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高考语文专题复习之成语分类训练 一、曲解词语、望文生义 (1)有些成语中的关键语素有较为生僻的古义,由于古今词义差别迥异,如果人们不了解关键词的古义,以今义去理解古义,就会造成理解和运用的错误,甚至会产生与成语原意相反的意思。例如: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他一连几次都没考好,真是屡试不爽,因而心情很沉重。 B.这次错误是不很严重,但如果认为它不足为训,不引以为戒,以后就会吃大亏的。 C.现在许多中小学生的作文常常是文不加点,字迹潦草,即使是有标点的,往往也是极不规范,令很多语文教师头痛。 D.这本拼凑起来的“名家”短篇小说集,几乎无精彩之作,顶多有一两篇还算差强人意。 【解析】A项“屡次不爽”指多次试验都没有差错〈爽:差错〉,该句把它误解为“每次考试都不爽快”。 B项“不足为训”指不能作为典范或法则〈训:准则、法则〉,该句把它误解为“不值得做为教训”。 C项“文不加点” 指写文章很快,不用涂改就写成〈点:涂改〉,形容文思敏捷,下笔成章。该句把它误解为“文章不加标点符号”。 A B C三项都犯了“望文生义”的错误。D项正确,“差强人意”现多指大体上还能令人满意〈差:稍微〉,但许多人把它误解为“不能令人满意”。 此类成语还有:不刊之论(删改、修改,不是刊登)、不易之论(改变,不是容易)、不赞一词(添加,不是赞扬)、灯火阑珊(衰减、将尽,不是兴盛)、久假不归(借用,不是请假)、师出无名(理由,不是名声)、叹为观止(赞叹,不是叹息)、危言危行(正直的,不是危险的)、细大不捐(抛弃,不是捐资)等等。 (2)成语意义大多是约定俗成的,有的成语还有典故来源,在理解成语字面意义的基础上,还要把握成语的整体意义(包括引申义、比喻义),不能仅仅理解成语字面的意义。例如: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朱先生年幼时,经常蹲在教室窗下听父亲讲课,父亲无意间发现,便让他登堂入室,成为最年幼的学生。 B.23日傍晚,小城澳门万人空巷,市民信众早早来到湄洲妈祖金身巡游澳门的拟定道路两旁,翘首企盼一睹仙容,膜拜这位在海内外中华儿女心中享有盛誉的女神。 C.白居易在地方为官时很注意接近民众,不管是乡间农妇还是下里巴人,他都能谈得来,从他们那里得到了很多创作的素材。 D.清明时节,我们相伴去郊外踏青。一路上,四野风光宜人,大地一派生机。途中在田埂上休息,真有如坐春风的感觉。 【解析】A项“登堂入室”比喻学识或技艺由浅入深,达到更高的水平。该句把它误解为“进入教室”。 C项“下里巴人”是泛指通俗文艺作品,跟“阳春白雪”对举。该句把它误解为“乡下人”。 D项“如坐春风”指就像置身于和暖的春风之中,比喻受到良师的教诲,该句仅从字面理解为“好像沐浴在春风中”。 A C D三项都犯了“望文生义”的错误。 B项“万人空巷”指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巷子里出来了,多形容庆祝、欢迎的盛况。该句容易被误解为“人们都在家里,不出家门,街巷都是空的”。 此类成语还有:安土重迁(不愿迁移,形容留恋故土)、安步当车(从容步行当作坐车,形容很悠闲)、不忍卒读(不忍心读完,多形文章悲惨动人)、惨淡经营(尽心竭力地从事某项事业)、侧目而视(形容畏惧而又愤恨)、曾几何时(才过了多少时候,指没过多长时间)、从长计议(对事情慎重地考虑,不急于作决定)、大方之家(有专门学问的人)、地老天荒(经历的时间久远)、耳提面命(多用于长辈对晚辈地殷切教导)、风雨飘摇(比喻动荡不安或摇摇欲坠的局势)、祸起萧墙(比喻内部发生祸乱)、涣然冰释(比喻疑虑、误会等完全消除)、空谷足音(比喻难得的音信、言论或事物)、明日黄花(比喻过时的或失去现实意义的事物)、目无全牛(技艺高超)、山高水长(喻恩德情义深厚)、特立独行(人的志行高洁)、下车伊始(指刚到一个新地方或新工作岗位)、罪不容诛(指处死也抵不了所犯的罪恶,形容罪恶极大)等等。 