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 1.  (2011·高考福建卷)“拉弗曲线”(见图)描述了税率和税收的关系。它给我们的启示是(  ) ①税收政策必须考虑企业和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②A点是我国政府实施宏观调控的最佳税率选择 ③确定税率应充分考虑企业产品的价值和竞争力 ④税率超过了一定的范围将导致税收收入的下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④ D.③④ 解析:选C。由拉弗曲线可知,只有保持恰当比例的税率,才能取得最大规模的税收,税率超过一定范围则导致税收收入下降,因此税收政策必须考虑企业和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①④当选。②说法具有片面性;税率的确定与企业产品的价值和竞争力无关,③错误。因此答案为C。 2.马克思曾说过:“赋税是喂养政府的娘奶。”这句话的意思是(  ) A.没有国家利益,就不可能有个人利益 B.税法是税收的法律依据和法律保障 C.税收是国家机构存在并发挥职能的物质条件 D.税收是国家产生的必要条件 解析:选C。征税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国家职能。马克思的这句话强调税收对于政府的重要性,是发挥国家职能的物质基础。 3.社会主义国家的税收之所以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其根本原因在于(  ) A.在我国,国家是税收分配的主体 B.我国的税收是直接用于人民的 C.我国税收是人民自愿缴纳的 D.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 解析:选D。从根本上说,社会制度的不同决定了税收性质的不同。社会主义国家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是代表人民根本利益的。这就决定了社会主义国家的税收不仅取之于民,而且用之于民。 4.  在我国,房地产业是众所周知的暴利行业,房地产商在各种富豪排行榜中八面威风,但在许多地方的纳税大户排行榜中,房地产企业却鲜在其中,有人讽刺为“赢利巨人”却是“纳税侏儒”。这其中与一些房地产企业虚开开发成本、人为隐瞒利润、逃避税收有重大关系。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  ) A.完善税法,提高税率,扩大税目 B.使每个公民都成为纳税人 C.加强税收征管,依法严厉打击偷逃税款的行为 D.变相征收税收 解析:选C。虚开开发成本、人为隐瞒利润、逃避税收,是偷逃税款的行为,国家机关应加强税收征管,依法严厉打击偷逃税款的行为。故选C项。 5.在经济学的意义上,投资每增长一个百分点,能拉动经济增长0.2%,而消费每增长一个百分点,能拉动经济增长0.8%,是投资的4倍。下列措施中,有助于促进居民消费的是(  ) ①提高银行存款利率 ②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③努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④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 A.①④ B.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选D。提高银行存款利率,使存款获得的利息收入增加,会减少居民的消费,①排除。 6.假如国家将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由2000元上调至3500元,其他条件不变,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月收入3500元以下的所有居民应缴个人所得税减少 B.月收人超过3500元的居民没有得到实惠 C.居民整体可支配收入增加 D.初次分配更加合理 解析:选C。若个人所得税起征点调至3500元,则月收入3500元以下的居民不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A项错误;个人所得税一般实行超额累进税率,月收入3500元以上者纳税数额相对减少,B项不正确;个人所得税是调节税,不属于初次分配范畴,D项排除;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提高后,居民平均税负减轻,整体可支配收入增加,C项入选。本题是知识运用题,解题的核心是明确个人所得税的作用等相关知识。 二、非选择题 7.(2012·云南元阳调研)2011年A市地方财政收入突破150亿元,其中税收130亿元。财政对教育的投入为10多亿元,比2010年增长13%;对医疗卫生的投入为10多亿元,比2010年增长11%。该市的教育、医疗卫生的综合实力居全省前列。 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我国税收的性质和作用的? 解析:本题以A市税收对财政收入的贡献为背景材料,并将税收的性质、作用作命题切入点,着重考查学生分析归纳材料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应依据所学知识、结合材料分层解读。 答案:(1)该市的纳税人缴纳税款130亿元,体现了我国税收取之于民的性质;该市财政对教育、医疗卫生的投入,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保障人民的身体健康,体现了我国税收用之于民的性质。 (2)该市税收收入130亿元,占财政收入150亿元的90%以上,体现了税收是组织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3)税收通过财政支出投入到教育、卫生事业,有利于进一步促进该市经济的健康、持续、协调发展,体现了税收是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  一、单项选择题  1.右边漫画《中国腾飞,坚强保证》启示我们,作为公民(  ) A.要依法诚信纳税 B.要参与税收征管 C.要了解税收基本特征 D.要杜绝偷漏税行为 解析:选A。中国经济腾飞需要财力做坚强保证,作为公民就应依法诚信纳税,以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故选A。