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
1.(2012·海淀区期末)“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难道还有其他原因吗?”美国苹果公司创始人乔布斯一生经历过各种挫折与失落,但他那无所畏惧、敢于承担的个性让他一直努力实践着自己的价值观,总能为他的离奇想法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这说明( )
①实现人生价值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②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导向作用
③社会要更加注重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④只有追求个性发展才能实现个人的价值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本题考查人生价值实现等知识。“无所畏惧、敢于承担、努力实践”说明乔布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使乔布斯经历挫折与失落仍然努力实践,说明价值观具有导向作用,①②符合题意。③在题干中没有体现。在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中实现人生价值,④错误。
【答案】 A
2.(2012·郑州市第一次质量预测)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唐中和是湖南省新宁县皮肤病防治站的“编外医生”,48年来他坚守“麻风村”,悉心治疗病人,照顾老人们的起居生活,有时两个月才回家一趟。唐中和的事迹告诉我们( )
A.在艰苦环境里更容易实现人生价值
B.要在劳动和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
C.牺牲个人利益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
D.个人需要的满足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标志
【解析】 本题考查价值的创造与实现。材料主要强调了唐中和的主观努力,而不是环境的艰苦问题,A不选。实现人生价值并不否定正当的个人利益,C说法错误。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是人生价值的基本标志,D说法错误。B正确且符合题意。
【答案】 B
3.(2012·中山市期末考试)欧盟从“对中国皮鞋征收进口关税”到“取消对中国皮鞋征收16.5%的高额反倾销税”折射出欧盟真正开放心态。这表明( )
①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②意识能指导人们改造世界
③认识随着客观实际的变化而变化 ④实践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 本题考查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意识能动性的表现、意识的起源等知识。“从欧盟对中国皮鞋征收进口关税”到“取消对中国皮鞋征收16.5%的高额反倾销税”,体现了认识随客观实际变化而变化,③正确。“这种转变折射出欧盟真正开放心态”则体现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映,①正确。材料未涉及意识的作用,②不选。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④表述错误。
【答案】 A
4.(2012·合肥市第一次质量检测)梁启超认为,“历史者,英雄之舞台也,舍英雄几无历史”“大人物心里之动静稍易其轨,而全部历史为之改观”。梁启超的观点( )
①承认了伟大人物对社会历史发展的影响 ②否认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③正确揭示了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 ④否认了实践的物质性和社会性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解析】 本题考查实践的特点以及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等相关知识。要对梁启超的观点一分为二的分析,他突出了伟大人物对社会历史发展的作用,否认了人民群众的作用,没有看到实践具有一定物质性和社会性,夸大了意识的作用,陷入了唯心主义的误区,故①②④与其观点吻合。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社会基本矛盾,③表述错误。
【答案】 B
5.(2012·青岛市高三期末检测)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非常关注食品添加剂的问题。其实,只要能以恰当的方式和剂量使用它,是不会引发安全问题的。这表明( )
①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遵循客观规律 ②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才会引起质变
③价值判断应以满足人的需要为客观依据 ④矛盾双方的转化需要一定的条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 本题考查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客观依据、发展的状态以及矛盾的统一性等知识。材料表明食品添加剂只有在尊重规律基础上控制好使用量才是安全的,否则会带来危害,材料强调适度原则,否则会向坏的方向转变,故①②④正确。③说法本身是错误的,价值判断应以遵循客观规律和人民群众的立场为客观依据。
【答案】 B
6.(2012·浙江名校联考)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庆祝大会的讲话中屡见“民”字,有“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的高屋建瓴,更有“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的细致梳理。这是因为( )
①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成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
②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是我们最高的价值标准
③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
④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组织者和推动者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解析】 ②表述不全面,精神文化需求只是一个方面;④“组织者”说法不正确。
【答案】 B
7.(2012·杭州市一模)现代存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丹麦的克尔凯郭尔说过一句话:“所有人认为重要的事情,在我看来一钱不值;所有人认为不重要的事,在我看来性命攸关。”这一观点说明了( )
①意识活动具有自主选择性
②人们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不具有共同性
③人们的价值观不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就有区别
④正确的价值观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④
【解析】 ①③是从意识活动具有自主选择性、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等方面讲的,符合题目要求。人们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既有差异性,也有共同性,排除②。④不符合题意。
【答案】 C
8.(2012·苏锡常镇四市一模)2012年2月3日,失去双臂,却用双脚弹出生命音符的刘伟被评为2011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感动中国》组委会授予刘伟的颁奖词是:当命运的绳索无情地缚住双臂,当别人的目光叹息生命的悲哀,他依然固执地为梦想插上翅膀,用双脚在琴键上写下:相信自己。那变幻的旋律,正是他努力飞翔的轨迹。刘伟事迹给我们的启示是( )
A.要做一个物质、精神都富有的人
B.要追求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
C.要支持健康有益的文化
D.要用自强不息的精神去铸就人生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价值的创造和实现等知识。刘伟事迹说明要发扬自强不息的精神实现人生价值,故D正确。
【答案】 D
9.(2012·石家庄一模)石家庄第一医院主任医师刘琼芳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医学大学生,她医术精湛,为上万名患者解除了病痛;她爱院如家,将给病人看好病视为自己最大的快乐;她身患癌症36年,仍时刻想病人所想,急病人所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完美诠释了医德、医术和医心。刘琼芳医生的事迹表明
( )
①价值观对人的行为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②站在人民的立场上才能保证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正确性
