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人生的价值 1.(2010·浙江文综)世博会是展示人类文明成果的盛会,也是世界各国欢聚、沟通与合作的舞台。认识世博会是认识人类进步的捷径之一。150多年来,一些重大发明,如照明、通信、汽车等技术,都是在世博会上面世后才逐渐转化为主流产业的。从文化生活角度看,这是因为( ) A.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使世界文化多姿多彩 B.文化的传播与交融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C.文化的交流与借鉴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D.现代大众传媒超越时空的强大功能加速了文化传播 2.(2010·安徽文综)截至2009年10月,我国已有昆曲、端午节等29个项目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跃居世界第一。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是因为( ) ①文化遗产是维系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②文化遗产是人类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③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 ④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实现人类文明的趋同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本题关注时事热点,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文化多样性”的相关知识作出正确判断的能力。文化遗产是人类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故②③正确。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保护文化遗产对于发展世界文化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故①④错误。 【答案】B 3.(2009·浙江文综)“扁担宽板凳长,扁担想绑在板凳上……各种颜色的皮肤各种颜色的头发,嘴里念的说的开始流行中国话。”这首广为传唱的《中国话》表明( ) A.推广汉语是世界文化多元化的需要 B.中华文化与其他文化相比具有优越性 C.汉语在中外文化中的交流越来越重要 D.汉语是现代文化传播的一种主要手段 【解析】中国话在不同国家流行,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强大力量以及在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答案】C 4.(2009·广东,多选)《三字经》的英译本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入“儿童道德丛书”加以推广。这表明( ) A.中国传统教育思想已普及全世界 B.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C.中国文化具有一定的世界影响 D.文化既是传统的,又是现代的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世界的传播的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三字经》被联合国在世界范围内推广,说明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中国传统文化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同时也被赋予了现代意义,B、C、D三项均符合题意;A项观点错误。 【答案】BCD 5.(2009·江苏)2008年10月,第31届世界戏剧节在南京举行,来自五大洲16个国家和地区的近40个剧目登台亮相,赢得了广泛好评。这表明( ) A.其他民族的文化成果都可以为我所用 B.尊重文化的多样性首先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 C.不同民族的文化可以相互融合、走向同一 D.不同民族的文化可以平等交流、相互借鉴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的多样性及文化传播,考查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的能力。A项材料没有体现;尊重文化的多样性首先要尊重本民族的文化,故B项错误;C项中“走向同一”的说法是错误的;D项正确反映了题意。 【答案】D 6.(2009·广东文基)“入乡随俗”表明了( ) A.对传统文化的继承 B.优秀文化取代落后文化 C.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D.不同的文化具有共同性 【解析】“入乡随俗”是涉外礼仪的基本原则之一。它的含义主要是在涉外交往中要真正做到尊重交往对象,首先就必须尊重对方所独有的风俗习惯。 【答案】C 7.(2008·江苏)孔子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创始人。中国在世界各地建立的孔子学院,作为中国语言和文化的传播平台,向世界展示了历史悠久的中华文化。这表明( ) A.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B.中华文化以开放的心态接受外来文化 C.儒家思想是中华文化的核心 D.儒家思想是特定历史时代的产物 8.(2008·广东)我国城市建设中“南方北方一个样,大城小城一个样,城里城外一个样”,这种“千城一面”现象( ) A.体现了当代世界建筑文化的发展趋势 B.是批判继承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结果 C.不符合人们对城市建筑文化多样化的需求 D.符合城市建设统一规划的需要 【解析】“千城一面”体现了一种单一的建筑模式,不符合人们多样化的需求,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都是肯定态度,不选。 【答案】C 9.(2010·山东文综)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载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上海世博会上,各国展馆纷纷展示本民族文化的独特风采,如丹麦的“小美人鱼”、卢森堡的“金色少女”像……同时,许多外国展馆也都嵌入了中华文化元素,如意大利馆的“福”字、挪威馆的“中国红”…… 结合材料从文化生活的角度分析为什么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解析】本题考查的题型是“为什么”,要从必要性和重要性两方面作答;内容是“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要答出民族的特点以及与其他各民族文化的共性。 【答案】①各民族间的经济、政治、历史、地理等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上海世博会各展馆的文化特色反映了文化是民族的。 ②世界各民族社会实践的共性和普遍规律,决定了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上海世博会不同民族文化的交融反映了文化是世界的。 ③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民族文化、繁荣世界文化的必然要求。 10.(2010·天津文综)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世博会自诞生以来,一直讲述并预言着世界的改变,推动人类文明不断走向成熟。世博会是展示台:上海世博会吸引了246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展,集中展示了最新的科技成果、多元的世界文化以及悠久灿烂的中华文明。世博会是大课堂:上海世博会拓展了人们的知识视野,激励了全社会的创新热情,眺望了世界文明的未来。世博会是助推器:1933年芝加哥世博会使美国汽车业大放异彩;1993年大田世博会推动了韩国从出口加工型经济向自主创新型经济的转变;2010年上海世博会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深化了人类对人与环境关系的思考和探索,成为人类文明发展的新驿站。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为什么说上海世博会“成为人类文明发展的新驿站”? 【答案】①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有利于促进世界文化的交流和繁荣。 ②有利于中华文化在世界的传播,扩大中华文明的影响力。 ③有利于文化成果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④有利于激发人们的创新意识,进一步促进人类文明发展。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