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2.6《求索真理的历程》测试(2)(新人教版版必修4)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奥利弗·威廉姆森接受采访时说:“当我回顾所研究过的课题时,重视实践,我感到十分重要。”以下对实践认识正确的是( )
①实践是人类所特有的活动
②人的所有活动都是实践活动
③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
④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解析: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是人类所特有的,①④符合题意;②③说法错误。
答案:C
2.(2011年威海检测)2010年4月6日,胡锦涛在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总结大会上指出,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这是因为( )
A.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
B.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
D.真理既有客观性又有主观性
解析: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B项正确。AC两项不符合题意,D项观点错误。
答案:B
3.(2011年杭州模拟)美国宇航局的火星勘测轨道器(MRO)拍下一些靓丽的火星照片发送回了地球。这些火星照片特别清晰,从而让科学家最详细地观看到火星上的独特风景。火星探测器拍下的一系列照片使科学家们更好的了解了火星的地质和气候,科学家希望确定火星是否曾经有过生命的存在,有一天人类是否可以移居到火星上去。对火星的探测活动表明( )
A.自然界的变化有其自身的规律,不会受到人类的影响
B.人类能够在自身的实践活动中认识世界
C.人类能够在自身的实践中改造世界
D.自然界也会随着人类的实践活动发生变化
解析:对火星的探测活动是人类不断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这是一个能动的过程,移居到火星属于改造世界,BD两项观点不符合题意。A项观点错误。
答案:C
4.(2011年绍兴模拟)洛克认为,人出生时心灵像白纸或白板一样,人的一切观念和知识都是外界事物在白纸或白板上留下的痕迹,最终都源于经验。他的观点否认了(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解析:解答本题要抓住关键信息“最终都源于经验”,因此洛克的观点否认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故A项符合题意。
答案:A
5.实行“一国两制”是解决香港、澳门和台湾问题的伟大构想。澳门回归十多年来,“一国两制”在澳门的成功实践,为澳门发展谱写出新的辉煌篇章,为国家发展增添了夺目光彩。从哲学上看,这段话体现了( )
①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②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③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④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材料没有反映认识的发展,④不符合题意。①②③正确。
答案:A
6.(2011年深圳模拟)深圳经济特区成立30多年来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实践充分证明:改革开放的政策是正确的,既符合民心,又顺应潮流。这说明(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
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D.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解析:材料中“实践充分证明,改革开放的决策是正确的”体现了实践对认识的检验作用,故选D项。
答案:D
7.过去人们普遍认为,健康就是没有生病或者体质健壮,后来又认识到心理健康也是健康的重要内容。20世纪70年代,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做出了定义“健康不仅仅是身体没有疾病,还要有完整的心理、生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从哲学上看,这表明( )
①人在确定事物的标准上起主导作用 ②认识具有无限性 ③人的认识随着社会实践的变化而变化 ④人的认识是一个反复曲折的过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②③④都是人们对“健康”认识的正确表述;①观点错误。
答案:D
8.(2011年常州检测)2010年11月16日,央行再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是继2010年1月18日、2月25日、5月10日、10月20日之后的第五次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将造成货币供应量的减少,这一措施无疑将对房市和股市的下一步走向造成重大影响。从真理性认识来看( )
A.真理性认识是不确定的
B.真理是无条件的
C.真理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D.对真理性认识具有反复性和终极性
解析: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后,对其影响的认识属于真理性的认识,而真理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故C项正确。ABD三项观点均错误。
答案:C
9.中国古代许多思想家非常重视修身养性。在这一问题上,荀子说:“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朱熹说:“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荀子和朱熹两人观点的共同之处在于承认“行”。这启示我们( )
A.只有亲身实践,才能获得知识
B.只要积极参加实践,就能掌握一切知识
C.要提高自身道德修养,必须参加实践
D.从书本上学到的知识总是肤浅的
解析:ABD三项说法错误,应排除,材料中的“行”指实践,故选C项。
答案:C
10.科学史上有许多重大的天文学和物理学发现是利用日全食的机会做出的。最著名的例子是1919年的一次日全食,证实了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正确性。英国天文学家爱丁顿的观测结果与爱因斯坦事先计算的结果十分吻合,从此相对论得到世人的承认。材料体现了(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的动力
C.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解析:爱丁顿利用日全食的机会进行天文观测,从而证实了广义相对论的正确性,体现了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C项正确,其他三项与材料无关。