二、用错对象、张冠李戴 有些成语只适用于描写特定的人或事,如果不了解它特定的使用对象,就会极易扩大使用的范围或误作它用,出现张冠李戴的毛病。例如: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我们的前人中,悬梁刺股者、秉烛达旦者、闻鸡起舞者,在历史上汗牛充栋。 B.谢小鱼的一曲《世上只有妈妈好》荡气回肠,令人潸然泪下。 C.你游桂林的山水,见到那些构造奇妙的山洞,一定会说是巧夺天工,天造地设。 D.博物馆里保存着大量有艺术价值的石刻作品,上面的各种花鸟虫鱼、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美轮美奂。 【解析】B项“荡气回肠”形容乐曲、诗文等婉转动人,富有感染力。A项“汗牛充栋”只能形容书籍很多,而不能形容人很多。C项“巧夺天工”指人工的精巧超过了天然形成的,形容技艺精巧。该成语只能用于人工建造的东西,而“桂林的山水”本身就是自然的,与语境不合。D项“美轮美奂”形容房屋高大华美,也形容装饰、布置等美好漂亮,不能用于其他对象。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苏轼也擅长书法,他取法颜真卿,但能独树一帜,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代四大家。 B.老王虽说退休了,但他精力充沛,在许多事情上都显示出他是个年富力强的人。 C.这位老人唯一的儿子正值豆蔻年华,却因盗窃和打架斗殴而被判刑四年。 D.这次商品博览会,聚集了全国各种各样的新产品,真可谓浩如烟海,应有尽有。 【解析】A项“独树一帜”指独特地树起一面旗帜,比喻与众不同,自成一家或一派,多用于文学创作或学术方面。该处使用正确。B项“年富力强”形容年纪轻,精力旺盛,不能用于退休老人。C项“豆蔻年华”专指十三四岁女子,与主语“儿子”不符合。D项“浩如烟海”形容典籍图书等极为丰富,不能用来形容商品。 此类成语还有: (一)用于男女之间的:比翼齐飞(也可表相互帮助共同前进)、海誓山盟、结为连理、举案齐眉、劳燕分飞(多指夫妻人或情侣离别)、两小无猜、破镜重圆、秦晋之好、琴瑟和谐、青梅竹马、相敬如宾等等。 (二)用于文艺作品的:别具匠心(文艺方面构思独特)、出神入化(技艺达到绝妙境界)、荡气回肠(形容乐曲、文辞等婉转动人)、鬼斧神工(形容建筑、雕塑等技艺高超奇妙)、浩如烟海(文献资料等丰富)、绘声绘色(文艺作品描述生动)、活灵活现(形容描述或模仿得非常逼真)、石破天惊(比喻文章或议论等新奇惊人,不同凡响)、天马行空(诗文、书法豪放无拘)、惟妙惟肖(模仿或描写得非常逼真)、下里巴人(通俗音乐)、栩栩如生(只形容艺术形象的生动,逼真)、阳春白雪(高雅音乐)等等。 (三)用于其他特定对象的:楚楚动人(青年妇女美丽可爱)、大快人心(坏人受到应有惩罚而高兴)、济济一堂(形容很多有才能的人聚集在一起)、美轮美奂(多用于建筑物高大华美)、拍手称快(多指仇恨消除后的痛快)、萍水相逢(只用于陌生人)、起死回生(形容医术高明)、情同手足(非兄弟间)、十室九空(天灾人祸使人民流离失所的惨象)、舐犊情深(比喻父母对子女的慈爱)、天伦之乐(家人之间)、信手拈来(写文章时能熟练运用)、秀外慧中(外貌秀美,多指女性)、鳞次栉比(形容房屋、船只等密集排列)等等。 三、褒贬失当、情感错位 有些成语具有较强感情色彩,或褒义,或贬义,或中性,界限分明。在使用过程中必须辨明褒贬,否则就容易造成褒词贬用或贬词褒用的错误,其中贬词褒用是测试的重点,十年高考中出现了不少。