③劳动和奉献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
④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生价值的评价标准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人生价值的实现、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知识。①错误,价值观有正确与错误之分。④错误,评价人生价值的根本标准,是看一个人的人生活动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否对社会和他人作出了贡献。②③正确且符合题意,故选B。
【答案】 B
10.(2012·唐山市一模)老太太倒地“扶不扶”的问题让国人纠结。正因为做好事有可能的高成本付出,人们的爱心与善行就有可能被一种过大的压力所左右,从而影响到现实生活中个人道德行为的判断与抉择。这表明( )
①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
②绝大多数人的利益应该是价值选择的决定因素
③价值观不同,行为选择不同
④人们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是在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的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以及价值观的导向作用等知识。②说法错误,价值选择应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①材料未体现。
【答案】 B
11.(2012·郑州市第二次质量预测)漫画《前“工”尽弃》讽剌了一些官员
( )
前“工”尽弃
①缺乏创新意识,不懂得更新工作方法
②缺乏求真务实精神,犯了主观主义的错误
③缺乏系统优化思想,坚持部门利益至上
④缺乏正确的价值取向,忽视人民的根本利益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漫画说明的是某些干部缺乏求真务实精神。“拍脑袋”决策是典型的主观主义;“拍脑袋”决策多为搞“政绩工程”,没有坚持正确的价值观。
【答案】 C
12.(2012·南京市二模)当前社会上一些道德滑坡现象令人担忧,但真情、真爱却无时不在我们身边,有用生命提携孤儿的成长的教师夫妇,有扎根边疆的最美女医生,有为国家人民奉献的科学家,有对贫穷人施以援手的热心人……这表明( )
①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劳动和奉献 ②实现人生价值需要社会客观条件
③不同的价值观具有不同的导向作用 ④人生价值通过人的智力、品德表现出来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①③
【解析】 本题考查价值的创造和实现及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材料说明各类英雄人物在劳动和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他们的行为对社会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故选D。材料未体现社会客观条件,故不选②。人生价值通过个人的劳动、奉献表现出来,故④说法错误。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
13.(2012·深圳市一模)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为精粹、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然而,近年频频爆出的关于“扶不起”(面对摔倒的路人,不肯、不敢上前搀扶等现象)种种负面新闻,人们开始怀疑我们这个社会是否正遭遇“道德寒冬”。面对这一窘境,深圳市的做法是:大力宣传中华传统美德,加强舆论的正面引导作用;深入挖掘人们内心深处向善的因素,树立助人为乐的道德典范;率先制定《深圳经济特区公民救助行为保护条例》,让那些主动去“扶”去“助”之人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使“扶得起”变成人人欲为的德行,实现由“不扶”到“扶”的变化。2011年12月20日,年近七旬的范伯伯晨练摔倒受伤,众路人接力救援令其热泪盈眶,感叹说“深圳不缺好心人”。
(1)请运用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原理,分析由“不扶”到“扶”的道德风尚的变化。
(2)结合价值观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树立正确道德观念重要性的理解。
【解析】 本题以《深圳经济特区公民救助行为保护条例》的制定为背景材料考查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以及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客观依据等主干知识。第(1)问首先要清楚“扶”与“不扶”作为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实现这个转化的条件是公民道德建设的实施、良好道德风尚培育的结果。“由‘不扶’到‘扶’,使‘扶得起’变成良好的社会风尚”实现事物的变化、发展。第(2)问结合价值观的导向作用的表现以及对价值判断、价值选择的影响,说明树立正确道德观念的重要性。
【答案】 (1)①“扶”与“不扶”作为矛盾双方,是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但矛盾双方相互依赖、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通过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培育良好的道德风尚,实现由“不扶”到“扶”的变化。
②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由“不扶”到“扶”,使“扶得起”变成良好的社会风尚。
(2)①正确的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有利于人们对自己和他人的言行做出正确的评判、形成良好道德风尚,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
②正确的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有利于人们在面对公义与私利、“扶”与“不扶”、“助”与“不助”的冲突时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勇敢地担当起社会责任。
③价值判断是价值选择的基础。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有利于人们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从而做出正确的价值选择,自觉地维护人民的利益。
14.(2012·合肥市第一次质量检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十一五”全国公共财政(部分)支出增长情况(单位:亿元)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教育
支出
538.33
1 076.35
1 603.71
1 981.39
2 159.9
医疗卫
生支出
138.03
661.3
826.8
1 273.21
1 389
社会保
障和就
业支出
2 023.03
2 302.36
2 745.9
3 296.67
3 582.25
材料二 十七届五中全会进一步强调,今后五年将更致力于全面均衡发展和收入分配改革,保持居民收入与GDP同步增长,控制收入差距扩大,实现由“国强”到“民富”的转变。
联系材料,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知识,谈谈如何实现由“国强”到“民富”的转变。
【解析】 本题以“‘十一五’全国公共财政(部分)支出增长情况”和十七届五中全会为背景材料,考查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以及价值判断和选择的客观依据等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知识限定是“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即历史唯物主义(或唯物史观)的知识。
【答案】 ①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力对社会的发展起决定作用,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并在此基础上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均衡发展,努力保持居民收入与GDP同步增长。②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必须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调整生产关系以使之与生产力相适应,要通过收入分配改革,促进社会公平和经济发展。③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④要坚持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追求。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