税收征管是税务机关的活动,B与题干无关。了解税收基本特征和杜绝偷漏税行为虽然都有利于公民自觉履行纳税义务,但作为公民对国家财政收入最主要的贡献是依法诚信纳税,故选A不选C、D。 2.“取于民,用于民,福祉同谋,千溪活水盈沧海;征以法,纳以法,和谐共建,一片冰心在玉壶。”从经济常识角度看,这副对联体现了(  ) ①税法是税收的法律依据和法律保障 ②税收是国家实现经济监督的重要手段 ③税收是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 ④我国税收是为人民利益服务的 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选C。“取于民,用于民”体现了我国税收的社会主义性质,即我国税收是为人民利益服务的,④正确。“征以法,纳以法”则体现了税收具有强制性,税法是税收的法律依据和法律保障,①正确。②③和题干无关。故选C。 3.(2012·河南河大附中调研)漫画《有感于某些明星偷税逃税》告诫我们(  )  A.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B.偷税逃税在娱乐圈是允许的 C.明星有不纳税的特权 D.纳税人应当有权利意识,监督税收的实施 解析:选A。抓住漫画中逃税走向悬崖的寓意,就容易选择了。漫画讽刺了某些明星偷税逃税的可耻行为,进一步告诉我们公民要树立纳税人意识,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4.假定2011年某外贸高新技术企业A的生产所得为100万美元,企业的生产成本为480万元人民币,当时美元与人民币的汇率是1∶6,企业所得税税率为15%,当年此外贸企业的某职工B的年总收入为1.2万元人民币(注:一年12个月,每月收入均等;净收入=生产所得-生产成本;个税起征点为每月3500元人民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011年某外贸高新技术企业A的企业所得税应缴15万元人民币 B.2011年某外贸高新技术企业A的所得应为1500万元人民币 C.2011年此外贸企业的某职工B所需要缴纳的个人所得税为1625元人民币 D.2011年某外贸高新技术企业A的企业的净收入为20万美元 解析:选D。根据题意,2011年,A企业所得应为100×6=600万元人民币;净收入应为(100×6)-480=120万元人民币,折合美元为20万美元;企业应缴企业所得税为120×15%=18万元人民币;职工B月平均收入为1000元,不用缴纳个人所得税,故选D。 5.继被业内称为“新国十条”的《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2011年4月出台后,财政部又紧锣密鼓研究并初步规划于2012年开征房产税。下列关于开征房产税的意义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加强宏观调控 B.调节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和谐 C.引导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挤压楼市泡沫 D.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遏止房价过快上涨 解析:选D。税收是财政收入最重要的来源,开征房产税有利于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当前我国房价奇高,开征房产税增加购房成本可以抑制购房需求,挤压楼市泡沫,从而引导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A、B、C三项为正确说法,应排除。D项观点错误,税收属于国家财政政策。 6.2011年9月21日举行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资源税暂行条例》作出修改,在现有资源税从量定额计征基础上增加从价定率的办法,并调整原油、天然气等品目资源税税率。这表明(  ) A.税收的固定性是相对的 B.财政可以促进资源优化配置 C.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D.税收具有强制性和无偿性 解析:选A。国家在资源税征税之前,改变计征办法和税率,并以法律的形式固定,然后以此征收资源税,这表明税收具有固定性,且税收的固定性是相对的,故答案选A。 7.某批发公司4月份购进笔记本电脑200台,购入价200万元,笔记本电脑销售总收入210万元。该月支付本公司20名员工工资8万元,支付各项费用4万元。本材料涉及应纳税的税种有(  ) A.企业所得税 增值税 B.个人所得税 增值税 C.企业所得税 消费税 D.企业所得税 个人所得税 解析:选B。某批发公司销售电脑应缴纳增值税,员工工资涉及个人所得税,故选B。 8.(2012·江苏吴江质检)某餐馆适用的营业税税率为5%。小明和爸爸去该餐馆吃饭共消费200元,在结账索要发票时被告知,如果不要发票,可以获得一瓶价值4元的饮料,小明和爸爸表示接受。上述做法(  ) ①使餐馆少缴纳6元税款 ②使餐馆多获得6元收益 ③不利于保护消费者的权益 ④不利于刺激消费需求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解析:选B。该餐馆实际应缴营业税为:200×5%=10(元),但由于小明和爸爸不要发票,这10元营业税被餐馆分解为两部分:一部分被小明和爸爸所获得(一瓶价值4元的饮料),余下的6元则被餐馆所获得。故应选②。该餐馆少缴纳的税款应为10元,故不选①。发票是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重要凭证,小明和爸爸不要发票当然不利于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故应选③。④与题意不符。故选B。 9.为扩大国内需求,降低企业设备投资的税收负担,促进企业技术进步、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我国自2009年1月1日起,在全国所有地区、所有行业推行增值税转型改革。按照新的方案,允许企业抵扣新购入设备所含的增值税。假设某企业一年内购买原料500万元,购买机器设备200万元,职工工资300万元,销售收入1500万元,增值税税率是17%,按新的增值税方案,该企业将缴纳增值税__________元。