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
1.从银行的产生过程看,它的主要作用是( )
A.信用中介 B.存、贷款及汇兑
C.货币兑换 D.转账结算
解析:选A。本题着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依据所学知识分析,从银行的产生过程来看,银行主要是经营存款、放款和汇兑业务,这表明银行主要起信用中介作用,可见A切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2.(2011·高考安徽卷)2011年我国宏观经济政策以“积极稳健、审慎灵活”为基本取向,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其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有利于( )
①增加投资需求,拉动经济增长 ②控制信贷规模,缓解通胀压力 ③调整经济结构,优化资源配置 ④刺激消费需求,调节市场物价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选C。我国当前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其主要手段是提高银行存贷款利率。银行存款利率上调,有利于吸收储蓄存款,减少消费需求,所以④刺激消费需求的说法是错误的,应排除。银行贷款利率上调,不利于企业投资的发展,故①错误。稳健的货币政策通过调节存贷款利率可以增加存款数量、控制信贷规模,从而达到缓解通胀压力、调节经济结构、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目的,所以②③正确表述了稳健的货币政策的目的和作用,C项入选。
3.北京市商业银行一直把教育事业作为关注和支持的重点。近几年来,北京市商业银行共为北京市教育系统提供信贷支持14多亿元。材料中的商业银行( )
①以经营工商业信贷为主要业务
②向商业部门提供国家政策性专项贷款
③是银行的银行
④是一种企业法人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解析:选D。本题以北京商业银行支持教育为背景材料,并将商业银行的含义作知识切入点,重在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从材料看,该银行属于我国银行系统中的商业银行,在性质上属于金融企业,是一种企业法人,其业务是以经营工商业信贷为主,①④正确;向商业部门提供国家政策性专项贷款属于政策性银行的业务,中央银行是“银行的银行”,②③错误。
4.某商业银行一年向企业贷款累计10000万元,平均年利率为10%,累计吸收存款7000万元,平均年利率为8%,这一年共支付员工工资及奖金60万元,其他开支200万元。这一年银行利润是( )
A.180万元 B.140万元
C.160万元 D.90万元
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对银行利润的计算。依据题意可知:贷款利息:10000×10%=1000(万元),存款利息:7000×8%=560(万元)。其他开支(含工资奖金):60+200=260(万元),而银行利润=贷款利息-存款利息-其他开支,银行的利润为:1000-560-260=180(万元)。
5.2011年12月16日是国家开发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成立3周年,它是我国第一家由政策性银行转型而来的商业银行。转型后的国家开发银行的主体业务是( )
A.存款业务 B.贷款业务
C.结算业务 D.股票买卖业务
解析:选B。存款业务是商业银行的基础业务;贷款业务是商业银行的主体业务,故B正确。
6.
右图中银行拒绝为上了黑名单的客户办理贷款,是因为( )
①商业银行的主体业务是存款
②商业银行是以营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
③商业银行要降低市场交易的风险
④商业银行要加强对结算业务的管理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B。银行加强对发放贷款的管理,其目的在于营利,降低金融风险,故②③符合题意。①不合题目的指向,④与题意无关。
二、非选择题
7.(2012·四川广元测试)国庆长假期间,张明的好朋友王强从远方前来拜访,由于携带了大量现金行动极不方便,并急于存入银行,这时刚好是下午5点30分,正是银行要下班的时间,心急如焚的王强让张明带着他直奔中国人民银行。
你认为这时他们能成功办理存款手续吗?为什么?