例如: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齐白石画展在美术馆开幕了,国画研究院的画家竞相观摩,艺术爱好者也趋之若鹜。 B.这些年轻的科学家决心以无所不为的勇气,克服重重困难,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C.对名嘴黄健翔离开央视一事,网友们众说纷纭,有人说他率真激情,胸无城府;有人却认为他意气用事,缺乏职业操守。 D.教师安居工程今年将有三十套住房落成的消息传开后,广大教师弹冠相庆,称赞政府确实为他们办了件实事。 【解析】C项“胸无城府”是褒义词,比喻真诚坦率,没有什么心机。A项“趋之若鹜”是贬义词,指像鸭子一样成群地跑过去,比喻许多人争着去追逐(不好的事物)。B项“无所不为”是贬义词,指没有什么坏事不干。D项“弹冠相庆”原意指弹掉帽子上的灰尘,互相庆贺。现用于贬义,指一人做官,其同伙互相庆贺也即将有做官做,与句中“互相庆贺”的喜庆色彩不符合。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宋朝民族英雄杨继业为抵抗辽国入侵,带领一家老少奋战沙场,马革裹尸,留下千古美名。 B.提高工作效率,必须杜绝侃侃而谈、废话连篇的工作作风。 C.岁末年关,拖欠民工薪水的问题再度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统计表明,目前拖欠民工薪水的现象蔚然成风,一半以上发生在建筑业。 D.胡主任身居高位,不思进取,反而贪污受贿,最终撤职罢官,落得个功成身退的下场。 【解析】A项“马革裹尸”是褒义词,形容军人英勇作战,死于疆场,常用于表示为国捐躯、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与全句感情色彩吻合。B项“侃侃而谈”是褒义词,形容说话理直气壮、从容不迫。应改为“夸夸其谈”。C项“蔚然成风”是褒义词,指某种事物逐渐发展、盛行,形成一种良好的风气。D项“功成身退”指功业建成后引身而退,是褒义词,不能用在贪官身上。 褒义成语还有:惨淡经营、重整旗鼓、殚精竭虑、东山再起、凤毛麟角、侃侃而谈、口若悬河、苦心孤诣、破釜沉舟、死得其所、危言危行、有口皆碑、雨后春笋等等。 贬义成语还有:半斤八两、长篇大论、彻头彻尾、处心积虑、道貌岸然、翻云覆雨、飞黄腾达、附庸风雅、改头换面、过江之鲫、虎视眈眈、卷土重来、连篇累牍、满城风雨、面目全非、评头论足、巧舌如簧、倾巢而出、罄竹难书、人满为患、始作俑者、拾人牙慧、死灰复燃、推波助澜、无独有偶、无所不为、舞文弄墨、一团和气、衣冠楚楚等。 四、断章取义、顾此失彼 (1)成语的意思具有整体性,不能只抓住局部语素的意思,而不见其余。例如“首当其冲”不能仅仅理解为“首要”,“ 具体而微”不能仅仅理解为“具体”。 如果只从局部意思去理解,忽视了成语意思的整体性,就会造成断章取义的错误。例如: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亚运会上,釜山市的体育馆中150次奏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那嘹亮激越的乐曲声至今仍不绝如缕地在耳边回响。 B.今年以来,钢铁等原材料价格涨势凶猛,对本来利润率就不高的电子信息企业造成较大影响,首当其冲的是家电行业。 C.就个人而言,他强烈地想成为一个诗人;然而他考取的却是师范大学,于是他自怨自艾命运不佳。 D.这次活动没组织好,她已很难过,我们不要再去求全责备他了。 【解析】B项“首当其冲”指首先受到冲击或遭遇灾难,最容易被误解为“首先、首要”。A项“不绝如缕”像一根细线连着,几乎要断。比喻局形势十分危急,也比喻声音细微悠长。不能仅仅理解为“不断地、不停地”。 C 项“自怨自艾”原指悔恨自己的错误,自己改正,现在只指悔恨。该句把它误解为“埋怨”。 D项“求全责备”指对人对事要求完美无缺。