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二】 分配制度与财政税收 (经济生活第3单元) 【考点透视】 一、个人收入的分配 1、分配制度 ①我国的分配制度是什么,为什么实行这一制度。 ②按劳分配:基本内容和要求、地位、实行的原因及意义。 ③其他分配方式:内容;重点把握按生产要素分配——劳动、资本、技术、管理和土地 等;理解其必要性和现实意义; ④结合十七届四中全会允许农民以以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属于按生产要素分 配,分析这一要求的意义。 2、分配原则——效率与公平的原则: ①把握效率与公平的含义; ②理解二者的关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二者既具有一致性,又存在矛盾; ③正确处理初次分配与在分配的关系:十七大的新表述——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 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④区分我国的分配制度、分配原则和具体的分配政策。⑤结合当前我国采取的减免城市 义务教育学杂费、关注民生的具体措施等,分析我国维护正义,注重公平。 二、国家收入的分配 1、财政收入与支出 ①构成:财政收入分为税收、利润、债务和其他收入;财政支出包括经济建设支出、科 教文卫事业支出、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社会保障支出、债务支出。 ②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和分配政策。其中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是基 础性的。 ③财政收支关系的三种情形。 2、重点:财政的作用 (1)表现:①财政与基础设施工程:体现国家财政集中力量办大事,具有促进资源合 理配置的作用。 ②财政与宏观调控:通过对财政收支水平的调控促使经济平稳运行,通过财政手段促经 济经济社会的发展。 ③财政使人民生活有保障:三项具体表现。 ④结合采用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保增长、调结构、促消费”等重大大事件,分析财政的巨大作用。 (2)重难点:区分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①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比较表 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   区 别 含义不同 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对财政收入和支出总量的调节来影响总需求,使之与总供给相适应的经济政策.它包括财政收入政策和财政支出政策 货币政策是指一国中央银行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对货币供应量和信贷量进行调节和控制所采取的指导方针及其相应的政策措施   工具不同 凡有关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的政策,如税收的变动,发行国债,保护价收购粮食等都属于财政政策 和银行有关的一系列政策,如利率的调整。其特点是通过利息率的中介,间接对宏观经济发生作用   制定者不 同 财政政策是同国家制定的,必须经全国人大或其常委会通过 货币政策是由中国人民银行直接制定的  联 系 (1)二者都是经济政策,都属于宏观调控的重要方式 (2)在一般条件下,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是相互配合起作用的  ②分析2010--2011年我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必要性。 ③结合国内形势,分析当前国家财政政策的运用与扩大内需的关系等。 三、征税和纳税 1、税收及其种类 ①税收的含义、与财政收入的关系; ②税收的特征及相互关系; ③种类: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要重点把握这两类税的作用。 ④重点:结合目前个税起征点修订、个人住房转让营业税政策调整、鼓励出口增加出口退税等,分析税收政策调整的意义,理解其调节经济的杠杆作用,特别是对调节收入,实现公平的影响;要学会个税的计算方法。 2、依法纳税 (1)纳税人和负税人: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纳税人不一定是负税人,要看其是否 是税款的实际承担者。 (2)依法纳税:①我国税收的性质;②从权利和义务的角度分析,依法纳税是公民应 尽的义务;③违反税法的行为;④公民增强应纳税人意识,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关注国家对税收的征管和使用,以维护人民和国家的利益。 【仿真演练】 1. 李某是以国有企业工程师,去年工资收入是36000元,奖金8000元,个人专利转让收入5000元;其妻开一家个体杂货店,年收入15000元;家里有房出租,年收入6000元。去年李某一家按劳分配收入和按生产要素分配收入分别是 A. 44000元 26000元 B.36000元 19000元 C. 49000元 21000元 D.44000元 11000元 【解析】D 本题考查考生对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的理解与应用。李某作为国有企业工程师,其工资、奖金属于按劳分配收入,共44000元;个人专利转让属于按生产要素中的技术要素分配,房出租属于按生产要素中的土地要素分配,共11000元;妻子作为个体老板,其收入属于按个体劳动成果分配;故D项正确。 2.  按收入高低把总人口等分为高、中、低三组,图8所示为各组收入占总收入比重的两种不同状态。下列做法有利于由状态a向状态b转变的是 ①加大扶贫开发与救济力度 ②个人收入按超额累进税率缴税 ③发挥市场的自发调节作用 ④降低劳动报酬占初次分配比重 A.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③④ 【解析】A 本题主要考查缩小收入差距,关注社会公平的相关知识,以及学生准确调用相关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以数据图表的形式呈现材料,考查缩小收入差距,关注社会公平的问题,为此应该提高劳动者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④排除,应重视国家的宏观调控,以克服单纯市场调节的弊端,排除③,当选A。 3.假定其他条件不变,在一般情况下,下列选项中与图10曲线反映的变动关系相一致的是 A.X轴为税率 Y轴为财政收入 B.X轴为居民收入 Y轴为商品房价格 C.X轴为商品价格总额 Y轴为流通中所需货币量 D.X轴由经济增长率 Y轴为失业率 【解析】D 本题考查的考点是:财政收入、税收、影响价格因素、流通中所需货币量。图表呈现的是一种反比例关系,只有D项随着经济增长率的上升,社会失业率相对降低,准确地体现这一关系。其中AB选项都是不确定的,不能一概而论。C项体现的是一种正比例关系。 4. 材料一: 图表1:江苏省GDP和财政收入情况(单位:亿元) 图表2:江苏省财政支出有关情况(单位:亿元)  材料二:2010年江苏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加大民生领域投入,使发展成效真正落实到人们福祉的提高上。 (1)你从材料一中获得了哪些经济信息? (2)结合上述材料,运用《经济生活》中的有关知识,阐述江苏省政府加大民生领域投入,促进社会建设的重要性。 【答案】(1)图表1表明近年来江苏省地区生产总值(GDP)不断增长,财政收入随之逐年增多;图表2表明江苏省财政支出逐年增多,对教育、社会保障等民生领域的投入逐年增加。