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二十一 现象本质型试题  所谓现象本质型设问,是指设问要求题干与题肢之间的逻辑关系是现象与本质的关系。“……表明或说明……”或“……意义相同的是……”等。 根据设问连接词的不同,现象本质型试题可分为以下五种类型: 1.执象索质型,即题干内容是现象,题肢内容是本质。“……体现了……”“……反映了……”是其常用连接词。 【例1】我国北方某地,虽然林地、农地、水面资源丰富,但由于生产方式和农业科技落后,资源优势无法转化为产量优势。为解决这一问题,当地政府经过调研,制定发展规划,提供优惠政策,利用市场机制引导企业和农民加大投入,重点抓好优质经济林开发、冷水鱼养殖及深加工、大豆稳产高产这“一树、一鱼、一豆”三大农业科技项目,开发高产、优质、高效特色产品,并推进产业化经营,形成优势产业链,发展现代农业。 结合上述材料,分析当地政府所履行的国家职能。 答案:(1)当地政府履行了组织和领导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 (2)主要表现在制定发展规划,实施优惠政策,通过市场机制推动“树、鱼、豆”三大项目的科研和开发,推动当地农村经济发展。 解析:本题要求根据材料内容涉及的现象,分析政府措施体现了什么国家职能以及这一国家职能的具体内容,属于典型的根据现象看本质的现象本质型试题。 2.执质索象型,即题干内容是本质,题肢内容是现象。“下列说法能体现……的是”是其典型连接词。 【例2】 判断社会经济生活中是否出现通货膨胀,主要是看(  ) ①纸币发行量是否过多 ②物价是否持续攀升 ③社会上是否出现抢购风 ④商品的价值量是否变大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④ 答案:A 解析:①②是必然现象,③是可能现象,④与题意无关。由通货膨胀的含义可知关键是看纸币发行量是否过多,故①必选;而④说法与题设要求无关,故舍去。最终可选A项。 3.异象同质型,即题干内容与题肢内容是同质的两种现象。“下列说法与……相同的是”是其典型连接词。 【例3】苏轼诗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找出与上述诗句意思相近的选项是(  ) A.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B.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C.旁观者清,当局者迷 D.将欲夺之,必先予之 答案:C 解析:A项包含的哲理是世界是不断变化发展的,新事物必然代替旧事物。B项包含的哲理是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要积极投身于实践。D项包含的哲理是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要善于用假象去迷惑敌人。只有C项包含的哲理与苏轼的诗句所包含的哲理相同,即认识是受到时间、地点和条件制约的。 4.同象异述型,即要求对指定现象用描述现象的专业术语加以描述。 5.同质异述型,即题干内容与题肢内容是对事物同一本质的不同描述。 【例4】“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的看热闹。”从哲学上看,其中的“门道”和“热闹”分别是(  ) A.本质和现象 B.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 C.真象和假象 D.真理与谬误 答案:A 解析:“门道”和“热闹”是本质和现象的通俗说法,二者之间只是表述方式的不同。 1.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准确解读题干材料描述的是什么现象,或指定的是什么本质。 2.其次要审清设问要求,看设问是要求我们对现象或本质的转换语言描述,是要求我们揭示现象的本质,是要求我们根据本质描述现象,还是寻找不同现象之间的同类关系。要根据设问要求进行选择(选择题)或回答(问答题)。 3.再次,就选择题而言,要结合题肢判断哪些题肢与题干材料相关且符合设问要求,把不相关的排除掉;哪些题肢与题干材料相关但是说法错误,把错误的排除。就问答题而言,要根据设问要求对试题材料涉及的现象进行语言转换描述,或揭示其本质。 4.最后解答此类试题出现失误最常见的原因是我们对相关基础知识识记理解不到位,对一些现象不能准确转换成教材专业语言进行描述,不能准确揭示其本质。所以我们在平时学习过程中一定要全面深刻掌握相关知识的现象与本质,尤其是一种事物的多种表现现象,这是正确解答此类问题的根本措施。  1.前些年,农民张某从本村承包了20亩土地搞大棚种植,收入颇丰;国家土地流转政策落实后,张某将这20亩地转包给了李某,每年从李某处获得转包金。对农民张某的收入可以这样认识(  ) ①前者属于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后者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 ②前者属于按劳动要素分配,后者属于按资本要素分配 ③前者属于按劳分配,后者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 ④前者属于劳动性收入,后者属于财产性收入 A.③④ B.②④ C.①③ D.①② 2.2012年1月1日,刑事诉讼法修正案正式实施。修正案规定:逮捕后,应当立即将被逮捕人送看守所羁押。除无法通知的以外,应当把逮捕的原因和羁押的处所,逮捕后二十四小时内,通知被逮捕人的家属。修正案取消秘密逮捕体现了(  ) ①任何公民的合法权利都受法律保护 ②社会主义民主在不断完善和发展 ③每个公民都应该受到同等的待遇 ④法律是每个公民必须遵守的准则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3.“微博”成为人大代表履职平台,这是近年来出现的新鲜事儿。人大代表纷纷开通微博“晒”建议、听民意、做“网民调查”。这体现了(  ) ①人大代表行使提案权 ②公民积极参与民主决策 ③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渠道不断创新 ④人大代表切实履行义务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4.下列属于公民参与民主决策行为的有(  ) ①向消费者协会投诉产品质量问题 ②打市长热线举报企业偷排污水 ③通过书信向市政府提出如何治理交通拥堵的意见 ④针对乡政府河道治理提出意见和建议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在村委会换届选举中,村民要求前村委公开村里账户,并要求其对财务支出情况做出说明。这属于(  ) A.