该句把它仅仅理解为“责备”,再说该成语不能带宾语。 此类成语还有:不瘟不火(不是“不红火”)、功败垂成(不是“成功”)、毁家纾难(不是“毁了家”)、具体而微(不是“具体”)、开门揖盗(不是“打开门迎接”)、茕茕孑立(不是“孤孤单单地”)、炙手可热(不是“热门”)、不置可否(不表示同意,也不表示反对)、空前绝后(以前不曾有过,以后也不会有)、人心向背(人们拥护或反对)、生死攸关(关系到人的生存和死亡)等等。 (2)有些成语不仅需要从整体意思去理解,还要明确成语内部隐含信息(成语语素本身的限定,即使用前提或条件等)。如不注意隐含信息,而只从成语表层意思去理解,也会造成顾此失彼的错误。例如: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珠宝专卖店的柜台里,各种各样的名贵宝石俯拾皆是,吸引了众多顾客。 B.李白和杜甫分别是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杰出代表,他们的作品风格迥异,真有天壤之别。 C.由于高科技更多地运用到电影制作上,电影屏幕上出现了许多令人惊心动魄的场面。 D.小张看中了那件款式新颖的运动服,可惜带的钱不够,只好忍痛割爱。 【解析】C 项“惊心动魄”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多用于极为惊人,极为壮观,极为紧张、险恶,极为伟大的事物引起的感受。A项“俯拾即是”指一弯腰就能拾到,形容某种东西很多,随处可得。多用于文章、语言方面,也用于地上可拾取的物。该句说“名贵宝石很多”,不可能随处可得,应改为“琳琅满目”。B项“天壤之别”比喻极大的差别,但二者使用前提必须是一褒一贬,李白和杜甫的两种风格都是褒扬对象,与“一褒一贬”的使用前提相矛盾。D项“忍痛割爱”多形容不情愿舍弃自己心爱的东西。该句所说的“运动服”还不属于小张,就无所谓“割爱”。 此类成语还有:安之若素(〈遇到不顺利或反常现象〉像平常一样对待)、当仁不让(遇到应该做的事,积极主动去做,不退让)、等量齐观(对有差别的事物作同等看待)、鼎足之势(指三方面局势的对立或相持)、感同身受(原指感激的心情如同亲身受到对方的恩惠一样〈多用来代替别人表示谢意〉;现多指虽未亲身经历,但感受如同亲身经历过一样。不能用于亲身经历)、集腋成裘(〈好的东西〉积少成多)、济济一堂(有才能的人聚集在一起)、兼收并蓄(把内容不同、性质相反的东西都吸收进来)、如数家珍(必须不是自己家里的东西)等等。 五、夸大其辞、不知轻重 有一部分成语的词义在程度上有轻有重,这就要求根据特定的语境选用词义轻重适度的成语,以避免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此类成语中最容易犯的错误是夸大其辞,造成大词小用,言过其实。例如: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刘老师当班主任二十多年,勤勤恳恳,日理万机,不幸积劳成疾。 B.他的设计虽然有些缺点,但方向正确,无可非议。 C.作为一国领导人,说话就应该一言九鼎,树立本国的国际形象。 D.三十多岁刚被聘为博士生导师的他,在我们学院早已是德高望重,极受尊敬了。 【解析】C项“一言九鼎”形容说话分量很重,一句话就能起决定性的作用,使用正确。A项“日理万机”形容政务繁忙(多指高级领导人)。词义很重,不能用在老师身上。B项“无可非议”指没有什么可以指责的,句中明明说“有写缺点”,怎能“无可非议”呢?显然用轻了,应改为“无可厚非”(不可多加指责)。 D项“德高望重”指品德高尚,名望很重,不适合用于“三十多岁的博士生导师”。 此类成语还有:怙恶不悛、恪守不渝、励精图治、妙手回春等。 六、重复累赘、自相矛盾 (1)成语使用重复累赘主要表现在句子中已含有该成语的部分意思,造成整个句子叠床架屋的毛病。