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3.8《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教学案(新人教必修4)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漫画表明( )
A.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普遍联系的
B.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C.客观事物随着人们认识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
D.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
解析:漫画揭示的是人类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这体现了发展的观点,D项正确。AB两项是联系的观点,不符合题意;C项表述错误,应是人们的认识会因客观事物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
答案:D
2.2010年9月1日,是我国新《义务教育法》实施4周年。自义务教育法颁布实施以来,我国义务教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也出现了教育发展不均衡等新问题。这体现的哲理是( )
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B.事物是运动变化的
C.事物的发展道路充满着曲折
D.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解析:我国义务教育在发展中取得巨大成就但仍存在问题,体现了事物发展具有曲折性的一面,C项正确,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
答案:C
3.(2011年沈阳模拟)纵观人类防治疾病的历史,许多疾病早已被人类征服。但近年来,艾滋病和甲型H1N1流感有扩大和蔓延之势。我们坚信凭借着人类的探索精神,这些疾病的防治难题也一定能够被破解。可见( )
①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改变规律 ②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③实践是客观物质性活动 ④世界上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
A.①③ B.②③
C.①② D.②④
解析:①中“改变规律”的说法错误;③不符合题意,材料体现了人类认识的发展趋势,②④正确,答案为D项。
答案:D
4.(2011年潍坊五校联考)有这样一道数学题:90%×90%×90%×90%×90%=59%。它告诉我们,一项工作做到90%已经很不错了,但经过环环相扣的一系列过程结束后,“很不错”的90分最终带来的结果可能是59分——一个不及格的分数。这就是过程控制效应。它启示我们( )
①质变是量变的结果,要重视量的积累 ②要抓住时机,实现事物的质变 ③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④要立足整体,发挥整体统率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解析:由这道数学题目可以看出,5个90%相乘得59%,发生质的变化,即不及格,故①正确,同时要求人们要注重事物内部各环节的协调关系,即系统内部结构优化,以保证系统质的稳定性,故③正确;题目强调注重量的积累而非抓住时机促成质变,②不体现;题目强调系统各要素的优化组合,而非强调整体的统率作用,④不符合题意。
答案:B
5.哲学家别林斯基说过:“没有否定,人类历史就会变成停滞不动的臭水坑。”这里别林斯基说的“否定”是( )
①事物的自身否定 ②社会对其他事物的否定 ③自我发展 ④事物发展的环节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解析:②观点错误,不选,①③④正确。
答案:B
6.蜗牛慢慢地往葡萄藤上爬,被甲虫看见了。“喂,树上一颗葡萄也没有,你爬上去干什么?”“我知道。可是等我爬到了藤上的时候,葡萄就该长出来了。”这则寓言给我们的启示是( )
A.要坚持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B.主观想象比客观事实更重要
C.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D.要坚持主观和客观的统一
解析:这则寓言说明了量变与质变的关系,启示我们要坚持量变与质变的统一,故选A项。
答案:A
7.(2011年南京模拟)2010年7月1日,沪宁城际高铁正式开通运营。至此,中国高速铁路投入运营里程近7 000公里,成为世界上高速铁路运营里程最长、运行速度最高、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这主要说明( )
A.只要有量变就会有质变
B.质变就是发展
C.人的认识具有无限性
D.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解析:中国跨入高速铁路大国行列,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D项正确。AB两项观点错误。C项观点与题旨不符。
答案:D
8.(2011年常州模拟)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2010年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召开。十七届五中全会的主要议程是研究关于制定“十二五”规划的建议,“十二五”规划与此前的规划相比,最大不同在于过去的规划追求“国富民强”,“十二五”规划则强调“民富国强”。从“国富”到“民富”的转变成为十七届五中全会的最大亮点。从追求“国富民强”到追求“民富国强”的转变从哲学上看属于( )
A.人们创造的新的联系 B.对发展规律的改造
C.质变基础上的量变 D.量变基础上的飞跃
解析:由“国富民强”到“民富国强”,从发展层次上属于质变。A、C不符合题意;B表述错误。
答案:D
9.目前,我国农村在吁求新的经营体制之时,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早已开始在全国各地蓬勃兴起,中国农村发展的新推动力已然显现。这表明( )
A.新事物具有强大生命力,是不可战胜的
B.新出现的事物就是新事物
C.旧事物有时也会战胜新事物
D.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
解析: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是一种新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A项应选;B项本身观点是错误的,新出现的事物未必是新事物;C项说法不科学,也不符合题意;D项本身观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答案:A
10.胡锦涛指出:“要做到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这段话主要体现了( )
A.事物发展的曲折性
B.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
C.与时俱进的发展观
D.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解析:三个“从……解放出来”实质是“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体现了发展的观点。故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与材料不符。
答案:C
11.画家黄公望的身世充满传奇色彩。他先入世为官,接着身陷囹圄,后来出世为道士,晚年才习画成名。黄公望的一生都在画卷中,他大半生都在做“人生素描”的功课,直到最后才画出最绚丽的画卷。这启示我们要取得成功必须( )
A.在重视量的积累的基础上促成质的飞跃
B.在改造客观规律的过程中实现人的发展
C.无为而治,等待矛盾双方的转化
D.积极利用社会提供的有利条件,创造新的联系
解析:黄公望大半生都在做“人生素描”的功课,体现了量的积累,“最后才画出最绚丽的画卷”,体现了质的飞跃,故选A项;“改造客观规律”的说法错误,B项不选;C项说法错误,材料未体现“有利条件”,且人们应该根据已有联系建立新的联系,而不是创造新的联系,D项说法错误。
答案:A
