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40分钟 满分:42分)
一、基础巩固(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悄悄/悄然 誊写/债券 公仆/前仆后继
B.呜咽/咽喉 嗫嚅/濡湿 提供/供不应求
C.横祸/横财 怆然/创伤 响应/应运而生
D.拘泥/泥淖 赝品/服膺 结巴/张灯结彩
解析:读音分别为:A项,qiāo/qiǎo,ténɡ/quàn,pú/pū;B项,yè/yān,rú,ɡōnɡ;C项,hènɡ,chuànɡ/chuānɡ,yìnɡ;D项,nì/ní,yàn/yīnɡ,jiē/jié。
答案:D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精彩 搏爱 雨花台 称兄道弟
B.衙门 惊扰 告示牌 座都南京
C.公文 改道 剪辫子 烦燥不安
D.仪表 菜金 不买账 张灯结彩
解析:A项,“搏爱”应为“博爱”;B项,“座都南京”应为“坐都南京”;C项,“烦燥不安”应为“烦躁不安”。
答案:D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无误的一项是( )
A.孙中山掏出自己那张只印有姓名、籍贯的名片来,在背面写上:学者孙文求见之洞兄字样,交门官递上去。
B.孙中山感叹道:“不必惊扰众人,我们还是改道走吧”!
C.由此可见,孙中山虽为“布衣”,却早怀大志。
D.当问到总统府号房——传达室时,才知道总统早已回府了。
解析:A项,冒号去掉,给“学者孙文求见之洞兄”加引号;B项,感叹号应在引号内;D项,破折号去掉,“传达室”加括号。
答案:C
4.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他不吸烟,不饮酒,不喝茶,饮食也很________,常常是四菜一汤。
②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以后,生活还是像过去一样________……房里有四把椅子、两张茶几、一张书桌、一张床和一张沙发。
③张之洞一见好生不悦,心想一介儒生,________与一品大员称兄道弟,真是不知天高地厚,不仅拒而不见,还在名片背面写了几句话,退回了名片。
A.简单 简单 竟然
B.简朴 简朴 竟至
C.简朴 简单 竟至
D.简单 简朴 竟然
解析:“简单”主要指结构单纯,头绪少,跟“复杂”相对,可用于饮食方面。“简朴”即简单朴素,多用于语言、文笔、生活作风等方面。“竟然”指出乎意料,不在意料之中;“竟至”指竟然到了……的地步,竟然至于。
答案:D
5.下面语段中画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街上车流如水,人声鼎沸,各种“紧急拆迁,疯狂甩卖”令我厌恶,振聋发聩的街边音乐令人烦躁,我发现我竟找不到一个安静的环境,心情糟糕到了“三月不知肉味”的地步。于是我迅速回到学校,走进了图书馆,这才发现,原来这里才是宁静的世界,那些呼之欲出的书法作品、伟人事迹,令人肃然起敬,看来,在现代社会中,我们走进那浩如烟海的书籍,徜徉其中,含英咀华,也能够真正体会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美好意境。
A.人声鼎沸 B.三月不知肉味
C.肃然起敬 D.浩如烟海Ks5u
解析:B项,“三月不知肉味”形容音乐美妙,此处属望文生义。
答案:B
二、阅读鉴赏(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总理县长唐绍仪
总理是指国家内阁总理,县长是指广东省中山县的县长,在这个世界上,有这么一个人,先做总理,后当县长,两个职位之中,官小的比官大的干得更有兴致,他就是唐绍仪。
唐绍仪本是农家子,按道理很难出头,幸运的是他赶上了曾国藩派容闳组织的幼童公派留学美国。大江南北,士绅人家子弟打死也不肯去,最后不得不便宜了风气已开的广东人,唐绍仪就是其中之一,另一个大大有名的人物叫詹天佑。
幼童留学事业后来因国内顽固派的反对而提前中断,回国的唐绍仪好一段时间都郁郁不得志,有幸的是,很快他就跟袁世凯结识,从此成为袁的智囊之一。晚清最后十几年,唐这种有着几乎是最早的留洋经历的人物特别吃香,又加上袁世凯的援引,唐逐渐升为方面大员,成为晚清的重要人物。
辛亥革命起,随着袁世凯的复出,唐绍仪被委以重任,担任南北谈判代表;谈判成功,袁世凯继任临时大总统,唐绍仪出任民国的第一任内阁总理。我们知道,当初孙中山当大总统的时候,采用的是美国的总统制,不设总理,由总统直接统辖内阁。在交权前夕,为了限制袁世凯,临时起意把政府改成内阁制。显然,老谋深算的袁世凯不可能入其彀中。这样一来,唐绍仪这个内阁总理注定是要不讨好。可悲的是,受过美国教育的唐绍仪,当时却并不明白自己的命运,反而很认真地要负起责任内阁的责任来。结果不问可知,不仅责任内阁搞不下去,袁唐之间多年的交情也完了,唐绍仪只得不告而别,悄然失踪,从此离开了政治舞台。其时,在辛亥革命的第二年。
