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4 第3讲 历史观与价值观 一、选择题 1.我国内地某企业家率先承诺“裸捐”。“裸捐”指的是把特定范围的个人资产全部捐出。当人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能够把财富归还世界,是对人生的一种更为深刻的理解。这表明(  ) ①个人选择应该与社会需要紧密结合 ②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③人生的价值只表现在对社会的贡献上 ④个人的物质贡献和精神贡献是统一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A [解析] 将财富用于回报社会,是一种正确的价值选择,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正确处理了个人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体现了人生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故①②正确。人生价值包括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与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两方面,所以③对人生价值的理解是片面的,④不是对材料内容的反映。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明确了新形势下水利的战略定位,制定和出台了一系列针对性强、覆盖面厂、含金量高的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新政策、新举措。从唯物史观角度看(  ) A.推进水利改革体现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B.推进水利改革新政策、新举措的出台,体现了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C.水利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解决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D.推进水利改革体现了发展的要求 [答案] A [解析] 推进水利改革新政策、新举措的出台,顺应了新形势的要求,B不选。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C错误。发展的观点属于辩证法的范畴,D不选。 3.哲学家冯友兰先生把人生境界分为四种: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可见,要想获得有意义的人生,活出自己的精彩,就要不断提升个人的境界。这表明(  ) A.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劳动与奉献 B.实现人生价值离不开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 C.应当在不断砥砺自我中实现人生价值 D.只有适应社会环境的人才能实现人生价值 [答案] C [解析] “提升个人的境界”需要全面提高个人素质,属于砥砺自我的内容,C切题;A、B、D与题意不符。 4.漫画《拆东墙,垒西墙》中官员的做法(  )  A.正确处理了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B.没有自觉站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 C.反映出矛盾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D.体现了只有在劳动中才能实现人生价值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对漫画蕴涵信息的解读能力。漫画中官员的做法没有正确处理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是将个人利益置于人民群众利益之上的做法,是未将人民群众利益作为最高价值标准的体现,A不选,答案为B;C、D与漫画主旨无关。 5.(2011·浙江文综)2011年初以来,社会动荡席卷中东、北非众多阿拉伯国家,一些国家甚至出现政权更迭和内战。其原因有失业率居高不下、财富分配不公和西方意识形态的影响等。这表明(  ) ①经济状况影响社会的政治制度和设施 ②意识形态对社会变化起重要作用 ③适合上层建筑的经济基础推动生产力发展 ④生产关系是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因素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回答本题关键要明确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基础。经济基础决定社会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决定社会的各种思想观点和社会意识形态。由题干知,正是由于中东、北非众多阿拉伯国家的经济基础脆弱,才导致了其政权更迭和内战,故①应选;西方意识形态对阿拉伯国家的政治危机起了推波助澜作用,故②应选。③与题意不符,题干中没有涉及生产力的内容;④说法错误,生产力是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因素。 6.(2011·重庆文综)2010中国年度公益人物L说:“公益不应该仅仅是出现灾难时候的援手,更应该成为我们的生活态度。用公益的思维去生活,你会惊喜地发现生活处处皆公益”这表明(  ) A.个人素质越高,人生价值越大 B.人生价值的实现取决于人的心态 C.拥有高尚思想才能实现人生价值 D.正确的价值观可以转化为服务于社会的现实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价值观与人生价值的实现等知识,回答本题的关键是正确把握题意。材料强调公益应成为生活态度,用公益的思维去生活,说明正确的价值观需要向现实转化,离开现实就失去意义,故D项符合题意。人的素质、心态、思想对于实现人生价值具有重要作用,但这不是唯一因素,故A、B、C项均不是科学的表述,应排除。 7.从蒙牛与伊利之间的“陷害门”事件,到美的、格力两大巨头员工在商场内斗殴,再到腾讯与奇虎之间的“3Q之战”,中国的商界仿佛成为了一个没有规则的江湖。有关学者认为,造成这种状况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反不正当竞争法》不完善。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看,推动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需要(  ) A.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正当选择 D.