图表1、2表明经济发展是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增长的基础。 (2)江苏省政府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大对民生领域的投入,加强社会建设,是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发挥了财政在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中的物质保障作用;对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模拟演练】 一、单项选择题 小马一家三口2011年2月收入共6258元。小张在国有商场工作,工资收入1000元;母亲在集体企业工作,工资收入900元;儿子在外企工作,工资收入2300元,此外还有股票收入1200元,政府公债收入528元,为企业提供商品信息收入330元。回答1~2题。 1..我国现阶段采取的分配制度是 ( ) A.按劳分配 B.按生产要素分配 C.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D.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 2.按劳分配与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之间的关系是 ( ) ①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②后者为前者提供了可能性 ③前者是后者在分配关系上的体现 ④前者是后者的前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下图是我国某市居民2010年收入一览表: 内容 工资、薪金收入 房屋、土地等其他收入 国债收入 股票收益 利息收入  比例(%) 40 29 7 10 14  注:财产性收入,一般是指家庭拥有的动产(如银行存款、有价证券等)、不动产(如房屋、车辆、土地、收藏品等)所获得的收入 图表表明 ( ) ①财产性收入已成为居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投资方式的多样化,导致居民收入来源多样化 ③按生产要素分配是我国的主要分配方式 ④我国多种所有制经济同步发展 A.①② B.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4.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既要照顾穷人,又要肯定强者。“肯定强者” ( ) ①有利于激发社会成员的积极性 ②就要保护一切劳动的收入 ③落实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 ④必须在再分配领域注重公平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5.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改革收入分配制度要更加注重公平。这是因为 ( ) A.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 B.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C.注重公平可以消除收入差距 D.公平是按劳分配的体现 6. 观察右图,对此现象分析不正确的是 ( ) A.初次分配也应注重公平 B.容易导致职工收入差距扩大 C.侵犯了劳动者获得劳动报酬的权利 D.工不同酬应不同,体现了按劳分配原则 7.为促进经济发展,我国采取多种措施积极应对这一严峻挑战。下列图示有助于保持国内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是(  ) A.降低利率企业投资生产规模商品供给 B.发展经济就业岗位居民收入消费需求 C.增发国债财政收入政府投资国内需求 D.降低关税商品出口国内需求经济发展 8. 全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实施(  ) ①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②说明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的物质保障 ③说明国家财政是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④是国家利用财政促进经济发展的体现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9. 2010年9月6日是深圳经济特区成立30周年。胡锦涛在深圳考察时指出,希望深圳继续发扬当年的创业精神,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通过不懈奋斗让老百姓生活更富裕、更文明、更安宁、更幸福。“让老百姓生活更富裕、更文明、更安宁、更幸福”我们应(  ) A.初次分配中解决好效率问题,再分配中解决好公平问题 B.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形成合理的个人收入分配格局 C.统筹城乡发展,将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农村工作上来 D.发挥市场在收入分配中的基础作用,合理拉开收入差距 10.王大爷到银行续存定期存款,营业厅的保险理财经理推荐王大爷购买保险理财产品,并承诺该产品的利率两倍于银行定期存款利率,还可以分红,并有礼品赠送。王大爷高兴地买了经理推荐的保险产品,可到期却没有得到宣传的利率和红利。被红利“迷了眼”的他,没想到买保险会遇到这样的风险。这是因为 ( ) A.社会保险并不保证能赚钱 B.商业保险不属于金融机构 C.商业保险是受市场规律支配的 D.买保险不是为了赚钱 二、非选择题 11. 2010年3月5日,在十一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一是保持适度的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今年拟安排财政赤字10 500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赤字8 500亿元,继续代发地方债2 000亿元并纳入地方财政预算。二是继续实施结构性减税政策,促进扩大内需和经济结构调整。三是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有保有压,把钱花在刀刃上。继续向“三农”、民生、社会事业等领域倾斜,支持节能环保、自主创新和欠发达地区的建设。四是切实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增强内外部约束力,有效防范和化解潜在财政风险。同时,要依法加强税收征管和非税收入管理,严厉打击偷骗税行为,做到应收尽收。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回答。 (1)材料体现了2010年我国继续实施的什么财政政策? (2)材料是怎样体现财政作用的? 12.(简答题)材料一:经济学上所推崇的“橄榄型"收入分配结构,是低收入和高收入相对较少,中等收入占绝大多数的收入分配结构,可以说是最理想的收入分配结构,这种结构要比我国目前的“金字塔型稳定得多。 材料二:党的十七大强调要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逐步提高扶贫标准和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决心构建“橄榄型"收入分配结构。 (1)用经济生活的知识,分析中央决心构建“橄榄型”的收入分配结构的必要性。 (2)从经济制度和体制上看,怎样才能构建“橄榄型”的收入分配结构?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