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广大乡村,历朝历代村民们以“村规民约”来规范和约束自己的言行,并以同样的标准评价乡邻的行为。可以说“乡规”、“村规”、“族规”起着维护乡村文化传承和秩序的“习惯法”的作用。新中国成立后,在乡村传统习俗的改革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注入新社会的新精神,逐渐形成了以“村规民约”为规范的新习俗。上述材料说明(  ) A.传统文化能够做到与时俱进 B.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C.社会制度的更替是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D.传统习俗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解析:本题考查社会制度的更替影响文化发展。依据材料“村规”“族规”注入新社会精神逐渐形成了以“村规民约”为规范的新习俗,说明社会制度的更替是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A、B、D三项与材料联系不密切,故答案选C。 答案:C 2.随着现代科技和医学的普及,中医针灸被赋予了很多新的内容,如电针疗法、激光针灸等。这些治疗方法的配合使用,提高了针灸的治疗效果,而针灸传统技法和经络腧穴相关的治疗方法已越来越少地被现代针灸医生所运用。这启示我们发展传统文化必须认识到(  ) A.继承是文化发展的必要前提 B.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C.对待传统文化必须先继承再发展 D.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已失去了存在的根基 解析:随着现代科技和医学的普及,中医针灸被赋予了很多新的内容,说明中华传统文化得到发展,“针灸传统技法和经络腧穴相关的治疗方法已越来越少地被现代针灸医生所运用”,这说明文化的发展离开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A项是我们发展传统文化必须注意的问题,符合题意,B项不符合题意。C项观点错误,继承与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D项与客观事实不符。 答案:A 3.现在人们提倡素质教育,利用先进的教育手段和方式,打破传统的模式,培养学生的能力,全面发展学生的素质。由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对文化传承的影响是(  ) A.不利于对传统文化的继承 B.教育方式的变革,对人类文化的传承将产生积极影响 C.教育就是把传统文化传递给下一代 D.不管教育方式如何变化,不会对传统文化产生影响 解析:素质教育的理念体现了教育方式的变革,在此教育方式下,全面发展学生的素质。A、D两项表述不对,教育既教书又育人,故C项观点片面。 答案:B 4.2011年1月1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党和国家领导人胡锦涛等出席大会,并为师昌绪、王振义等获奖代表颁奖。我国重视科学技术的创新和发展,是因为(  ) ①科学技术是推动经济和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②自古以来,科学技术的每一项重大发现和发明都会推动人类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 ③科学技术决定着文化发展的方向 ④发展科技是我们工作的中心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①②表明科技的作用,符合题意,③说法错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文化发展的方向。④说法错误,经济建设才是我们各项工作的中心,故答案选A。 答案:A 5.近年来,故宫博物院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方面加速人员的培养,另一方面借助音视频技术,采集古书画装裱技术的图像资料,完整地记录了工艺流程、操作手法及技术细节,为防止技术流失上了双保险。这一措施说明(  ) ①科技决定着文化发展的方向 ②科技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③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④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极大地促进了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A.②④ B.③④ C.①④ D.①② 解析:通过科技手段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强调了科技在文化发展中的作用。①中“决定”一词夸大了科技的作用,是错误的,③与题干无关;②④的说法均正确反映了题意。 答案:A 6.微博以其快捷、创新的沟通方式吸引了众多网民的参与。但一些用户发现,140字的发言限制不但降低了参与门槛,而且表现形式过于单一。基于此,一种允许用户发表文字和各类多媒体内容,同时保持了关注、转发的特性,将微博的关系链传播和博客的多重内容表现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的新型媒体——轻博客应运而生。这说明(  ) A.文化决定着人的交往行为和思维方式 B.现代传媒的强大功能有利于加速文化传播 C.旧的传媒方式正日渐被新的传媒代替 D.科技进步促进了优秀文化的发展 解析:A中“决定”一词夸大了文化的作用;C观点错误理解了新旧传媒的关系;D说法不符合题意;借助网络,文化传播更加便捷,故选B。 答案:B 7.(2010·江苏高考)高铁时代的到来,人们可以“在广州喝早茶,到长沙听笑话,再到武汉赏樱花”;“上午在西安吃泡馍,下午到嵩山看少林”。这说明科学技术的进步能够(  ) ①改变文化的存在形式 ②方便人们的文化交流 ③更新文化的传播方式 ④扩展人们的文化视野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本题考查科技对文化的影响。②④符合题意要求。①③材料未涉及。 答案:D 二、非选择题 8.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举行,会上审议并批准了列入世界非遗名录的76个项目,其中包括我国申报的端午节等25个项目。 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了越来越大的冲击。一些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濒临消亡,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着实物和资料毁弃或流失、传承后继乏人、过度开发破坏等问题,如皮影戏等民间艺术后继乏人,面临失传和消亡境地。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已经刻不容缓。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应怎样正确认识和处理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解析:必须正确把握二者的关系,文化的继承是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同时分析怎样继承和怎样发展。 答案:(1)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和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2)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方面要做好传承和保护工作,坚持批判地继承,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另一方面,要适应时代要求,在内容和形式上不断创新,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扬。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