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一:[A]国家的根本属性 1.从本质上讲,国家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 2.根本属性: 学以致用 1、判断题:从本质上讲,国家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 ) 考点二:[B]我国的国家性质及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 1、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 领导的、以 为基 础的 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国体) 2、本质: 。最大特点:在于它与剥削阶级掌握的国家政权不同, 对 的人民实行民主,对 实行专政。 学以致用 2、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最大特点是( ) A.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  B.在统治阶级内部实行民主,对被统治阶级实行专政  C.对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对分子实行专政  D.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考点三:[B]我国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 1.广泛性: (1) 的广泛性:包括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解放军指战员和其他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在内的全体人民。 (2) 的广泛性:公民享有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领域等方面的权利。 2.真实性: (1)有 的保障。 (2)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广大人民的利益得到日益充分实现。 学以致用 3、在我国,人民民主具有( ) A.广泛性和普遍性 B.广泛性和真实性 C.普遍性和阶级性 D.全民性和真实性 4、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我国人民的利益得到充分的实现,这表明人民民主具有( ) A.广泛性 B.阶级性 C.平等性 D.真实性 5、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真实性,表现在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 ) ①制度保障 ②法律保障 ③物质保障 ④政治保障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考点四:[A]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 1.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1)含义:公民依法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表达意愿的权利和自由。 (2)内容: ①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A.含义:公民依法享有的选举国家权力机关代表的权利,是公民的选举权;公民被选为国家权力机关代表的权利,是公民的被选举权。 B.地位: 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行使这个权利是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 。 ②政治自由: A.内容: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B.地位: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重要方式,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具体体现。 ③监督权: A.含义:指公民有监督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权利。 B.内容: 、 、 、 、 。 2.公民的政治义务: (1)含义:公民对国家、社会应承担的责任。 (2)内容: ① 原因: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是我国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也是实现公民政治权利和其他权利的重要保证。每个公民的命运与国家盛衰、民族兴亡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② 。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是公民根本的行为准则。 ③ 。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保证,是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表现,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职责。 ④ 。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是公民的光荣义务。 学以致用 6.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基础和标志是 ( ) A.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B.行使监督权 C.履行政治性义务    D.享有政治自由 7.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纷至沓来的海外媒体除了采访比赛以外,还对中国社会发展感兴趣。奥运会期间,中国民众应该展示出良好的文明风貌,公民应履行( ) A.批评和建议的权利 B.当家作主的权力 C.维护国家荣誉和利益的义务 D.国际交流与合作的职能 考点五:[B]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1. (1)平等地享有权利。(2)平等地履行义务。(3)平等地适用法律。 ①合法权利平等地受保护。 ②违法犯罪行为平等地受制裁。 注:平等地适用法律≠平等地制定法律。我国的立法机关是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 2. (1)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①在我国,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二者不可分离。 ②权利与义务在法律关系上是相对应而存在的, 都是实现人民利益的手段和途径。 ③公民在法律上既是 的主体,又是 的主体。 ④权利的实现 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 权利的实现。 (2)如何贯彻: ①要树立 ,珍惜公民权利。我们既要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又要尊重他人的权利。 ②我们也要树立 ,自觉履行公民义务。 3. 。 (1)三者关系:在我国,国家、集体与公民的个人利益根本上是一致的。 (2)如何贯彻: ①国家:尊重和保障公民个人的合法权益。 ②公民:在行使公民权利与履行公民义务时,必须把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结合起来。当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个人利益必须服从国家利益,这是公民爱国的表现。 学以致用 8、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这表明( ) A.公民享有同样的权利 B.公民履行相同的义务 C.公民平等地适用法律 D.公民共同地参与立法 9、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这表明,我国公民平等( ) ???????①享有权利 ???②履行义务??? ???③适用法律??????? ??④制定法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考点六:[B]公民应依法有序地参与政治生活 1.原因: (1)依法有序扩大公民的政治参与,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 (2)能否有序的政治参与,决定着我们能否真正地享受民主生活,这也是对我们政治素养的检验。 (3)有序参与,公民可以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愿,切实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素养和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 (4)国家可以不断改善公共管理,创建文明祥和的新社区,有力地促进政府机关的廉政建设,有利于政府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2.有序地参与是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要求 (1)遵循法律、规则、程序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2)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 (3)正确处理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4)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遵循宪法和法律的规定; (5)提高政治素养。 