民主管理 B.民主监督 C.民主选举 D.民主决策 6.2011年10月9日,国家发改委正式公布了《关于居民生活用电实行阶梯电价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在《意见稿》制定前,广大群众通过网络、信件等形式纷纷建言献策。国家发改委对社会各界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认真研究,充分吸收,完善阶梯电价方案。阶梯电价方案的完善体现了(  ) A.民主监督,有序参与 B.民主实践,事必躬亲 C.民主自治,建言献策 D.民主决策,科学管理 7.(浙江台州中学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第五次统练试题,32)2012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开始实施。该法给行政机关立规矩,防止滥用强制权。其立法精神体现了(  ) ①政府职能是管理服务 ②权力行使需要监督 ③以人为本,执政为民 ④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8.(2012·吉林秋末模拟,14)《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指出:和平发展是中国历史文化的传承。中国文化自古就认为世界应是一个和谐整体,这个观念深深影响了中华民族的思想和行为,成为中国人处理人与人、人与自然乃至国与国关系的重要价值观。这说明(  ) ①文化决定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③中华文化具有源远流长的特点 ④在国际文化事务中必须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9.2012年12月11日,是中国“入世”十一周年的日子。“入世”以来,我国日渐成长为一个成熟的贸易大国,但也付出了昂贵的门票,经历了成长的烦恼。这体现的哲理是(  ) A.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B.事物发展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C.真理的客观性和条件性的统一 D.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10.(2012·吉林秋末模拟,26)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于2011年10月15~18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起草工作是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直接领导下进行的。中央要求,《决定》起草要充分发扬民主,注意吸收各方面意见,做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5月上旬,文件起草组组成8个调研组,分赴12个省市和部队开展调研。文件起草组在充分吸收和采纳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形成文件框架提纲和《决定》初稿。政治局常委会多次审议,提出重要修改意见。经反复修改,形成《决定》征求意见稿。这期间,胡锦涛同志主持召开座谈会听取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 结合材料,说明《决定》的起草过程蕴含了哪些政治生活的道理。 参考答案 经典模拟演练 1.A 解析:前者张某从本村承包土地搞大棚种植属于在集体经济下劳动取得的收入,所以属于按劳分配;后者是张某把土地使用权转让给李某,凭借土地使用权取得的收入,所以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所以③符合题意。前者属于自己劳动取得的收入,属于劳动性收入;后者属于转让土地使用权取得的收入,属于财产性收入,所以④符合题意。 2.A 解析:修正案取消秘密逮捕是对公民合法权利的保护,是社会主义民主完善和发展的表现,故①②正确;③说法错误;④与题意不符。 3.D 解析:人大代表纷纷开通微博是在履行义务,听取民意,并不是行使提案权,也不是公民在参与民主决策,而是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渠道在丰富创新。故答案为D项。 4.D 解析:①属于经济生活中的维权行为;②属于民主监督;③④符合题意。 5.A 解析:村民要求前村委公开村里账户,是村民自己管理本村事务,属于民主管理。 6.D 解析:阶梯电价方案征求民意体现了民主决策,故D项正确且符合题意。 7.D 解析:由题干可知,该法给行政机关立规矩,防止滥用强制权,说明了权力行使需要监督,而且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故②④正确且符合题意;③说法错误;①与题意无关。故本题选D项。 8.B 解析:①说法错误,④与题意无关,故排除。 9.B 解析:“我国日渐成长为一个成熟的贸易大国”体现前进性,“但也付出了昂贵的门票,经历了成长的烦恼”体现曲折性。 10.答案:(1)《决定》起草工作是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直接领导下进行的,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我国的执政党。 (2)中共中央广泛听取意见建议,做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 (3)召开座谈会听取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意见,体现了我国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4)《决定》的起草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是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亲密友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 解析:本题要求根据材料现象说出其蕴含的政治生活道理,属于根据政治现象提炼政治道理的试题。材料主要体现了我国政党制度的相关内容,熟悉此类内容的同学,不难正确回答本题。 高考资源网 w。w-w*k&s%5¥u 高考资源网 w。w-w*k&s%5¥u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