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网络能够满足人们日趋多样化的文化需要,充实人们的精神生活。但同时,一些低俗不堪的内容,也腐蚀着人们的身心健康。针对网络的负面影响,广大青少年学生应该( )
①增强抵御落后文化、腐朽文化的能力 ②加强道德修养,作出正确的文化选择 ③合理利用网络,维护网络文明 ④远离网络,拒绝虚拟世界的诱惑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解析:④远离网络的说法错误,现在处于网络时代不可能远离网络,要远离的是网络中的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其余选项符合题意,故答案选C。
答案:C
2.从下面漫画中可以得出的启示是( )
①企业应该把经济效益摆在首位 ②国家要培育文明风尚,建设健康有益文化 ③国家要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管理和引导 ④青少年要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自觉抵制腐朽文化的侵蚀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①错误,企业发展要综合考虑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②③④符合题意应选,故答案为B。
答案:B
3.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扩大了文化市场准入的范围,国外资本、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大量涌入我国文化市场,这给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价值观念带来影响和挑战,要在这种持久战中立于不败之地,最根本的是( )
A.吸收西方先进文化
B.抵制西方所有文化
C.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D.改造落后文化,取缔腐朽文化
解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具有科学性和先进性,无论是内容和形式,都发挥着强有力的导向和示范作用。故C项正确。A项是文化创新的途径,当然不能全盘吸收。D项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要求,不是在应对外来文化和产品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措施。B项说法错误,这是盲目排外的表现。
答案:C
4.互联网事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个别网站传播不健康信息、刊载格调低下的图片、提供不文明声讯服务,甚至传播“黄色”内容等严重危害社会的问题。营造健康文明的网络文化环境,清除不健康信息已成为社会的共同呼唤、家长的强烈要求、保障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迫切需要。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存在的原因主要有( )
①封建思想的残余和旧的习惯势力的影响 ②西方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的侵蚀 ③市场经济的发展 ④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不良思想还有滋生的土壤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②④
解析: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存在,不是市场经济发展导致的,而是市场经济自身弱点造成的,③不符合题意,①②④正确且切题。故答案选D。
答案:D
5.民间有一句俗语,叫“吃什么补什么”。这句话听起来简单,但流传广、影响大。在科技发达和文明进步的今天,保护野生动物已经成为世界潮流,不少人还以食用和药用野生动物为大补,这表明( )
①“吃野生动物大补”是落后文化的表现 ②对落后饮食文化必须坚决抵制、依法取缔 ③吃野生动物既是科普问题,也是文化观念问题 ④对饮食文化中的糟粕,我们要鉴别并加以剔除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对落后文化的正确态度是通过科学文化教育,予以改造和剔除,②观点错误,含②的选项均应排除,故答案选D项。
答案:D
6.当前中国文化领域的状况十分复杂:传统与现代、“中”与“西”等多元文化并存,以“官本位”、等级制为特征的封建主义文化和以“钱本位”、自由化为特征的资本主义文化仍有一定市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尚待进一步加强和彰显。这表明
( )
A.各种文化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相互交织、相互激荡之势
B.落后文化、腐朽文化根深蒂固,成为当前人民文化生活的主流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是诱发封建主义文化和资本主义文化的主要原因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人民大众文化生活中主导地位丧失
解析:当前人民文化生活的主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B说法错误。诱发封建主义文化和资本主义文化的主要原因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而是市场经济自身的弱点和缺陷,C说法错误,D说法显然不符合事实。故正确选项为A。
答案:A
7.一大批优秀文艺作品繁花锦绣:舞剧《红梅赞》、歌剧《屈原》、京剧《华子良》等以铿锵的锣鼓和飞扬的旋律,一次次重燃人们的激情;电影《开国大典》和电视剧《在那遥远的地方》、《南下》、《红色摇篮》等跨越时空、声情并茂,奏响时代主旋律。这说明( )
①发展先进文化必须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②弘扬主旋律的优秀文艺作品在文化生活中发挥着强有力的导向和示范作用 ③多种多样的文化都是弘扬主旋律的作品 ④经典文化就是流行文化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解析:本题以多样的文化表现为背景,考查学生对主旋律作品的理解和判断能力,题干强调一大批弘扬主旋律的优秀文艺作品在文化艺术领域发挥着强有力的导向和示范作用,因此①②符合题意,③错误,④把经典文化等同于流行文化也是错误的。
答案:A
二、非选择题
8.目前,手机越来越多地成为人们消费和生活的必需品。在中学校园里,经常见到中学生们打手机谈笑风生,“有事打我手机”几乎成了部分中学生的口头禅。某校探究性学习小组对本校学生的手机拥有和使用情况进行了专题调查。
手机
拥有率
手机价格
资金来源
用途
不良信息
65%
千元
以上
千元
以下
父母
提供
打工
收入
亲友
馈赠
沟通
娱乐
99%
76%
24%
82.42%
5.26%
12.32%
32%
68%
结合材料从文化生活的角度分析手机的广泛使用对中学生的影响。
解析:手机作为一种传播媒介,成为影响人的最广泛的因素。我们应从利和弊两个方面来分析,同时作为中学生应该趋利避害。
答案:(1)手机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一方面可以传播科学文化知识,丰富中学生的文化生活,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要。另一方面,落后、腐朽文化借助手机媒体肆意扩散,对中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消极影响。它不断改变中学生的日常交往方式和交往行为,甚至左右其认识活动、思维方式和实践活动。
(2)中学生必须自觉地接受积极、健康的文化,增强文化辨别能力,学会选择,拒绝污染。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