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十七 漫画型试题讲练  漫画型试题往往围绕某一主题给出一幅漫画或多幅组合漫画要求你就此作出评论或分析,评论其正确与否,分析其成因及影响等;漫画往往还配有一定文字用以对主题加以注释说明。在解题过程中,绝对不能忽视这些内容。漫画型试题高考这些年一直出现在选择题中,没有涉及问答题。就其所考查的知识而言,主要是哲学道理,近几年开始向经济生活渗透,尚未考查政治生活知识。 漫画型试题一般要求是:1.透过漫画现象抓住其本质;2.漫画现象出现的原因或产生的危害;3.漫画现象给我们的启示或作者想要表达的劝戒思想。 分析漫画型试题要做到四个注意:一要注意漫画主题和名称;二要注意漫画中的文字对话或文字注释;三要注意漫画内容,尤其对于组合型漫画,要通过比较分析把握多幅漫画间的内在联系;四要综合分析漫画三要素,把握其间的内在联系,必要时要借助题肢信息来解读。 漫画三要素是指:漫画、漫画中的文字、漫画标题或主题。 【例1】 这幅漫画中的“保健口服液”  A.是劳动产品,因为它具有使用价值 B.可以成为商品,因为它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 C.不应成为商品出售,因为它不具备应有的使用价值 D.不能成为商品,因为它不是用于交换的 答案:C 解析:“一点不灵”即不具有应有的使用价值。 【例2】 图1画的是位少女,图2是位老妪。有人做过实验,让两组人分别看图1和图2,再共同看图3。看过图1的人认定图3是少女,看过图2的人认定是老妪。事实上,图3是图1和图2的结合,从中既可看出少女,也可看出老妪。图形欣赏产生的不同效果表明(  )  A.艺术欣赏的本质是感觉的集合 B.艺术欣赏的内容因人而异 C.艺术欣赏的效果受思维方式制约 D.艺术欣赏的片面性总是不可避免的 答案:C 解析:A、D两项说法错误;不适用此情景的是B项,结合题干描述可知漫画讲的是不同的人针对同样内容的漫画却得出不同的结论,故排除B项。 【例3】 漫画旨在劝诫年轻人(  )  ①要体谅父母的艰辛 ②应该依赖父母 ③消费要量力而行 ④要尽情享受生活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②③ 答案:A  首先要认真阅读漫画,全面把握漫画中的字、人、事、物,从整体上把握漫画的寓意。 其次要明白漫画作者的创作意图,明白作者的褒贬态度。一般情况下漫画多以批判为主,极少数是褒扬态度。同时要了解漫画涉及的时政背景或社会事件,将漫画内容与时代背景联系起来进行分析,对于我们正确选择答案具有直接的导向作用。 再次要弄清设问要求。认真对待漫画结尾的设问关键词,它往往会决定选择题肢的正确与否。题干中的选择要求十分简练,通常用一个短语来表示。选择要求不同,对题肢的取舍标准就不同。例如,“漫画表明”与“漫画说明”、“漫画表明”与“漫画中的某一事物表明”、“漫画能反映的道理是”与“漫画不能反映的道理是”、“从生活与哲学角度看漫画”与“从政治生活(经济生活)角度看漫画”、“漫画体现的哲学道理”与“漫画体现的政治生活(经济生活)道理”等选择要求用语不同,表达的意思就不同甚至截然相反。因此,审读“选择要求”必须格外谨慎、严格区分,以明确选择的要求、条件、范围、角度、指向、程度、领域等。 最后要联系教材基础知识准确分析解读漫画。对于选择题而言,要辨析清楚题肢是否符合题意。辨析题肢,不能单纯看题肢是否对错。若漫画表达的是对某种现象的肯定、褒扬和倡导,选择要求是“漫画的启示是”、“符合漫画意思的是”等,在这种情况下正确题肢才有可能入选,错误题肢不能入选;若漫画表达的是对某种现象的讽刺、挖苦和否定,选择要求是“漫画所反映的是”等,在这种情况下题肢观点正确与否都有可能入选,关键是看题肢是否符合题意和选择要求。对于问答题而言,要讲明漫画中现象正确与否、实质是什么、为什么正确或错误、我们应该怎么做或不应该怎么做。  1.(2012·浙江东阳12月测试,4)漫画《应对措施》说明了(  )  应对措施 ①一种商品价格变化会引起其互补商品价格的变化 ②价格变动导致消费者对高档耐用品的需求减少 ③消费者对既定商品的需求受到替代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 ④消费者对既定商品的需求受到互补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 A.①④ B.①③ C.②④ D.①② 2.(2012·东北三校文综一模,21)漫画(如图)启示我们扩大居民消费,需要(  )  ①抓住重点,不断增加居民收入 ②抓住主流,尽量避免物价上涨 ③系统优化,处理经济社会关系 ④适度原则,防止物价过快上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2012·浙江十二校一次联考,16)漫画《议论》反映了人们在现实生活中遭遇的“道德两难”选择。解决漫画中的道德冲突,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  )  议 论 ①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倡导基本道德规范 ②强化社会主义经济和政治的强制力量 ③加强道德舆论建设,唤醒公民的良知 ④培育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的社会心态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4.(2012·山东潍坊3月模拟,25)下列说法与漫画所反映的哲理相同的是(  )  A.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B.月来日往,寒来暑往 C.逢山开路,遇水搭桥 D.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5.漫画《招商热》除了讽刺某些人办事不从实际出发,还批评了他们没有(  )  招商热 A.抓住主要矛盾 B.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C.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 D.发挥主观能动性 6.下边这幅图表明(  )  对成功者的足迹,有人视为路标,有人视为框框。 A.前者是经验主义,后者是教条主义 B.前者是教条主义,后者是经验主义 C.要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研究矛盾的特殊性 D.要在矛盾特殊性原理的指导下研究矛盾的普遍性 7.(2012·广东广州一模,24)漫画和成语往往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下列选项中与下边漫画反映相近哲理的成语是(  )  A.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B.勿疏小善,方恢大略 C.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D.大智若愚,大巧若拙 8.