例如: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时下的店名和商品在吸收外来词时,追求时髦,哗众取宠,令人费解。这些看不懂的名称,只能让人贻笑大方。 B.“神来”、“顿悟”,不是自然的水到渠成,而是经过千锤百炼之后,所必然会产生的瓜熟蒂落。 C.鸦片战争以后,封闭的中国大门被轰开了,帝国主义强盗接踵而至地闯进来。 D.游学海外的莘莘学子,具有报效祖国的强烈愿望。 【解析】D项“莘莘学子”就是“众多学子”的意思,该处使用正确。但“莘莘学子”前面不能加“许多”之类的修饰词。A项“贻笑大方”这个成语本身结构是个被动式,意为“让内行人见笑”,与语境中“被人”一词重复。B项“水到渠成”比喻条件成熟,事情自然成功。成语中已含有“自然”一义,与前面“自然的”构成重复。C项“接踵而至”的“至” 表示“到来”,与下文“闯进来” 造成语意重复。 此类成语还有:人民生活的安居乐业(“安居”已含有“生活”)、人民的生灵涂炭(“生灵”是“百姓”的意思,与“人民”重复)、没想到的不虞之誉(“虞”是料想的意思,与“没想到”重复)、难言之隐的苦衷(“隐”指隐秘的事,与“苦衷”重复)、目前的当务之急(“当务”与“目前”语意重复)、使他好像如芒在背(“好像”与“如”重复)、真知灼见的意见(“意见”与“知、见”重复)、忍俊不禁扑哧一声笑起来(“扑哧一声笑起来”与“忍俊”重复)、浑身被打得遍体鳞伤(“遍体”与“浑身”重复)、就显得相形见绌了(“形”与“显得”语意重复)、至今还记忆犹新(“犹”与“还”重复)等等。 (2)自相矛盾的误用主要表现在成语的意思与句子其他部分表达的语意相矛盾,造成句子逻辑不当。例如: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深秋的翠屏山景色迷人,那色彩缤纷的枫林,呈现出无边无际的殷红的世界。 B.初春时节的江南,已是嫩草青青,应时的花儿也悄悄绽放,真是春意阑珊,让人陶醉。 C.在要不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大是大非面前,大家要仁者见仁,以便达成共识。 D.这三家公司的地位和实力不相上下,在商界形成鼎足而立之势。 【解析】D项“鼎足而立”比喻三方面分立对峙的局面,符合语境。A项“色彩缤纷”形容色彩繁杂,“殷红”表单色,前后矛盾。B项“春意阑珊”指春天将尽,景致衰败,与“初春”矛盾。C项“仁者见仁”指对于同一问题各人有各人的见解,在原则性的大问题上当然不能“仁者见仁”,否则就不能“达成共识”。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在客场挑战太阳队的比赛中,火箭队一度取得了16分的领先优势,而太阳队的反攻非常猛烈,最后一分钟打得惊险激烈,火箭队最终旗开得胜,以98:97险胜太阳队。 B.他俩50年前是好朋友,没想到半个世纪以后在他乡萍水相逢。 C.春天的花园,犹如花的海洋,姹紫嫣红,争奇斗艳。 D.他虽然是第一次,但由于写的都是那天耳濡目染的事情,因此写的生动新鲜,现实感强。 【解析】C项“姹紫嫣红”形容各种鲜艳美丽的花,符合语境。A项“旗开得胜”比喻事情一开始就取得好成绩,与“最终以98:97险获胜”语境不合。B项“萍水相逢”比喻不相识的人偶然相遇,与“五十年前是好朋友”矛盾。D项“耳濡目染”指经常接触,自然受到影响,与“那天”矛盾。 此类成语还有:一位的莘莘学子、他七手八脚、两兄弟情同手足、在海外遐迩闻名、紧锣密鼓地进行着等等。 七、搭配不当、不合习惯 一个词语依据的某种语法关系,往往有较固定的搭配方式,如果脱离这种搭配,则容易出错。有的成语由于词性的限制,不能作修饰语,如“同心同德”“深思熟虑”等只能作谓语;有的成语只能作修饰语,如“不约而同”只能作状语等等。有的成语是不及物动词(如“司空见惯”“耳濡目染”等),不能带宾语,如不注意这些用法,会造成语法功能混乱。