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课后限时作业(四十)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70分) 1.没有新物种对旧物种的否定,生物就不会进化,人类就不会出现;没有新的社会形态对旧的社会形态的否定,社会就不能发展。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的发展,都是新旧事物的相继更替。否定意味着新旧事物的决裂,旧事物到新事物的转折。这段话主要揭示了否定是( ) A.事物发展的环节 B.量变的过程 C.克服和保留的统一 D.事物联系的环节 【答案】A 2.《庄子·刻意》中说:“吹呴呼吸,吐故纳新。”成语“吐故纳新”由此形成。这一成语包含的哲学原理是( ) A.新事物在曲折中前进的原理 B.辩证否定的原理 C.对立统一原理 D.量变质变的关系原理 【解析】成语“吐故纳新”的本意是指人体呼吸,吐出二氧化碳,吸进新鲜空气,正好符合哲学上辩证否定的原理,故选B项;A、C、D三项表述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答案】B 3.早期的电灯泡,在使用不久后灯泡内部会发黑。开始人们认为是其中的空气引起的,把解决这个问题的思路定在尽可能地把灯泡内部抽成真空,可是发黑的问题依然存在。后来,米尔兰博士提出向灯泡内充入某种气体解决这个问题。经过实验,最后确定用氩气替代真空,终于解决了灯泡发黑的问题。这表明( ) ①否定与肯定是辩证的统一 ②创新推动了人类思维方式的变革 ③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螺旋上升的 ④要敢于突破思维定势和消灭自然规律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解析】解决灯泡发黑问题的思路经历了“抽空气→充氩气”的过程,体现了思维与创新相互促进,同时也体现了认识在实践中的反复、上升和对原有思路的“扬弃”,故①②③正确。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④中“消灭自然规律”的观点是错误的。 【答案】D 4.当代中国,科学发展观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思想,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可见,只有坚持,才能发展,只有发展,才能更好地坚持。这体现了( ) A.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否定观 B.科学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C.坚持与发展是完全统一的 D.规律是客观的,具有不可违抗性 【解析】坚持是对理论合理部分的继承,体现了辩证否定是联系的环节;发展则强调了对理论中过时部分的克服,培育新的积极因素。所以A项正确。B、D两项不符合材料主旨,C项错误。 【答案】A 5.下面漫画蕴涵的哲理是( )  A.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B.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C.必须树立创新意识 D.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答案】C 6.从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看,漫画中砍树的人认为,否定是( )  ①事物自我否定 ②否定一切 ③联系的环节 ④全盘否定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④ 【解析】辩证的否定是在继承中否定,其实质是“扬弃”。漫画中的人因为树生了虫就要把整棵树砍掉,是形而上学否定一切的表现,表现为全盘否定的态度,故可排除①③,应选②④。 【答案】D 7.回顾30多年来我国改革开放的历程,可以看到,无论是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还是其他创新,我们每前进一步,都是以理论上的创新为前提的。这说明( ) A.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B.理论创新决定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 C.理论创新对社会发展和变革具有决定性作用 D.只要有理论上的创新,就会带来社会的发展和变革 【解析】理论创新能够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还有其他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故A项正确;B、C两项错误;D项说法太绝对。 【答案】A 8.读下图《发展中医无需彷徨》,这启示我们发展中医必须( )  ①根据新时期的需要重新开始 ②以辩证否定的观点分析西医 ③以全面肯定的态度保护和弘扬中医 ④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把批判继承与创新结合起来 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③④ 【解析】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同时在批判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创新,即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①③错误,②④符合题意。 【答案】B 9.黑格尔说:“第一个把美女比作鲜花的是天才,第二个重复这一比喻的是庸才,第三个重复这一比喻的是蠢才。”这启示我们( ) A.要敢于否定,树立创新意识 B.要注意区分不同事物的不同矛盾 C.要把握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 D.要注重量的积累,只有继承,才能实现发展 【解析】黑格尔的话说明我们应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因此要敢于否定,树立创新意识,A项符合题意。B、C两项与题干无关,D项错误。 【答案】A 10.“对于知识创新时代的学生而言,最重要的能力不是回答问题,而是提出问题。”从哲学上讲,这说明( ) A.哲学起源于对实践的追问 B.矛盾的斗争性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C.思维是存在的基础 D.要坚持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 【解析】善于提出问题就是要有质疑的精神,要有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故选D项。