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三: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一、考点扫描: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 (4)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5)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6)人生价值 (7)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8)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二、构建体系:
三、重点知识: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原理
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
3、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趋势、实现方式(阶级社会、社会主义社会)
4、人民群众:地位、作用、群众观点、群众路线
5、人生价值:人生价值内容:(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价值观导向作用、
6、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标准、特征、影响因素、价值冲突)
7、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四、热点知识
(一)民生: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
材料一 中共十七届四中全会指出,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加强自身建设的基本经验之一,全党要认真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坚定不移地依靠群众,充分考虑群众利益和承受能力,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切实办好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实事,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1)结合材料一,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说明中国共产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的哲学依据。(8分)
(1)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我们要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4分)②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应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4分)
结合材料一,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说明中国共产党怎样做好民生工作。
(2)措施:①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②深化改革,解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让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做到统筹兼顾。
(二)科学发展观
(2)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知识,说明山东省政府为什么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保障改善民生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6分)
(2)①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科学发展观作为先进的社会意识,对山东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2分)②正确的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促进作用。山东省政府的做法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有利于山东的科学发展。(2分)③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省政府实施保障改善民生的措施坚持了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2分)
第十一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
1、(2009浙江卷)31.宋代是我国手工业与商业蓬勃发展的时期,历史学家研究发现,宋代民间崇拜的神灵被认为除了具备驱灾治病、报境安民等传统农业社会型的神灵外,还开始拥有诸如预告物价、保护商贾等神灵。下列观点与这一历史现象所蕴含的哲学原理相同的是
① 仓廪实而知礼仪,衣食足而知荣辱 ② 自然神就是自然本身,人神就是人本身
③ 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
④ 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2、(2009安徽卷10-11题。)新时期我国农村改革是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展开、第次推进的。它经历了从“大包干”到税费改革,再到包括乡镇机构和管理体制等在内的综合改革过程,从而大大促进了我国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回答10-11题。10.我国农村改革的历程表明
①实践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活动②人类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
③认识的发展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④只有参加社会实践才能获得正确认识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11.我国农村改革带来经济和社会发展所包含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有
①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状况 ②生产方式变革决定社会性质的变化
③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 ④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就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2009福建卷34) 在社会实践活动期间,某校组织学生前往安徽凤阳县小岗村参观,村干部向同学们生动地介绍了小岗村改革开放的历程。回答34题.1978年12月,小岗村18户农民签定了“分田到户 ” 的“秘密协议”,从此拉开了我国农村改革的序幕。这场改革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这说明
A.社会存在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B.社会意识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
C.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 D.群众的首创精神解决了社会基本矛盾
4(2009江苏卷33).在我国农村改革中,农民首创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首选了第一个村民委员会,创办了第一批乡镇企业,被称为我国农民的三大创举。这充分说明了人民群众是