在接下来的岁月里,唐绍仪基本上变成了政坛的点缀和看客,看人起高楼,看人屋宇塌,多数时间在家乡隐居。直到1931年,国门上的五色旗已经换了青天白日旗若干年后,蛰居多年的他出任了家乡香山县(时已改为中山县)的县长。古稀之年的唐绍仪做起七品芝麻官来,跟当年做巡抚、尚书和总理一样,雄图大志,有板有眼,绝不糊弄。在不到四年的功夫里,他四处化缘,修马路,建医院,把自家的花园改建成城市公园,对市民开放,甚至还想在中山县的海岸上建成一个大海港。至今中山还流传着他的逸事,说他修马路的时候,碰到土地公公挡路,民工不敢动,他就用手杖敲敲土地公的头,然后让民工下手。马路修好之后,下水道的井盖老是被偷,于是他下令在井盖上铸上“盗买与盗卖,均罚五十元;报信或引拿,均六成充赏”字样,后来就没有人偷了。
唐绍仪以做过总理的身份去当县长,在民国时期好像并没有引起多大的反响。倒是新中国成立后,此事入了毛泽东的法眼,他几次公开引用这个例子,教育干部要能上能下。其实,跟今天我们通常的看法不一样,当年的唐绍仪,并不会认为以做过高官的身份再当芝麻官是屈尊。实际上,唐绍仪晚年一直是在家乡做乡绅,出作县长不过是乡绅为自己家乡做事的一种特殊形式,他只是在做事,或者比较方便地做事,算不上是做官。在那个年代或者更早,这样的人其实是很多的,凡是退休回家的士大夫,总要为桑梓谋点福利,否则就不配做乡绅。尽管唐绍仪是留洋之人,但毕竟没有脱出传统士大夫的积习,事情就是这么简单。
(选自张鸣《历史的坏脾气》)
6.辛亥革命前后,唐绍仪在政坛上有哪些建树?从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说明。(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担任南北谈判代表,对谈判成功做出贡献。②出任内阁总理,认真负责。从这些可以看出,唐绍仪是一个很有政治才干,做事认真负责的人。
7.晚年,唐绍仪在哪些方面造福乡里?反映了他有什么样的思想?请简要分析。(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在城市建设方面,他修马路、建医院,都是为了满足百姓的基本生活需求,反映了他以民为本的思想;他把自家花园改建成城市公园,对市民开放,反映了他无私奉献的思想;他的防止下水道井盖被盗的措施,反映了他以法治理社会的思想。
8.结合全文来看,作者认为唐绍仪悄然还乡,不为做官,只图做事,为桑梓谋福利,并不是他留学外国时改变了思想,而是他身上固有中国传统士大夫的积习。请你结合另一位历史人物,对这一观点进行探究。(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提示)不为做官,只图做事,这是许多中国传统士大夫的优秀品质。例如白居易、苏轼、林则徐等,必须是“历史人物”。(根据观点是否明确、论述是否合理、理由是否充分酌情给分)
三、表达交流(12分)
9.以“天下为公”为开头重组下面的句子。(6分)
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帝王都是把“天下”视为私有财产,实行专制统治。所以“天下为公”的口号其性质是与王权根本对立的,是反王权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天下为公”的口号的性质是与王权根本对立的,是反王权的,因为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帝王都是把“天下”视为私有财产,实行专制统治。
10.阅读下面的两则材料,回答问题。(6分)
材料1:据新华社电南京市政府9月30日透露,从11月12日起,中山陵陵寝将实施免费开放。有关中山陵免费开放的呼声由来已久。此前,中山陵与风景区内的灵谷寺、音乐台三个景点合为一张门票,票价80元。中山陵园风景区每年接待500万人次左右的中外游客,其中一大半是参观和拜谒中山陵的。Ks5u
材料2:面对“为何不学西湖免费模式”的质疑,中山陵园管理局局长王鹏善解释说,那种模式难以直接借鉴。他表示,西湖是从湖外可以免费进,入园后景点分开售票,票价也比之前有所提升,在这种“大门开、小门关”的免费模式下,西湖免费开放后第一年门票收入反而高了5.6%。同时,西湖由于地处城市中间,可以带动周边住宿、餐饮收入。
对免费开放中山陵园,你有什么看法?请简要阐述。(150字左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示例一)我支持免费开放中山公园。因为免费开放之后,首先,可以更好地发挥它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作用,让更多的人可以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其次,可以提高城市和市民生活的品质,让市民享有更多的参观机会;第三,有利于以景点的吸引力促进南京旅游业的发展,多方拉动城市经济向前迈进。
(示例二)我反对免费开放中山公园。因为免费开放之后,首先,会明显影响中山陵园的门票收入,并有可能因它的免费开放引起连锁反应,影响南京市的旅游业发展;其次,免费开放后形成的游客数量的增多,会明显增加管理成本和管理压力;第三,不利于文物的保护,游客人数过多,对中山陵园文物保护造成的冲击是显而易见的。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