哲学源于实践,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存在是思维的基础,故其他三个选项错误。 【答案】D 11.下列关于创新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创新是唯物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辩证否定观的要求 ②创新是迎接未来科学技术挑战的需要,科学的本质就是创新 ③只有创新,并摒弃一切传统的东西,人类才能发展和进步 ④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12.人类利用能源经历了第一代薪柴,第二代煤炭,第三代石油、天然气和核能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一个从不清洁到清洁,从低效到高效,从不可持续到可持续,从高碳经济到低碳经济的过程。这个发展过程说明,我们要( ) A.敢于否定一切 B.不断征服自然 C.抛弃传统观念 D.勇于开拓创新 【解析】人类利用能源的过程是人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创新的过程,故D项正确。 【答案】D 13.某校同学的研究性课题是“长在瓶子里的苹果”。他们把学校果园里一些没有长大的苹果,套进漂亮的细颈玻璃瓶里,然后把瓶子绑在树枝上。等苹果长大了送到市场上去销售。这些苹果外形奇特,激起了消费者的极大兴趣,引起了市场轰动。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 A.要与时俱进,培养创造性思维 B.敢于创新就能发展 C.创新源于大胆假设 D.创新就是抛弃常规方法 【解析】本题考查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材料表明通过创新,生产出奇特的苹果,体现了A项。 【答案】A 14.1978年冬,小岗村18位农民冒险在土地承包责任书上按下鲜红的手印,实施了“大包干”。这一“按”竟成了中国农村改革的第一份宣言,开创了中国改革的先河。这说明( ) ①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改革 ②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③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 ④创新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行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小岗村18位农民的创新精神和行为,开创了中国改革的先河,带来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变革,故①②符合题意,③与题意不符;④说法有误。 【答案】A 二、非选择题(共30分) 15.(15分)奇瑞汽车公司被誉为“我国企业自主创新的一面旗帜”。它在怀疑的目光中从小到大,在困境中负重前行,以无可辩驳的事实打破了没有巨额资金投入、巨大生产规模、长时间技术积累,就不可能搞轿车自主开发的种种“神话”,拥有了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走出了一条跨越式发展的新路。奇瑞汽车不仅在国内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而且开始出口国外。奇瑞汽车公司的成功经验可以概括为“创新需要勇气,创新离不开科学的态度,创新更是一种行动”。 (1)从发展的实质角度,说明创新对增强中国企业竞争力的意义。(6分) (2)结合奇瑞汽车公司的成功经验,从哲学上说明应怎样推进企业的自主创新?(9分) 【答案】(1)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正确认识和理解发展的实质,就要站在事物前进的立场上,与时俱进,积极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不断创新有利于企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是企业竞争制胜的关键。 (2)①主观能动性是人类特有的能力。创新需要勇气,就是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规律, 创造条件,克服困难,走自主发展之路。 ②世界是物质的,规律具有客观性。推进企业创新需要科学的态度,就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按客观规律办事。 ③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创新需要行动,只有弘扬创新精神,立足实践,企业自主创新才能不断取得新的成果。 16.(15分)材料一 在世界一流大学百强排行榜中,近六十所美国大学位列其中,我国的清华、北大是否在百强之内尚存争议。钱学森生前曾对温总理感叹道:“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 材料二 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到2001年,中国已累计种植杂交水稻30亿亩,增产粮食40亿吨,创造经济效益4000多亿元。 材料三 青岛一家民营企业依靠科技进步开发出科技含量很高的环保型“果冻蜡”、“水晶蜡”、“魔术蜡”等“科技蜡烛”,畅销欧美市场。每支获利2美元,3支蜡烛抵得上一台彩电利润,仅蜡烛出口两年创汇2500万美元。 (1)上述三则材料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6分) (2)联系材料说明创新如何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9分) 【答案】(1)说明了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 (2)①科学的本质就是创新。科学技术的每一进步都是通过创新实现的。“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从反面证明,没有创新就没有进步。 ②创新更新了人们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提高了劳动者的素质。中国种植杂交水稻,生产技术进步,创造经济效益4000多亿元,就说明了这一点。 ③创新开辟出更广阔的劳动对象。科技含量很高的环保型“果冻蜡”“水晶蜡”“魔术蜡”等“科技蜡烛”开辟出更广阔的劳动对象,从而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来源:学§科§网]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