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设计】2012高考政治 第1课 神奇的货币挑战真题 新人教版必修1
1.(2010·北京文综)不考虑其他因素,下图中汇率变化产生的影响是( A )
2002-2009年人民币对欧元的年平均汇率(人民币元/100欧元)
①2002至2004年,中国出口到法国的纺织品更具竞争力了
②2002至2004年,德国出口到中国的机械设备变得便宜了
③2008至2009年,中国企业赴欧元区国家投资设厂更有利
④2008至2009年,法国学生来中国留学需要的费用减少了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汇率变动的影响,以及运用相关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难度较大。图表类选择题,关键在于读懂图表,找全信息点。2002年至2004年人民币对欧元汇率降低,人民币贬值,有利于出口,不利于进口,故①正确,②排除;2008年至2009年人民币对欧元汇率升高,人民币升值,相同数量的人民币可以兑换更多的欧元,所以中国企业 赴欧元区国家投资设厂更有利,法国学生来中国留学需要的费用增多,故③正确,排除④。
2.(2009·广东文基)某年上半年定期存款利率是3.78%(整存整取),同期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了7.9%。小张年初存入了1万元半年定期存款,到期时( B )
A.小张的货币购买能力上升
B.小张的货币购买能力下降
C.小张的货币购买能力没有变化
D.CPI变化对小张没有任何影响
【解析】 本题不必计算,从数字比例就可以选出正确答案为B项。这是考查在通胀情况下的存款贬值。
3.(2009·浙江文综)从历史发展的过程看,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
A.一切商品都能承担价值尺度职能
B.只有货币能承担价值尺度职能
C.凡是劳动产品都能承担价值尺度职能
D.仅仅金银能承担价值尺度职能
【解析】 本题考查经济生活中商品的知识,此题为基础题。A项是书中明确的概念,B、D两项都是片面的,C项劳动产品不是商品,不能承担价值尺度职能。
4.(2009·海南)假设2007年1单位M国货币/1单位N国货币为1∶5.5。2008年,M国的通货膨胀率为10%,其他条件不变,从购买力角度来看,则两国间的汇率为( B )
A.1∶4.95 B.1∶5 C.1∶5.6 D.1∶6.05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计算的能力,属于中等难度题。2008年M国的通货膨胀率为10%,据此可以判断出,2008年M国货币贬值,1.1单位货币相当于2007年的1单位货币,货币的实际购买力是下降了,据此,M国和N国的汇率变化可以用下式计算得出:1/1.1=Ⅹ/5.5,故B项正确。
5.(2009·宁夏文综)2008年下半年以来,中国纺织品等劳动密集型商品出口增速呈明显放缓态势,且在总出口额中比重下降,其主要原因是( A )
①外部市场疲软
②人民币升值
③中外贸易摩擦不断
④宏观经济政策趋紧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考查社会热点,时政性很强。中国纺织品等劳动密集型商品出口增速呈明显放缓态势,且在总出口额中比重下降,主要是由于人民币升值,不利于出口;还有金融危机影响,导致外部市场疲软。所以应选①②。
6.(2008·广东)没有稳定收入的人士很难申请到银行发行的信用卡,因为银行信用卡是( B )
A.商业银行对年满18周岁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
B.商业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
C.商业银行对拥有房、车等资产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
D.商业银行对喜欢提前消费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
【解析】 没有稳定收入的人士很难申请到信用卡,是由信用卡的性质决定的。信用卡是商业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因此,才会出现题目中的情况。B项正确。A、C、D三项对信用卡的表述都不正确。
7.(2008·海南)商品流通过程中实际需要的货币数量是受货币流通规律支配的。在一定时期内,流通中需要的货币数量( C )
①与货币价值成正比
②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
③与商品价格水平成反比
④与流通中的商品数量成正比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