹶上将,五十里而趣利者军半至。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三万灶。”庞涓行三日,大喜,曰:“我固知齐军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乃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 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马陵道狭,而旁多阻隘,可伏兵,乃斫大树白②而书之曰“庞涓死于此树之下”。于是令齐军善射者万弩,夹道而伏,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庞涓果夜至斫木下,见白书,乃钻火烛之。读其书未毕,齐军万弩俱发,魏军大乱相失。庞涓自知智穷兵败,乃自刭,曰:“遂成竖子之名!”齐因乘胜尽破其军,虏魏太子申以归。孙膑以此名显天下,世传其兵法。 太史公曰:世俗所称师旅,皆道孙子十三篇,吴起兵法,世多有,故弗论,论其行事所施设者。语曰: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孙子筹策③庞涓明矣,然不能蚤救患于被刑。……悲夫!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注:①趣:同“趋”,趋向,奔赴。②白:刮去树皮使白木露出。③筹策:谋划。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魏将庞涓闻之,去韩而归 去:离开 B.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 蹶:受挫折,折损 C.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 期:希望 D.见白书,乃钻火烛之 烛:照亮 答案:C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①素悍勇而轻齐 ②蟹六跪而二螯 B. ①遂成竖子之名 ②古之人不余欺也 C. ①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 ②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D. ①孙膑以此名显天下 ②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答案:C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孙膑精通兵法,善于扬长避短,因势利导,指挥作战常常智胜敌手,深得齐将田忌重用。在马陵之战中,他用减灶的计策诱敌深入,大破魏军,名扬天下。 B.庞涓曾与孙膑同学兵法,后来做了魏惠王的将军,因嫉恨孙膑,设计断其双足。在马陵之战中,庞涓在消灭齐军士卒过半的情况下,终因过于自信,兵败自刭。 C.马陵之战可以说是一场心理战争。孙膑紧紧抓住魏军凶悍勇猛,一向瞧不起被称为胆小怯弱的齐兵的心理,精心策划,巧设埋伏,终于计胜庞涓。 D.本文通过马陵道智斗庞涓的故事,充分表现了孙膑过人的智谋和卓越的战略战术思想。他的《孙膑兵法》为后世传诵,成为我国古代著名的军事著作。 答案:B 13.联系全文看,下列对文末“太史公曰”一段话的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史学家的眼光,评论孙膑智慧和胆识过人,却难以避免自己的不幸。 B.指出孙子、吴起的兵法后世多有非议,只有其处事原则和方法可以肯定。 C.借用俗语,阐述“能行”和“能言”的关系,对孙膑的遭遇寄予深切同情。 D.启示后人,才智过人者固然可取,但学会保护自己有时更加重要。 答案:B 1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 (2)乃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 答案:(1)善于指挥作战的将领,就要顺着事物发展的趋势加以引导。(2)于是放弃了他的步兵,只和他的轻装精锐的骑兵,日益兼程地追击齐军。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