(  ) A.255万 B.170万 C.136万 D.85万 解析:选C。根据新的增值税方案,企业应缴纳的增值税为:[1500-(500+200)]×17%=136(万元)。 10.为刺激消费,征收利息税;为鼓励人们投资,对国债和国家发行的金融债券利息税免征个人所得税。这说明(  ) A.组织财政收入是税收的基本作用 B.利息税是我国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C.税收是调节经济的重要手段 D.利息税会减少居民实际收入 解析:选C。材料反映了国家为了不同的经济目的,运用税收手段对经济进行调节,故答案选C。 11.下表是一个建筑公司某年度的部分经营信息,其中“税金及附加”包含了该公司应缴纳的某种税,这种税的名称及计算正确的是(  ) 项目 金额(万元)  工程收入 1000  减:工程成本 -650  税金及附加 -33  工程利润 317  A.营业税=1000万元×税率 B.增值税=1000万元×税率 C.营业税=650万元×税率 D.增值税=650万元×税率 解析:选A。本题考查营业税、增值税的计算。营业税是以纳税人经营活动的营业额(销售额)为征税对象的税种。根据定义可知,表中的营业额应该是工程收入1000万元。因此,营业税=1000万元×税率,选A。增值税是将纳税人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增值额作为征税对象的一个税种。它的一般计税方法是:本企业商品销售额乘以税率,减去上一经营环节已纳税金。即增值税=1000万元×税率-(上一环节已纳税金),B、C、D错误。 12.新个人所得税法在2011年9月1日开始施行,起征点从2000元提高到3500元。多地市民举报称,河北唐山,天津武清,以及上海、厦门等地,某些地方税务局以软件没有更新为由或者干脆不说明理由按照2000元起征个人所得税。这些税务部门违背了税收的(  )  A.强制性 B.固定性 C.无偿性 D.灵活性 解析:选A。税收的强制性是指国家凭借政治权力强制征税,纳税人必须依法纳税,税务机关必须依法征税。漫画反映某些地方税务机关没有依法征税,这违背了税收的强制性,故答案选A。 13.某内地歌手到X国举办个人演唱会,结果收入颇丰。回国后税务部门让他缴纳个人所得税,他说,我已经在X国缴纳个人所得税了,就不用在国内缴了。这种认识(  ) A.正确,因为一个人不能在两个国家同时缴税 B.正确,因为在外国的收入不应该在国内缴税 C.不正确,因为在我国境内有住所,凡从我国境内外取得收入的个人要缴个人所得税 D.不正确,因为不管在我国境内有无住所,凡从我国境内外取 得收入的个人要缴个人所得税 解析:选C。本题考查了个税的纳税人。有收入不缴纳个税的情况只有一个,就是在我国境内无住所又不居住或居住不满一年,从我国境外获得收入。 二、非选择题 14.(2012·吉林长春养正高级中学测试)依据“拉弗曲线”回答问题。  (1)“拉弗曲线”体现了什么经济学道理? (2)分析说明“拉弗曲线”对我国发展经济的启示。 解析:本题以“拉弗曲线”为命题依据,着重考查学生调动运用知识获取解读图片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第(1)问应明确阐述税收收入与税率的关系。第(2)问要依据第(1)问的结论从税率及分配政策等角度进行全面论证。 答案:(1)“拉弗曲线”反映了在一定增幅内,提高税率有利于增加税收,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但在社会财富一定的前提下,如果国家持续提高税率,超过了一定幅度,将最终导致财政收入下降。 (2)“拉弗曲线”对我们的启示是:国家必须确定合理的税率,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妥善处理好国家、企业和个人收入的分配关系。一方面,要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增强国家的宏观调控能力,更好地发挥国家职能,优化经济结构,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另一方面,要保证企业和个人收入的增加,激发企业和个人的生产积极性,促进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15.2011年2月14日,国家税务总局发布《关于做好2010年度年所得12万元以上个人所得税自行纳税申报工作的通知》,部署2010年度的年所得“12万”个税申报工作。税务总局在通知中要求各地税务机关要进一步拓展工作深度,提高自行纳税申报数据质量。对股权转让、限售股转让、二手房转让、拍卖所得数额较大的纳税人,不仅要关注其财产转让所得,也要关注其工资、薪金等其他项目所得。 结合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国家税务总局为什么要部署2010年度的年所得“12万”个税申报工作? (2)公民应如何增强“纳税人”意识,自觉做到诚信纳税? 解析:本题考查税收的作用、依法纳税的相关知识,以及学生调动运用知识分析说明问题的能力。第(1)问,解答本题应注意问题的行为主体和问题指向,由此可知答案应从税收对国家的作用组织答案。第(2)问需要从思想和行为两个方面组织答案。思想上就是增强依法纳税意识,认识到依法纳税的重要性;行为上就是当拥有应税收入时,自觉做到诚信纳税。 答案:(1)①税收是国家组织财政收入最普遍的形式,是财政收入的最重要的来源。②在我国,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国家通过税收实现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③国家各项职能的实现,必须以社会各界缴纳的各种税收作为物质基础。如果国家集中的收入太少,将直接影响国家职能的有效发挥。 (2)①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认识到纳税不仅关系到国家的发展,也关系到公民自身的切身利益。②将自觉诚信纳税看成是公民的社会责任感和国家主人翁的具体体现,把为国纳税引以为豪,取得应税收入时,应做到自觉诚信纳税。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www.ks5u.com)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