解析:本题以张明好友王强去中国人民银行办理存款手续为背景材料,着重考查学生对中国人民银行的性质及职能的理解认识能力。解答本题应明确表态,然后结合中国人民银行的性质、职能展开分析。
答案:他们不能成功办理存款手续。这是因为:
(1)中国人民银行是我国的中央银行,是我国银行金融机构的领导力量,是“银行的银行”。
(2)中国人民银行是在国务院领导下,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的国家机关,是我国政府的组成部分。
(3)中国人民银行的职能主要是
①依法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
②发行人民币,管理人民币流通。
③经理国库。
④持有、管理、经营国家外汇储备、黄金储备。
所以,中国人民银行不受理存款业务,他们不能成功办理存款手续。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关于银行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银行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出现而出现的
②银行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③银行是依法成立的经营货币信贷业务的金融机构
④银行是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选D。本题属于组合式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银行产生和含义的认识。银行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可见①说法是错误的。因此,排除包含①的选项。
2.中国农业银行是我国最后进行股份制改革的国有商业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革( )
①有利于银行私有化改造
②有利于扩大国有经济的支配范围,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和竞争力
③必将提高国有商业银行的利润
④有利于提高国有资本的运作效率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C。①错误,股份制改革并不就是私有化,其控股权依然在国家。③错误。
3.(2012·江西吉安调研)中国人民银行是( )
①我国政府的组成部分 ②提供国家政策性专项贷款的银行
③我国银行金融机构的领导力量 ④以经营工商业存、放款为主要业务的国有企业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选A。中国人民银行是我国的中央银行,是政府的组成部分,是我国银行金融机构的领导力量,①③正确;我国的政策性银行是提供国家政策性专项贷款的专业银行,②不符合题意;我国的商业银行是以经营工商业存、放款为主要业务的企业法人,不一定是国有企业,④错误。
4.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自2011年7月7日起金融机构人民币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分别上调0.25个百分点, 其他各挡次存贷款基准利率相应调整。这是继2011年5月12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后,央行今年的又一次出手调控,也是2011年以来的第八次升息。中国人民银行的这一举措( )
①有可能使商品价格与投资规模回落 ②将会使商品价格上涨,人民币升值 ③有利于信贷资源的优化配置 ④表明央行继续实施积极的货币政策
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①④
解析:选A。中国人民银行依法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是国家宏观调控的工具。银行存贷款利率提高,对企业而言,会加大企业贷款利息支出,减少其投资,使投资规模回落。对居民而言,会增加储蓄减少消费需求,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价格会有所回落,①③正确,②④错误,应排除。
5.中国人民银行与商业银行最主要的区别是( )
A.前者是以发行和管理人民币为主要经营目标的国家机关,后者是以银行利润为主要经营目标
B.前者是在中央政府领导下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的国家机关,后者是以银行利润为主要经营目标的企业
C.前者是政府的组成部分,后者是管理工商银行、建行、交行的金融机构
D.前者监督、管理后者,后者对前者负责
解析:选B。中国人民银行是我国的中央银行,它是在国务院领导下,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的国家机关,是我国政府的组成部分,商业银行以银行利润为主要经营目标,因此答案选B项。
6.农行山东济宁分行始终坚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原则,强化“绿色信贷”意识,自觉履行社会责任,严把信贷准入关,对环保不达标及产品工艺落后、科技含量低、缺乏竞争力的企业和项目禁入。这一事实表明( )
A.国有银行不以盈利为目的
B.银行具有为经济建设筹集资金的功能
C.银行具有促进经济结构优化、调整经济发展方向的功能
D.银行为企业和国家的经济决策提供信息依据
解析:选C。材料中农行山东济宁分行的做法,体现了通过货币信贷手段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调整经济发展方向的功能,C正确;A错误;B、D不符合题意。
7.中间业务是指商业银行在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的基础上,利用技术、信息、机构网络、资金和信誉等方面的优势,不运用或较少运用银行的资财,以中间人和代理人的身份替客户办理收付、咨询、代理、担保、租赁及其他委托事项,提供各类金融服务并收取一定费用的经营活动。下列各项属于银行中间业务的有( )
①转账结算活动 ②吸收存款活动 ③发放贷款活动 ④提供保管箱服务 ⑤提供债券买卖及兑付 ⑥代理保险
A.①②③④ B.①②⑤⑥
C.①④⑤⑥ D.③④⑤⑥
解析:选C。②③是银行作为信用活动的一方参与,属于传统的负债业务和资产业务,不合题意,含②③的选项均应排除,故答案选C。
8.北京市首家由外资银行控股的村镇银行——密云汇丰村镇银行开业。该银行根据农村市场的特点,开发和提供量身订制的农村金融服务,以此来解决农村的企业和农户缺乏抵押品的贷款瓶颈问题。这一事件的意义在于( )
①避免市场调节的缺陷,提升银行业的整体素质
②可以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和创新
③鼓励消费,改善生活,拉动农村经济增长
④发挥市场的作用,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C。密云汇丰村镇银行开展农村金融服务,发挥了市场的调节作用,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故排除①,选④。同时,它的出现对现有的农村金融体制提出了挑战。故选②。③与题旨无直接关系。
9.四川仪陇惠民村镇银行是全国第一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成立当年吸收存款达1717万元,发放贷款1124万元,有效满足了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的各种资金需求。材料反映了( )
①第三产业对第一产业的服务功能