(2012·湖北黄冈元月文综模拟,21)漫画《抛弃一切与赞扬一切是一对大笨蛋》与下列古语所反映的哲学寓意不相符合的是(  )  抛弃一切与赞扬一切是一对大笨蛋 ①和实生物,同则不继 ②吹啕呼吸,吐故纳新 ③提纲挈领,纲举目张 ④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2012·浙江十二校一次联考,8)以下说法与下图漫画的哲学寓意相一致的是(  )  A.阳光总在风雨后 B.无知无畏,有知有畏 C.聪明反被聪明误 D.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10.(2012·浙江十二校一次联考,11)下边漫画对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  ①要不断创新经济发展规律,抑制通货膨胀 ②既要对未来充满信心,又要作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 ③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④创新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动力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1.(2008·广东单科,37)看漫画,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注:本题漫画根据方成的《洗澡》改编 (1)漫画中的文化教育存在什么偏差? (2)中华文化与外来文化应如何交流、借鉴与融合? 参考答案 经典模拟演练 1.C 解析:汽油与汽车是互补品,汽车是高档消费品,漫画中高油价导致汽车需求下降,体现了②④中的道理。①③不符合题意。 2.B 解析:从漫画寓意可知,CPI跑的过快,收入赶不上,所以难以扩大消费。要扩大消费就要抓住重点,增加居民收入,坚持适度原则,防止物价过快上涨,所以B项符合题意。②中物价上涨是价值规律作用的结果,避免物价上涨说法不妥。材料不能体现系统与要素的关系,且不是处理经济与社会的关系,③不符合题意。 3.B 解析:解决漫画中的道德冲突,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加强道德建设,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培育理性的社会心态,B项符合题意。材料中存在的问题是人们思想道德方面的问题,只能靠教育和引导,不能依靠经济和政治的强制力量去解决,②错误。 4.D 解析:漫画反映了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也体现矛盾的对立统一,故D项符合题意;A项体现的哲理是量变质变;B项体现的哲理是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C项体现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5.B 解析:作者在这里是批判他们盲目发挥主观能动性,没有从当地的实际出发,没有把握当地的特点。 6.C 解析:视为路标是基于其共性指导意义,视为框框是基于其个性即特殊局限性。我们不能由此说前者是教条主义后者是经验主义,而只能说它启示我们要用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的观点看问题。 7.C 解析:漫画中“看的太远,有时候也不是什么好事哦”包含着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会相互转化的道理。A、B两项包含着量变质变的道理,不符合题意;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包含着透过现象看本质的道理,不符合题意;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包含着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会相互转化的道理,与题干包含的哲理一致,故选C项。 8.D 解析:注意此题的题干要求选“不相符合的”。漫画反映了要坚持辩证法矛盾的观点,反对形而上学一点论。③“提纲挈领,纲举目张”比喻要善于抓住问题的关键,抓主要矛盾;④体现了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①②体现了矛盾的观点。 9.C 解析:材料体现了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会相互转化的道理。A项体现了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B项是主观认识决定主观情感,说法错误。C项体现了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会相互转化。D项体现了要抓住时机,促成飞跃。 10.B 解析:规律是客观的,不能创新规律,①说法错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④说法错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通胀压力,存在矛盾,我们既要承认矛盾,又要作好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所以B项符合题意。 11.答案:(1)漫画中的文化教育存在只注重中国传统文化排斥外来文化的偏差。 (2)①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是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以发展本民族文化的过程;是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相互借鉴,以“取长补短”的过程;是在文化交流和文化借鉴的基础上,推出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的过程。 ②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熔铸百家的气魄,科学分析的态度。不同文化之间,有差异就难免有矛盾、有竞争,但文化差异不应该成为文化交流的障碍,文化竞争并不排斥文化合作。不同民族文化之间,应该平等交流、相互借鉴,共享世界文化创新成果。 ③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我们要跻身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必须深深植根于自己民族的文化土壤,不断实现中华民族的文化发展。 解析:第(1)问中运用了“偏差”一词,明确了题目的立意方向。作答时,首先应认真体会漫画反映的主题,然后结合所学知识有针对性地组织答案。第(2)问考查教材的基本知识。教材中分别介绍了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原则等内容,最后落脚到做中华文化传播的使者上。 高考资源网 w。w-w*k&s%5¥u 高考资源网 w。w-w*k&s%5¥u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