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与生活?第三单元测试题 一、最佳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说法能够证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是 A.孔子的“仁政”思想为后世所传播,被统治者所借鉴 B.我国民族众多,方言也多 C.文化具有继承性 D.佛教从印度传到中国,并被本土化 2.我们从小就跟文字打交道,关于文字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 B.文字的发明,是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C.是中华文明一脉相承的见证 D.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3.我们之所以要大力发展文化生产力是因为  ①先进的文化能够为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②党的先进性的要求 ③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的要求 ④文化产业的发展有利于拉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 ?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4.从文化的角度来审视“秦始皇兵马俑”,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①是中华文明的瑰宝 ②是对军队、权力的一种崇拜 ③是封建专制独裁思想的体现 ④是“个人崇拜”思想的体现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5.地处华东的吴越文化,是典型的水乡文化,那里河网纵横,吴越文化自然与水有密切关系。处于内陆的滇黔文化,具有边陲山寨文化特征,含有特定的多样化民族个性。上述材料说明 A.吴越文化具有开放性、流动性,滇黔文化具有内敛性、多样性 B.我国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和睦相处的统一国家? C.在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长期处于世界前列 D.不同民族的文化相互交融 6.造成上题材料中情况的原因是 ?①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 ②不同区域的文化渐趋融合 ③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 ④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下列能体现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特征的是   ①中华文化的独特性 ②中华文化的传承性 ③中华文化的民族性 ④中华文化的地域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8.鲁迅先生说:“唯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它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鲁迅先生的话强调了 A.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B.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  C.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 D.有这种精神的人就是“中国的脊梁” 9.中国人的饮食有“东酸、西辣、南甜、北咸”之别,在饮食上的差别反映出中华文化的 ?  A.差异性 B.民族性 C.地域性 D.包容性 10.上述现象启示我们   ①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②在文化传播中要因时因地而变 ③对各地文化不能轻率地加以否定 ④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文化的差异性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11.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主要是因为 A.薪火相传 B.一脉相承 C.特有的独创性 D.特有的包容性 12.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包括   ①以爱国主义为核心 ②勤俭节约、艰苦朴素 ③勤劳勇敢 ④团结统一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13.在河北承德普陀宗乘之庙的碑亭里,竖立着《土尔扈特全部归顺记》这块巨大的石碑,碑文记叙了土尔扈特蒙古部族在远离故土一百四十多年之后,经过万里跋涉、重返祖国的过程。土尔扈特蒙古部族重返祖国的壮举展现了  A.蒙古民族的凝聚力 B.民族精神渗透在整个民族文化的各个方面  C.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精神 D.—个民族与其他民族相区别的重要特征 14.当前,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要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必须更高地举起民族精神的火炬,把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这是因为,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 ①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 ②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 ③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④是现阶段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 ①③④ 15.不同民族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有着不同的特点,文化具有多样性。人们常说,法国人浪漫,德国人严谨,日本人服从。这种差别的形成是由 A.各民族不同的自然、社会环境等因素综合决定的 B.各民族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决定的 C.各民族不同的遗传因素决定的 D.各民族不同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决定的 二、不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6.近代中华文化衰微的原因是 ? A.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 B.国家实力的衰弱 ? C.封建思想的禁锢 D.民族精神的衰落 17.2005年4月27 日,4000多片和田美玉连缀而成的金缕玉衣,武则天时期秘藏的佛祖释迦牟尼真身舍利,秦始皇陵的最新发现……全国15个省,50余家博物馆珍藏的213件国宝级文物在北京中华世纪坛集体亮相,上述文物真品 A.说明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B.体现了中华文化具有较大的包容性 C.有利于我们了解古代中华文化的辉熄 D.书写了新时期中华文化更加壮丽的篇章? 18.2005年6月28 日,中国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和日本学校法人立命馆正式签署建立“立命馆孔子学院”合作协议。一个以开展汉语教学、普及中国语言文化的非营利性社会公益机构——孔子学院将落户日本。这样做 A.有利于进一步弘扬中华文化 B.是积极进行文化方面国际合作的表现 C.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兼收并蓄 D.不利于维护中华民族的独立性 19.2005年5月3日《人民日报》载文指出,儒家思想深入人心,深刻影响两岸的风土人情、行为方式和道德取向。同说汉语,同写汉字。