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届高三政治二轮复习选择题集锦之四:俗语中的哲理 1、常言道:"满招损,谦受益。""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两句话共同反映了唯物论中的原理( ) ? A、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有差别的 ?????????????B、人的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 C、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D、意识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 2、上述两句话共同反映了辩证法中的( )原理 ? A、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B、矛盾是普遍存在的 ? C、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 ?D、事物发展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结果 3、"多行不义必自毙"这句俗语体现的哲理是( ) ? ⑴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⑵一定的原因必然引起一定的结果 ? ⑶量变是质变的前提,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⑷辩证法思想 ? A、⑴ ??????B、⑴⑵ ?????C、⑴⑵⑶ ??????D、⑴⑵⑶⑷ ?  俗话说:"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据此回答 ?4、这一说法的哲学寓意是( ) ? ? A、人在客观事物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B、事物的变化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 ?C、只有解放思想才能真正做到实事求是 ??????????D、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 ?5、在有的情况下:"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这是因为() ? A、意识的能动作用受物质决定作用的制约? B、从实际出发是我搞好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 ? C、事物都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 D、规律是客观的,不能被利用和改变 ?6、在常人手里有心栽花花不开,而园艺工程师能做到有心栽花花盛开。可见() ? A、知识构成不同,对同一事物的认识会有差别? B、意识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受主客观条件制约 ? C、人努力程度如何是成功与否的前提D、人们只有在认识规律的基础上按规律办事,才能达到预期目的 ?7、"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说明哲理是() ? ? ⑴梦是客观事物作用于脑留下的印象,以梦的形式剪接组合而成? ⑵梦境的素材在客观世界都能找到 ? ?⑶梦是一种意识活动,但归根到底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一种反映 ? ?⑷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有了人脑就能产生意识 ? A、⑴⑵⑷ ???B、⑴⑵⑶ ?????C、⑵⑶⑷ ????D、⑴⑶⑷ ?8、"生地茄子熟地瓜,生地菜子熟地花,,"山腰点桐,山下务农","庄稼施肥有技巧,看天看地又看苗。"这些农谚告诉我们() ? ? A、认识和利用规律,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规律为基础 ? ? B、要用联系、发展、矛盾的观点看问题 ? ?C、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D、要善于承认矛盾 9、"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的看热闹。"从哲学上看,其中的"门道"和"热闹"分别是() ? A、本质和现象 ?????B、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 ?????C、真象和假象 ????D、真理与谬误 10、"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从哲学角度理解,它强调的是( ) ? A、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B、书本和实践都是认识的来源 ? C、既要学习间接经验,又要获得直接经验?????????? ? D、书本知识越多,实践经验越丰富 ?11、"名师出高徒"包含的主要哲学道理是() ? A、外因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B、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 C、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 ?D、外因对事物发展不仅是不可缺少的,有时甚至起非常重大的作用 ?12、"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这一谚语包含这样哲理() ? A、按照木头的纹理劈柴就会势如破竹,迎刃而解 ? B、做任何事情,如果不尊重客观规律,盲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必然劳而无功 ? C、人在规律面前无能为力? D、客观规律会妨碍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13、"实践是知识的母亲,知识是生活的灯塔"。这一谚语的哲学寓意是( ) ? A、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反作用于实践 ?????????B、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 C、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决定认识 ?????????????D、认识对实践具有巨大的反作用 14、俗语说:"花在树则生,离树则死;鸟在林则乐,离群则悲"。这段话的哲学寓意是() ? A、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B、局部的性质和意义体现离不开整体 ? C、既要通观全局,又要照顾局部 ???????D、事物的存在和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15、"心动不如行动",主要体现了() ? A、认识的根本任务是实践 ?????????????B、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 C、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源泉 ?????????????D、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16、"不经一事,不长一智",这俗语蕴含的哲理是() ? A、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 C、现象是本质的表现 ?????????????????D、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17、"听其言,观其行,知其心"。这句俗语反映认识论的道理是( ) ? A、认识了现象就等于认识了本质 ???????B、任何现象都能反映本质 ? C、透过现象能够认识本质 ?????????????D、现象和本质总是一致的 ? 18、"天灾不由人,抗灾不由天"这一说法( ) ? A、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它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作用 ? B、是客观唯心主义观点,它认为有一个主宰万物的天 ? C、是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它坚持规律客观性和主观能动性的统一 ? D、是形而上学观点,它割裂了人和自然的关系 ? 19、"知人难,知己更难"。从哲学上看,是因为() ? A、人们的认识具有局限性,不可能正确认识自己? ? ???B、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 C、"知己"属主观唯心主义 ? ????????????????????????D、对自己一分为二需要毅力和勇气 ?20、"耐得寂寞,才能不寂寞;耐不得寂寞,偏偏寂寞。"这一段话主要体现了() ? A、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 ?B、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 C、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斗争?????????? ?D、矛盾着的事物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特点 21、"万变不离其宗",这句话的哲学寓意是( ) ? A、现象总是表现本质的,不表现为本质的现象是不存在的? B、要以不变应万变,以不动制万动 ? C、现象存在于本质之中,静止才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D、运动离不开静止,静止才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22、对于神灵,有人认为"信则有,不信则无"。这种观点() ? A、是正确的,它否认了神灵的存在 ? ?????????B、是错误的,它肯定了神灵的存在 ? C、是正确的,它看到了观念是可以改变的 ? ???D、是错误的,因为神灵的有无是个无法确定的问题 ?23、中国的民间谚语说:"瑞雪兆丰年"。这一说法() ? A、属于人们主观臆造的联系 ? ???????????B、反映了农作物与气候,环境联系密切 ? C、说明农作物收成好坏是"天"主宰的 ? ???D、否认联系的客观性,是一种无根据的猜测 ?24、俗语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这句话蕴含的哲理是() ??A、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创造条件,化难为易,走向成功 ? B、世界上本来没有什么难事,就怕有人有心制造麻烦与困难 ? C、只要有决心和干劲,什么难事都可以化为易事而获得成功 ? D、世界上事情本身无所谓难与易,是有些人的心里有难易 ?25、"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与君指上听?"这一首古诗体现了 ( ) ? (1)联系的观点 (2)矛盾的观点 (3)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原理 (4)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 A(1)(2)(4) ??????B(1)(2)(3) ?????C(2)(3)(4) ??????D(1)(2)(3)(4) ? ? 答案(俗语哲理) ? 1-5 BADBA ?????6-10 DBCAD ?????11-15 DBABB? ????16-20 BCCDB ?????21-25 ABBAB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