通过改革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C.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他人的关系 D.改革与经济基础状况不适合的上层建筑 [答案] D [解析] 法律制度属于上层建筑范畴,完善法律就是通过改革调整上层建筑,使之适应经济基础状况,以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选D。A、B、C不是对材料内容的反映。 8.“最能评价政府工作好坏的是群众,最能反映政府工作情况的是基层。”“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是衡量政府工作好坏的唯一标准。”上述观点体现的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是(  ) 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②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③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 ④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 C [解析] ①④属于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故排除。②③符合题意。 9.“给人温暖就是给自己幸福。每做一件好事,就有一股幸福感涌上心头,越做越有劲!”因为郭明义以助人为快乐、以奉献为幸福,所以他能够数十年如一日地献工、献血、捐钱、捐物,乐此不疲。上述材料反映的哲学道理是(  ) ①人们的价值判断是在价值选择的基础上作出的 ②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 ③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贡献与回报的统一 ④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驱动和制约作用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价值观相关知识的理解。①观点错误,人们的价值选择是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作出的;③观点错误,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④正确且符合题意。 10.改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必须以更大决心和勇气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加快推进文化体制、社会体制改革,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持续而强有力的体制机制支撑。这段话的哲学依据是(  ) ①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②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③不断解决社会矛盾,推动社会的进步 ④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的理解。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③符合题意。“改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持续而强有力的体制机制支撑”体现了④。①②不符合题意。 二、非选择题 11.有人给自己定了这样一条求职标准:“钱多事少离家近,睡觉睡到自然醒,位高权重责任轻;老板说话不用听,五年就领退休金,领钱领到手抽筋;旅游出国休假勤,股票分红拼命领,出差做事别人请。” 运用所学的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有关知识,说明我们是否应该赞同这种择业观,为什么? [答案] 不应该赞成。这是因为:①人生的真正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即通过自已的劳动满足自己所属的社会、他人以及自己的需要。材料中所述的择业观只强调个人的需要得以满足,完全忽视了人的社会价值,是错误的。②人们的需要不同、立场不同,就会作出不同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材料中所述的择业观只考虑个人需要,只从个人立场出发考虑问题,作出了只索取而不愿作贡献的价值选择,是错误的。③劳动着的人是幸福的。人的幸福不在于取得多少劳动报酬,而在于能否在实践中创造财富满足社会需要。走不出自己狭隘天地的人,不想奉献他人和社会的人,永远不可能拥有真正的幸福。④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只有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才能在奉献社会中实现自己的价值。上述择业观只想到自己的利益,而不谈对社会、集体的贡献,是错误的。 12.(2011·课标全国文综)妈祖被誉为“海上女神”,传说妈祖姓林名默,宋代时出生在湄洲湾畔(今福建省莆田市境内)。她一出生救急扶危,行善济世。妈祖去世后,人们在湄洲岛建庙祭祀。宋元以后,随着闽南海上贸易和渔业不断发展,船工渔夫越来越多,妈祖信仰越传越广,妈祖从湄洲逐渐走向世界。据统计,目前世界上有妈祖庙5000多座(其中中国台湾800多座、港澳地区50多座),遍布20多个国家和地区,信奉者2亿多人。每逢妈祖出生和升天纪念日,福建、台湾、香港、澳门等地都隆重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弘扬妈祖信俗蕴涵的传统美德,促进文化交流。近年来,到湄洲来祭祀妈祖的台湾同胞、香港同胞、澳门同胞和海外华裔、华侨越来越多,妈祖文化日益成为凝聚华人、华侨的重要精神纽带。 2009年,妈祖信俗被评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运用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原理,说明妈祖文化为什么千余年绵延不绝、不断发展。 [答案]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发展,但具有相对独立性。妈祖文化随着社会变化而发展,同时又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具有相对稳定性。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妈祖文化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积极作用。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