有些成语常用于否定句或疑问句中,而很少或不能用于肯定句中,如“望其项背”不能用于肯定句,如果不注意这种用法,也会造成搭配不当的毛病。例如: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我们都司空见惯了那种“违者罚款”的告示牌,渐渐被体现时代精神的文明用语代替了。 B.包围圈越来越小,这群罪大恶极的歹徒已成了瓮中捉鳖。 C.有多少原可发现的东西由于才能所限而失之交臂。 D.回忆起那段蹉跎岁月,老李说:“没有含泪吞咽过面包,就不知道人生的真正滋味啊!” 【解析】A项“司空见惯”指经常看到,不足为奇。是不及物动词,不能带宾语,此句宜改为“见惯”。 B项“瓮中捉鳖”应改为“瓮中之鳖”。“瓮中捉鳖”是动词性短语,只能充当谓语,不能作“成了”的宾语。C项“失之交臂”形容当面错过或失掉了好机会,作谓语时不能带宾语,此句符合语境。D项“蹉跎岁月”是动词,指荒废光阴,虚度年华。该句把它误作名词“艰难岁月”。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幽默与讽刺》上的这则笑话,因为对办事推诿,漠不关心人民疾苦的官僚进行了无情的讽刺,所以在民间流传十分广泛。 B.李女士勇敢地站出来,在媒体上现身说法自己的遭遇,提醒广大市民不要因贪小便宜而上了骗子的当。 C.如今开发西部与改革开放之初的1978年相比,主客观条件已不可同日而语了。 D.在2005年2月4日阿森纳队和伯明翰队的比赛中,亨利打进了自己在阿森纳的200个入球,这个进球数让大部分英超现役射手望其项背。 【解析】A项“漠不关心”不能带宾语,要说成“对……漠不关心”。 B项“现身说法”比喻用自己的经历作为例证,对他人进行讲解或劝导。是不及物动词,不能带宾语。C项“不可同日而语”指不能放在同一时间谈论,强调时间上的差别,符合语境。D项“望其项背”能够望见别人的颈项和脊背,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多用于否定式。 作不及物动词的成语还有:尘埃落定、出奇制胜、极其罕见、津津乐道、求全责备、视而不见、坐井观天等等。 多用于否定句或疑问句的成语有:等量齐观、善罢甘休、无时无刻、同日而语、相提并论、一概而论等等。 八、形近成语、混淆是非 (1)形相近而义不同。成语外形非常相似,有的甚至只有一字之差,意义相差也很大,所以要注意不同语素之间的差别。这类成语迷惑性很大,最容易造成混淆。例如: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在十四届亚运会女子100米蛙泳比赛中,名将罗雪娟不孚众望,以1分06秒84的成绩刷新了亚洲记录,并且为中国再添一金。 B.实现自己的理想,是要付出艰辛劳动的,没有一蹴而就的捷径可走。 C.有些人对骑自行车带人之类的事情不以为然,他认为这样方便了自己,也没有妨碍别人。 D.胡锦涛同志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新世纪新阶段全党全国人民前仆后继、与时俱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根本指针。 【解析】B项“一蹴而就”指一踏脚就能成功,形容事情很容易办成,使用正确。该成语与“一挥而就”很相似,但“一挥而就”指一动笔就写成了,形容写字、写文章、画画等非常熟练或才思敏捷。A项“不孚众望”应改为“不负众望”。前者指不能使众人信服,不能达到众人所期望的那样;后者指不辜负众人的期望。C项“不以为然”应改为“不以为意”。前者指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不赞成;后者指不放在心上,表示不重视、不在乎。D项“前仆后继”应改为“前赴后继”。