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人民的选择 历史的必然课时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康有为在《立宪会议》中说,现在世界上有君主专制、君主立宪制、民主立宪三种政体,而“君主立宪者,政体之最良者也”。他主张“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康有为的戊戌变法最终以失败而告终,这证明了( )
①三权分立、君主立宪不适合我国国情
②中国不适合实行民主共和制
③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历史必然性
④资产阶级没有能力推翻资本主义制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 D.①④
解析:选C。该题考查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历史必然性。康有为的戊戌变法最终以失败而告终,这有力证明了资本主义制度在中国行不通。②的说法是错误的,我国现在实行的政体就属于民主共和制;④的表述错误。
2.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下列关于辛亥革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结束了中国的君主制度,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
B.改变了旧中国的社会性质,没有实现人民民主
C.使人民摆脱了被压迫、被奴役、被剥削的地位
D.领导人民彻底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解析:选A。辛亥革命是旧民主主义革命,并没有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在其本质上仍是资产阶级革命,因此,B、C、D均是错误的说法。
3.下列选项中属于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党为实现人民民主而进行探索和创造的是( )
①各界人民代表大会 ②农民协会 ③参议会 ④工农兵代表苏维埃 ⑤罢工工人代表大会
A.①⑤ B.②⑤
C.③④ D.②④
解析:选B。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党的势力相对较弱,没有能力组织全民或全国性质的民主形式,革命刚刚开始,党在工人和农民中发展自己的力量,故选B项。
4.我国历史上第一次以国家形式出现的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力机关是( )
A.1927年选举产生的上海特别市临时市政府
B.抗日战争时期选举产生的陕甘宁边区人民政府
C.1949年成立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D.1931年成立的中华苏维埃全国代表大会
解析:选D。该题考查识记能力。A项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创建人民政权的最初尝试。
5.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建立的政权,只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同这一国体相适应的政权组织形式,只能是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上述论断体现的观点是( )
A.国体决定政体,并通过一定的政体体现出来
B.政体决定国体,政体具有一定独立性
C.国体与政体是互为前提而存在的
D.政体巩固国体
解析:选A。该题考查国体和政体的关系。A项的说法是正确的;B项说“政体决定国体”是错误的;C项说二者“互为前提”是错误的;D项的说法不准确,适当的健全的政体有利于巩固国体。
6.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为创建人民政权进行了不懈探索,其最初尝试是( )
A.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罢工工人代表大会和农民协会
B.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工农兵代表苏维埃
C.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胜利后召开的上海市民代表会议
D.抗日根据地陕甘宁边区召开的参议会
解析:选C。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为建立新政权而进行的探索。1927年3月,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胜利后召开的上海市民代表会议,选举产生了上海特别市临时市政府,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创建人民政权的最初尝试。
7.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创造,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长期艰苦探索的结果。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我国正式建立起来的标志是( )
A.中华苏维埃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通过
C.新中国的成立
D.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的召开
解析:选D。此题要求指出的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我国正式建立的标志。A项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以国家形式出现的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力机关。B项是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奠定法律基础,C项是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创造前提条件,只有D项才符合题目要求。
二、非选择题
8.申纪兰是迄今我国唯一的一位参加过一至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从25岁第一次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到现在,申纪兰用她半生的时间,见证了中国民主法制建设的进程。1953年,在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次民主选举中,申纪兰当选为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1954年9月,25岁的申纪兰享受了当时只有县长才有的特殊待遇,骑着一头毛驴走出了大山,走出了山沟,带着父老乡亲们的殷切嘱托,她出席了在北京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中南海怀仁堂,申纪兰和1211名全国人大代表审议了新中国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代表乡亲们投下了神圣的一票,履行了一个全国人大代表的职责。在她参加过的一至十一届全国人大会议中,申纪兰印象最深、永生难忘的还是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她很自豪地说自己是农民代表,要一直为中国最大的群体——农民说话,要实实在在反映农村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她曾经是山西一个“没有土,到处都是石头”的贫困山区农业合作社的生产队长。当她的姐妹们还为不幸的婚姻和沉重的家务而痛苦时,她提出了妇女应该和男人享有同样的工作权利和报酬。她的建议被采纳。新中国的《劳动法》明确规定:男女同工同酬。
(1)申纪兰印象最深、永生难忘的为什么还是第一届全国 人民代表大会?
(2)申纪兰的建议能够被采纳并写进新中国的《劳动法》说明了什么?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过程。第(1)问实质上是考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的重大意义,即人民群众第一次实现了当家作主。第(2)问指向的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能够保障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
答案:(1)因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获得通过,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我国正式建立起来。人民翻身作了主人,普通老百姓第一次真正体会到了国家的权力属于人民。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我国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基础的政治制度得到全面确立,开创了我国人民民主的全新阶段。中国人沉睡了几千年的民主意识开始觉醒,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管理国家的热情得到了最大限度地激发。
(2)说明了新中国的成立彻底推翻了剥削阶级统治广大人民群众的政治制度,建立了新型的人民民主的政治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政权属于人民,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政府。体现了在我国,人民享有的民主权利具有真实性,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
9.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打下了政治基础,极大地调动了全国各族人民建设国家、管理国家的积极性。回顾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形成的过程,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形成和确立,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也是中国人民对人类民主、文明事业的贡献。
为什么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形成和确立,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
解析:本题考查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历史的必然。本题应主要从资本主义制度在近代中国行不通的原因,以及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为建立新型政权而进行不懈探索的角度回答。
答案:(1)从根本上说,这是由中国国情决定的。
(2)从当时中国生产力水平来说,民族资本主义有一定发展,但仍然相对稚嫩,不能为资本主义制度提供经济基础。
(3)落后的生产力决定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的性质,旧中国的政治制度,无论采取何种形式,都没有改变其代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利益的本质。
(4)领导中国人民找到发展新道路和建立新制度的重任,历史地落在了中国共产党身上。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革命进入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主义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经过长达28年的艰苦卓绝的英勇奋战,最终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1954年9月15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全国范围内正式建立。
附:课内答疑站
1.教材P59探究问题
今天仍有人认为,如果效法欧美国家采用资本主义民主制度,近代中国就能实现现代化。你可否结合上述材料和已有的政治、历史知识,反驳这种观点?
提示:首先,从材料中康有为、邹容、孙中山等对于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主张中,可以看出资本主义制度在中国行不通。其次,从历史和政治知识中,我们可以知道资产阶级没有能力领导人民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不能实现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更谈不上国家的发展繁荣。
2.教材P60探究问题
(1)你会唱这些歌曲吗?这些歌词表达了人民的什么意愿?
(2)你能否结合所学历史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建立人民民主政权的奋斗历程?
提示:(1)这些歌词表达了人民自己当家作主的意愿,也表达了人民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主政权的认可。
(2)这几首歌曲的部分歌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建立人民民主政权的奋斗历程。具体奋斗历程可以结合历史上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进行表述。
3.教材P61探究问题
联系近代中国建立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失败尝试,对比以上图文所反映的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为建立新型政权而进行的不懈探索,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提示:从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罢工工人代表大会和农民协会,到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工农兵代表苏维埃,从抗日战争时期的参议会,到解放战争后期和建国初期各地普遍召开的各界人民代表会议,这些都是中国共产党为实现人民民主而进行的不懈探索。从过程中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建立的政权,只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同这一国体相适应的政权组织形式,只能是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4.教材P62探究问题
为什么人民群众对选举有这么高的热情?
提示: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从本质上保证了人民当家作主,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让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得到真实实现,这充分调动了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选举的政治热情。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