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对计划经济体制特点的认识正确的有( )
A.国家运用指令性计划,控制人财物资源
B.不利于社会资源的合理流动
C.平均分配影响了人们工作的积极性
D.使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过于单一
解析:B、C、D三项强调了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及影响。不符合题干要求,故选A。
答案:A
2.2008年是改革开放30年,有学者在某网站论述计划经济体制时,认为计划经济体制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下列认为计划经济所起的积极作用的评价的是( )
①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集中全国有限的人力、财力、物力,体现集中力量办大事的能力 ②国家通过对国民收入分配的直接控制,保证人民群众最基本的生活需要 ③能够稳定物价,增加了财政收入 ④实行计划和市场相结合的模式,确保宏观调控的顺利实行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计划经济体制适应了当时中国经济的发展国情,在当时也促进了经济的顺利发展。关于计划经济的积极作用,可以结合我们目前的宏观调控去理解。④的表述是错误的。
答案:A
3.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平均主义的分配方式严重挫伤了人们的劳动积极性,进而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这表现在( )
①在农村,农民吃集体的大锅饭 ②在城镇,职工吃企业的大锅饭 ③个人收入与工作业绩相脱离,干多干少、干好干坏、干与不干一个样 ④企业吃国家的大锅饭,效益高低无所谓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通过教材可知,①②③都是平均主义严重挫伤人们劳动积极性的表现。由于企业吃国家的大锅饭,企业职工个人收入与企业效益无关,也会间接挫伤职工的劳动积极性,故④正确。
答案:D
4.对计划经济体制下过于单一的所有制结构,认识正确的有( )
A.在当时没有任何意义,不利于生产力的发展
B.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不利于方便人民群众生活
C.有利于国家宏观调控,更好地发挥市场的作用
D.有利于社会资源的配置,有利于激发企业活力
解析:A项说法过于绝对,C、D两项不符合题干要求,故选B。
答案:B
5.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主要有( )
①所有制结构过于单一,阻碍了生产力发展 ②政府对企业管得过死,企业没有活力 ③国民经济条块分割,不利于社会资源合理流动 ④分配上实行平均主义,影响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解析:①②③④均属于计划经济的弊端,故选D。
答案:D
6.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农村集体劳动,按出勤计工分,按工分分配,结果社员往往出工不出力。这说明( )
A.分配中的平均主义影响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
B.平均主义的分配方式调动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
C.平均主义的分配方式缩小了人们的收入差距,值得推广
D.平均主义的分配方式扩大了人们的收入差距,应该纠正
解析:B、C两项观点错误,D项不符合事实,答案选A。
答案:A
二、非选择题
7.辨析“既然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那么只要不断变革生产关系,使公有制范围扩大,公有化程度提高,就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解析:本题是一道辨析题,考查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二者关系的认识,题目前半部分理论正确,但后半部分夸大了生产关系的反作用,只能阻碍生产力发展。解答此题要先答出理论依据,然后对所述问题进行全面辩证的分析。
答案:(1)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适应时起促进作用,不适应时起阻碍作用。
(2)生产关系的变革是由生产力发展决定的。不顾生产力发展的客观实际,人为地不断变革生产关系,片面强调公有制规模越大越好,公有化程度越高越好,就必然导致生产关系超越生产力。这不仅不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反而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3)认为只要不断变革生产关系,就能促进生产力发展是错误的,这违背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
8.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在农村,几乎所有的生产资料都是集体的,在城镇,除了部分集体企业以外,其他企业都是国营的。由于不允许个体餐馆存在,出门吃饭,只能在国营饭店或集体饭店。
结合材料回答:
(1)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社会现实?
(2)这一社会现实与我国当时的生产力发展状况相适应吗?
解析:此题考查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和影响。材料题要注意材料中的关键语言,要提取材料中有效的信息,“生产资料都是集体的”“国营”“不允许个体餐馆”体现了计划经济体制。从材料中看出计划经济体制已经阻碍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答案:(1)这反映了我国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条件下,由于追求“一大、二公、三纯”,致使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过于单一。
(2)不适应。公有制经济“一统天下”的局面与我国低水平、多层次、不平衡的生产力状况不相适应,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也不利于方便群众生活。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