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课 7.2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
同步练习
复习内容
1.符合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 下, 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 的制度。
(2)我国的民族自治地方分为 、 、 三级。民族自治机关是指自治地方的 和 。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是 ,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包括 权、 权、 权、 权及其他自治权。
(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我国国情,是由我国的 和 决定的。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显著的优越性
(5)有利于维护 和 ;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 的权利;有利于发展 、 、 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有利于促进 蓬勃发展。
课内探究学案
一、学习目标
(1)解释市场配置资源的必要性。
(2)说明市场配置资源的方式及优点。
(3)分析规范市场秩序和建立社会信用制度的必要性
二、学习过程
探究一 (2007广东单科)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 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A.各民族聚居 B.各少数民族聚居
C.各民族居住 D.各少数民族居住
探究二 (2008海南单科)1947年,中国共产党根据内蒙古地区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民族理论,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开创了内蒙古历史的新纪元。内蒙古地区之所以能够建立民族自治区,主要因为
①蒙古族对国家统一有强烈的政治认同
②蒙古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
③内蒙古地区的民族人口构成单一
④蒙古族在我国民族人口分布上有自己的特点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探究三(2006上海单科)2005年10月12日,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里程最长的高原铁路——青藏铁路全线铺通,将西藏纳入了四通八达的铁路网。青藏铁路的开通
①能够促进少数民族地区进步和繁荣
②可以巩固民族团结和加强国防
③有利于全国各族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④消除了各民族发展的不平衡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三、反思总结
四、当堂检测
1.(山东临沂期末)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意味着( )
①自治机关享有经济、文化和立法自治权 ②自治地方的法院和检察院成为自治机关 ③自治地方享有自治权利,自主管理本地区内部事务 ④自治地方不再是国家地方行政区域
A.①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2.(2009·全国Ⅱ)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国务院公布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第四条规定,少数民族习惯的节日,由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地方人民政府,按照各民族习惯,规定放假日期。从这里可以看出,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 )
①是该地方的最高权力机关 ②可以依法根据本地实际制定相关法规 ③有权根据国务院的授权制定行政法规
④其自治权即立法和文化管理自治权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3.(2009·山东)《格萨尔王传》是藏民族大型口头说唱英雄史诗,西藏自治区政府成立专门机构对其进行全面的抢救和整理。这说明( )
①藏民族文化遗产得到保护和传承 ②民族区域自治的前提是保护民族文化 ③自治区文化管理自治权受法律保护 ④自治区政府履行发展文化事业的职能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4.“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民族兄弟姐妹是一家”,这首歌家喻户晓,广为传唱,歌颂了我国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确保新型民族关系的基本政治制度,在这种制度下,各自治机关( )
①是自治地方的权力机关 ②享有独立的立法权 ③依法管理内部事务 ④依法行使自治权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2009年6月22日“新中国成立60周年内蒙古、广西、宁夏、新疆成就展”在北京民族文化宫举行。回答5~6题。
5.展厅中的一幅幅照片、一行行文字,讲述着这些分处祖国各地的自治区60年来与共和国一起走来的非凡故事,展现着民族区域自治的辉煌成就。这表明( )
A.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B.民族区域自治地方享有高度自治权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好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6.在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政治基础是( )
A.我国“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
B.各民族在长期斗争中形成了相互依存的民族关系
C.在我国少数民族地区设立自治机关
D.铲除了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的阶级根源
课后练习与提高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在国家统一的法律基础上,内蒙古自治区制定了众多自治条例、单行条例,根据本地区实际,对婚姻法、继承法、选举法、土地法、草原法等法律进行了变通,做了补充规定。这一事实表明
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根本政治制度
②制定地方性自治法规是民族自治机关自治权的重要体现
③民族区域自治是民族平等的重要体现
④少数民族人民享有充分的民族自治权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西藏和平解放50年里,实现了社会制度的历史性跨越,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西藏经济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西藏发生了巨大变化的原因是
①坚持党的领导,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
②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民族政策
③坚持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④正确处理了民族关系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2007年西藏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西藏自治区要认真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入贯彻民族区域自治法,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继续实施“兴边富民行动”,加快人口较少民族地区发展。据此回答3-5题。
3.西藏的发展除了全区民族人民的艰苦努力外,国家的大力帮助和全国人民的支援是西藏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下列关于民族自治地方与国家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 )
A.民族自治地区要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行使自治权
B.民族自治地区享有绝对自治权
C.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D.民族区域自治适合我国国情
4.实践证明,西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既符合历史的发展,又符合现实情况。这表明民族区域自治( )
①有高度自治权
②妥善解决了国家统一和民族自治的关系
③是我国的一项基本的政治制度
④以保障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为前提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②③ D.①②④
5.西藏自治区认真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入贯彻民族区域自治法,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下列关于民族区域自治权的表述,正确的是 ( )
A.民族区域自治权由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政府、法院和检察院行使
B.民族区域自治权由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行使
C. 民族区域自治权只有少数民族才能享有
D.民族区域自治权的实质是少数民族的自由权
6. 《人民日报》载文指出,中国政府根据中国少数民族的实际情况,把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作为解决民族问题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我国实行这一政策的社会基础是
A. 我国民族存在着“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特点
B. 各民族存在着不同的经济利益
C. 各民族在政治权利、社会地位上实现了平等
D. 各民族的心理素质、风俗习惯有差异
7.2008年是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24周年。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是
①有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
②有利于民族自治区享有高度自治权
③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④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
8. 2008年10月25日,是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纪念日50年来,自治区党委和人民政府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下,带领宁夏各族人民认真履行《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赋予的各项权利和义务,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促进了各民族共同繁荣。少数民族参政议政权利得到保障。此外,自治区还依《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制定了许多地方性法规和自治条例,保证了民族自治制度的有效实施。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我国的基本民族政策是什么?这一政策的内容在材料中是如何体现的?
第二框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
参考答案
课前预习答案
(2)①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是以国家的统一为前提的,是国家统一领导下的自治。材料中,宁夏回族自治区坚持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认真履行《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制定地方性法规和自治条例,表明在中央统一领导下,保障民族地方的自治权,充分发挥民族自治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实现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的内部事务。
【点此下载】