前者指前面的人倒下,后面的人继续跟上去,形容不怕牺牲,英勇奋战;后者指前面的人冲上去,后面的人也紧跟上去,形容为正义事业继续不断地奋勇前进。 此类成语还有:不容置疑、不容置喙;不胜其烦、不厌其烦、不厌其详;海底捞月、海底捞针;目不交睫、目不见睫;事倍功半、事半功倍;无所不至、无微不至;一发而不可收、一发而不可收拾;一诺千金、一掷千金;一文不名、一文不值;自食其力、自食其果等等。 (2)形相近而义相似。此类成语最容易混淆,应是复习的重点。辨析它们时,应分析它们之间的细微差别,主要从使用范围、使用对象、语意轻重、感情色彩、语意侧重点等方面去辨析。如“良莠不齐”与“差参不齐”使用对象不同,“侃侃而谈”与“夸夸其谈”褒贬色彩不同,“另眼相看”与“刮目相看”语意侧重点不同等等。例如: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真是有意思,小赵一跨进会议室,我们这些参加质量分析会的代表不谋而合地站起来。 B.参赛选手的素质良莠不齐,在过“文化”关时,着实让电视机前的观众大跌眼镜。 C.为适应工作的需要,父母在家常用英语对话,三岁的小佳佳耳濡目染,竟也学会了不少英文日常用语。 D.经过一年的拼搏,我的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原先瞧不起我的人,也不得不另眼相看了。 【解析】A 项“不谋而合”应改为“不约而同”。因为“不谋而合”多指思想、观点、意见、言论等相符合;而“不约而同”多指行动上的一致。B项“良莠不齐”是指好人坏人都有,混在一起。此句中“素质”与“良莠不齐”不能搭配,应改为“差参不齐”。 C项“耳濡目染”形容见得多,听得多了之后,无形之中受影响,使用正确。 D项“另眼相看”应改为“刮目相看”。“另眼相看”指用另一种眼光看待,表示特别重视;“刮目相看”指用新眼光来看待,多指用欣赏的眼光来看待别人。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责任编辑敢于对文字部分负责任,书籍的其他环节,他就望尘莫及了。 B.《水浒传》英译本名为《发生在河边的故事》,《西游记》西方通行本名为《猴》,《红楼梦》的俄译本名为《红色阁楼的故事》,中国读者对此简直不可理喻。 C.任何一个人的生活都不是孤立的,都和社会休戚相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D.他的动机和作法虽有欠妥之处,但也无可厚非;希望今后有所改变。 【解析】D项“无可厚非”指不可过分指摘,表示虽有缺点,但是可以原谅,使用正确。A项“望尘莫及”应改为“鞭长莫及”。“望尘莫及”指形容远远落在后面,“鞭长莫及”比喻力量达不到。B项“不可理喻”应改为“不可思议”。“不可理喻”指不能用道理使他明白,形容人的态度蛮横,不讲道理。“不可思议”指不可想象,很难理解(含有“神秘奥妙”的意思),形容无法理解。C项“休戚相关”指喜忧祸福相互关联,形容彼此关系十分密切,利害一致。多用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该句是说人和社会的关系,应改为“息息相关”。 此类成语还有:“比比皆是”与“俯拾皆是”、“不翼而飞”与“不胫而走”、“浮光掠影”与“走马观花”、“纷纷扬扬”与“沸沸扬扬”、“每况愈下”与“江河日下”、“美不胜收”与“琳琅满目”、“如虎添翼”与“为虎添翼”、“耸人听闻”与“骇人听闻”、“微乎其微”与“微不足道”、“无所不能”与“无所不为”、“无懈可击”与“无隙可乘”、“养虎遗患”与“养痈遗患”、“息息相关”与“休戚相关”与“休戚与共”、“洋洋大观”与“洋洋洒洒”、“一笔抹煞”和“一笔勾销”、“应接不暇”与“目不暇接”、“鱼目混珠”与“鱼龙混杂”等等。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