读一本历史,抚—张古琴,文化像氧气,融化在血液中……。13亿加2300万人口共同植根于此,使我们精神上融为—体而不可分割,上述材料表明 A.两岸人民有着共同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 B.爱国就必然爱社会主义 C.中华文化是联结两岸人民的精神纽带 D.民族精神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和精髓 20.2005年4月24日《新华每日电讯》载文指出,中国青年有良好的爱国主义传统,但在不同历史时期,爱国热情应有不同的表达方式。中国正处于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最佳历史时期,每个爱国青年都有义务和责任珍惜、维护这稳定、和平的发展环境。这说明 A.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 B.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形成的对祖国的最深厚感情的结晶 C.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往往具有不同的具体内涵 D.爱国主义是中国青年特有的精神风貌 21.在长期奋斗中,我国航天工作不仅创造了非凡的业绩,而且铸就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这种精神 A.为中华民族精神增添了新的时代内容 B.是新时期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 C.把中华民族精神提升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D.表明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22.新时期,弘扬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这主要是因为 A.民族精神不具有时代性,任何时代都不会过时 B.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的精髓 C.这些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已成为现代中华民族精神的主体? D.这些精神具有浓厚的民族性、鲜明的时代性和先进性 23.富有个性的城市建设,底蕴深厚的文化积淀,丰富多彩的文化节会,使绍兴成为一座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相互交融“文化圣城”。绍兴文化属于吴越文化。下列属于吴越文化特征的有  A.内敛性强 B.流动性强 C.开放性强 D.精致淡雅 三、简答题(12分) “苟利于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避趋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些千古名句抒发了作者的什么情怀?对你有何启示? ?四、辨析题(14分,仅作判断不得分)   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诚信缺失、道德沦丧的现象较为严重。于是,有人认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华传统文化正在失去它的作用。 ? ? 五、材料分析题(20分)   2005年6月3日《人民日报》载文指出,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精神血脉,是维护国家统一、鼓励人们奋发进取的精神旗帜。中华民族在辉煌灿烂的历史进程中,培育和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我们党带领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不断丰富和升华这一民族精神。 ?在新的历史条件我们应该怎样弘扬这一民族精神? 高二文化生活第三单元测试答案   一、1-5 ACCDA 6-10 CABCD 11-15 DCCBA   二、16、ABCD 17、AC 18、AB 19、AC 20、AC 21、ABCD 22、CD 23、BCD   三、(1)抒发了作者的爱国主义情怀。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它贯穿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无论什么时期,爱国主义都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   (2)这启示我们,在新时期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应该表现在实际行动中,做到:建设祖国、繁荣祖国;反对侵略、保卫祖国;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维护国家尊严、展现民族风采。   四、(1)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确实出现了一些人为了追逐金钱不择手段导致诚信缺失、道德沦丧等较为严重的现象,给我国经济发展、市场秩序、人们道德价值观等都带来了不良的影响,特别是给传统文化带来了巨大挑战。    (2)同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些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新观念、新思想正在形成,如竞争意识、开放意识、价值观念、金钱观念等。这些新的观念也给传统的思想和文化带来巨大冲击。    (3)但必须看到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在于它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因此,中华文化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处在不断的解构和建构之中。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会不断的吸收时代文化中的积极成分。来丰富和完善自己,使其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和魅力。    (4)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千百年来它对中华民族的发展一直起着重要的作用。即使在今天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仍然起着非常巨大的作用,如诚信观念、先人后已的集体观念等对于市场经济发展仍会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五、(1)我们要始终高举爱国主义的旗帜,把弘扬民族精神贯穿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过程,不断增强公民对国家的认同感、归属感;   (2)要坚持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充分发挥民族精神之魂的力量,增强全国人民的爱国意识、团结意识和发展意识,增强全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3)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充分挖掘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利用重大事件、重大节庆日和重大纪念日,深入宣传中华民族的优秀历史文化,宣传中国共产党的光荣奋斗历史,宣传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辉煌成就,引导和激励人们同心同德地创造幸福和谐的美好生活;   (4)既要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先进文明成果,又要警惕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的图谋,努力维护我国的文化安全; (5)要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不断改革创新。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