②银行为经济建设筹集和分配资金的功能
③银行对国民经济各部门进行监督和管理的功能
④银行能够为国家作出正确的经济决策提供依据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选A。银行属于第三产业,农业属于第一产业,银行满足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的各种资金需求,反映了第三产业服务第一产业,①入选;该银行吸收存款又发放贷款,反映了银行为经济建设筹集和分配资金,②入选;③④材料没有反映。故选A。
10.我国的中央银行是政府的银行、发行的银行和银行的银行。下列属于我国中央银行职能的是( )
A.开展保险权益大型咨询服务活动
B.为外贸企业办理国内外结算
C.代理发行政府债券
D.调整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
解析:选D。中国人民银行是我国的中央银行,依法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的重要职能之一,D入选。A、B、C均不是中央银行的职能的体现。
11.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冲击,我国政府审时度势,及时提出并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下列措施中,属于运用货币政策调控经济运行的是( )
A.扩大信贷规模和优化信贷结构
B.提高农村低收入人口的扶贫标准
C.提高小麦和稻谷的最低收购价
D.实行结构性减税和推进税费改革
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对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理解。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都是经济政策,都属于宏观调控的重要方式。凡是有关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的政策,如税收的变动,发行国债,国家规定按较高的保护价收购粮食等都属于财政政策。而和银行有关的政策,如利率的调整则属于货币政策。由此可见,B、C、D都属于国家的财政政策,与题意不符。选A。
12.银行被形象地比喻为经济活动的“气象站”、“寒暑表”,说明银行具有的作用是( )
A.能够掌握和反映社会经济活动的信息,为企业和国家作出正确的经济决策提供必要的依据
B.为我国经济建设筹集和分配资金,是再生产顺利进行的纽带
C.对国民经济各部门和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监督和管理
D.作为一种调控经济的手段,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效益
解析:选A。本题主要考查银行对国民经济发展的作用。根据课本知识,容易得出答案。
13.(2011·高考浙江卷)银行信用卡是商业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使用银行信用卡( )
A.可减少现金流通量并缓解通货膨胀
B.相当于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
C.既非常方便又十分安全
D.可以获得银行指定额度内的贷款
解析:选D。银行信用卡以其储存的纸币额度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并不能减少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A、B两项错误;银行信用卡的使用相对安全,但在某些情况下不如使用现金方便,C项片面;银行信用卡可以在银行指定的额度内透支,D项正确。本题为判断型选择题,可以根据所学知识直接选择正确的选项。
二、非选择题
14.材料1:近年来,国际上大银行的非利息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普遍超过50%,有的银行甚至达到80%,而我国商业银行的主要收入来源仍然是传统的利差收入,非利息收入比例最高的银行也不到30%,还有相当多的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比例在一位数徘徊。有关专家指出:非利息收入率低表明中国的银行提供各种新型服务的能力还非常低,也说明我国银行业与国际金融机构还有非常大的距离。
材料2:银监会党委书记、主席刘明康强调,在全面履行加入世贸组织对外开放承诺后,外资法人银行已开始与中资银行进行全面公平的竞争。如何提高银行业的核心竞争力,是银行业金融机构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金融创新是银行业金融机构提高服务水平和竞争能力的重要基础。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问题:
(1)材料1说明了什么经济现象?
(2)中国的商业银行应如何提高竞争力?
解析:本题以国际大银行与我国银行的非利息收入之间的差距为背景,考查学生理解能力。第(1)问,材料1主要反映了我国银行服务质量水平低,竞争力差。第(2)问,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竞争力可从商业银行和国家两个角度分析。
答案:(1)材料1说明我国银行的服务质量和创新水平较低,我国银行业的竞争力有待提高。
(2)①中国的商业银行必须面向市场,开发出更多符合百姓需要的新产品,转变依靠传统利差业务维持利润的状况,调整银行的收入结构;②中国的商业银行必须借鉴外资银行的管理机制和先进管理经验,建立现代管理制度,提高经济效益;③中国政府应积极推进金融体制改革,要继续扩大对外开放,让中国商业银行在竞争中提高整体实力。
15.(2012·内蒙古通辽一中测试)在某市道路改造过程中,某企业参加工程招标,先后向该市多家商业银行提出贷款申请,但都未获批准。其原因是该企业曾拖欠该市建设银行贷款,给银行造成重大损失。过去的“失信”,使该企业在这次竞标中未能拿下工程项目,给企业发展造成重大影响。
(1)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该市多家商业银行不给该企业发放贷款的原因。
(2)从经济学角度谈谈企业信用严重缺失对企业的影响。
解析:本题以某企业的失信行为为背景,考查商业银行和社会信用制度有关知识,考查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第(1)问,商业银行不给该企业发放贷款的原因:一是由商业银行的性质决定;二是该企业失信。第(2)问,从企业信誉、形象和诚信原则两个角度分析企业信用缺失对企业的影响。
答案:(1)我国商业银行是以银行利润为主要经营目标的企业法人,商业银行发放贷款必须考虑到自身利益和安全。该企业曾因失信拖欠银行贷款损害了银行的经济利益,拒绝该企业贷款申请,正是银行维护自身利益、维护自身发展的合法、正当行为。
(2)该企业因失信未能获得贷款,最终导致其未能拿下工程项目,给企业发展造成重大影响。这说明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对企业的生存竞争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诚实信用是现代市场交易活动的原则和基本精神。诚实信用可以给企业带来高效益。企业信用严重缺失,市场交易秩序得不到维护,正常的交易活动就无法进行,失信企业也会因此丧失很多机遇,不利于企业自身利益的实现和长久的发展。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www.ks5u.com)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