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生活与哲学 唯物论部分 审核:朱攀 关钰鸿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序号填入答卷中相应的位置) 1、新闻报告中主张只能如实反映客观存在,反对“虚假新闻”,实际上就是在哲学上 A.坚持了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 B.坚持了可知论,反对不可知论 C.坚持了辩证法,反对不可知论 D.坚持党的思想政治路线 2、(2008江苏卷26)下列观点属于唯物主义的是 A.心外无物 B.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C.理在气先 D.存在就是被感知 3、“我在故我思”,乙:“我思故我在” ①两者的观点反映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②甲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乙的观点是形而上学的③甲的观点是唯物主义的,乙的观点是唯心主义的④两者的根本分歧在于物质和意识谁决定谁的问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4、如今,“拼族”、“网购”、纳米技术”等新名词铺天盖地而来。这些新词产生的根源是 ( ) A、知识分子的随意创造 B、客观事物 C、物质世界长期发展产物 D、是人类的劳动创造的 5、艺术创作需要坚实的生活积累,正如王夫之所说:“身之所历,目之所见,是铁门坎。”这表明( ) A、认识事物要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B、认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C、意识的内容来自于客观事物 D、认识是透过现象看本质 6、和谐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念之一。奥运会上运用“和”的观念阐述我国古代哲学思想和文化理念。“和”的理念之所以在今天仍然运用,从唯物论角度看是因为( ) A、传统文化是一成不变的 B、“和”的传统文化体现了浓厚的历史色彩 C、“和”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继承性,是正确的价值观 D、正确的思想意识能有效指导人们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7、伊拉克战争结束后,美国政府公布了巴以和平“路线图”。针对中东和平“路线图”,巴方表示完全接受,而以色列总理沙龙在5月17日与巴勒斯坦总理阿巴斯洽谈中提出了15处修改意见。巴以对此持不同的态度,其主要原因在于( ) A、思维方法不同 B、知识构成不同 C、利益立足点不同 D、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8、实施科教兴国是十五年计划纲要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十五计划各项任务的重要保证。“知识经济,创新意识对我们21世纪的发展至关重要。”从哲学上看,这体现了( ) ①国家必须建立自己的科技创新体系,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 ②办事情必须充分重视意识的能动作用 ③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④在一定条件下,意识能够决定物质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 D、②③④ 9、2009年春节期间,我国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力度不减,重拳出击,依法严厉打击违法犯罪分子。截止1月28日,在全国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专项行动中,已关闭违法违规网站1507家。政府我国政府之所以要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是因为( ) A、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B、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物质 C、正确的思想意识是我们处理问题的根本出发点 D、错误意识会把人们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发展 我国南北朝时的范缜说:“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英国哲学家贝克莱认为:“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据此完成10-11题。( ) 10、上述材料中的两种观点都是对_____的回答 A、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问题 B、意识能否正确反映客观事物问题 C、人类社会是否具有客观性问题 D、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的问题 11、以下各论断与范缜的根本观点一致的有( ) ①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②心外无物 ③水是万物的本原 ④气者,理之依也 A、①③④ B、②④ C、①②④ D、② 传说,有两个秀才一同去赴试,刚上路就遇到出殡的队伍,黑漆漆的棺材擦身而过。甲秀才大感晦气,心头愁绪郁结,结果没有考好,名落孙山;乙秀才则暗自高兴;棺材棺材,有官有财,是个好兆头。上了考场,他精神爽快、文思泉涌,果然一举高中。两个秀才回来后都说自己的预感很灵验,甲说:“一碰上那秽物就知道不好了。”乙则说:“果然是有官有财了。”回答12—13题。 12、对两个秀才的说法,下列评价正确的是 ①二者都属于唯心主义的观点 ②甲的观点错误,乙的观点正确 ③意识对同一事物的反映受主客观条件的影响是有差别的 ④二者都坚持了唯物主义的观点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13、两个秀才参加科举的不同结果说明 A.正确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有促进作用 B.办事情是否成功受主观因素的影响 C.错误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有阻碍作用 D.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办事情才能成功 14、(2008广东)将冰凉的手伸进一盆温水感觉到水热,将湿热的手伸进去又感觉到水凉,于是有人认为“物是观念的集合”。这种观点是 A、机械唯物主义 B、主观唯心主义 C、客观唯心主义 D、辩证唯物主义 15、(2007年广东)黑格尔认为,世界的发展是“绝对精神”的自我运动。总体上看,黑格尔哲学体系属于 A.主观唯心主义 B.客观唯心主义 C.形而上学 D.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16、(2007江苏)哲学基本问题在人们的现实活动中表现为 A.人与人的关系 B.社会与自然的关系 C.