答案:C
11.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我们的祖先来自于海洋;而一项最新研究结果却彻底颠覆了这个进化理论——早期动物很可能以湖为家。据英国《每日邮报》2009年11月29日报道,美国科学家通过对发现于中国南部、被认为是迄今最早动物化石的研究后发现,动物很可能从湖中开始进化。这表明( )
①认识具有客观性 ②认识具有无限性 ③认识具有上升性 ④认识具有真理性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解析:①④观点不科学,②③符合要求应选B项。
答案:B
12.(2011年湖南师大附中检测)因武汉三名女婴性早熟病例引发的圣元奶粉“激素门”事件成为街头巷尾人们关注和热议的话题。卫生部2010年8月15日下午通报了对圣元奶粉的检测结果:湖北3例婴幼儿单纯性乳房早发育与食用圣元优博婴幼儿乳粉没有关联。目前我国对于牛奶的安全性管理和相关研究大多集中在食品的微生物指标、重金属指标、农药及抗生素残留指标等方面,有关牛奶中激素安全性研究甚少。此次圣元“激素门”把牛奶中的雌激素的安全问题提了出来,引起公众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材料说明( )
①认识具有反复性,人们追求真理的过程总是曲折的
②认识具有无限性,人们追求真理是永无止境的过程
③人们对事物现象的认识总是不正确的
④获得正确的对事物本质的认识意味着认识过程的结束
A.①④ B.③④
C.②③ D.①②
解析:人们对事物现象和本质的认识,都有正确与错误之分,③错误。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不具有终极性,④错误。①②正确,D项应选。
答案:D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13.(12分)(2011年徐州模拟)2010年4月10日,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2010年年会开幕大会上发表的主旨演讲中,明确提出要坚持和扩大市场开放,坚决反对和抵制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维护公正自由开放的全球贸易和投资体系。在这次的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防止贸易保护主义威胁全球经济复苏成为与会嘉宾的广泛共识。
注:贸易保护主义是一种为了保护本国制造业免受国外竞争压力而对进口产品设定极高关税、限定进口配额或其它减少进口额的经济政策。它与自由贸易模式正好相反。
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原理,评论美国等国家纷纷制定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
解析:设问要求“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属于认识的范畴,要从实践与认识的关系方面进行分析解答。
答案:(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一切认识都来源于实践。美国等国家纷纷制定贸易保护主义政策,既是基于当前严重的经济形势的需要,更是基于本国的实际利益和国际贸易的需要。(6分)
(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指导实践,错误的认识阻碍实践。美国等国家纷纷制定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是不符合经济全球化趋势的错误政策。既不利于自身经济的发展,也不利于世界经济的发展。(6分)
14.(16分)(2011年蚌埠二中检测)从十二大到十五大,我们党一直强调,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十六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生态文明”,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这是我们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一次升华。这一理念的提出,不仅是对我国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资源、环境等问题的正视,更是今后对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规划和指导,必将促进社会和谐、民生改善。
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
答案:(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生态文明”的理念的提出,正是基于我国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资源、环境等问题,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4分)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基础上提出了生态文明,说明认识在实践的基础上深化、发展。(4分)
(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从十二大到十七大,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验证了三大文明的正确性,“生态文明”理念的正确性也必将得到实践的检验。(4分)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生态文明”的理念的提出是为了更好地解决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资源、环境等问题,为了更好地指导今后我国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4分)
15.(12分)(探究题)现代天文学告诉我们,太阳是银河系中的一颗普通的恒星,同时它是太阳系的中心。地球沿着椭圆轨道围绕太阳运行,太阳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从认识论的角度看,自地心说到日心说一直到现代天文学的发展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解析:设问要求“从认识论角度”,属于认识范畴,要从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两个知识点来组织答案。
答案:(1)认识具有反复性,由于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和影响,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实现。(4分)
(2)认识具有无限性,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4分)
(3)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4分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