学以致用 10、积极参与政治生活是有较高政治素养的重要表现。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内容是( ) A.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 B.参与社会公共管理活动 C.关注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D.参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11、民主政治建设有赖于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有序参与和无序参与的区别在于( ) ①是否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 ②是否向国家机关表达了自己的任何批评和建议 ③参与行 为是否遵循了法律、法规和程序 ④参与过程中是否正确处理了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12、判断题:充分行使政治权利是公民政治生活的全部内容。( ) 13、判断题:是否充分行使政治权利是判断公民有序与无序政治参与的标准。 考点七:[A]民主选举的几种方式 1.选举方式: (1) 选举: ①优越性:使每一个选民都有表达自己意愿的机会,选择自己最信赖的当家人。 ②局限性:组织难度大、成本高,受经济水平与选民文化水平、民主意识制约。 (2) 选举: ①优越性:适合选民较多、分布较广的情况。 ②局限性:不利于选民直接表达自己的愿意。 (3) 选举: ①优越性:可以比较充分考虑当选者结构的合理性。 ②局限性:限制了选民的自由选择,积极性受到影响。 (4) 选举: ①优越性:提供选择的余地,使被选举人形成相应的竞争,有助选民了解候选人。 ②局限性:不能充分考虑到当选者的结构,如果不加以有效规范,容易导致虚假宣传、贿赂选民等情况发生。 2.主要依据: (1)采取什么样的选举方式,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要根据社会经济制度、物质生活条件、选民的文化水平等具体条件来确定。 (2)选举方式的选择,必须体现 ,并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状况相适应。 学以致用 14、2006年7月1日至2007年12月31日,全国县乡两级人大进行了换届选举。目前,我国县乡两级人大代表的选举方式是 A.直接选举和差额选举 B.间接选举和等额选举 C.直接选举和等额选举 D.间接选举和差额选举 15、我国将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采用( ) 选举方式。 A.等额选举与差额选举相结合 B.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 C.直接选举与差额选举相结合 D.间接选举与等额选举相结合 考点八:[A]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 (1) (拓宽民意反映渠道,是决策机关进行科学决策的重要前提) (2) (有利于提高决策的科学性) (3) (公民享有对涉及公众利益的决策的知情权,是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前提和基础,有利于增强决策透明度和公民参与度) (4) (听证于民是为了决策利民) 学以致用 16、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召开前,全国人大常委会就《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草案)》中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重大事项,请专家学者进行分析论证。这一民主决策方式属于( ) A.社情民意反映制度 B 专家咨询制度 C 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 D 社会听证制度 17、2010年2月28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公开征求意见稿公布,向社会各界征集意见建议。这是国家通过 ( )让公民参与民主决策。 A.信访举报制度 B.专家咨询制度 C.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 D.社会听证制度 18、2010年10月,国家发改委就居民生活用电实行阶梯电价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小张通过电子邮件向其反映了自己的意见。这是公民通过一定途径参与( ) A.民主选举 B.民主决策 C.民主管理 D.民主监督 19、听证会使决策制定更具有公开性和民主化,成为决策部门在制定重大决策时常采用的一种方式。举行听证会是为了( ) A.民主决策 B.决策利民 C.科学决策 D.依法决策 考点九:[A]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的性质 1.村民自治: (1)机构及性质: ①机构:村民委员会(村委会)。 ②性质: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 ,是村民民主管理的机构。(不等于村支部,不是政府机构) (2)自治内容: ①直选村干部:是自己选举当家人,是村民自治的基础,也是村民参与民主管理的主要途径。 ②村民可以通过村民会议等形式,参与本村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的决策和管理。 ③村民制定自治章程或村规民约等,规范自己和村干部行为,管理村里的日常事务。 ④村民通过多种形式,监督村干部行为和村委会工作。 2.城市居民自治: (1)机构及性质: ①机构:居民委员会(居委会)。 ②性质:是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 ,是居民民主管理的机构。 学以致用 20、在我国,农村村民委员会和城市居民委员会是( ) A.地方国家权力机关 B.基层党的组织机构 C.地方国家行政机关 D.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21、判断题: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是我国最基层的政权机关。( ) 考点十:[B]发展基层民主、参与民主管理的意义 1、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是我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实行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以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是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的途径。 2、农村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是社会主义民主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实践,也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作。 考点十一:[A]公民依法行使民主监督权的渠道 1.渠道和方式: (1) (2) (3) (4) (新形式) 学以致用 22、加强民主监督,发扬社会主义民主,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和必然要求。下列属于我国公民民主监督形式的是( )????????????? A.社情民意反映制度?????? B.专家咨询制度 C.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 D.信访举报制度 考点十二:[C] 公民正确行使监督权的要求 1.公民要负责地行使监督权利: (1)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要 同邪恶势力进行斗争,勇于使用宪法和法律赋予自己的监督权。(态度) (2)必须采取 方式,坚持 的原则,不能干扰公务活动。 2意义: ①有利于 ②有利于 学以致用 23、材料一:2009年11月3日,患儿徐宝宝因眼疾在南京市儿童医院治疗,经抢救无效死亡。事后,患儿家长反映医生当晚忙于上网“偷菜”,而疏于治疗且态度恶劣,引起社会及舆论的极大关注。为彻底查清事实,南京市11日成立了由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医患纠纷调解部门专家、新闻单位记者以及网民代表共14人,组成有第三方参与的独立的联合调查小组,揭露了事件的真相。最后有12名医护人员受到严处。 材料二:近年来,政治博客的问世开启了新型的政治参与和民意表达的“绿色通道”。从“躲猫猫事件”到“徐宝宝事件”,对这些社会时政要闻的民意表达,使政治博客已经成为监督政治的新平台和新渠道。然而,并非每个公民的民意表达都是趋于理性和真实的建设性言论。 材料三:“人肉搜索”的出现,将网络上传统的不见人、不闻声的信息搜索,转变为人找人、人问人、人盯人、人查人的互动查询和寻找拷问,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将答案和真相公布于众。但大家对参与其中的方式和可能引发的后果众说纷纭。 (1)材料一中的第三方,主要起着监督的作用,实行民主监督有何意义?(6分) ? ?? (2)结合材料二,请谈谈公民应如何运用政治博客负责任地实行民主监督?(6分) ? ?(3)材料三中,有人认为,网络是虚拟世界,网民什么话都可以说,请你用政治生活的知识评析这一观点。(13分) ?  .精品资料。欢迎使用。 高考资源网 w。w-w*k&s%5¥u 高考资源网 w。w-w*k&s%5¥u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