人与世界的关系 D.主观与客观的关系 我国古代“相马”专家伯乐著有马经,书中说:“良马额头隆起,像一种蜘蛛的头角,四个蹄子犹如垒起的酒药瓶。”有一天,他的儿子按照书上讲的这些特征去“相马”,结果,他双后捧着一癞蛤蟆兴冲冲回家向父亲报告:我也“相”中了一匹马。回答17-18题。 17、伯乐的儿子这种“按图索骥”的做法属于( ) A、唯物主义 B、本位主义 C、经验主义 D、教条主义 18、这一事例告诉我们,办事情要取得成功,必须做到( ) A、主观和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B、努力学习书本上的理论知识 C、从自己的经验出发点 D、把个人的愿望作为立足点 19、李载仁是唐朝皇族的后裔,他生性迂腐,从不吃猪肉。有一次,家里的仆人打架了,李载仁大怒,叫人立即从厨房里拿来大饼和猪肉,让打架的人当着他的面吃下去,并且警告说:以后如果胆敢再打架,一定要在猪肉里加上酥油来重重地惩罚你们。李载仁用吃肉来惩罚仆人的错误,从哲学角度看这种行为 A.脱离了客观实际,以个人好恶来办事情,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表现 B.体现了人们由于利益的立足点不同,对事物的反映不同 C.说明意识能够决定事物的发展 D.是客观唯心主义的表现 20、在实际工作中,坚持从实际出发,做到主观和客观的统一,不是轻而易举可以作到的。从客观上看,这是因为( ) ①客观实际往往是许多事实的总和 ②客观实际总是多方面的 ③客观实际是变化发展的 ④人们的立场、观点和知识构成不同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21、“天灾不由人,抗灾不由天”这一事实说明( ) A、神的意志不可违抗 B、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与人毫不相关 C、客观规律性和意识的能动性都是第一性的 D、人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按客观规律办事 俗话说:“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回答22-23题。 22、“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这是因为( ) A、意识的能动作用受物质决定作用的制约 B、从实际出发是我们搞好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 C、事物是客观和主观的统一 D、规律是客观的,不能被利用和改变 23、在常人手里有意栽花花不发,而园艺工程师能做到有意栽花花盛开。可见( ) A、知识构成不同,对同一事物的认识会有差别 B、意识反映客观事物要受到主客观条件的制约 C、人的努力程度如何是成功与否的前提 D、人们只有在认识规律的基础上按规律办事,才能达到预期目的 24、人们要按规律办事,又要遵循一定的规则。规律与规则的区别在于( ) ①规律是客观的,规则是主观的 ②规律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规则反映客观事物的现象 ③规律是永恒不变的,规则具有主观随意性 ④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本身固有的,规则是人们根据需要制定出来的 A、③④ B、①② C、②④ D、①④ 25、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辩证统一、不可分割的,表现在( ) ①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必须坚持的思想路线 ②思想越解放,越能做到实事求是 ③只有实事求是,才是真正的解放思想、与时俱进 ④要做到实事求是,就必须解放思想、与时俱进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二、非选择题(50分) 26、2008年3月27日国务院召开全国农业和粮食生产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指出,今年农业和粮食生产形式相当严峻。自然灾害严重,不利气象因素较多,农资价格大副上涨,农业生产成本增加,比较收益下降,增产难度加大。针对当前农业和农村发展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党中央、国务院在预算安排“三农”投入创历史新高的基础上,在春耕备耕的关键时期,决定中央财政再增加252、5亿元投入,主要直接补给农民。这是中央进一步加大支农力度的重大决策。 上述材料体现的唯物论道理是什么? 27、目前,全球水资源状况迅速恶化,水危机日益严重。随着全球人口急剧增长,工业发展迅速,一方面用水量剧增,另一方面水资源受到了污染。第三届世界水论坛会议提供的数字显示,全世界每天有近200吨垃圾倒入河流、湖泊和小溪,每升废水会污染8升淡水;所有流经亚洲城市的河流都被污染。水污染给人们的生活与生产带来了很大危害。每年有300万到400万人死于与水有关的疾病。现在,各个国家都逐步认识到了水资源的危机,正在想办法解决这一问题。 结合上述材料,请谈谈你对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关系的理解。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5 ABCBC 6—10 DCCDD 11—15 AABBB 16—20 DDAAD 21—25 DADDC 二、非选择题 26(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国务院决定中央财政增加投入,主要直接补给农民,是针对当前农业和农村发展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而作出的决策,这体现了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 (2)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变化。国务院的这一决策,必将进一步调动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促进农业的进一步发展和农村经济的进一步繁荣。 27(1)主观能动性是人类特有的能力与活动;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是客观的。 (2)客观规律始终制约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任何夸大主观能动性的做法都是错误的。如材料中由于人类只重视工业发展,忽视生态平衡规律,导致水污染与水危机,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而尝到了这些行为的苦果。 (3)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虽然受到客观规律的制约,但这种制约也恰恰要求人们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努力去认识规律和利用规律。要认识到工业发展与生态平衡之间的关系,积极寻找解决的办法,缓解水危机,为人类服务。所以,应该正确理解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结合起来。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