12.改革开放30年来,从无法可依到有法可依,从注重数量到提高质量,从基本形成到走向完善,我国的民主法治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启示我们( )
①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 ②量变和质变是辩证统一的 ③认识是不断发展的 ④量变必然引起质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本题以我国民主法治建设的历史进程为背景,考查学生对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的理解。本题可用排除法,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必然会引起质变,④说法错误,应排除。故选A项。
答案:A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13.(15分)(2010年高考广东文综)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在中西文化交流中,“咖啡”、“芭蕾”、“沙发”等一些外来语已被汉语成功吸纳。近些年来,“OK拜拜”、“雷人”、“粉丝”、“介素虾米东东”等用语渐趋流行。对于外来语、网络语、中英文混用语,有人认为这是使用者个人的自由,不会对社会造成危害,无须干涉;有人则认为这是语言使用的游戏化、粗鄙化,是对汉语规范性、纯洁性的侵蚀和亵渎,必须取缔;也有人认为需要具体分析它们是否符合汉语发展的内在规律,再决定取舍。
结合材料,阐述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解析:需要全面掌握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从发展的含义、实质、性质、趋势、途径、状态等方面形成知识体系,然后结合材料取舍分析。
答案:(1)发展具有普遍性。汉语也是不断发展的。
(2)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新陈代谢是汉语发展不可抗拒的客观规律。
(3)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符合汉语自身发展规律的新的语言要素,具有强大生命力。
(4)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汉语在其发展中总要经历一个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弱点和不完善的地方,人们的争议也表明对新生事物也有一个认识过程。
(5)做好量变准备,促进事物的质变。要积极积累、吸收符合语言发展内在规律的新元素,为促进汉语进一步的发展做好准备。(15分)
14.(16分)胡锦涛指出:党的先进性和党的执政地位都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过去拥有不等于现在拥有,现在拥有不等于永远拥有。胡锦涛总书记还指出,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1)请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知识分析回答:为什么说“党的先进性和党的执政地位都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4分)
(2)请运用生活与哲学的知识分析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的哲学依据。(12分)
解析:第(1)问,根据“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确定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利用发展的观点,扣材料分析。第(2)问,弄懂“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的意思,调动哲学中事物发展的趋势、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尊重客观规律确立依据。
答案:(1)①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认为: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静止不变的事物是不存在的。因此,我们要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反对形而上学静止的观点。②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的执政党,是先进的政党,但这种执政地位和先进性并非是永恒的和一成不变的。党只有坚持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与时俱进,坚持先进性;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断完善党的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方式,才能保证党的先进性和执政地位。(4分)
(2)“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的哲学依据是:①“不动摇”指的是对改革开放的事业要满怀信心。唯物辩证法认为,新事物发展的道路和方向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我们既要对新事物充满信心,又要准备走弯路,迎接困难。我国的改革开放,虽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也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因此,我们应该“不动摇”。②“不懈怠”指的是对改革开放的事业要积极肯干,绝不消极懈怠。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主观能动性对客观事物的发展有重要作用。改革开放是一项艰巨复杂的事业,因此,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探索其规律,并满腔热情地苦干巧干,把改革开放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③“不折腾”指的是我们不乱作为、不瞎作为。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规律是客观的,必须遵循事物的客观规律。改革开放的事业是有规律可循的,尊重规律,改革开放的事业则会少走弯路,少犯错误,事半功倍。否则,乱折腾,则会多走弯路,多犯错误,事倍功半。(12分)
15.(9分)(探究题)随着大学的扩招,大学生就业的压力越来越大,于是个人创业成为一些大学生的选择。但是有些大学生虽然有较高的理论文化素养和积极进取的精神,但也存在缺乏社会经验,对创业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估计不足等弱点和缺陷。社会对大学生创业意义认识不足,支持不够,这些都容易导致大学生的创业失败。一些大学生好高骛远,眼高手低,忽视自身素质的提高,忽视量的积累,导致创业失败。“100人创业,95人死掉或受伤,只有少数人可以摇摇晃晃地走过去”是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真实写照。(4分)
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辩证法发展的知识,分析大学生创业为什么容易遭遇失败和挫折?(4分)
解析:“失败和挫折”体现了事物发展的曲折性,同时,意味着事业的成功需要不断的量的积累;答案:(1)①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但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大学生虽然有较高的理论文化素养和积极进取的精神,但也存在缺乏社会经验,对创业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估计不足等弱点和缺陷。社会对大学生创业意义认识不足,支持不够,这些都容易导致大学生的创业失败。②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做事情要重视点滴积累,一些大学生好高骛远,眼高手低,忽视自身素质的提高,忽视量的积累,导致创业失败。(4分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