A.社会历史的创造者 B.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C.社会变革的引导者 D.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5.(2008上海卷9) “民生厚(生厚:生活富裕)而德正”,“仓廪实(仓廪:仓库)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古人这些话揭示了一个道理:C
A.物质资料的生产包括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生产 B.物质资料生产的发展必然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平
C.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D.社会的生产关系就是社会的道德关系
7.(2009年全国卷二,38)(32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认真对待、着力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党全面把握国内外发展大局,尊重农民首创精神,率先在农村发起改革。废除人民公社,确定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全面放开农产品市场,取消农业税,以农民实行直接补贴,初步形成了适合我国国情和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农村经济体制;粮食生产不断跃上新台阶,农产品供应日益丰富,农民收入大幅增加,扶贫开发成效显著,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了十三亿人口吃饭问题;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小城镇蓬勃发展,农村市场兴旺繁荣,农村劳动力大规模转移就业,亿万农民工成为产业工人重要组成部分。
农村改革发展的伟大实践,极大调动了亿万农民的积极性,极大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社会生产力,极大改善了广大农民物质文化生活。据统计,全国农村绝对贫困人口在1978年约有2.5亿,到2007年末减少为1479万;农民人均收入由134元增加到4140元,实际增长6.3倍。
(4)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有关原理,结合材料说明中国共产党在农村改革发展中为什么要坚持以人民利益为最高价值标准。(10分)
(4)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物质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这两个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是内在统一的。坚持以人民利益为最高价值标准体现了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与尊重社会发展规律的一致性。
党通过农村经营制度、分配制度、税收制度等改革,调整了生产关系,调动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使人民群众分享生产力发展的成果,践行了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价值标准。
第十二课 实现人生的价值
1、(2009重庆卷32).一个替政府看门的中学毕业青年,60年锲而不舍地专注于自己的业余爱好――打磨镜片。借助自己研磨的超出专业技师水平的复合镜片,他发现了当时人类尚未知晓的微生物世界,得到科学界广泛赞誉,被授予巴黎科学院院士头衔。他就是荷兰科学家列文·虎克。材料表明
①实践是个人与社会统一的基础 ②生活理想是个人全部理想的基础和归缩
③人所特有的劳动创造力是人生价值的源泉 ④获得社会认可是人生价值实现的基本标志
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
2、(2009天津卷5).漫画《赛跑》启示我们在成长道路上要
A.发挥主观能动性,锲而不舍 B.尊重客观规律,循序渐进
C.明确人生目标,锐意进取 D.增强竞争意识,自立自信
3、(2009山东卷23).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等多家单位联合发布的"2008年度中国主流媒体十大流行语(综合类)”有北京奥运、金融危机、志愿者、汶川大地震、神七、改革开放30周年、三聚氰胺、降息、扩大内需、粮食安全。这些词语在2008年的流行表明
①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②主观认识随着客观实际的变化而变化
③价值观对人们改造客观世界具有导向作用 ④人们的价值选择应以价值判断为前提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4、(2009北京卷34). 为引导高校毕业生到西部曲,共青团中央和教育部等部门组织实施了“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该计划的主要内容包括:根据西部建设和发展需要设置服务岗位;给予志愿者一定的生活补贴,并在服务期满时为其提供考研加分等优惠政策和切实有效的就业服务。这一计划的设计所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①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相统一 ②实现人生价值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③在社会实践中改造主观世界 ④个人理想应该与社会需要相结合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2008北京卷31)十七大报告提出,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切实把它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B
①价值观影响人们实践活动的指向 ②理性认识必然推动实践的发展
③要在实践中改造主观世界 ④科学理论决定社会意识的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2009浙江卷41).(32分)
材料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与城市相比,农村发展仍然滞后,尤其是人才严重短缺。我国目前每年大学毕业生有几百万,就业压力大,而大多数人不愿去农村。江苏海南等地曾在20世纪末先后制定了“村官”行动计划。2008年以来,党和政府把“村官”工作提到战略高度,要求进一步完善大学生“村官”工作的长效机制和政策,以使大学生村官“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动”。
材料二:到目前为止,全国已有7.8万名“村官”,小杨就是其中的一位。大学一毕业,小样打破传统观念,只身来到千里之外的一个乡村任村委会主任助理。任职期间,在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领导下,她走访农户,宣传党和政府的有关方针和政策,传授农业科技知识,协助主任处理一系列村务。她刻苦学习雕刻知识,与该村艺人共同努力,使该村濒临失传的木雕工艺重放异彩,并将原先小打小闹的木雕品发展为人人喜爱的旅游纪念品。短短两年,该村的社会风气明显好转,村民的钱包鼓了起来。因此,“村官”小杨得到了领导和村民的一致好评。小杨自己也认为当“村官”是一个正确的选择。
(3)结合材料二,运用“实现人生的价值”的有关知识,说明“村官”小杨在乡村的精彩人生给我们的启示。(10分)
(3)小杨在做“村官”的实践中,不仅使该村的社会风气好起来,村民的钱包鼓起来,自己也得到了好评,表明人只有在奉献社会的实践中才能创造价值和实现价值。小杨的精彩人生离不开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领导,也离不开村民的共同努力,表明人的价值只能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小杨打破传统观念做“村官”,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为乡村建设作出了贡献,说明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有正确价值观的指引,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全面提高个人素质。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